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题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9 21: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甲≤f乙<f丙 D.f乙<f丙<f甲
2、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选择较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B.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
C.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
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6、在探究远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远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远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8、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白纸上有放大的光斑(暗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10、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11、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没戴眼镜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13、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 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 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目镜成缩小的虚像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中心距光斑的距离为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一定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 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二、填空题。
17、凸透镜是利用光________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中央较________、边缘较________.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
18、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 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 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 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19、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凸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2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22、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四、简答题。
2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五、实验题。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进行了以下的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蜡烛、透镜和  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   上;
(2)点燃蜡烛,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反复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这个像是   立缩小的,生活中的   就是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将蜡烛继续移动到距离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   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上或下)移动,或将光屏向   (上或下)移动。
六、计算类综合题。
26、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丙>f甲>f乙
C.f甲≤f乙<f丙 D.f乙<f丙<f甲
【答案】B。
2、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答案】A
3、探究烛焰通过焦距是10 cm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此时( )
A.a为物距
B.b为焦距
C.凸透镜成放大的烛焰像
D.若蜡烛、透镜不动,仅移动光屏,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C
4、将一玩具鹦鹉(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①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答案】C
5、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尽量选择较亮的环境进行实验
B.组装器材时,将蜡烛放在凸透镜与光屏之间.
C.实验中,物距要始终大于二倍焦距
D.实验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答案】D
6、在探究远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图乙中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远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远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答案】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答案】D
8、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45cm的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90cm,像是放大的
B. 凸透镜的焦距是18cm,像是放大的
C.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放大的
D.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像是缩小的
【答案】D
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将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白纸上有放大的光斑(暗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答案】C。
10、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答案】B
11、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答案】B
12、如图所示是小明没戴眼镜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近视眼 凹透镜
C.远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答案】B 
13、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 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 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目镜成缩小的虚像
【答案】A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 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 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中心距光斑的距离为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一定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答案】C。
1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中倒影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B.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
C. 电影院银幕上的图案是放映机生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产生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二、填空题。
17、凸透镜是利用光________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其形状是中央较________、边缘较________.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一点,可见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
【答案】折射;厚;薄;会聚;会聚透镜
18、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 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 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 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答案】凸 照相机 缩小
19、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__凸__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 __。.
【答案】凸 u>2f(或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
20、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镜,爷爷的老花眼更严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用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他,小明应该拿图__ __中的眼镜.
【答案】乙
2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答案】凸透;显微镜
22、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放大;虚
三、作图题。
2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位置A时,观测到在位置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把蜡烛移到位置B,试作图找出蜡烛通过透镜的成像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24、小明的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
【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镜片正对太阳光,分别测出两镜片的焦距,比较焦距是否相同。
方法二:分别将两境片做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
方法三:找一较远光源,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
五、实验题。
2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进行了以下的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蜡烛、透镜和  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   上;
(2)点燃蜡烛,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反复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这个像是   立缩小的,生活中的   就是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将蜡烛继续移动到距离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   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上或下)移动,或将光屏向   (上或下)移动。
【答案】(1)光屏;高度 (2)倒;照相机
(3)实;投影仪 (4)下;上
六、计算类综合题。
26、如图所示为16mm电影放映机放电影,这种电影放映机使用宽度为16mm的电影胶片,电影中的声音以声音信号的方式刻录在电影胶片上,如图1所示。
(1)电影放映机正常放映时,有关放映灯泡、放映机镜头(凸透镜)、电影胶片、反光镜(凸面镜或凹面镜)的种类及其相对位置关系,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几种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
(2)有一次,电影刚开始放映时,小新发现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在这种情况下,下列所述的观看效果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人退着向后走
B、地上的碎陶片突然聚集起来,最后形成一只漂亮的陶罐
C、听到的是正常的影片中的对白
D、箭倒着飞向弓
(3)若该16mm电影胶片的厚度H=0.14mm。片夹上密密地绕了一整盘电影胶片,如图所示,图中d和D分别表示片夹内电影胶片的内径和外径。求:
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多少?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多长时间?(不计片头与片尾的长度)
【答案】(1)A; (2)C;
(3)①这盘电影胶片的总长度L约是646m;
②若按每秒24幅画面正常放映,这盘电影胶片大约能连续正常放映1h。
【解析】(1)由于放映机成像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要让像(即胶片)更亮一些,需要用到凹面镜聚光,故C、D是不对的;灯泡放在胶片的左侧,以使得胶片更亮,故A正确;
(2)由于银幕上的画面全部是倒立的,说明胶片放置时放反了,则随之而来的声音就不可能是正常的声音了,C是不可能出现的,应该选C。
(3)①欲求胶片的总长度,则根据体积相等的原理可知胶片密绕时的总体积等于展开时的总体积,
即:HL×16mm=[π( )2﹣π( )2]×16mm,
将H=0.14mm代入解之得:L=646m。
②由于每幅画面是7.5mm,故正常放映的速度为:
v==180mm/s=0.18m/s,
故这盘胶片正常连续放映的时间为:
t==3589s=59.8min≈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