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人,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解释下列词、⑴亲旧(亲戚)知其如此
⑵期( )在必醉
⑶环堵( )萧然( )
⑷造( )饮辄( )尽
⑸因以为( )号
⑹晏如( )也
⑺每有会( )
⑻以此自终( )希望、愿望墙冷冷清清的样子往、到就“以之为”,把它作为安然自若的样子对书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过完自己的一生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何许人 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的知道。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傍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因 以为号焉 因:因而。
因以为号为省略句,即:因以(之)为号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不求甚解 深刻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性嗜酒 十分喜好 每有会意 会: 领会
意:书中的意旨。亲旧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 置办了酒席邀请他来喝。他一去 就 要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
曾不:竟不,一点儿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偏义词,取去的意思,离开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 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不能够遮风挡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很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句话大概说的应该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呢? 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刻画这样一个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文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塑造五柳先生这一人物是为了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理想。五柳先生思想性格: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生活状况:住、食、衣----贫困安贫乐道志趣爱好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求精神愉悦,淡泊名利饮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自得其乐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 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整体感知作者与五柳先生的关系借五柳先生写自己。
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问题研讨一、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可见家居环境清静、淡雅、简朴
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品读探究 二、直接写他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 今义: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三、如何理解“不求甚解”? 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借酒醉获得心灵的平静,也是他消极的一种反映。
体现了他的率真放达的天性四、他“嗜酒”如命,是否颓废消极?五、他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他实际上有痛苦,但能从读书、饮酒、写文章当中得到解脱和乐趣。
这正是他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六、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怎样,
说明了什么?“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生活困苦,写出陶渊明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精神, 七、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起画龙点睛 作用,突出了他安贫乐道的节操和淡泊名利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