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20: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喜看稻菽千重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知其写作特点。(语言建构与运用)
2.分析选材特点,体悟细节魅力。(思维发展与提升)
3.体会人物情感美,鉴赏文本结构美。(审美鉴赏与创造)
4.感受劳动的美好与崇高,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
【教学重点】
重视选材,概括典型事例;关注描写,体悟细节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情感美,鉴赏文本结构美。
【教学方法】
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前预习】
这是学生自学的重要环节,预习的要求需明确、具体。
1.整体阅读课文,标注文章段落序号,查字典解决有疑惑的字音、词语。
2.梳理各章节的新闻事实,概括袁隆平的精神风貌,以批注的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巧导入
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有一个人,他躬耕于田畴,执着于梦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创造出无价财富。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就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试问,他是谁?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投影1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二、管窥蠡测析标题
【提问】这篇通讯采用了主副标题结合的拟题方式,请思考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与副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分别有何作用?这种拟题方式有何好处?
(此题旨在引领学生从标题入手,快速了解全文信息。新闻类文章,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作为文章“眼睛”的标题,便堪此重任。)
【明确】
主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借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和文采;“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世人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
副标题“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点明了报道对象袁隆平,同时彰显了他的突出成就——“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主副标题相得益彰,引人注目又内容详实。
三、删繁就简梳文脉
【提问1】本文在结构上分成四部分,每部分各有一个小标题,但作者却并未按统一标准 (句式)拟题,请仿照二、三小标题改写一、四小标题,并说明小标题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选材特点和结构安排,在梳理典型事例的基础上,发现人物精神。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择优展示)
【明确】
二、三小标题分别为“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句式整齐,突出了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可贵品质。
第一个小标题“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意为不惧水深浪急,敢于到河流中央游泳,尽显直面困难的必胜信念,可改为“实践是发现真理的途径”,或“信念是科学家的原动力”;第四个小标题“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强调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突显袁隆平的矢志攻坚,锐意进取,可改为“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或“梦想是科学家的伴侣”。
以四个小标题为布局谋篇线索,形式上工整灵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内容上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各有侧重精当取舍,选取典型事例,勾勒人物形象,突出性格品质,体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避免单一化,营造立体感。
【提问2】在上一题的基础上,深一层走进文本,完成下面表格。
(通讯,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挖掘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同时,又惯于在行文中加入作者的观点和评论,体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
人物通讯在表达上多样化,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在分析作者立场时,可重点关注行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性文字。这类文字通常在开头处作诱导,关节处作渲染,衔接处作粘合,结尾处作点睛;其要旨或在于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于使实事、形象生动,或在于阐明事物内部联系,或在于激发启示读者。)
四、含英咀华赏细节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所报道的人物应似“立”于读者面前,令读者一读之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感其情,从而塑造出典型形象。在选取典型事例后,加以细节化描写,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细节是简单的,属于有特定个性的实事,给人的印象远胜过诸多形容词。细节又是具体的,有见微知著的魅力,比抽象的道理更具说服力。人物通讯中显形、传神、传情,都离不开细节。一篇成功的人物通讯,必须具有震撼人心的细节,从而感动读者,达到传人物之神韵的功效;塑造出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
【提问1】作者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请快速浏览全文,找出你比较欣赏的细节描写,加以品味并分析其作用。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所在段落为1、6、7及17段,引导学生关注划线句及加点词语)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第1段)
②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撒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第6段)
③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第7段)
④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第17段)
【明确】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说明还在春节假期;“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说明天气不适合劳作,可见袁隆平为了工作,不顾休息也不畏困难;“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跨过水渠”“走进田间”“蹲下身子”“翻看土壤”,这一连串动作表现了袁隆平深入科研现场,工作细心,作风扎实,可见其对水稻研究事业热爱之深。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②“眯起眼睛”“出神”“屏气静神”“欣喜地抚摸”等神态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袁隆平作为科学家的专注严谨、一丝不苟,还有发现高产稻穗时掩饰不住的惊喜之情。
③“扎上记号”“格外精心地照顾”,以动作性细节描写真切表现了袁隆平在水稻科研上的细心谨慎、专注投入。
④本段借助大量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袁隆平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
五、视听结合广拓展
袁隆平的话
①我6岁时在武汉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太美丽了!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②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③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④我从没有想过豪华的生活,对物质上的享受也看得很淡,因为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这些东西。
【明确】
人物通讯是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新闻人物的行动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的一种通讯形式。换言之,人物通讯写的不只是人物,还有时代精神,要能够正确引导舆论,培育社会共识,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设置本环节,旨在纵深开掘杰出劳动者袁隆平的模范事迹,彰显劳动的美好与崇高,激励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汲取榜样的力量,争做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中国梦”的追梦人!
六、学以致用涤心志
【作业布置】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用到本文学会的报道角度、结构层次、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技巧,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