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实验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打磨光的铝条和6 mol/L的盐酸反应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固体混合搅拌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 金属钠剧烈反应,镁缓慢反应 钠的金属性比镁的金属性强
D Cu、Zn和稀硫酸构成原电池 Cu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 Cu失去电子被氧化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
B.金属Na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C.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相等
3.下列化合物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CaBr2 B.NaOH C.Na2O2 D.H2O2
4.某同主族(或同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如右图所示,它们可能位于周期表
A.ⅠA族 B.ⅡA族
C.第二周期 D.第三周期
5.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Fe Al 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B CO2 HCl 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C NaHCO3溶液 Na2CO3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
D FeCl2溶液 FeCl3 向溶液中加入足量Cu,充分反应,过滤
A.A B.B C.C D.D
6.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酸性越强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
C.所有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7.氮和钠可形成化合物Na3N,它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NH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3N与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B.Na3N 是共价化合物
C.Na3N若与足量盐酸作用可生成两种盐
D.Na3N中钠离子半径大于氮离子半径
8.应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可以预测我们不熟悉的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预测中正确的是
①B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②Tl(对应元素位于第IIIA族)与盐酸和NaOH溶液作用均能产生氢气
③At(第VIIA族元素)的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④Li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物是,其溶液是一种强碱溶液
⑤(Sr位于第IIA族)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⑥是无色、有毒、比稳定的气体
A.①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9.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元素组成的YQ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10.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Ⅰ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r(Y)<r(Z)<r(W)
B.由X、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没有共价键
C.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弱酸
D.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11.部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虚线左侧是金属元素 B.At处于第六周期ⅥA族
C.Si、Ge可作半导体材料 D.As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12.图为镁元素和硫元素的相关信息,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镁属于金属元素,在第三周期ⅡA族
B.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
C.镁离子与硫离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在化学反应中,1个硫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
二、填空题(共8题)
13.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之一,二氧化硫尾气处理的方法之一是采用钠一钙联合处理法。
第一步:用NaOH溶液吸收SO2。2NaOH+SO2=Na2SO3+H2O
第二步:将所得的Na2SO3溶液与生石灰反应。Na2SO3+CaO+ H2O=CaSO3↓+2NaOH
完成下列填空:
(1)在上述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填写)。
(2)氧和硫属于同族元素,写出一个能比较氧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NaOH的电子式为 。
(4)若在第一步吸收SO2后得到的NaOH和Na2SO3混合溶液中,加入少许溴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生成Na2SO4和NaBr。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钠一钙联合处理法的优点有 。(任写一点即可)
14.在下列变化中:①I2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NaCl溶于水
④HCl溶于水 ⑤02溶于水 ⑥Na202溶于水。
(1)未破坏化学键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 ;
(3)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4)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 。
15.现有A、B、C、D、E、F、G七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D位于同一主族,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B、E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C、F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C、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D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
(1)A、C、D、F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填写)。
(2)B、E、F、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填写)。
(3)下列事实能说明G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填序号)
A.G单质与Na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F的氢化物的酸性比G的氢化物酸性弱
C.G和F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A、C、D、F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和N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16.把与下列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空格中:
(1)第II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 ;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有 ;
(3)碱金属单质熔点 ;
(4)第三周期离子Na+、Mg2+、A13+、P3-、S2-、Cl-的离子半径 ;
(5)第二、三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 。
17.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该部分中8种元素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⑤⑦元素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是 (填离子符号)。
