(共39张PPT)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红塔区后所中学 马龙琼
2006年10月20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一、音乐欣赏
但 愿 人 长 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二、作者介绍:
苏轼 :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祐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三、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作于丙辰(1067)年中秋节。当时苏轼41岁,为密洲(现在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经有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四、朗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理解文意
注 : 结 合 课 文 注 释。
译:
皎洁的明月何时才能出现?
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译:
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
译: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
译:
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译: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译: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
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
译: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
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译:但愿我们岁岁平安,
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关于本文主旨的理解
此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战胜了消极的“遁世”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七、、探究、积累
积累咏月名句:
1、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作业:
理解此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并能背诵。
但 愿 人 长 久
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