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9 19: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纵使遭遇困境 也要乐观面对挫折
九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
议题分析及选文篇目
围绕以“难”为主题的主题型文本展开教学。通过学生小组诵读诗歌,理解诗人前途艰难,人生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心情,从“行路难”,“心路难”,“要乐观”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诗人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
初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但心智不成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学生需要有个好榜样。像李白,刘禹锡,韩愈,柳宗元,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家,都处于文化繁荣的唐朝。但这些名人的人生并不是如意的。也许正是他们那些坎坷苦痛,磨练了他们的心性,那些痛苦变成了写作的素材,变成了诗中的韵味。
李白,一生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刘禹锡,柳宗元,忠君爱国,却被一贬再贬。韩愈,年过半百还是因忠获罪,被贬往潮州。
我们需要学习他们的人生态度。通过朗读和译文疏通文意。通过寻找“行路难”来体会诗人的苦,学习诗人面对人生不如意的坦然乐观。
这四首诗,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来品味思想感情,难度适中,可能对于具体字词作用的分析还需要教师的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可以读懂诗的思想感情。
文本解读
文本组特质: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也写诗作答。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写于元和十四年,当时韩愈担任刑部侍郎,因上书劝谏迎佛骨劳民伤财,结果触怒了宪宗,几乎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忠而被贬却九死而不悔,仍然“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寄赠四位共患难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此外,“海天愁思”中亦当包括身世坎坷、世事莫测、仕途险恶之叹。诗人写风雨侵颭、岭树遮挡,不仅仅是言自然现象,也蕴含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特点。
文本与议题关系:
这四首诗,都创作于作者仕途不顺,遭遇挫折之时,但字句之中流露出的并不是消极低沉的情绪,而是仍怀有希望,朝着理想勇毅前行,这份直面困境的坦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教学目标
1.了解四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诵读,品析诗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中展现的人生追求和昂扬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品析诗歌,感悟诗中展现的人生追求和昂扬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环节一:行路难
(一)诵读诗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诵读四首诗歌(在学习案中向学生出示四首诗歌的译文及作者简介,便于学生理解)
诵读要求:
1.注意情感,语音,语调,重音停连
2.说说设计语调,重音的理由
展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安排小组代表朗读,也可以小组合作朗读。
诵读展示,小组互评。
[设计意图]:
群诗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熟悉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朗读走进诗中,在语气语调的处理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诗歌情感。
(二)探究文本
问题设计:以“难”为主题,按照句式,说一说,四首诗歌分别体现了哪些“难”
答题格式:我认为( )(诗名)中的( )(词句)可以体现出作者的( )(情绪概括:以“难”为核心的形容词)
学生活动方式:
(1)先独立思考2分钟;
(2)小组合作交流;
(3)各组展示。
小结:“难”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内心困苦,前途未卜,经历坎坷,路途艰难,眼前困难重重等方面。
[设计意图]:
群诗教学还是要立于文本之上,只有挖掘诗句(例如:“写道路艰难的诗句是哪几句?难在何处?”)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在小组合作下探究诗句中写“难”的部分,既可以进一步熟悉文本,也可以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
环节二:心路难
(一)分析诗句
找出四首诗中,有描写心理活动的诗句,并分析诗句流露出的情感。
示例:
《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四个连续动作,形象的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十三年弃置身。
体现贬官时间之长,再结合时代背景,因支持政治革新而被贬,句中流露出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肯将衰朽惜残年。
大有为匡扶正义的义无反顾的勇气。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江流曲似九回肠。
江流阻断,愁肠百结。
(二)补充背景
向学生介绍唐朝当时的政治背景。联系背景材料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李白:李白才高志大,很希望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没被唐玄宗重要,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刘禹锡、柳宗元: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永贞革新: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失败后,王叔文被杀,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
韩愈: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上书谏迎佛骨劳民伤财,触怒了唐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经对“行路难”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再来结合政治背景,会更好的体会到诗人们的痛苦。那么像李白和刘禹锡最后表达的乐观心态,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诗人经历了多少苦痛,却仍积极向上,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环节三:要乐观
(一)找相同
你从这四首诗中,读到了哪些相同点?
示例:诗人遭遇相同,诗人忠君之心相同等。
(二)找不同
你又从这四首诗中,读到了哪些不同点?
示例:
李白感性地表达自己继续追求人生理想。
刘禹锡理性选择打起精神,与朋友共勉。
都表达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韩愈与柳宗元,都有触景生情,诗句中饱含忠而获罪的悲愤情怀,但也不失刚强。
(三)谈启示
你从这四位诗人的经历中,可以获得什么人生启示?
示例:
1.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保持那忠贞之心,保留那一身正气。
2.积极的心态是应对困难的最好武器。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作业设计
1.课后阅读更多的贬谪诗,了解作者的遭遇与心境,在读书分享会上进行分享。
2.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请以李白或刘禹锡的心态,作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
在四首诗歌中“求同求异”,以大唐文豪的切身经历告诉学生,谁的人生都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是再正常不过的,我们要以前人为榜样,在面对困境时,可以有短暂的迷茫,但绝不能消沉下去,要学会树立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积极人生观,要乐观面对挫折,要坚定正确的方向,只有乐观才能走出阴霾,才有胜利的希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多文本,同一个议题,探索性教学,这不光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学生有更扎实的文学基础。群文教学要有侧重点,不可能讲的面面俱到,本节群文阅读课主要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了解两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诵读,品析诗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中展现的人生追求和昂扬斗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在诗句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遇到的“难”,梳理这些难处,再来品析有关作者心理描写的诗句,诗人不是圣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和我们一样会有悲痛、迷茫之情,这点与大多学生面临中考的心境有些类似。我们不能光把乐观挂在嘴上,要让学生感受到身处一时的迷茫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理解的是,那些诗人在经历多次贬谪后的痛苦辛酸,一腔爱国热血却不被赏识的无奈愤懑,理解了这些之后,才会越发觉得内心依然充满希望的他们是多么乐观,是多么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不怕困苦的乐观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深入文本:探索“行路之难”和“心路之难”,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诗人的乐观心态,能更好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对诗歌的“求同求异”中总结出对自己的人生启示,在三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四位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全面学习,才能把握住主观思考题的大体方向。每一个具体教学步骤,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我们老师要善于从中进行总结,才能引领学生深入作者的情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