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一、单选题
1.三氧化铬(CrO3)是酒驾测试仪中的主要试剂,能与酒精(C2H5OH)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CrO3属于氧化物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酒精分子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2.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物质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常见的金属材料:生铁、黄铜、金刚石 常见的碱:纯碱、烧碱、熟石灰 常见的氮肥:氨水、硝酸钾、硫酸铵 天然气泄漏,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进行灯火实验 室内放一盆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对微观的认识 D.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茉莉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 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使用含磷洗衣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
A.A B.B C.C D.D
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4.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5.中国是《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缔约方之一、以下有利于全球气候改善及环境改善的措施是
A.在田间焚烧作物秸秆,肥料就地还田
B.鼓励推行外卖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饭盒
C.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
D.大量施用农药,减少农作物的病害和虫害
6.下列关于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B.均不易溶于水,都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可用燃着木条来区分三种气体
D.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反应都属分解反应
7.下列营养素中为人体提供能量最多的是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8.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氧化物、混合物、有机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水、汽水、小苏打
B.二氧化碳、大理石、葡萄糖
C.氧气、天然气、石油
D.铁锈、小苏打、合成橡胶
9.我们的世界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如果失去了能源(energy resources),世界将一片漆黑,万物将走向死亡。所以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另一方面还要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下列是中国节能标志的是( )
A.B. C. D.
10.徐州市实施“清水蓝天”工程以来,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下列行为有利于“清水蓝天”工程实施的是
A.加大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保证经济快速发展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遏制水体营养化
C.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
D.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11.下列有关能源与环境、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节能减排”提倡多用电,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
B.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造成温室气体CO2、SO2、CH4、氟利昂等排放的主要原因
C.燃烧不一定需要O2,水不一定能灭火
D.从着火燃烧的房子逃离时,应成站立姿势迅速跑出
12.“老家河南,美食天堂。下列特产美食中最富含蛋白质的是
A.方城烩面 B.红焖羊肉 C.中牟大蒜 D.新郑大枣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C2H6、沼气 B.食醋(CH3COOH)、尿素[CO(NH2)2]、甲烷
C.Na2CO3、CO2、煤气 D.一氧化碳、汽油蒸气、酒精蒸气
二、填空题
14.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铁、铜、棉花、聚乙烯塑料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材料。
①上述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的是 。
②铁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金属,工业上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把铁从铁的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写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③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完成该实验有多种方案,写出其中一种方案中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15.用化学用语在化学中应用广泛,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甲烷分子 ;
(2)氖气 ;
(3)人体缺 元素会患贫血;
(4)铵根离子 ;
(5)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
16.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非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造药用胶囊”曝光,其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
(1)重金属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 基结合而产生.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尽快喝适量牛奶或鸡蛋清解毒.牛奶和鸡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2)如图是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格,你能从该图得到的信息是 (写一 条).
(3)铬是银白色有光泽且硬而脆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具有抗腐蚀性的 致密氧化膜.人们通常在自行车车圈、水龙头等表面镀一层铬,原因是 .
