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2024中考语文二轮总复习课件
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
真题小试
一、(2023·江西)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3题。(10分)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 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 。衣冠无不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 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 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 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 ⑩衡命:违背命令。
1.(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冠( )
帽子
[解析] 可采用课内迁移法。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冠”。
(2)故( )
所以
[解析] 可采用课内迁移法。联系“故不为苟得也”中的“故”。
(3)衣( )
穿衣服
[解析] 考查词类活用。“衣”为名词作动词。
2.(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答案] 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解析] 关注特殊句式“……也”(判断句)。
(2)国有道,即顺命。
[答案] 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
[解析] 关注重点词语“顺命”(顺从命令),补充省略成分。
3.(3分)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答案] 示例: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时,先找到原文相关句子再概括大意。结合选段一“身行顺,治事公”以及选段二“以节俭力行重于齐”“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等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即可。
附参考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君子的日常行为什么样 ”晏子回答说:“衣冠不端正,不敢进入朝廷;说的话不符合义,不敢面对君王;自身行为不正,做事不公正,不敢去治理百姓。(君子)衣冠没有不端正的,所以朝中没有奇怪的服装;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义的,所以下面没有欺骗上级的通报;自身行为正直,办事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邪行。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做了齐国宰相,吃饭不吃两道荤菜,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无道的时候,他就衡量之后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二、(2022·江西)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3题。(10分)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⑥三十始读书,为欧公⑦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⑧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洎(jì):及。④趺(fū):同“跗”,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执( )
(2)是( )
(3)之( )
拿,持
这样
的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答案] 张无垢被贬到横浦,寄住在城西的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答案] 苏洵三十岁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3分)
[答案] 示例一:文中写张无垢天色未亮就开始读书,可见读书(做事)需要勤奋。示例二:文中写杨龟山肘不离案三十年,专心读书,可见读书(做事)需要恒心。示例三:文中写高适五十岁才开始作诗,被杜甫赞扬,可见读书(做事)不怕年高,只要功深力到,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解析] 解答此类题型,应先从人物故事本身出发,通过叙写的具体事件探究寄寓的道理。
附参考译文:
胡澹庵拜见杨龟山,龟山举起两肘给胡澹庵看,说道:“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张无垢被贬到横浦,寄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职后,窗下的石板上,双脚鞋印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勤恳刻苦到这样的程度。然而,龟山勤学是年少时的事,而无垢是年长之后,更加难能可贵。
高适五十岁时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高,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追求圣贤的学问也是这样,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几句话作为谈话的引子,鼓励穷困偏远地方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
三、(2021·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10分)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①,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②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③。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④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⑤,焉别颜回?”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令方:使其成方形。②将:带、领。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那时(谢仁祖)在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④坐:座位。⑤尼父:指孔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年( )
(2)戏( )
(3)咸( )
年龄,年纪
戏耍,戏弄,开玩笑
全,都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何氏之庐也。
[答案] (这是)何家的房子。
(2)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答案] 比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3.选文中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理由。(3分)
[答案] 示例一:我喜欢何晏。从他画地为方,身处其中,委婉表达自己不想被曹操收为养子的想法,可见他是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其他示例见本书详细答案)
[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审清题目要求,“最喜欢哪一个”,即任答出其一即可。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选取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一个孩子来写。
