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2.通过诗歌意象积累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体会词情。
过程与方法:
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通过赏析重点词句、分析表现手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的勇气。
【教材分析】
《声声慢》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一首古诗,本单元人文主题“生命的诗意”,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不同的审美追求,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高一第一学年重点诗歌单元,本文是最后一篇诗歌。同学们经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一些诗歌鉴赏方法。第9课已经重点学习了两首豪放派宋词,故本课重点在于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小组协作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的深刻意蕴,赏析重点词句、分析表现手法,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点拨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前预习】
制定预习案,学生自读了解李清照生平经历、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通过自主学习预习案诗歌意象积累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体会词情。
完成预习案自主学习测试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偏逢乱世,命运多舛。她的前半生有家人的陪伴,爱人的呵护,生活美满幸福,曾写下许多清丽缠绵的佳作。可她的后半生历经波折,国破家亡,人生坎坷起落铸就她千回百转的词心,后期作品情调多沉郁凄婉。她就是“千古奇女子”“婉约词宗”李清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她的传世佳作《声声慢》。
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1.结合导学案,了解李清照前后期词的不同风格;
2.通过反复品读,赏析重点词句,梳理诗歌的情感脉络;
3.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的深刻意蕴,通过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4.背诵全词。
三、预习案订正
总结预习初步感知掌握的知识点:词眼“愁”,表现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强调意象-意境-情感的鉴赏手法。
四、依照学案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此部分为本堂课教学重点,老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词人的情感。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一次完成学案预设问题,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补充答案、互评,老师及时给予评价、引导学生补充完善答案,最后提供参考答案。
老师针对重点诗句进行补充分析后,总结提炼:词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将自己满腔的愁情注入到词句的字里行间,通过对于诗句的品评,更能深切体会到李清照的愁苦的浓重、深切,亦充满无奈的悲凉。
五、课堂小结
如何鉴赏诗歌的情感。
1.知人论世,朗读诗歌,找准情感;
2.捕捉意象,调动想象,领略意境,体察诗情;
4.品读诗句,抓关键词,推敲语言,体会情感;
5.反复诵读,鉴赏手法,挖掘情感内涵;
六、拓展提升——随堂练习
达标练测:
(一)小练笔(二选一)
1.请根据2021年第一场雪,选用恰当的叠词写一组排比句。
2、请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对其《声声慢》传达的愁情的理解。补写下列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