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强化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强化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9 19:0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强化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NH4HCO3 B.CO(NH2)2 C.K2SO4 D.Ca(H2PO4)2
2.2017年5月26日,Alpha Go人机配对赛开战,Alpha Go的芯片主要以高纯度的单质硅(Si)为原料制成。在半导体硅元件生产中,常用氢氟酸(HF)来清除硅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原理可表示为SiO2+6HF=H2SiF6+2X。已知硅元素显+4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H2O B.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C.H2SiF6中氟元素显-1价 D.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元素
3.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4.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烧碱和纯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微粒观: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
C.元素观:硫酸是由H、S、O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守恒观:12g镁和12g氧气充分反应, 生成24g氧化镁
5.有食盐、二氧化碳、盐酸、熟石灰四种物质,其有关用途分别为:①建筑材料②金属表面除锈③灭火④调味品,按题中四种物质排列的顺序,它们相应用途的正确顺序是(  )
A.④③②①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NaOH 氢氧化钠 烧碱 B.CaO 氧化钙 消石灰
C.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7.将三种无色溶液加入到甲、乙、丙三只玻璃杯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下列现象:甲杯变为“雪碧”(产生大量气泡);乙杯变为“牛奶”(出现白色浑浊);丙杯变为“红酒”(变成红色液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酸钠能和一些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B.碳酸钠和某些盐溶液混合出现浑浊
C.碳酸钠和某些碱溶液混合出现浑浊 D.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一种碱
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反应可表示为甲十乙→丙+丁,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也一定是化合物
B.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甲为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
D.若丙为水,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9.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Ba2+、K+、 B.、Na+、OH-
C.Na+、、Cl- D.Cu2+、Cl-、OH-
10.有NaHCO3与NaCl的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并将该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固体15.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HCO3加热生成CO2的质量为3.1g
B.剩余固体为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11.7g
D.原混合物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为63:37
1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所以酸溶液的pH一定小于7
B.NaHCO3和NaOH含有相同的H、O元素,所以它们都属于碱类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2.如表是某同学用多种方法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和所加的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用PH试纸检验 加入硫酸铜溶液
B 碳酸钙和硫酸钡 加入足量水 加入盐酸
C 稀盐酸和稀硫酸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滴加氯化钡溶液
D 硫酸铵和食盐 观察颜色 加入足量水
A.A B.B C.C D.D
1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也是一种重要的反应物,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和Al3+不能共存于同一水溶液中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Mg3N2溶于水有碱性气体产生
D.室温下FeCl3水溶液pH等于7
二、填空题
14.化学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铁和锌的混合粉末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用化学用语完成填空:
(1)如果滤液显无色,则一定会有的反应方程式为 ,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2)如果滤液显浅绿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银,可能含有的金属是 ;
(3)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15.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①金刚石、水银、金属钠、冰②五氧化二磷、干冰、生石灰、一氧化碳③食醋、白酒、加碘食盐、纯碱。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依次是 、 、 ;它们混合后可以发生反应得到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学反应试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16.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氯化钠 ②小苏打 ③干冰 ④武德合金
(1)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2)可用于制保险丝的是 。
(3)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17.现有五种物质:
A.氮气
B.浓硫酸
C.熟石灰
D.盐酸
E.尿素
请用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2)可用作保护气的是 ;
(3)可用作化学肥料的是 ;
(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 。
18.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①如图标志表达的主要含义是 。
②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方式合理的有 。(填序号,下同)
A.农业上杜绝化肥、农药使用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使用
C.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2)净化水质化学知识很有用。
③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利用了它的 性。
④用氯气净水消毒过程中,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有关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71:18
19.现有P、CaO、O2、H2O、CO2、CaCl2溶液、Na2CO3溶液、Ca(OH)2溶液八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每种物质只能选用一次)
(1)能产生白烟的化合反应 。
(2)具有明显放热现象的化合反应 。
(3)实验室检验CO2的化学反应 。
(4)两种盐溶液发生的复分解反应 。
三、实验题
20.为认识酸碱盐的性质,某化学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配制20g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需要称量Na2CO3固体的质量为 g,应选择量程 mL的量筒(选填“25”或“50”)。
(2)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上图序号)。
(3)将配好的溶液装瓶,贴上标签,在下图的标签上填上相应的内容 。

【实验二】将配好的Na2CO3溶液倒入A、B、C、D四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图实验:

(4)A试管中的现象是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为检验B试管中加入的稀盐酸是否剩余,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
A.铁粉 B.酚酞 C.CaCl2溶液 D.AgNO3溶液 E.CaCO3粉末
(6)写出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上图表示D试管中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写出下列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 。
21.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还可以用下列装置中的 (填序号)进行收集。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根据实验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为 。
四、计算题