17.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乙醇都可以用作燃料,分析回答。
⑴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和石油、煤,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
⑵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料是 。
⑶为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事故,常在煤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 的气体,泄露时不易察觉;乙硫醇(C2H5S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 + 9O2 4CO2 + 2X + 6H2O,由此推测X的化学式为: 。
18.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三位宇航员落地后的第一餐都选择吃面,面条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序号)。
A.蛋白质 B.油脂 C.糖类 D.维生素
(2)返回舱侧壁金属壳体用的是铝合金材料,选择金属壳体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填序号)。
A.银白色 B.强度高 C.性能稳定 D.抗腐蚀性好
(3)在空间站生活时,航天员会用电解水的方式得到日常需要的部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了处理上述反应的另一生成物,他们又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反应。已知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之比为11: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2
C.该反应有两种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9.化学是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现有四种气体:①O2 ②CO ③N2 ④CO2 ⑤H2 请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1)用于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是 ;
(2)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
(3)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4)用作保护气、化工原料,充入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的是 ;
(5)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
三、实验题
20.Ⅰ.水是重要的资源,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都用到水。
(1)实验A中水作 (填“溶剂”或“溶质”)。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 。
(3)实验C中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
Ⅱ.水是重要的资源,海洋中含有丰富的水,也蕴含丰富的其它资源。
(5)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滤纸过滤 B.吸附 C.沉降 D.蒸馏
(6)从海水中制备纯碱和金属镁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Ⅴ中所加试剂是 。
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可加入下了物质,利用过滤等操作进行除杂,则加入下列三种物质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序号)。
a.适量的盐酸 b.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c.稍过量的Ba(OH)2溶液
③第Ⅲ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④在海边用贝壳作原料制生石灰,比用石灰石作原料的优点是 (写一条)。
21.在复习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某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方法以及气体性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气体性质。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Ⅰ、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后可用于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的改进措施是 。
(3)丙同学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C中盛放的物质是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一类相对分子质量很高的分子聚集而成的化合物,也称为高分子、大分子等。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000的分子称为高分子。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10000,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B、氧化物是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CrO3是氧化物。正确。
C、因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比较酒精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小只需比较各元素的质量比即可。因m(C):m(H):m(O)=(12×2):(6×1):(16×1),所以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
D、酒精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 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硝酸钾含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不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解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煤气中毒,故不完全正确;
C、茉莉飘香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原子之间有间隔,受热时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完全正确;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等会产生污染,故不完全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含碳元素的一类化合物称之为有机物,而含碳化合物不都是有机物,如CO、CO2、碳酸钙等化合物属于无机物,错误;B、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冶炼金属的还原剂,错误;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绝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正确;D、能量不一定由化学反应提供,可以由风能、水能等提供,错误。故选C。
4.C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在田间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鼓励推行外卖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饭盒,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C、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减少私家车使用频率,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大量施用农药,会污染水源和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A、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难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都适合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三种气体,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氢气;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室制取三种气体的反应不都属于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实验室制取氢气采用的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属于置换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原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A
【详解】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故选A。
8.B
【详解】A、水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汽水由水、碳酸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是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大理石是由碳酸钙和其他杂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葡萄糖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
C、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天然气是由甲烷、乙烷等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的混合物,里面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还含有其他杂质,属于混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合成橡胶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叫做混合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9.B
【详解】A、图为物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为节能标志,故选项正确;
C、图为为禁放易燃物的标志,故选项错误;
D、图为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加大煤矿资源的开采,会造成大量工业污染,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故A错误;
