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第二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20分)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它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2023四上·岑巩月考)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
3.(2023四上·岑巩月考)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 振动产生的。
4.(2023四上·岑巩月考)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
5.(2023四上·岑巩月考)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 振动,耳中的 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6.(2023四上·岑巩月考)耳由 、 、 三部分组成。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8.(2023四上·岑巩月考)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 ,拉得松,声音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 , 轻轻拨,声音
9.(2021四上·广信月考)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二、选择。(42分)
10.(2023四上·岑巩月考)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
A.水 B.木头 C.钢铁
11.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12.(2023四上·红塔期末)声音在( )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3.(2023四上·岑巩月考)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
14.(2023四上·岑巩月考)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B.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15.(2020四上·广元期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用同样的力量拨动相同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B. C.
16.(2023四上·岑巩月考)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
B.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
C.绳子中间弯曲
17.(2023四上·岑巩月考)在图书室等公众场合,我们( )。
A.可以大声说话 B.不能大声喧哗 C.垃圾丢在桌上
18.(2023四上·岑巩月考)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19.(2020四上·魏县期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 )
A.更快 B.更慢 C.不能传播
20.(2023四上·岑巩月考)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 ).
A.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B.电铃的振动停止了,听不到声音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21.(2020四上·魏县期中)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说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强弱可以控制
22.(2023四上·岑巩月考)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听到了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四面八方的
23.(2023四上·岑巩月考)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
A. B. C.
三、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10 分)
24.(2023四上·岑巩月考)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耳廓 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 收集声波
听小骨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四、实验探究。(28 分)
25.(2023四上·岑巩月考)401班某实验小组的飞飞、果果和亮亮在科学课上分别探究了以下实验:飞飞把手放在喉头,大声说话,感觉声带振动了:果果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亮亮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
(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26.(2023四上·岑巩月考)奇奇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找来5根长短、粗细不相同的铁钉,如下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奇奇回答下面的问题。
铁钉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① 5 0.2
② 8 0.2
③ 10 0.2
④ 10 0.3
⑤ 10 0.4
(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振动速度最慢的是 号铁钉.
(2)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③④⑤号铁钉,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号铁钉。
如果在③号铁钉上由重到轻敲打五下,这根铁钉的( )。
A.振动频率不变 B.振动幅度不变 C.振动幅度和频率都不变
(3)铁钉振动发出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耳朵里的 产生振动.
27.(2023四上·岑巩月考)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听到的音高 看到的振动快慢 音高的变化顺序
4厘米 高 快 高→低
8厘米 较高 较快
12厘米 较低 较慢
16厘米 低 慢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
(2)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
28.(2023四上·岑巩月考)下表是401班同学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
尺子振动的幅度(厘米) 声音的强弱
6 弱
10 较弱
14 较强
18 强
(1)补全音量变化柱状图。
(2)你能找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振动;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振动的物体肯定产生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2.【答案】荡起波纹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击打过的音叉会振动产生声音,振动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振动传到水面,会使水面荡起波纹。
3.【答案】声带;翅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4.【答案】增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手会将传来的声音反射后会聚到耳孔处,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增强。
5.【答案】鼓膜;听小骨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廓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6.【答案】外耳;中耳;内耳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7.【答案】音量;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表示,它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表示,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分析】本题考的是音量和音高的概念。
8.【答案】高;低;强;弱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拉得越紧,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拉的越松,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答案】固体;液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1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我们人类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吉他,是弦振动发声,说话是声带振动发声,敲鼓是鼓面振动发声,吹笛子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13.【答案】A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听觉器官。影响耳的健康的行为有:经常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经常使用耳塞,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巨大的外力作用于耳朵。保护听力的措施有: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开噪声,噪音环境下使用防护耳塞,防止水进入耳内,耳朵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做耳保健,合理膳食,锻炼身体。故选A。
14.【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手使锣面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了。故选A。
1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尺子伸得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16.【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时,声音的传播不会中断,传播效果最好。故选B。
17.【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公共场所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否则会影响他人的生活,给他人带来困扰。在图书馆、地铁等公共场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并注意保护公共环境卫生。故选B。
