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3分)C(“非后世可比”错。)
2.(3分)A(明代工匠处境的改善,是因为国家对工匠制度的调整。)
3.(3分)B
4.(4分)①国家制度(工匠官制)的规范与涵养;②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融合;③时代精神的发展与吸纳;④匠人智慧的传承与创新(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树立正确价值观,不忘初心:正确认识把握工匠精神,明确其历史渊源、精神内核和典范意义。②弘扬工匠精神,身体力行: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践行工匠精神,求真务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③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保障:与时俱进,改善用人制度,培养时代工匠楷模,不断开创和丰富工匠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B(“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错)
7.A(无“肖像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8.①单纯。简单推测,轻易怀疑王五是偷鸡贼。
②性情温和。她“性子绵,不惯骂人”,她骂王五时羞得脸红。
③心地善良。当她得知王五因挨骂得病之后,心中愧疚,还亲手做了鸡蛋甜汤,让朝晖送给王五。
9.《黑锅》更好:
①“黑锅”暗示了事情真相,引出小麦谩骂王老五,王老五寻找红公鸡等情节发展;
②“黑锅”揭开,写出小麦内心善良的性格,也写出王老五为自己平反的执着质朴性格;
③“黑锅”,运用比喻修辞,更能形象地表达了王老五受冤屈,为最后公鸡失而复得、杀鸡待客的人情大于物力的人情纯美主旨升华蓄力。
《红公鸡》更好:
①“红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②围绕“红公鸡”,小麦、王老五复杂多元的性格得以在情节中展示;
③小说以“杀鸡”待客结尾,“一只鸡子不比人的情义还要紧”的主旨,借“红公鸡”得以落实实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钧鱼用的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矰去射它。“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三者句式一致,且均结构完整,各自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走者”“游者”“飞者”分别对应前面的“兽”“鱼”“鸟”,作三个句子的主语,所以应在三者前断开,排除D。故选B。
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指管理周王朝金银珍宝的史官”错。应为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故选A。
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故选A。
13. (1)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
(2)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这吧?(译成“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也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贾”,商人;“虚”,空,空虚,此处译为“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高尚的品德。
(2)“所以”,“……的原因”;“其”,大概。第二个“圣”和第二个“愚”需译成名词,“圣人”“愚人”。
14. ①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
②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③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可知,君子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要谦虚,戒欲望,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志向。
②由原文“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可知,老子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③由原文“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可知,主张无为而治,清静不扰,百姓自然趋于“化”,归于“正”。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到了周,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制定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好的商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颜相貌好像很蠢笨。抛弃你骄傲自满的作风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情态神色和放荡的志向,这些对你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用网去捕获它,会游的可以用钧鱼用的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矰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能驾着风云升上天空。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住了很久,看到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了。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真意,共五千多宇,然后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功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所以长寿。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时曾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在一起五百年后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老子是一个稳居避世的人。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印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顺应自然,无所追求而使百姓得到感化;清虚宁静,无欲无为而使百姓变得正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词由伤今转入怀古”错误。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故选C。
