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8:31:56

文档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五上·兰溪期中)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   。
2.(2023五上·兰溪期中)我们做对比实验要分两组进行,一组叫做实验组,一组叫做   。
3.(2023五上·兰溪期中)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   。
4.(2023五上·兰溪期中)植物的茎叶的生长都有   性,根的生长有   性。
5.(2023五上·兰溪期中)光是沿   传播的,且传播速度很快。
6.(2023五上·兰溪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7.(2023五上·兰溪期中)有的动物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8.(2023五上·兰溪期中)仙人掌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长,是因为它不需要水分。(  )
9.(2023五上·兰溪期中)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群落,但一片树林不是一个生态群落。(  )
10.(2023五上·兰溪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小学生也要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
11.(2023五上·兰溪期中)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
12.(2023五上·兰溪期中)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
13.(2023五上·兰溪期中)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的情况,说明光有时是沿曲线传播的。(  )
14.(2023五上·兰溪期中)所有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15.(2023五上·兰溪期中)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16.(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存,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
17.(2023五上·兰溪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太阳所发出的光是沿(  )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无法确定
18.(2023五上·兰溪期中)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要控制(  )条件不同。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19.(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牛 B.兔子 C.水草
20.(2023五上·兰溪期中)适合养在生态瓶中的生物是(  )。
A.水草和小鱼 B.蛇和小白兔 C.老鹰和田鼠
21.(2023五上·兰溪期中)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22.(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是利用(  )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23.(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短语、成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湖光倒影 B.立竿见影 C.一叶障目 D.排直队
24.(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微生物
25.(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26.(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应(  )。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27.(2023五上·兰溪期中)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28.(2023五上·兰溪期中)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9.(2023五上·兰溪期中)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无法判断
30.(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的摆放方式是(  )。
A.平行,反光面相对
B.垂直,反光面相对
C.平行,反光面不相对
31.(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
A.和地面垂直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32.(2023五上·兰溪期中)将下列植物与其相对应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连起来。
仙人掌 叶刺 热带雨林
松树 阔叶 山地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33.(2023五上·兰溪期中)画出潜望镜光的传播路线。
34.(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草食性的消费者是   ,肉食性的消费者是   。
(2)此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
(3)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4)如果大量捕猎兔子,那么鹰的数量变化是   。
35.(2023五上·兰溪期中)某同学把不同颜色、厚度相同的纸,做成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记录下每隔五分钟的温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颜色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黑色 10 12 14 16 18 20
粉色 10 11 12 13 14 15
白色 10 10 11 11 12 12
(1)这位同学的实验是研究(  )。
A.光的强弱和温度高低的变化
B.物体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C.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
(2)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纸袋的颜色 B.纸袋的厚度 C.纸袋的大小
(3)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三种不同颜色吸热本领最强的是(  )。
A.白色 B.黑色 C.粉色
(4)在冬天的阳光下,穿(  )衣服最暖和。
A.黑色 B.白色 C.粉色
(5)写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2个实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答案】对照组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我们做对比实验要分两组进行,一组叫做实验组,一组叫做对照组。
3.【答案】太阳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天体。
4.【答案】向光;向水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5.【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可近似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6.【答案】黑暗;潮湿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本题考查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7.【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产者一般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植物的范畴,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去吸收光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动物一般是消费者,因为动物只能通过狩猎来获得食物。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仙人掌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长,是因为它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并不是不需要水分。
9.【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的所有生物也是一个生物群落。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小学生也要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色叶片中有很多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加工厂”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淀粉)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样,植物就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植物体内。由此可以知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又亮又大又圆,但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一个光源。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的情况,是通过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根据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所有的生物都是有联系的,所有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解答】生态环境中各生物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比如大量捕杀麻雀会导致蝗虫泛滥,破坏农作物。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太阳所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8.【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9.【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所以牛和兔子是消费者,水草是生产者。