22.现有一瓶久置的标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样品,为探究其变质(NaOH易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的相关问题,利用U形管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如图甲所示,若此溶液变质,分别在U形管的两端滴入HCl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时,观察到的现象:a端_____________________,b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取此NaOH样品溶液20g放于U形管中,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酚酞试液,通过分液漏斗向U形管中滴入HCl溶液,当滴入20gHCl溶液时,恰好反应完全。
①滴入稀盐酸过程中,U形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恰好完全反应时,生产气体0.22g,试计算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B、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C。
点睛:氮磷钾这三种元素中只含有氮元素的是氮肥;只含有钾元素的是钾肥,只含有磷元素的是磷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是复合肥。
2.B
【详解】A、由SiO2+6HF═H2SiF6+2X可知,反应前后硅原子都是1个,反应前氧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有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后氟原子都是6个,因此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H2SiF6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硅元素化合价是+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氟元素显-1价,该选项说法正确;
D、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仅次于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3.C
【分析】pH=1的无色溶液,存在大量的氢离子。
【详解】A、组内离子间不会结合成水、沉淀和气体,但是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的;错误;
B、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组内离子组内离子间不会结合成水、沉淀和气体,在酸性溶液中液不反应;正确;
D、氢氧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均要和氢离子反应,分别产生水,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烧碱为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则烧碱和纯碱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该选项认识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该选项认识正确;
C、硫酸是由H、S、O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该选项认识正确;
D、由于:,反应的镁、氧气的质量比为(24×2):(16×2)=3:2,则12g镁和12g氧气反应,氧气有剩余,则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小于24g,该选项认识不正确。
故选D。
5.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用途。
【详解】食盐,具有咸味,可以做调味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用于灭火;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可以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溶于水形成的石灰浆、石灰乳可以用于粉刷墙壁,做建筑材料;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A。
6.B
【详解】A、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A正确;
B、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B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故B错误;
C、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故C正确;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 ,俗称小苏打,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物质的化学式以及俗名需要熟练掌握。
7.D
【解析】将三种无色溶液加入到甲、乙、丙三只玻璃杯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可观察到下列现象:甲杯变为“雪碧”(产生大量气泡),说明甲杯中是酸,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杯变为“牛奶”(出现白色浑浊),乙杯可能是氯化钙等,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丙杯变为“红酒”(变成红色液体),说明丙杯为无色酚酞试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详解】A、碳酸钠能和一些酸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和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难溶性盐,出现浑浊,如氯化钙、氯化钡等,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能与某些碱溶液,如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但是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A、若甲、乙是化合物,则丙、丁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甲为单质,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甲是氧气时,点燃条件下氧气和甲烷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若乙为硫酸,则丙、丁中一定有盐,是因为酸反应后,酸根离子与其它某种离子结合生成盐,该选项说法正确;
D、若丙为水,则甲、乙中不一定有碱,例如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物中没有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9.C
【详解】A、,即Ba2+、SO42 不能共存。A错。
B、,即、不能共存。B错。
C、Na+、 NO3 、三种离子间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所以这三种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C正确。
D、,即Cu2+、不能共存。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0.D
【分析】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减少的3.1g是水和CO2的质量,设NaHCO3分解产生CO2的质量为,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
,解得=2.2g
,解得=8.4g;
得剩余固体中加入盐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得到碳酸钙15.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些二氧化碳来自NaHCO3,设NaHCO3的质量为,生成NaCl的质量为,则有:
,解得=12.6g,
,解得=8.775g,则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20g-12.6g=7.4g。根据以上计算分析作答。
【详解】A.由计算可知,混合物20.0g,加热一段时间,得剩余固体16.9g,生成CO2的质量是2.2g,不符合题意;
B. 原混合物中NaHCO312.6g,加热一段时间,分解的NaHCO38.4g,得剩余固体16.9g中还有NaHCO3,所以剩余固体为NaHCO3、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7.4g和生成NaCl的质量为8.775g之和,共16.175g,不符合题意;
D. 原混合物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为12.6g:7.4g= 63:37,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详解】A、酸性溶液的pH都小于7,酸溶液呈酸性,则pH一定小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
B、NaHCO3和NaOH含有相同的H、O元素,但是碳酸氢钠由钠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碱类,NaOH由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故选项说法错误;
C、置换反应中有单质生成,但是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并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水通电分解产生氢气与氧气,反应中有单质生成,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生成物为盐与水,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2.A
【分析】根据物质所具有的不同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试剂和方法使出现的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A、根据酸和碱在PH试纸上会显不同的颜色,碱会和硫酸铜生成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碳酸钙和硫酸钡都不溶于水进行判断;
C、根据酸都会使指示剂变色判断;
D、根据二者都是白色固体,都溶于水进行判断.
【详解】A、用PH试纸测出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PH值不同,可以鉴别;氢氧化钠会和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而盐酸不会和硫酸铜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碳酸钙和硫酸钡都不会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够鉴别,故B错误;
C、稀盐酸和稀硫酸都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硫酸铵和食盐都是白色晶体,都能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A.