16.(1)表明决心。自己和廉当年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被起用,就愿随时奔赴疆场,报效国家。
(2)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为北伐效力。
(3)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无法施展才能,不能实现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能力。
表明决心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和廉颇当年服侍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显示能力。“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这三句是说武将廉颜被免职,他年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颜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词人由此典故联想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抒发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公吐哺 樯橹灰飞烟灭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大师”属反语,讽刺他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B.“进步”是说“活人代替了古董”,运用反语进行讽刺那些崇洋媚外人的堕落。
D.“发扬国光”属反语, 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卖国求荣的丑态。
故选C。
1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
第一处,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然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后文提到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表示肯定,故填写“当然”,可排除AD。
第二处,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然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从后文“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可知,这一内容与前文“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在意思上出现了转折,故填写“然而”,可排除A。
第三处,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虽然: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中国也不是”与“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形成转折关系,“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与后文“几百年之后呢?”形成转折关系,故填写“虽然”,据此排除C。
第四处,当然:表示肯定,强调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虽然: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后文提到我们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的不同归宿,此处强调肯定,排除CD。
故选B。
20.“捧”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将文艺送给列强时态度的恭敬、讨好取悦、媚外;“挂”则表现心态的显摆、自大、自欺欺人。极具讽刺效果,幽默辛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捧”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将文艺送给列强时态度的恭敬、讨好取悦、媚外。
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挂”则表现心态的显摆、自大、自欺欺人,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4分)①以重章叠唱手法,产生回环之美、绵绵之情,深切表达了“我”对爷爷的缅怀;②以对比手法,突出表现了爷爷对“我”的庇护;③以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爷爷给予“我”的关爱和幸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6分)①这个世界的阳光(2分)②都抚摸我(2分)③向我一个人灿烂(2分)
(注意结构照应、内容关联和修辞一致。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III(3分)
2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从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他们”调到句首作主语,“在……中”改成“从……中”。“克服困境”改成“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或“摆脱困境”)(每处1分,共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所给材料由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潮起亚细亚”引出关于“潮”的阐述。
“潮”存在的层面广泛,同时,“潮”又见证时代,折射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等。总之,“潮”这个话题里面包含方方面面。
比如潮流,每个时代每个地方,可能都有过潮流,潮流代表着一个时代某个阶段,能够见证历史。比如以前的喇叭裤、尖皮鞋、爆炸头等,这些潮流代表着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也开放起来。面对潮流,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追赶潮流还是避开潮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再比如朝代的发展,也如浪潮一般,浪潮就会有低有高,正如这些封建朝代,它们有着顶峰,也有着低谷,每个朝代有着自己的发展轨迹,但最终还是湮没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还有我们个人,人生的发展也像是浪潮一样,我们如何控制浪潮的发展?是上来就到了顶峰,还是一步步走向顶峰呢?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立意】