(2)②③④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元素⑦的简单氢化物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元素②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在生产生活中,卤族元素(F、Cl、Br、I)的单质及化合物用途广泛。
(1)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XeF2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e-结构
B.食用碘盐中添加了 KIO3
C.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故氢氟酸的酸性强于盐酸
D.还原性:Br->I-
(3)已知:ICl(氯化碘)是红棕色液体,易水解。ICl 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是 。
(4)工业氢溴酸常带有淡淡的黄色,可能的原因是:①含 Fe3+,②含 Br2,③含 Fe3+和 Br2,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分析产生淡黄色的原因,该试剂是 _______(填写字母)。
A.KMnO4 溶液 B.KSCN 溶液 C.淀粉 KI 溶液 D.CCl4
19.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i
(1)周期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 种,属于主族元素的有 种;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 种;f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h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i元素位于第 周期第 族。
(2)f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f 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写出e的最高价氧化物以及该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C久置于空气中,最终变成产物是 。
20.I.化学工业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撑。N元素的许多化合物既是重要化工原料,又是高效、广谱的灭菌消毒剂。一氯胺(NH2Cl)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强烈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HClO,是重要的水消毒剂。
(1)写出NH2Cl的电子式: 。
(2)写出NH2Cl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
II. 含氮材料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人类活动和工业化进程产生的N2O、NO和NO2等氮氧化物却对空气产生了巨大污染。
(1)N2O的处理。N2O是硝酸生产中氨催化氧化的副产物,用特种催化剂能使N2O分解。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的化学方程式为 。
(2)NO和NO2的处理。已除去N2O的硝酸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为
NO+NO2+2=2+H2O
2NO2+2OH-=++H2O
①下列措施能提高尾气中NO和NO2去除率的有 (填字母)。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
②吸收后的溶液经浓缩、结晶、过滤,得到NaNO2晶体,该晶体中的主要杂质是 (填化学式);吸收后排放的尾气中含量较高的氮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3)NO的氧化吸收:用NaClO溶液吸收硝酸尾气,可提高尾气中NO的去除率。其他条件相同,NO转化为的转化率随NaClO溶液初始pH(用稀盐酸调节)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其离子方程式为 。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NO转化率越高。其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 铝条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有气体产生,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否放热,结论错误,故A错误;
B.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产物为氨气,无法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结论错误,故B错误;
C. 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可以根据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钠和镁的金属性强弱,故C正确;
D. Cu电极表面有气泡产生,是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结论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A.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碘的氧化性较弱,Fe与I2反应生成FeI2,A错误;
B.钠比较活泼,与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均会发生反应,所以金属钠着火时,可用细沙覆盖灭火,B正确;
C.不锈钢是铁与镍、铬等形成的合金,C正确;
D.由于Cl2的氧化性很强,与变价金属Fe反应时生成的是FeCl3,与Al发生反应生成AlCl3,所以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相等,D正确;
故选A。
3.C
【详解】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A中含有离子键,B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C中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D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答案选C。
4.D
【详解】A、若为ⅠA族,化合价均为+1价,A错误;
B、若为ⅡA族,化合价均为+2价,B错误;
C、若为第二周期,F元素没有正价,C错误;
D、若为第三周期,符合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由硅的-4到Cl的-1,D正确;
答案选D。
5.D
【详解】A.已知2Al+2NaOH+2H2O=2NaAlO2+3H2↑,而Fe不反应,故除去Fe中Al可用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过滤的方法,A不合题意;
B.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而CO2与NaHCO3溶液不反应,故除去CO2中的HCl可用通过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洗气的方法,B不合题意;
C.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故除去NaHCO3溶液中的Na2CO3可采用向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气体的方法,C不合题意;
D.已知Cu+2FeCl3=CuCl2+2FeCl2故若用向溶液中加入足量Cu,充分反应,过滤的方法来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将引入新的杂质CuCl2,应该改用加入过量的铁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B
【详解】A.元素非金属性强,对应气态氢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如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氢氟酸是弱酸,故A错误;
B.电子离原子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故B正确;
C.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等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O、F除外),故C错误;
D.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过渡元素为副族元素与第Ⅷ族,故D错误;
选B。
7.C
【详解】A.Na3N与NH3中的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Na3N与水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Na3N是离子化合物,故B错误;
C.Na3N若与足量盐酸作用可生成氯化钠和氯化铵两种盐,故C正确;
D.Na3N中钠离子与氮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Na3N中钠离子半径小于氮离子半径,故D错误;
答案选C。
8.C
【详解】①元素周期表中Be和Al处于对角线位置上,处于对角线的元素具有相似性,所以BeO、Be(OH)2可能均有两性,故①正确;
②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能与盐酸反应,由于铊比铝活泼没有两性,所以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②错误;