20.【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适合养在生态瓶中的生物是水草和小鱼;蛇、白兔、老鹰和田鼠都是陆生动物,不适合在水中生活。
21.【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
22.【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2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排直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4.【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所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5.【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距离光源越近,影子的大小就越大。
26.【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由于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所以小树的影子应大于5米。
27.【答案】C
【解析】【解答】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28.【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29.【答案】B
【解析】【解答】对比实验一般只改变一个条件,这组实验同时改变了光照和水两个条件,因此这个实验设计是是不科学的。
【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
30.【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反光面相对,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31.【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物体的吸热本领除了和颜色有关外,还和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另外,把物体吸热面和阳光垂直摆放,吸热效果最好。
32.【答案】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故需水量也大,适合在雨林地区生长。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松树的叶为针形叶,适合在山地生长。
33.【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4.【答案】(1)水稻;兔子、田鼠;蛇、鹰
(2)3;水稻→兔子→蛇→鹰
(3)食物网
(4)先变多再变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草食性的消费者是兔子、田鼠,肉食性的消费者是蛇、鹰;
(2)根据题干可知,此图中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鹰、水稻→兔子→鹰、水稻→兔子→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兔子→蛇→鹰;
(3)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4)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大量捕猎兔子,那么鹰的数量先变多再变少。
35.【答案】(1)B
(2)A
(3)B
(4)A
(5)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热水、利用光伏发电板发电、利用太阳灶做饭等等。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物体颜色,所以研究的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问题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纸的颜色,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黑色的吸热本领最强。
(4)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黑色的吸热本领最强,所以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穿黑色衣服最暖和。
(5)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以光为主要形式散发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环保无污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应用有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热水、利用光伏发电板发电、利用太阳灶做饭等。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科学11月期中试题
1.(2023五上·兰溪期中)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   、   、   。
【答案】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2023五上·兰溪期中)我们做对比实验要分两组进行,一组叫做实验组,一组叫做   。
【答案】对照组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我们做对比实验要分两组进行,一组叫做实验组,一组叫做对照组。
3.(2023五上·兰溪期中)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   。
【答案】太阳
【知识点】太阳能
【解析】【解答】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是太阳。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个会发光发热的天体。
4.(2023五上·兰溪期中)植物的茎叶的生长都有   性,根的生长有   性。
【答案】向光;向水
【知识点】植物的向光性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5.(2023五上·兰溪期中)光是沿   传播的,且传播速度很快。
【答案】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万千米/秒;可近似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6.(2023五上·兰溪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中。
【答案】黑暗;潮湿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本题考查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7.(2023五上·兰溪期中)有的动物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产者一般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属于植物的范畴,因为植物能够通过叶绿体去吸收光能,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动物一般是消费者,因为动物只能通过狩猎来获得食物。
【分析】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8.(2023五上·兰溪期中)仙人掌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长,是因为它不需要水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有些植物的外部形态会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使其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环境中的水分、阳光和温度等条件的结果。仙人掌之所以能在沙漠中生长,是因为它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并不是不需要水分。
9.(2023五上·兰溪期中)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群落,但一片树林不是一个生态群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的所有生物也是一个生物群落。
10.(2023五上·兰溪期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小学生也要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珍惜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小学生也要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11.(2023五上·兰溪期中)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所以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色叶片中有很多小小的“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加工厂”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植物所需要的养分(主要是淀粉)供植物生长,同时放出氧气。这样,植物就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并且储存在植物体内。由此可以知道,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12.(2023五上·兰溪期中)晚上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又亮又大又圆,但是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亮不是一个光源。
13.(2023五上·兰溪期中)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的情况,说明光有时是沿曲线传播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司机通过后视镜观察车后方的情况,是通过光的反射,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4.(2023五上·兰溪期中)所有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
【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根据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所有的生物都是有联系的,所有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5.(2023五上·兰溪期中)环境影响着植物的生长,但是植物的生长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
【答案】错误
【知识点】保护环境