13.D
【详解】A、铝离子可以和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首先铝离子水解为氢氧化铝和氢离子,然后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发生反应,故它们二者不可共存,故正确;
B、CaO2与H2O发生的反应,CaO2+2H2O=Ca(OH)2+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正确;
C、Mg3N2与H2O发生的及应,Mg3N2+6H2O=3Mg(OH)2十2NH3↑,NH3为碱性气体,故正确;
D 、Fe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Fe(OH)3,FeCl3十3H2O=Fe(OH)3↓十3HCl,所以其溶液显酸性,pH<7,故错误。
故选D。
14.(1) Zn+2AgNO3=Zn(NO3)2+2Ag Ag、Fe
(2)Fe
(3)Zn2+、Fe2+、Ag+
【分析】由于金属活动性Zn>Fe>Ag,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到AgNO3溶液中,Zn先与AgNO3反应,Zn完全反应后,Fe再与AgNO3反应,Fe(NO3)2溶液是浅绿色的,AgNO3溶液和Zn(NO3)2溶液都是无色的。
【详解】(1)如果滤液呈无色,Fe还没有参加反应,AgNO3已完全反应,一定会有的反应为Zn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如果滤液呈浅绿色,说明Zn已完全反应,Fe与AgNO3已反应,Fe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Fe。
(3)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有AgNO3,则Fe和Zn已完全反应,分别生成了Fe(NO3)2、Zn(NO3)2,所以滤液中有Ag+、Fe2+、Zn2+三种金属阳离子。
15. 冰 生石灰 纯碱 CaO+H2O+Na2CO3=CaCO3↓+2NaOH
【详解】①金刚石、水银、金属钠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而冰是由氢、氧两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②五氧化二磷、干冰、一氧化碳这三者是非金属氧化物,而生石灰是金属氧化物;
③食醋、白酒、加碘食盐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而纯碱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
故这三种物质是冰、生石灰、纯碱;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方程式是: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O+Na2CO3=CaCO3↓+2NaOH。
16. ② ④ ① ③
【详解】(1)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以与胃液中的稀盐酸反应降低稀盐酸的浓度,故可以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故选②;
(2)武德合金的熔点较低,可以做保险丝,故选④;
(3)氯化钠又称食盐,可用于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腌制食品等,故选①;
(4)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易升华吸热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小水滴降落下来形成雨水,故选③。
17. C A E B
【详解】(1)改良酸性土壤常用弱碱性的物质,最常用的就是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故答案为C;
(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袋装食品保护气;故答案为A;
(3)尿素含有氮元素,可用作化学肥料;故答案为E;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作某些气体干燥剂;故答案为B。
答案:(1)C;(2)A;(3)E;(4)B.
18.(1) 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BC
(2) 吸附 C
【详解】(1)①如图标志表达的主要含义是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
②A.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化肥、农药也有对农业发展有利的影响,不能杜绝化肥、农药使用,此选项错误;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使用,避免水资源富营养化,此选项正确;C.工业污水处理后再排放避免造成水污染,此选项正确。故选BC。
(2)③用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利用了它的吸附性。
④A.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丙是HClO,由三种元素组成,而氧化物中含有两种元素,故丙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错误;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Cl2+H2O=HClO+HCl,反应中甲、乙质量比为71:18,此选项正确。故选C。
19.
【详解】(1)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通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氯化钙和碳酸钠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 2 25
(2)②①⑤③④
(3)
(4) 溶液变红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5)AE
(6)
(7) OH-
【详解】(1)实验中需要称量Na2CO3固体的质量为=2g;所需要水的质量为:20g-2g=18g,所需水的体积为18mL,应选择量程25mL的量筒;
(2)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所以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
(3)标签上应标上溶液的名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 ;
(4)A试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能观察到溶液变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5)B试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A、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若盐酸过量,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酚酞遇酸不变色,无法检验盐酸是否剩余,故B错误;
C、氯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无法检验盐酸是否剩余,故C错误;
D、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但硝酸银和氯化钠也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无法检验盐酸是否剩余,故D错误;
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若盐酸过量,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E正确;
故选AE;
(6)C试管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D试管: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本质是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发生前碳酸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两离子是:、OH-。
21.(1)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2)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
(3)除去二氧化碳
(4)ad/da
(5)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详解】(1)装置A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中可将石灰石放在多孔塑料隔板中,打开止水夹,稀盐酸从长颈漏斗中进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关闭止水夹时,由于气体无法排出,装置中的压强变大,则液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则该装置的优点为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
(2)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而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二氧化碳中的HCl。
(3)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装置D的作用为除去二氧化碳。
(4)E装置的作用为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由于b中为单孔橡胶塞,装置中的空气无法排出,则应选装置ad。
(5)由于水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加足量水溶解没有气泡说明固体中没有过氧化钠;二氧化碳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产生的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除去碳酸钠后,溶液pH=12>7,则说明其中还含有氢氧化钠,则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22.(1)有无色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生成;
(2)①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②解:设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则
则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2.65%。
【详解】(1)如图甲所示,若此溶液变质,因为氢氧化钠变质后变为碳酸钠会和盐酸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同时还会和石灰水反应产生沉淀碳酸钙,分别在U形管的两端滴入HCl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时,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观察到的现象a端有无色气体生成,b端有白色沉淀生成;
(2)①滴入稀盐酸过程中,U形管中的溶液颜色变化为开始里面的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的颜色为红色,随着盐酸的不断加入,氢氧化钠越来越少,溶液颜色慢慢变浅,当反应恰好或者盐酸过量后溶液的变为无色。故填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