18.【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19.【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0.【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选C。
21.【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外面的声音,通过地面(固体)和水(液体)传到鱼这里。
22.【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在介质中向四面八方传播。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细的钢管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粗的钢管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故选C。
24.【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25.【答案】(1)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6.【答案】(1)①,③
(2)⑤;A
(3)波;鼓膜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相同粗细的铁钉,①号铁钉最短,震动的最快,发出声音最高;③号铁钉最长,振动速度最慢,发出的声音最高。
(2)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相同长度的③、④、⑤号铁钉,⑤号铁钉最粗,震动的最慢,发出声音最低;如果在③号铁钉上由重到轻敲打五下,这根铁钉的振动频率不变。
(3)铁钉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廓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
27.【答案】(1)低
(2)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8.【答案】(1)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1 /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第二小学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20分)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它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答案】振动;波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它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分析】振动的物体肯定产生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2.(2023四上·岑巩月考)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起
【答案】荡起波纹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击打过的音叉会振动产生声音,振动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振动传到水面,会使水面荡起波纹。
3.(2023四上·岑巩月考)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 振动产生的。
【答案】声带;翅膀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翅膀振动产生的。
4.(2023四上·岑巩月考)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
【答案】增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如果把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手会将传来的声音反射后会聚到耳孔处,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增强。
5.(2023四上·岑巩月考)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 振动,耳中的 再将振动传递到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受了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答案】鼓膜;听小骨
【知识点】听觉
【解析】【分析】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廓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递到内耳的耳蜗,耳蜗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6.(2023四上·岑巩月考)耳由 、 、 三部分组成。
【答案】外耳;中耳;内耳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作用是收集声音,传导到中耳、鼓膜,鼓膜往后有听小骨,包括人体最小的三块骨头;
2、中耳:主要作用是将声音放大,声音通过外耳廓收集,外耳道传播,引起鼓膜震动,鼓膜通过听骨链将声音进一步放大;
3、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声音通过听骨链震动到耳蜗,耳蜗内有液体和毛细胞。听骨链震动可引起液体流动,造成毛细胞摆动,达到生物电能转化,即将声音转化成生物电,再传导到神经,通过神经传导到中枢、大脑。此外,前庭主要是维持人体平衡,与平衡感有关。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答案】音量;音高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
【解析】【解答】声音的强弱用音量表示,它与振幅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表示,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分析】本题考的是音量和音高的概念。
8.(2023四上·岑巩月考)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 ,拉得松,声音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 , 轻轻拨,声音
【答案】高;低;强;弱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用力越大,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用力越小,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拉得越紧,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拉的越松,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9.(2021四上·广信月考)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答案】固体;液体;气体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二、选择。(42分)
10.(2023四上·岑巩月考)声音在下面三种物体中传播最快的是( )。
A.水 B.木头 C.钢铁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但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强,气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最弱。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故选C。
11.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解答】我们人类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声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吉他,是弦振动发声,说话是声带振动发声,敲鼓是鼓面振动发声,吹笛子是空气柱振动发声。
12.(2023四上·红塔期末)声音在( )传播速度最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13.(2023四上·岑巩月考)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经常掏耳朵
B.遇到过强的声音要捂住耳朵、张开嘴巴
C.不能对着同学大声说话
【答案】A
【知识点】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耳朵是我们身体上非常重要的听觉器官。影响耳的健康的行为有:经常掏耳朵,洗头、洗澡、游泳时,污水进入外耳道,经常使用耳塞,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巨大的外力作用于耳朵。保护听力的措施有:不用尖锐的工具掏耳屎,尽量避开噪声,噪音环境下使用防护耳塞,防止水进入耳内,耳朵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做耳保健,合理膳食,锻炼身体。故选A。
14.(2023四上·岑巩月考)锣发出声音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声音就消失,这是因为( )
A.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B.手阻止了空气的振动
C.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途径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会停止,所以用手按住锣面,手使锣面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了。故选A。
15.(2020四上·广元期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用同样的力量拨动相同的钢尺,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尺子伸得越短,振动越快,音高越高。
16.(2023四上·岑巩月考)在两个纸杯之,间连一根绳子,当( )时,声音传播的效果最好。
A.绳子中间挂一根小草
B.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
C.绳子中间弯曲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绳子中间没有东西,而且拉得很直时,声音的传播不会中断,传播效果最好。故选B。
17.(2023四上·岑巩月考)在图书室等公众场合,我们( )。
A.可以大声说话 B.不能大声喧哗 C.垃圾丢在桌上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公共场所需要每个人去维护,如果声音过大,会影响他人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否则会影响他人的生活,给他人带来困扰。在图书馆、地铁等公共场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并注意保护公共环境卫生。故选B。
18.(2023四上·岑巩月考)耳廓的作用是( )
A.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B.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C.收集声音
【答案】C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19.(2020四上·魏县期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 )
A.更快 B.更慢 C.不能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0.(2023四上·岑巩月考)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 ).
