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就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牛虻就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1 17: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牛 虻 就 义 『爱尔兰』伏尼契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牛虻》第三部第七章。通过对牛虻就义场面的描写,表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背景资料《牛虻》书影 伏尼契qì (1864—1960),爱尔兰女作家。早年求学于意大利。毕业于德国柏林音乐学院,曾在俄国待过两年,在那里接触了彼得堡革命团体的民意党人,积极参加了他们的活动。回到英国后,结识了从沙皇流放地逃出来的波兰革命者米·列·伏尼契,并与他结婚。出于对革命者献身精神的敬佩,她决心写一本反映他们斗争生活的书。1897年《牛虻》问世。伏尼契晚年移居美国,转向音乐创作,在孤独寂寞的隐居生活中去世。作家作品《牛虻》故事梗概 意大利青年亚瑟,出身于富商家庭,但成年后毅然投身革命。由于疏忽,他泄漏了机密,使得战友被捕,令青梅竹马的女友琴玛误会,并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太尼里神父的私生子。在严酷的现实教育下,他以假自杀为掩护,愤然出走,在外飘泊13年,历经艰辛,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国组织武装,偷运军火,积极准备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面对军方的威胁和生父的劝降,不为所动,从容就义。 积累字词牛虻 ménɡ 眼睑jiǎn 瞳孔tóng
怜悯mǐn尴尬gān gà 忏悔 chàn
挑衅xìn 腿瘸qué 坍塌tān
铁锹 tiě qiāo 打蔫niān黑黢黢qū
哽咽gěng yè 罪孽niè 虔诚 qián
踉跄liàng qiàng沮丧 jǔ 饶恕 shù
尴尬
gān gà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忏悔:向神佛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当受到报应的罪恶。
踉跄:走路不稳。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襟坦白。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恼的神情。
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内心受到感动。肺腑,指内心深处。牛虻就义周二早晨周三早晨法庭上的审判(死亡的过场)
人心上的让步(对正义的不忍)环境的描写(突出坟墓)
与牧师对话(拒绝忏悔)
枪决的过程(永不屈服)1、阅读文章,概括文章结构。整体感知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概括两天内发生的事件。周二 开庭审判牛虻周三 牛虻英勇就义整体感知3、读了《牛虻就义》,你感到最震撼最动人、或者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或最让你感动的一幕是什么,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援引课文相关内容谈一谈。 宣判死刑:对死亡的无所畏惧。 刑前:不忏悔? 不用捆? 不蒙眼。 行刑经过:镇定自若 从容乐观 笑对死亡。 从容无畏、沉着乐观、机智勇敢、忠诚于革命、慷慨赴死。阅读理解1、阅读文章,谈谈你感受最深的地方。①面对行刑士兵的演说。
②忏悔仪式上怒斥牧师。
③调理行刑的士兵,下令枪杀自己。
…… 牛虻极尽讽刺和嘲弄,显示自己精神的强大和敌人的懦弱和胆怯。阅读理解2、统领、军曹、士兵的“发抖”“尴尬”的原因是什么?(阅读课文第6、35-37、41-42段)。 统领、军曹、士兵都被牛虻的冷静、笑对死亡的无所畏惧所吓倒、感动。 阅读理解3、请找出文中牛虻的多次微笑,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这些神态描写(注意语言描写),从正面体现了一个革命者为了信仰,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阅读理解4、本文既从正面描写主人公,也从侧面描写了士兵的表现。请找出相关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这里用的是反衬的手法。不厌其烦地描写,正是要突出主人公镇定从容、英勇无畏的崇高品质和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革命信仰的力量。阅读理解5、如何理解上校说的最后一句话? 上校终于舒了一口气,因为对他来说这个处决任务似乎过于艰难了。 伏契克通过一系列的镇定平静的表现和联想中有一种他献身的从容感、自豪感、壮丽感。
双方的心理表现表面上不合常情,但却符合牛虻光明磊落、感人肺腑,连敌手都被征服的非凡勇气、高贵品质,也符合当时行刑者的状态。 分别说说伏契克和牛虻面对死亡的表现,你感到最震撼、最动人的是什么?有人认为在牛虻就义时,行刑者与就义者的心理显得不合情理,你的看法是什么呢?比较阅读 本文详细的记叙了牛虻慷慨就义的全过程,表现了牛虻面对死亡时无畏忠诚,赞美了发的坚强意志、机智勇敢和沉着乐观的革命精神。
文章主旨本课作业1、积累字词及文学常识。
2、课外阅读《牛虻》。
3、预习《囚歌》《就义诗》《我的“自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