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金属材料
核心素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以及实验探究做出的评价的反馈,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总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1.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2.了解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
1.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和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
2.认识合金的性质、用途。
◆难点
本课题无难点。
◆教学突破
教学中重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教材中的“讨论”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认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合金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合金及其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设计调查表。
2.【实验8-1】用品:黄铜、铜片、焊锡、锡、铅、铁片、酒精灯、铁架台。
◆学生准备
1.寻找一些废弃的金属制品,如:易拉罐、回形针、铜导线、铁丝、罐头瓶盖等。
2.观察家里的日常生活用品,超市或商店里货架上的商品。调查一下自己身边有哪些金属制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用品都是由金属制成的。想一想生活用品中哪些是由金属制成的,是用什么金属制的?由此可知最常见的金属有哪些? 2.过渡:讲述人类使用劳动工具的历史,并提问:我们已学过不少非金属,一般情况下是怎么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的?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检验你的回答是否全面。(板书:金属和金属材料) 1.相互交流,讨论,回答。例如:铝质的壶、铁质的锅、钢质的自行车等。 总结:最常见的金属制品有铁、铜、铝等。 2.回答:大多数金属是固体,而非金属是 气体。
二、几种常见的金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请大家拿出你们收集到的金属材料,观察金属物品和塑料、玻璃制品,看看它们的光泽有什么不同? 2.提问:将瓷匙和铁匙浸在热水中,用手分别拿住匙柄,比较有何不同感受?这说明了金属有什么特性?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做成的? 3.提供电池、导线、电珠、塑料等。 提问:各种材料中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将金属和非金属分别连接入电路,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说明金属有何特性? 4.提供铜丝、铝丝、铁丝、瓷片、纸,让学生用锤子分别敲打这些物品,并观察现象。提问:一片圆的金属片通过轧压,可以属制成一只啤酒瓶盖。我们也可以通过敲打,将啤酒瓶盖还原成一片金属圆如片。那么,是不是常见的金属都可以通更过敲打改变原来的形状呢?回顾一些农具,说一说这些农具是根据金属的什么特性加工制造的。 5.提问:金属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外,还具有各自的特性,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请同学们看书第2~3页。(板书: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6.组织学生讨论课本第3页中的问题。 7.总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8.过渡:通过你们的调查了解,我知道了在生活中用的金属制品很多都不是单一的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下一个问题。 1.观察自己收集到的金属材料。 回答:常见的金属都有特别明亮的光泽,但不透明。玻璃是非金属,虽然它明亮,但它是透明的。 2.实验,记录,回答:瓷匙不热而铁匙很快就发热。这说明大多数金属有导热性,如日常生活中的锅、壶等。 3.几位学生动手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并回答:导线属于金属,塑料属于非金属。将金属连入电路后会导电,而非金属连入电路后不能导电,说明大多数金属具有导电性。 4.仔细观察,讨论实验现象,记录结果:铜留丝和铝丝可以被砸变形,瓷片被砸碎了,纸会被砸烂。 回答:常见金属通过敲打或轧压能够延伸而不易碎裂,说明金属具有延展的特性。例如,铁锹就是根据金属的延展性制造的。 5.先试着回答,然后看书,再回答:铁、铝等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但铜却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在常温下,铁、铝、铜等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汞却是液体。不同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物理性质差别也较大。 6.相互讨论第4页的讨论题,并回答: (1)铝的硬度较小,不适合制作刀具。 (2)钨的熔点最高,锡的熔点较低。 (3)铬的硬度最大,金硬度小容易被破坏且价格贵。 (4)银的导电性、导热性最强,但银价格高资源少。 7.听教师总结。 8.思考,转入新问题
合金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第4页关于合金的初步介绍,并总结什么是合金。 (板书:合金) 2.引导探究【实验8-1】、表格8-2,指导 阅读书中列出的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质和用途,提问: (1)比较黄铜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 和颜色有什么不同? (2)将它们相互刻划,比较它们的硬度 有什么不同。 (3)比较焊锡与组成它的纯金属锡、铅 的熔化温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述阅读和实验,同学们总结 一下合金有哪些特点以及与纯金属相比它的优越性是什么? (板书:合金的定义、性质和用途) 3.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化学、技术、社会》。 4.小结本节课内容并布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反思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 有哪些收获? 1.阅读并总结: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观察实验现象,并参阅表8-2,按书中所列项目来比较、概括、总结,回答问题: (1)黄铜呈黄色,铜呈紫色;锡有银白色光泽,焊锡呈灰色。 (2)硬度:黄铜>铜,焊锡>锡。 (3)焊锡先熔化,熔点较低,锡熔化的温度比较高,铅熔化的温度最高。 (4)总结并记录:在金属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而制得的合金,其性能会发生改变。合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更高,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因此,合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阅读资料。 4.回顾,练习,自我评价,完成练习。
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金属有很多共同的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资源、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高,抗腐蚀性能也更好,因此,合金往往有更广泛的用途。同学们知道了化学与我们的社会的联系,并能多角度分析问题。初步学会探究物质的方法,以及如何获取信息。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1.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性: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差异性:各种金属的颜色、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都有差别。
2.如何根据性质考虑物质的用途
二、合金
1.定义: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性质和用途: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更高,抗腐蚀性能也更好,比纯金属用途更广。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1.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别铁粉和石墨粉?
2.铝粉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但一般金属的粉末颜色多为黑色,为什么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是黑色呢?我们来做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块铁片,用细砂纸打磨表面,用滤纸或软布擦拭后,观察铁片的颜色,再观察实验室里的铁屑样品的颜色。
实验二:取一小块玻璃残片,观察其颜色。将玻璃小心敲碎(注意保护好眼睛),观察玻璃屑的颜色。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结合你学过的物理光学知识,解释玻璃屑颜色不同于玻璃片的原因,以此来推测铁粉颜色与铁片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题教学内容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多的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学生在 一种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实验8-2】中铅有毒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这一注意事项,也可以让学生探究其他的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