1.追时代潮流,做时代新青年。
2.顺潮流而动。
3.潮流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响水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已的班级、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很早就用“正”来为工匠官职命名,如车正、陶正、木正等,显示出中华工匠精神的
本源属性。早期中华匠人心系百姓,持中守正,以工正精神铸成了早期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
格。
至西周,《周官》记载有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的工官“司空”。所谓“司”,即管理
之义,表达了工官对国家事务的承担与掌管;所谓“司空”,含有“闭藏”“空无”之义,工
官的信条与宗旨是藏富于民,反映出工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周代工匠在司空制度体系下逐
渐形成属于时代的工匠精神,即民本精神。
汉代,政府改“司空”为“少府”,以统管国家物资调配、器物生产以及山川田赋等。“少
府”概念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鼎新发展的汉代,工匠“争芳斗艳”,如将作大
匠萧何、弃官专操漆艺的隐士申屠蟠、革新造纸技术的尚方令蔡伦、长安“机关达人”丁缓、
“学者型”水工徐商、地动仪发明者张衡等。这些汉匠勇于创造、敢于创新,他们在中国文明
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光彩耀目。汉代开创了工匠文化的新定向,诞生了近乎后世所有的工匠
行业、部门与手艺品类,演绎出较为齐备的工匠文化体系性结构、要素和内容,也孕育出具有
民本特色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
隋唐时期,以工部制度为前提,以劳动人民的创造为依托,已然产生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中
华工匠精神。大唐的文化气象建立在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唐三彩、唐金银器、唐刀、唐
镜等折射出唐代工匠精神的神采与光芒,唐物的定名及其意指也蕴含丰富的时代特点与社会信
息。唐代诗人皮日休笔下的“库路真”漆器显示了中国南北民族工匠文化的交融态势;史料上
记载的东南亚市场上的“唐货”是唐代与海外工匠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唐代和亲政策中
的陪嫁工匠以及蜀地工匠被大量掠入南诏的历史事件也反映出唐代工匠的国内流动;李卑发明
“车轮船”体现了唐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雕漆与金银平脱的创新发展显示出唐代工匠技术
的进步;唐代的工匠已经开始用诗文,书法装饰器物,进而形成了工匠派绘画新风格;“端午
节制镜”“上梁祭祀鲁班”等反映出唐代工匠的文化习俗与日常精神;“物勒工名”的流行以
及城市“行”的出现显示唐代工匠行业制度逐渐成熟。显然,唐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品格使得工
匠文化走向历史新高,标定唐代工匠精神的新方向。在国家统一和文化大融合中,唐代工匠在
诸多领域展现了超越、尚大、创新、开放等精神,彰显出唐代国家制度对工匠精神品格的涵养
与推动。
宋代,中华工匠开创了转型时代的新精神品格与风尚。活字印刷、航海罗盘、火药等得到
发明或应用,“中国科学史的坐标”——《梦溪笔谈》面世,还涌现出成千上万的中华名匠,
共同锤炼出独特的宋代工匠精神品格。宋代工匠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表现
出工匠精神品格的新气象。当然,他们也没有丢掉传统工匠一如既往的创新精神。譬如活字印
刷术发明者毕昇,在宋刻雕版一片繁华中窥见“死板”的缺陷,开始进行“活板”试验,最后
改进了雕版印刷工艺,展现了宋代工匠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总体来看,宋代工匠精神已然朝
向理性精神和美学精神迈进,这无疑是中华工匠精神品格走向成熟的显著标志。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伴随明代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对工匠制度的不断调整,工匠群体的处境也在不断变化与调
适。明早期的工匠制度主要是承袭元代,工匠群体以世袭匠户为主,处境极其困苦;明中期国
家对工匠制度有所调整,工匠群体以轮班匠、住坐匠和军匠为主,工匠处境略有改善;明晚期
的工匠制度较为松散,工匠群体中文人或知识分子突起,这类工匠的处境较为宽松。明代工匠
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主动适应日常化和人文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诞生了漆工
黄大成、木工蒯祥、五工陆子冈、瓷工童宾、军匠杨埙、雕工鲍天成等一大批具有人文精神追
求的出色工匠,他们的创造及其作品展示出明代工匠精神至善的人文化美学倾向。或者说,在
明代,大量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由此铸就了具有世界影响的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形
成了中华工匠精神的人文精神典范。
至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魏源等一大批思想家大力提倡致用实学,崇尚求真的科学
精神。在此背景下,清代的工匠也在造物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淬炼出求真务实的
科学精神,出现了样式房雷金玉、督陶官唐英、罗盘匠吴鲁衡、针神沈寿、巧匠徐寿、发明家
黄履庄、巨匠邹伯奇等一大批中华名匠,他们秉持家国情怀,在创新实践中不断追求人文精神
与科学精神,共同铸就了中华工匠的科学精神品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多少独具匠心的中华瑰宝,就有多少不可磨灭的精神传承。中华
工匠精神根于工正、立于司空、臻于工部。在制器尚象中发韧中华工匠的守正精神,在制度涵
养中铸造民本精神内核,在人文情怀与崇尚科学中冶炼出至善求真的精神典范。中华工匠是中
华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实现者、体现者,他们的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潘天波《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部中华工匠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工匠精神史诗,中华工匠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
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无论是工正,还是司空、少府,虽时代不一,但其职责反映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都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C.汉代诞生了几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和手艺品类,汉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文