③卤素单质都是有色物质,且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单质颜色加深,AgX中只有AgF易溶于水,其它卤化银既不属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所以卤族元素At的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可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故③正确;
④Li的活泼性小于Na,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不会生成Li2O2,故④错误;
⑤第IIA元素硫酸盐性质的递变规律,硫酸钡(Ba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则硫酸锶(SrSO4)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故⑤正确;
⑥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S>Se,则氢化物稳定性为:H2S>H2Se,故⑥错误;
所以正确的为:①③⑤;
答案选C。
9.B
【分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因此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Be;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位于第ⅣA族,Y是C或Si;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因此Z是S;Q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且Z和Q位于同一周期,因此Q是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Be,Y是C或Si,Z是S,Q是Cl。则
A.Be的金属性弱于Mg,常温时镁和冷水不反应,因此Be单质不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A错误;
B.Y与Q元素组成的CCl4或SiCl4分子,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B正确;
C.Y、Z、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错误;
D.第五周期且与Cl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是碘,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D错误;
答案选B。
10.D
【分析】分析题给信息,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则X应为O元素;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F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ⅠA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Z为Na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W应为S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r(F)<r(O)<r(S)<r(Na),A项错误;
B.X为O,Z为Na,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为过氧化钠,其分子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错误;
C.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硫酸,属于强酸,C项错误;
D.非金属性F>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简单氢化物越稳定,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
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微粒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比较时应综合考虑二者。
11.B
【详解】A.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左侧的元素是金属元素,右侧的是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
B.At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5,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ⅦA族,故B错误;
C.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Si、Ge可作半导体材料,故C正确;
D.由周期表的结构可知,位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As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故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周期表位置和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根据“8”电子稳定结构可知原子常见化合价和离子电子层数。
【详解】A. 镁属于金属元素,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在第三周期ⅡA族,A正确;
B.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镁的原子序数为12,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B正确;
C.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和“8”电子稳定结构原理可知,镁离子比硫离子的电子层数少1层,C错误;
D. 根据“8”电子稳定结构理论,在化学反应中,1个硫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D正确。
答案为C。
13. H<O<S<Na 2H2S+O22S +2H2O 2NaOH+Na2SO3+Br2 = Na2SO4+2NaBr+H2O NaOH吸收SO2的效率高;NaOH能循环利用;生石灰价格较低,成本低
【详解】分析:(1)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中H、O、S、N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O<S<Na;(2)用氧置换硫;(3)NaOH是离子化合物;(4)溴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详解:(1)两步反应所涉及的短周期元素中H、O、S、Na,H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OS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变大,Na和S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变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H<O<S<Na;(2)比较氧元素和硫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2H2S+O22S +2H2O (3)NaOH的电子式为;(4)溴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2NaOH+Na2SO3+Br2 = Na2SO4+2NaBr+H2O;(5)钠一钙联合处理法的优点有NaOH吸收SO2的效率高;NaOH能循环利用;生石灰价格较低,成本低。
14. ①⑤ ②③ ④ ⑥
【详解】(1)未破坏化学键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或没有电解质熔融或溶于水,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未破坏化学键的是①⑤;(2)仅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融或发生化学反应离子键被破坏,所以仅离子键被破坏的是 ②③;(3)仅共价键被破坏说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或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仅共价键被破坏的是④;(4)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说明该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离子键和共价键同时被破坏的是⑥。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破坏,明确化学键被破坏的条件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微粒间存在的作用力分析解答,注意:有化学键被破坏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但发生化学反应化学键一定被破坏。
15. r(S2-)>r(O2-)>r(Na+)>r(H+) HClO4 AC H++=SO2↑+H2O
【详解】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D为Na;已知A、D位于同一主族,A为H;B、E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B为C,E为Si;C、F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C、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A、D原子序数之和的两倍,C、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C的原子序数小于D,F的原子序数大于D,所以C为O,F为S,G为Cl。