附参考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就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他送回了何家。
张吴兴年龄八岁时,门齿脱落,前辈知道他才能不凡,故意跟他开玩笑说:“您口中为什么开了一个狗洞?”他随声回答说:“正是让您这一流人物从这当中出入。”
谢仁祖年龄八岁的时候,父亲谢豫章带着他送客。那时(谢仁祖)在言谈中已表现出奇异的领悟能力,跻身于上流社会了。大家都在赞扬他,说道:“少年是在座人中的颜回呀。”谢仁祖答道:“座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
徐孺子年龄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孺子回答:“不对。比如人的眼睛中有瞳仁,没有这东西,(眼睛)必定不明亮。”
考情速递
链接 课标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
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
3.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魅力。
扫描 教材 熟悉初中六册教材中文言文课下注释;掌握其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如古今
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学会运用句子翻译的方法(“留”
“替”“调”“补”“删”,见教材七下《孙权劝学》课后补白)疏通文意;掌握一
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按照人文主题对课
内文言文进行分类复习,掌握各类文言文内容的特点、思想的倾向和写作
手法。相关教材梳理见本书《背记本》。
读法指导
1.快速浏览题目。浏览试题,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和把握
阅读重点。
2.留意标题、作者、出处等信息。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综合学过的相关知识,
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
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
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往往难
懂的地方对答题没有大的影响。
4.“对症下药”解答问题。江西学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
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相关答题方法见“考点攻关”)
考点攻关
考点一 词语理解
要想准确解释字词,需要扎实积累课内实词和重要虚词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关
注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现总结以下方法。
方法 具体说明
课内 迁移 即搜寻课内学过的该词的意义,将词义代入语境中进行检验,看是否适
用于该语境。如“衣冠不中”(2023·江西)中的“冠”可代入“朝服衣冠”(《邹
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冠,意思是“帽子”。
方法 具体说明
组词 推断 法 即用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组词,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或者成语,然后
将组成的词代入具体语境,从而推断出该词的意思。如:
①“小国吾抚之”(2018·江西)中的“抚”可组成“安抚”“抚摸”等词语,然
后将组成的词语代入句子中进行验证,可得出该句中的“抚”应解释为“安
抚”。
②“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中“色”的意思可以由成语“和颜
悦色”推断出不是“颜色”,而是“脸色”。
续表
方法 具体说明
辨识 特殊 文言 现象 文言字词中常有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古今异义、通假等,同学们可
对这些文言现象进行识记,碰到此类字词首先考虑是否含文言现象。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中“说”同“悦”,是
“愉快”的意思。
②“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中“走”的今义为“行走,走
路”,在句中的意思却是“跑”。
续表
方法 具体说明
正确 解释 词类 活用 有些实词在解释时可以链接到课内,或是知道它本来的意思,但按照这
些已知的意思直接代入去解释却不合语境,这时就需要根据语法进行变通,
辨析是否为词类活用。一般有如下情况:
①名词作状语。如“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我们都知道它的意
思是“狗”,但在这里名词用作状语,解释为“像狗一样”。
②名词用作动词。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本是名词意思是
“洞穴”,在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打洞”。
③动词用作名词。如“虽乘奔御风”(《三峡》)中的“奔“在句中是动词
活用为名词,解释为“飞奔的马”。
续表
方法 具体说明
正确 解释 词类 活用 ④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一般是使动用
法。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劳”“饿”就
是使动用法,可解释为“使……疲劳”“使……饥饿”。
⑤动词充当谓语,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一般是意动
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美”就是意动
用法,可解释为“认为……美”。
续表
方法 具体说明
借助 结构 推断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各个分句中位于相同位
置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故可据此推断文言字词的含义。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中“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结构
构成的并列短语,主语“彼”和“我”相对,谓语“竭”和“盈”相对,已知“竭”为
枯竭,可推断出“盈”的意思是“充满”。
续表
定点突破
(2019·江西选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季 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嫚(màn):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难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肱: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为( )
(2)尝( )
(3)书( )
(4)愿( )
(5)阿( )
(6)然( )
(7)将( )
(8)以( )
(9)面( )
担任,做
曾经
信
希望
迎合
好的,对的
率领、带领
凭借
当面
(10)欲( )
(11)是( )
(12)遂( )
(13)贤( )
(14)故( )
(15)毁( )
(16)恐( )
想
这
于是,就
品德高尚,贤能
原因
毁谤,诋毁
担心,害怕
考点二 句子翻译
一、翻译原则
1.忠于原文,做到“信”“达”“雅”。
2.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3.找得分点,圈出“关键词”,理清“特殊句式”。
二、具体方法讲解
1.留(保留法)。即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下来直接使用,不
要求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滕
子京”“巴陵郡”均可直接保留使用。
2.替(替换法)。将古代汉语单音词替换成与它意义相同或相当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地”可用“土地”来替换,“方”可用“方
圆”来替换。
