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的童年》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杨明杰 焦立伟 时间 2015.5 共计 1课时
课题 我的童年 课型 自读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过程与方法:1、通读法:引导学生通过速度课文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研讨点拨法: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及学习作者以苦为乐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理解词语。
2、感悟作者对童年的留恋之情。
3、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主学习】
(一)、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367474" \t "_blank )),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1007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人,国际著名东方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50148&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9608" \t "_blank )、教育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9423&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国学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0988659&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佛学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645735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史学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91161&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8300942&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14023" \t "_blank )哲学社会科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48610&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部委员、聊城大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98403" \t "_blank )名誉校长、北京大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0023" \t "_blank )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4707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能阅俄、法文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2280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尤其精于吐火罗文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547087&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62214&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3226&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比较文学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5363&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文艺理论研究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3102373&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63478187" \t "_blank )》,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271541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学界泰斗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758515&ss_c=ssc.citiao.link" \t "_blank )、国宝。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 ( http: / / baike. / lemma / ShowInnerLink.htm lemmaId=110763" \t "_blank )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2、生字注音。
生疏 教谕 琐事 溺爱 私塾 孤苦伶仃
椽子 蹿房 门楣 关键 一垄 浑浑噩噩
3、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
【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
【相依为命】
【不以为然】
【家徒四壁】
【浑浑噩噩】
【合作探究】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如何?
3、读完本文,你对作者的童年经历有哪些感触呢?
【巩固提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举人进士,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 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选择了哪几类人作为例证?为什么这样写?
2 为什么说了解“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观点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面对“不完满的人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3 下列对第③段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二三。
4.请选取一个外国名人的事例,为第⑧段补充事实论据。
【课后反思】
我的童年导学案答案
1、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2——13)写我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2——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五、1.作者选择了皇帝、大臣、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几类人作为例证。这样写可以多层次、多侧面地阐明“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道理适用于一切人。
2.(1)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样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创造和谐环境;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意思对即可)
(2)示例: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3、A
4、示例:(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虽成功却饱受了双耳失聪的痛苦;(2)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留下传世的杰作,但其一生却遭小人嫉妒与污蔑;(3)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了一系列文学巨著,却被教会宣布为邪教者和反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