(1)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S2-)>r(O2-)>r(Na+)>r(H+)。故答案为:r(S2-)>r(O2-)>r(Na+)>r(H+)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B、E、F、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H2SiO3、H2SO4、HClO4;因非金属性:Cl>S>C>Si,所以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ClO4> H2SO4> H2CO3> H2SiO3,综上所述B、E、F、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3) A.G为Cl元素,其单质Cl2与NaS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a2S =2NaCl+S↓,G的得电子能力强,G的非金属性强,能说明G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F的氢化物的酸性比G的氢化物酸性弱不能说明G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B错误;
C.G和F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可知G的氢化物稳定,则G的非金属性强,能说明G元素的非金属性比F元素的非金属性强,C正确。
故答案为:AC
(4)A、C、D、F四种元素组成化合物M和N为NaHSO4和NaHSO3中的一种,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SO2↑+H2O。故答案为:H++=SO2↑+H2O
16. B C A E G
【详解】(1)同一主族元素价电子数相等,与原子序数无关,第IIA族元素价电子数都是2,图象选B,正确答案:B。
(2)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稀有气体除外,所以化合价从+1升高到+7,稀有气体为0价,图象C符合;正确答案:C。
(3)IA族金属元素单质的熔点与其原子半径成反比,所以碱金属族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图象A符合;正确答案:A。
(4)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则Na+、Mg2+、Al3+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P3-、S2-、Cl-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图象E符合,正确答案:E。
(5)第二、三周期元素,电子层数越大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G符合,正确答案:G。
点睛: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简单离子半径:P3->S2->Cl-> Na+>Mg2+>A13+,硅没有简单的离子。
17. O2->Na+>Al3+ KOH Cl2+H2O=H++Cl-+HClO NaOH+Al(OH)3=NaAlO2+2H2O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Na、③为K、④为Mg、⑤为Al、⑥为C、⑦为O、⑧为Cl,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1) 一般而言,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②⑤⑦元素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O2->Na+>Al3+,故答案为:O2->Na+>Al3+;
(2)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KOH>NaOH>Mg(OH)2,故答案为:KOH;
(3)元素⑦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元素⑧的单质为氯气,二者反应生成的盐酸为强酸,次氯酸为弱酸,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4)元素②和⑤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l(OH)3,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故答案为:NaOH+Al(OH)3=NaAlO2+2H2O。
18.(1)第三周期第ⅦA 族
(2)B
(3)ICl+H2O=HCl+HIO
(4)D
【详解】(1)氯原子序数为17,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ⅦA 族。
(2)A. Xe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XeF2的结构式为F-Xe-F ,则XeF2 分子中只有原子最外层均满足 8e-结构、Xe原子最外层为10电子,A错误;
B. 食用碘盐中添加的是 KIO3,B正确;
C.氢氟酸是弱酸、盐酸是强酸,氢氟酸的酸性弱于盐酸,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Br->I-,D错误;
选B。
(3)已知ICl易水解,I呈+1价、Cl呈-1价,则水解时ICl与H2O反应生成HCl与HIO。ICl 的水解反应方程式是ICl+H2O=HCl+HIO。
(4)A.Fe3+和 Br2均不与KMnO4 溶液反应,A不符合;
B. KSCN 溶液与铁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能确定是否含铁离子、但不能确定是否有溴单质,B不符合;
C.Fe3+和 Br2均能和KI反应生成碘单质,均能使淀粉 KI 溶液变蓝,C不符合;
D. CCl4能萃取溴单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上层为水层,铁离子的水溶液呈黄色,D符合;
选D。
19. 7 6 3 钛 四 ⅡB Al2O3+2OH-=2+H2O Al(OH)3+OH-=+2H2O Na2CO3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布,得知,a为H,b为C,c为Na,d为Mg,e为Al,f为S,g为Ar,h为Ti,i为Zn;
【详解】(1)周期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7种,分别为H,C,Na,Mg,Al,S,Ar;属于主族元素的有6种,分别为H,C,Na,Mg,Al,S;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3种,分别为H,Al,Ti;f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h为Ti,元素名称为钛;Zn为第四周期第ⅡB族;
(2)f为S,1mol S2-中的电子为m-x+2,每克S2-中的电子为mol,n克S2-中的电子为mol;
(3)铝的最高价氧化物为Al2O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故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H2O;Al(OH)3+OH-=+2H2O;
(4)金属钠久置于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形成氧化钠,出现变暗现象,然后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最终变成碳酸钠。
20. NH2Cl+H2O HClO+NH3↑ 2NH3+2O2N2O+3H2O BC NaNO3 NO 3HClO+2NO+H2O=3+2+5 溶液pH越小,溶液中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NO的能力越强
【详解】I.(1)一氯胺可看成是NH3中1个H被Cl取代得到的,其电子式为;
(2)根据题中信息,NH2Cl在中性或酸性环境中会发生水解,生成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HClO,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l+2H2O HClO+NH3 H2O;
II. (1)NH3与O2在加热和催化剂作用下生成N2O和水,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NH3+2O2N2O+3H2O;
(2)①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气体不能充分反应,故A错误;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可使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故B正确;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NaOH溶液,可使气体充分反应,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②经浓缩、结晶、过滤,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则含有的杂质为NaNO3,若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1:1,一氧化氮不能被完全吸收,则尾气中含有NO;
(3)①在酸性NaClO溶液中,HClO氧化NO生成和,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配平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ClO+2NO+H2O=3+2+5;
②NaClO溶液的初始pH越小,HClO的浓度越大,氧化能力强,则提高NO转化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