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书愤》课件(共2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8:5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书 愤
南宋·陆游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学习重难点:理解作者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了解陆游生平及南宋朝代背景。
2、学会运用“知人论世”、品读诗句等方法分析诗人所书何事。
3、进一步了解陆游,感受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
诵读诗歌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书愤
"书"∶动词,写,抒发。
"愤"∶愤懑、悲愤。
解读题目
"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赏析诗歌
1、所“书”何事?
2、所抒何“愤”?
3、如何抒“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诗歌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1、所“书”何事?
“愤”报国无门
“愤”壮志难酬
“愤”年华空老
“愤”收复无望
根源: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
赏析诗歌
2、所抒何“愤”?
所“愤”之一:世事艰
所“愤”之二:空自许
所“愤”之三:鬓先斑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 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①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②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③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3:作者如何书愤?
鉴赏手法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对比,诗人早年形象和晚年形象的对比。诗人早年气壮如山,如今衰鬓苍颜,年华空度。
列锦,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场画卷,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用典,立志捍卫国家,却壮志未酬垂垂老矣。
用典明志,仰慕诸葛亮并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
“愤”的感情是怎样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
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列锦”又称“列词”,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
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
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
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人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写景,实际情寓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知识补充
.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诸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
本诗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主要运用借古讽今(用典)和对比手法, 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激昂中透着悲怆。
1.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2.《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情景默写
4.《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
5.《书愤》中,诗人之“愤”有四:所愤之一乃“_________________”(愤报国无门); 所愤之二乃“____________________”(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愤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愤收复无望)。
早岁那知世事艰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情景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