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0 15: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26课 岳阳楼记语文版 八年级下册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更
是成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
名著,看看它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古文呢? 范仲淹 (989-1052) 字希文,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我们还学过他的词《渔家傲·秋思》。滕( ) 谪( )守
浩浩汤汤( ) 霏霏( )
冥冥( ) 樯( )
岸芷( ) 汀( )兰
嗟( ) 偕( )忘téngzhéshāngfēimíngqiángzhǐtīngjiēxié1 古今异义:
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 一词多义:
以:来,属予作文以记之;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观:看,予观夫巴陵胜状;景色,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一:一,一碧万顷;全,长烟一空。
极:极点,感极而悲者矣;尽,此乐何极。
或:有时候,而或长烟一空;或许,也许,或异二者之为。
空:天空,浊浪排空;消散,长烟一空。
通:顺利,政通人和;通向,北通巫峡。
和:和乐,政通人和;和煦,至若春和景明。 3 词语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和“在…之后”。 4 特殊句式:
判断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定语后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省略句:(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听课文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4)第三部分(5)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若夫霪雨霏霏:
山岳潜形: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结合课文注释,分组疏通课文第3段,并找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句。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潜形,隐藏了行迹。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国,离开国都。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挖苦。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至若春和景明:
上下天光:
宠辱偕忘:
或异二者之为:分组疏通课文第4、5段,并找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句。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天光、天色、湖光。宠,荣耀。辱,荣辱。谐,一起。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语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悲。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第1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背景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转到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气势非凡:
宽阔无边:
湖光山色: 第3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4段呢?第3段第4段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物而悲。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迁客骚人”的“喜”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文章先简略叙述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上所见自然形胜,触景而生情,用“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接着写“迁客骚人”所触之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这里的景写得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否定“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响彻云霄的口号。 本文采用了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等表达方式,说谁哦文章是怎样将这几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在当今时代,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岳阳楼记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暗 明 悲 喜↓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背诵全文。
2.整理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并熟记。
3.你还知道哪些范仲淹的作品呢?试着找一些出来并仔细品味。 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向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