A.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B.电铃的振动停止了,听不到声音
C.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空气抽光,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故选C。
21.(2020四上·魏县期中)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说明( )
A.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声音的强弱可以控制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外面的声音,通过地面(固体)和水(液体)传到鱼这里。
22.(2023四上·岑巩月考)上课铃声响了,校园里的同学们都听到了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 ).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四面八方的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在介质中向四面八方传播。故选C。
23.(2023四上·岑巩月考)用相同的力敲击相同长度,粗细不同的钢管,发出的声音最低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细的钢管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高,粗的钢管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低。故选C。
三、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10 分)
24.(2023四上·岑巩月考)把人耳各部分的名称与主要功能用线连起来
耳廓 传递振动到内耳
鼓膜 收集声波
听小骨 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耳蜗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答案】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声音;耳道的作用是传递声波到中耳;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是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小骨的作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故选C。
四、实验探究。(28 分)
25.(2023四上·岑巩月考)401班某实验小组的飞飞、果果和亮亮在科学课上分别探究了以下实验:飞飞把手放在喉头,大声说话,感觉声带振动了:果果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面荡起了波纹:亮亮用力拨动钢尺,钢尺发出了声音
(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1)这三位同学都在探究的问题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6.(2023四上·岑巩月考)奇奇在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找来5根长短、粗细不相同的铁钉,如下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奇奇回答下面的问题。
铁钉号 长度(厘米) 直径(厘米)
① 5 0.2
② 8 0.2
③ 10 0.2
④ 10 0.3
⑤ 10 0.4
(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铁钉,发出声音最高的是振动速度最慢的是 号铁钉.
(2)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③④⑤号铁钉,发出声音最低的是 号铁钉。
如果在③号铁钉上由重到轻敲打五下,这根铁钉的( )。
A.振动频率不变 B.振动幅度不变 C.振动幅度和频率都不变
(3)铁钉振动发出的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耳朵里的 产生振动.
【答案】(1)①,③
(2)⑤;A
(3)波;鼓膜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1)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①、②、③号相同粗细的铁钉,①号铁钉最短,震动的最快,发出声音最高;③号铁钉最长,振动速度最慢,发出的声音最高。
(2)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敲击相同长度的③、④、⑤号铁钉,⑤号铁钉最粗,震动的最慢,发出声音最低;如果在③号铁钉上由重到轻敲打五下,这根铁钉的振动频率不变。
(3)铁钉振动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递,被耳廓收集并经外耳道向鼓膜。声波引起耳朵里的鼓膜振动。
27.(2023四上·岑巩月考)小明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的实验时记录了如下数据.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听到的音高 看到的振动快慢 音高的变化顺序
4厘米 高 快 高→低
8厘米 较高 较快
12厘米 较低 较慢
16厘米 低 慢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
(1)伸出桌面的尺子长度越长,声音就
(2)物体振动的越慢,声音就
【答案】(1)低
(2)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和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8.(2023四上·岑巩月考)下表是401班同学在做“探索尺子的音量变化”的实验时制成的图表,
尺子振动的幅度(厘米) 声音的强弱
6 弱
10 较弱
14 较强
18 强
(1)补全音量变化柱状图。
(2)你能找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之间的关系吗
【答案】(1)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