【解析】【解答】生态环境中各生物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
【分析】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存,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比如大量捕杀麻雀会导致蝗虫泛滥,破坏农作物。
17.(2023五上·兰溪期中)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太阳所发出的光是沿(  )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是一个巨大的光源,太阳所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8.(2023五上·兰溪期中)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要控制(  )条件不同。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19.(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
A.牛 B.兔子 C.水草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所以牛和兔子是消费者,水草是生产者。
20.(2023五上·兰溪期中)适合养在生态瓶中的生物是(  )。
A.水草和小鱼 B.蛇和小白兔 C.老鹰和田鼠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适合养在生态瓶中的生物是水草和小鱼;蛇、白兔、老鹰和田鼠都是陆生动物,不适合在水中生活。
21.(2023五上·兰溪期中)如果我们要探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其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分 B.阳光 C.温度
【答案】C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所以唯一的变量是温度。
22.(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是利用(  )的原理制作而成的。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
23.(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短语、成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
A.湖光倒影 B.立竿见影 C.一叶障目 D.排直队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排直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24.(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生物中,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绿色植物 B.植食动物 C.肉食动物 D.微生物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所以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5.(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距离光源越近,影子的大小就越大。
26.(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应(  )。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答案】B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下午2点,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由于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所以小树的影子应大于5米。
27.(2023五上·兰溪期中)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  )。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答案】C
【解析】【解答】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条件。
28.(2023五上·兰溪期中)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大多数植物的生存需要适量的水分、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等。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29.(2023五上·兰溪期中)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盖住,加少量的水。这个实验设计(  )
A.是科学的 B.是不科学的 C.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解答】对比实验一般只改变一个条件,这组实验同时改变了光照和水两个条件,因此这个实验设计是是不科学的。
【分析】本题考查对比实验的实验设计。
30.(2023五上·兰溪期中)潜望镜里的两块镜片的摆放方式是(  )。
A.平行,反光面相对
B.垂直,反光面相对
C.平行,反光面不相对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反光面相对,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
31.(2023五上·兰溪期中)在阳光下,同一种黑色纸袋按哪种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
A.和地面垂直 B.和地面水平 C.和太阳光垂直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物体的吸热本领除了和颜色有关外,还和照射角度等因素有关,另外,把物体吸热面和阳光垂直摆放,吸热效果最好。
32.(2023五上·兰溪期中)将下列植物与其相对应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连起来。
仙人掌 叶刺 热带雨林
松树 阔叶 山地
香蕉树 针形叶 沙漠
【答案】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香蕉植株水分含量高,叶面积大,故需水量也大,适合在雨林地区生长。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以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松树的叶为针形叶,适合在山地生长。
33.(2023五上·兰溪期中)画出潜望镜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34.(2023五上·兰溪期中)下列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草食性的消费者是   ,肉食性的消费者是   。
(2)此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   。
(3)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
(4)如果大量捕猎兔子,那么鹰的数量变化是   。
【答案】(1)水稻;兔子、田鼠;蛇、鹰
(2)3;水稻→兔子→蛇→鹰
(3)食物网
(4)先变多再变少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草食性的消费者是兔子、田鼠,肉食性的消费者是蛇、鹰;
(2)根据题干可知,此图中含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田鼠→鹰、水稻→兔子→鹰、水稻→兔子→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为水稻→兔子→蛇→鹰;
(3)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很多,它们之间的取食关系也很复杂,因此生物之间有很多条食物链。许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链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4)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如果大量捕猎兔子,那么鹰的数量先变多再变少。
35.(2023五上·兰溪期中)某同学把不同颜色、厚度相同的纸,做成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纸袋,分别插上温度计,平放在阳光下。记录下每隔五分钟的温度,数据如下表。
温度℃ 颜色 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0分钟 25分钟
黑色 10 12 14 16 18 20
粉色 10 11 12 13 14 15
白色 10 10 11 11 12 12
(1)这位同学的实验是研究(  )。
A.光的强弱和温度高低的变化
B.物体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C.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
(2)该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
A.纸袋的颜色 B.纸袋的厚度 C.纸袋的大小
(3)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三种不同颜色吸热本领最强的是(  )。
A.白色 B.黑色 C.粉色
(4)在冬天的阳光下,穿(  )衣服最暖和。
A.黑色 B.白色 C.粉色
(5)写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太阳能的2个实例。
【答案】(1)B
(2)A
(3)B
(4)A
(5)人们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热水、利用光伏发电板发电、利用太阳灶做饭等等。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题干可知,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唯一的变量是物体颜色,所以研究的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问题是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改变的条件是纸的颜色,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黑色的吸热本领最强。
(4)不同颜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吸收热的本领弱,黑色的吸热本领最强,所以在冬天寒冷的天气下,穿黑色衣服最暖和。
(5)太阳能是指来自太阳,以光为主要形式散发的能量。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蝎,环保无污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太阳能应用有利用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热水、利用光伏发电板发电、利用太阳灶做饭等。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