3.调(调整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将一些特殊句子的语序调整过来。
(1)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陋室铭》)中“何陋”借助结构助词“之”前置
于动词“有”前面,即“有何陋”,应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2)定语后置。如“马之千里者”(《马说》)中“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
语,即“千里之马者”,应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3)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中
“以军中多务”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于句末,即“蒙以军中多务辞”,应译为: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4.补(补充法)。对句中省略的成分,需根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5.删(删除法)。删除句子中无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
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
定点突破
(2018·江西选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
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 ②宫:酷刑的一种。 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③让:责问,责备。
(1)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
[答案]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好兵法。
(2)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答案] 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奉禄使家里变富有,他们的爵位使亲族荣耀。
(3)二子以实告孟氏。
[答案] 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
(4)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答案] 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
(5)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
[答案] 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得平安的策略。
(6)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
[答案] 如果让他完好无恙地回去,(他)跑到别的国家去,带给我的后患可不轻啊。
(7)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
[答案] 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
(8)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答案] 况且天下的道理没有总是对的,事物也没有总是错的。
(9)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答案] 那些以前有用的(道理),现在或许被抛弃了;现在所抛弃的(道理),以后或许会被用到。
(10)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
[答案] 孟氏父子听了他的话,心中的疑惑解除了,没有一点生气的神色。
考点三 文意理解
步骤 具体说明
第一步:分析题干, 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 要点。 首先看题干要求,它能给我们一个甄别或提取信息的
标准,明确题干要求的是用原文、课内学过的某句话,还
是自己的话作答;其次看是否有字数要求等;最后看分
值,根据分值判断应答几点。
步骤 具体说明
第二步:把握主要内 容,细读分析归纳。 即明确:①文章写了什么人的什么事,这个人是怎样
的人;②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③文章说明了什
么道理。
具体来说,就是记叙性文章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
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则要弄清作者写了哪几
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游记类文
章要注意抓住作者的行踪、景物描写的特点以及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说理类文章要透析文章寄寓的道理。
第三步:依据方向和 要点甄别判断。 甄别判断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根据
要求组织成答案。
续表
步骤 具体说明
【注意事项】①用文中语句回答,需要对符合答题要求的区间进行反复筛选,多 次比较,确定最符合要求的词句作为答案。 ②若题目明确要求“用自己的话回答”,则需要依据文中词句进行变通,用自已的话 组织成合适的答案。 ③如果没有“用文中语句回答”的要求,可使用文中词句组织答案,适当地采用自己 的语言使答案更为精准、完善。
续表
定点突破
1.(2019·江西)[原文见本书第49页]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 事情:①劝阻吕后讨伐匈奴;②劝说文帝要明辨是非。性格:刚正不阿(直率、勇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言行来概括相关事件,分析人物特点。季布不阿谀吕后,当面批评樊哙,敢当面指出孝文帝的没有主见,可以看出他刚直不阿的特点。
2.(2018·江西)[原文见本书第50页]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①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②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目照搬。③做事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④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主旨把握。结合内容可知,本文中施氏的两个儿子和他们的邻居孟氏的两个儿子情况相同,但遭遇了不一样的求职结果,其原因是孟氏的两个儿子不审时度势,机械地照搬现成的方法,结果必定事与愿违。所以,选文告诉我们: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以。
3.(2015·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游 大 林 寺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
[答案] 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段内容。从“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成、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可见白居易游览的顺序:遗爱草堂—东林、西林二寺—化城寺—香炉峰—大林寺。
(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 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分析理解相关词句。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一是客观环境的原因,大林寺很远,很荒僻;二是社会人文因素,因为地处偏远,无名利可图,没有后继的知名人士来此题诗。题目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据此可摘抄为:大林穷远;名利之诱人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