明史上的作用非后世可比。
D.宋代工匠精神品格表现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体现了宋代工匠对美
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追求。
2.对原文中有关明清工匠精神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代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改善了工匠处境,形成了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
B.明代工匠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
C.清代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与明清之际倡导的致用实学和求真科学精神密不可分。
D.明代工匠的人文精神和清代工匠的科学精神,共同推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早期中华匠人“守正精神”的一项是(3分)( )
A.公直父勤于营建匠事,胸怀周原,礼让幽地。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已成,用之以攻宋。
C.奚仲造车,引重致远,行速物轻,四海便利,五洲畅通。
D.墨子为车辖以利人,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4.影响中华工匠精神形成、发展、完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4分)
5.当今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 锅
李培俊
小麦家的红公鸡丢了,一大早小麦打开鸡窝,那只红公鸡率先钻出鸡窝,拍打着翅膀飞
上墙头,撒过欢,落在榆树下的阴凉里,叨食着一颗颗肥大的榆钱。可到了傍晚,鸡该进窝了,那只红公鸡却没影了,不见了。小麦和朝晖两口子分头走出家门,在房前、屋后、路沟里寻找,两口子在家门口重新会合时,摇着头叹了口气。
这只公鸡是两口子的宝贝,火红火红的不带一点杂色,脖颈那儿有一圈金黄的毛羽,像
戴了个金色的项圈。红公鸡的叫声也很特别,纯净、清脆、嘹亮,那声咯咯咯,先高后低,中间拐个弯,然后长声扬起,尾声拖得特别长,有点女高音的味道。
红公鸡没了,丢了,夫妻俩的生活便少了许多乐趣。晚上躺在床上,两口子唉声叹气一 番,惋惜一番。小麦说,你说,咱家的公鸡咋就丢了呢?朝晖说,可能让黄鼠狼拉走了吧。小麦说,不像,要是野物吃了,总得留下点鸡毛啥的。朝晖说,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捉去吃了。小麦挺身坐起,说,瞧我这脑子,咋没想到这回事呢。接下来,两口子把村里人过了一遍筛子。最后,两口子把焦点集中到王五身上。王五是村里有名的穷汉,因为穷,老婆跟一个收中药材的外乡人跑了,一去十年没有踪影。王五心凉了,地也不好好侍弄,收下的粮食仅够填饱肚子。
吃鸡子要煮要炖,煮了炖了就会有香味飘出来,正好抓个现行。两口子半夜起身,偷偷
踅摸到王五家附近。王五已经睡了,屋里黑洞洞的不见一星灯光,隔着破窗户,能听见王五粗重的鼻鼾,长一声短一声的。
不过,两口子还是断定,红公鸡是被王五偷了,怕露馅,今天没煮没炖。
第二天一早,小麦路过王五门口,清清嗓子,骂起阵来。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被人逮去
吃了,谁吃了让他口舌长疔疮,让他拉肚子。小麦性子绵,不惯骂人,骂声显得有气无力,只是比往常说话声音大了点而已,而且脸还红着。不大一会,王五家门口便围了不少人,小麦这种叫阵就大有深意了,有所指了,不然,咋没到别的地方骂?大家的目光紧紧盯住王五房门。王五出来了,王五问小麦,出了啥事?咋都跑到我家来了?小麦说,我家红公鸡让人吃了。王五说,你家公鸡让人吃了,跑到我这儿骂啥?小麦说,不吃盐不发渴,我骂偷鸡子的贼,你吃啥热呢?王五说,你这是怀疑我了?小麦说,谁吃谁知道!小麦又把刚才骂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便草草收场。
下午三点多,二嫂匆匆跑到小麦家,说,应了!应了!小麦就问啥应了?二嫂说,去村卫生所拿药,正碰上王五也去看病,你猜咋了?他真拉肚子呢,人软得像根面条。
小麦却高兴不起来,二嫂一走,小麦对朝晖说,都是你,叫我骂人家咒人家,咒得王五
真拉肚子了,看这事弄得!朝晖脸上木木的,没说话。小麦说,不就一只鸡子吗?值几个,丢了咱再养,总比人家害病强吧。朝晖说,病都骂出来了,你说咋办?小麦说,拉肚子这病我有经验,光吃药不行,甜汤里打鸡蛋,最补肚子。小麦进了厨房,搅了一大碗甜汤,磕进去两个鸡蛋,端给朝晖,说,事儿是你让惹的,你得送去。朝晖很不情愿,小麦就把脸挂起来,说,你不去我也不逼你,今天晚上你睡沙发啊。朝晖忙说,我去,我去。
王五也是有个性的人,小麦骂了他,让他很没面子,窝了一肚子火,王五越想越气,中
高一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午也没做饭,吃了一碗昨天的剩饭,把肚子吃坏了。可他没有想到,朝晖竟送来一碗鸡蛋甜汤。
王五下决心找回小麦家的红公鸡,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两天后,王五还真在小山一个洼
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公鸡被野藤缠住脚了。王五一阵狂喜,亮起巴掌,对着红公鸡虚挥一掌,说,我打死你个小东西,让老子挨骂背黑锅。
王五把红公鸡送到朝晖家,小麦接了,说朝晖,还不让五哥去屋里坐?小麦还说,今天
五哥别走了,我给炒几个菜,你哥俩喝二两。菜端上桌,瓷盆里盛着的却是那只红公鸡。王五说,小麦,你……你……小麦说,你啥呢,不就一只鸡子嘛,比人的情义还要紧?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公鸡”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丢鸡”“找鸡”“得鸡”“杀鸡”四个阶段,线索清晰,叙述井然有序。
B.王五是小说重点描写的人物之一,因为小麦家的公鸡丢失,他无端地背了偷鸡的黑锅,小说以“黑锅”为标题,表现了对他的同情和对小麦夫妇的批评。
C.小麦夫妇猜测他们家的公鸡是王五偷走的,是因为王五既穷,又不好好地侍弄土地,收的粮食只够填饱肚子。
D.写王五在一个洼地里找到了那只红公鸡,这既是情节的合理发展,又为下文写“杀鸡” 做铺垫。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篇幅短小,但人物形象十分鲜明,这主要得益于作者采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还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
B.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红公鸡漂亮的外貌、嘹亮的啼鸣,是为后文丢鸡、小麦为找鸡在王老五门口骂人这一情节做铺垫。
C.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了“红公鸡”的故事,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显得客观冷静。