B、加强城市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以免造成水化、赤潮等污染,利于“清水蓝天”工程,故B正确;
C、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故C错误;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污染水体和土壤,不利于“清水蓝天”工程,故D错误。故选B。
11.C
【详解】A、节能减排提倡节约用电,少用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多使用新型能源,说法错误;
B、SO2过多排放会引起酸雨,说法错误;
C、燃烧不一定需要O2,水不一定能灭火,如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酒精的密度比水小,酒精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说法错误;
D、房屋失火时,生成的有害气体与烟尘在高温的情况下会聚集在房间的上层,成站立姿势迅速跑出会导致窒息,说法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A、方城烩面富含糖类等;
B、红焖羊肉富含蛋白质等;
C、中牟大蒜富含维生素等;
D、新郑大枣富含糖、维生素等;
故选B。
13.B
【详解】A、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食醋(CH3COOH)、尿素[CO(NH2)2]、甲烷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正确;
C、Na2CO3、CO2虽然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是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不属于有机物,故D错误;
故应选B。
14. 棉花 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合理即可)
【详解】①由材料的分类可知铁、铜属于金属单质是金属材料,棉花属于天然纤维,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②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炉中反应会生成铁与二氧化碳
③由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前,而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所以可采用两者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判断其金属活动性,能反应产生气泡的金属活动性强,不能反应的活动性较弱,也可采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能置换出铜,所以金属的活动性铁>铜,涉及的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
15.(1)2CH4
(2)Ne
(3)Fe
(4)
(5)
【详解】(1)甲烷的化学式写法:碳显-4价,写在前;氢显+1价,写在后;根据化合物的化合价正负代数和为零,可知,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有几个分子则在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甲烷分子化学符号书写为2CH4。
(2)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其化学式就是它的元素符号,氖气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其化学符号为Ne。
(3)人体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贫血,故其化学符号填:Fe。
(4)离子符号的书写规则:将离子的带电量写在粒子右上角,当带电量为1时省略记为“+”、“﹣”,当带电量大于1时,应该以“带电个数+正负号”的形式;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书写为。
(5)元素化合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先写正负号再写数字,所以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其化学符号书写为。
16. C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4(合理均可) 防止生锈(或隔绝空气和水分)
【详解】(1)牛奶和鸡蛋清富含的营养素是蛋白质;
(2)根据铬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看出,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4,元素符号为Cr,铬元素为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3)在自行车车圈、水龙头等表面镀一层铬,原因是防止生锈(或隔绝空气和水分)。
17. 天然气 不可 氢气 有毒 SO2
【详解】(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2)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燃料是氢气;(3)为防止煤气泄漏造成事故,常在煤气中添加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这是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泄露时不易察觉;由2C2H5SH+9O24CO2+2X+6H2O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硫原子、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硫。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18.(1)C
(2)A
(3) 2H2O 2H2↑+O2↑ C
【解析】(1)
面条富含淀粉,淀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糖类,故选:C;
(2)
选择金属壳体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颜色,故选:A;
(3)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是2H2O 2H2↑+O2↑;根据反应中甲、乙、丙的质量之比为11:2:9再结合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三者的个数比为: =1:4:2,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4H2 2H2O+CH4;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B错误;
C、该反应有两种氧化物,分别为CO2和H2O,故C正确;
D、该反应不符合“单换单”的特征,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9.(1)①
(2)④
(3)②
(4)③
(5)⑤
【分析】(1)
氧气可供给动植物呼吸,故填:①;
(2)
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填:④;
(3)
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故填:②;
(4)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也可用作化工原料,用于生产氮肥等,故填:③;
(5)
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是清洁能源,故填:⑤
20.(1)溶剂
(2)炸裂
(3)五分之一
(4)隔绝氧气
(5)D
(6) 稀盐酸 cba 2NaHCO3Na2CO3+CO2↑+H2O 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解析】(1)
实验A为溶解,其中水作溶剂;
(2)
实验B为铁丝的燃烧,为防止铁丝燃烧产生的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的水;
(3)
实验C中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集气瓶中压强减少,从烧杯中倒吸入水,吸入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测量得出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4)
实验D中的热水为燃烧提供热量,也能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5)
滤纸过滤、吸附、沉降只能除去固体杂质,无法去除海水中的NaCl;蒸馏海水得到的蒸馏水中只含有H2O,则可以使海水淡化;故选D;
(6)
①步骤Ⅴ为将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则可加入试剂稀盐酸,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与水;
②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则可先加入稍过量的Ba(OH)2溶液,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与硫酸钡沉淀;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CaCl2、NaCl与过量的Ba(OH)2,再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碳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化钠,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NaOH,最后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HCl,HCl与NaOH反应生成NaCl与水,则最后过滤后得到NaCl溶液;故添加药品的顺序为cba;
③第Ⅲ步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与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④用贝壳做制取生石灰的原料可以就地取材,节约资源。
21. ② 实验开始前,预先在装置Ⅱ内装满水 无水硫酸铜粉末 硫酸铜粉末变蓝
【详解】(1)当打开K1、关闭K2时,Ⅰ、Ⅱ装置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制取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②,因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Ⅰ、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后可用于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他的改进措施是实验开始前,预先在装置Ⅱ内装满水。
(3)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丙同学打开K2、关闭K1,利用Ⅰ、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C中盛放的物质是无水硫酸铜粉末,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硫酸铜粉末变蓝。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