D.文章结尾“杀鸡待客”这一情节,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彰显了人性的美。
8.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小麦的性格特点。(4分)
9.有人说小说以《红公鸡》为题更好,你认为哪个为题更好,请说明理由。(6分)
高一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
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
.
)
A.“藏室”是收藏之所。“守藏室之史”即“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
之意,指管理周王朝金银珍宝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系着丝绳的短箭,因系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泛指短箭。 C.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之一。
D.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母亲卧病三年, 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高一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
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 时也从侧面烘托了老子的见识远超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之意”,然后潇洒离去,
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学习老子学说的人贬斥儒学,学习儒学的人贬斥老子的学说。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 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4.选文中,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请分条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5~16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
)
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是 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
被,雨打风吹去”紧承其意。
C.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伟业的人物。
D.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
意境美。
16.词的末尾,辛弃疾用了廉颇的典故,内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 分)
高一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言志,歌咏言。”曹操在《短歌行》中对酒当歌,立志像“__________”那样,让“天
下归心”;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取得“__________”的战
功感慨自己的年老无为。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月亮虽
然有圆有缺,但月亮还是月亮。
(3)数字入诗隐含着古人的时空观和生命体验,比如杜甫的“__________,
”两句,上下数字对举,成为开拓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工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题。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
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
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
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
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
也不是,( )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
几百年之后,我们( )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
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18.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3分)( ) (
..
.
)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
B.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C.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9.连词的准确使用,不仅可以表明作者的态度,而且能够让前后句逻辑严密,文中括号处所 填连词最佳选项为(3分)( )
A. 然而 当然 虽然 当然 B. 当然 然而 虽然 当然
C. 当然 然而 当然 虽然 D. 然而 然而 虽然 虽然
20.文中加点字精准简练,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高 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题。
爷 爷
我爷爷
还活着的时候
这个世界的荆棘
都躲开我
向他一个人缠绕
我爷爷
还活着的时候
这个世界的鲜花
都拥抱我
向我一个人绽放
我爷爷
还活着的时候
这个世界的风雨
都绕过我
向他一个人倾斜
我爷爷
还活着的时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4分)
22.请仿照其他诗节,将第四节诗补充完整。(3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III(3分)
23.修改下面的句子。
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
克服困境的信心。
改句: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潮起亚细亚”,“潮”的灵感来源于钱塘江潮涌,
其实,潮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在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皆有。潮,见证着时代的发展,
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
高一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