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30 15: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第四章 第二节
盐度
密度
一、海水的性质
温度
(一)海水的温度
1.概念: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热源: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分布规律: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
表层海水温度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太阳辐射影响)。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于冬季。
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一)海水的温度之水平分布
(1)8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活动探究:读图4-11,完成相关任务。
①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原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获取的太阳辐射越多,水温越高);
②中低纬海区大洋西岸水温高于大洋东岸。
③中高纬海区大洋西岸水温低于大洋东岸。
原因:洋流(中低纬度的大洋西岸有暖流经过,东岸有寒流经过;
中高纬度的大洋西岸有寒流经过,东岸有暖流经过)
(一)海水的温度之水平分布
(2)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表层年平均水温为 17.4 ℃。其中,太平洋最高,为19.1 ℃;印度洋居中,为 17.0 ℃;大西洋最低,为 16.9 ℃。比较三大洋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面积、海洋开敞程度等,讨论导致三大洋表层年平均水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活动探究:读图4-11,完成相关任务。
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南北纬30°附近)水域较为狭窄,广大水域在南半球。以整个大洋来看,太平洋海面年平均温度要高于印度洋。
太平洋表层水温最高。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北部地形封闭,仅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接,北冰洋冷水对太平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小。
大西洋北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一)海水的温度之垂直分布
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趋势
温跃层:水温显著降低
表层区: 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
深水区: 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一)海水的温度之垂直分布
活动探究:读图4-12,图中甲、乙、丙三个观测站各自的纬度位置不同,表层水温在 17 ℃至27 ℃之间不等。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甲、乙、丙三个观测站排序,并说明理由。
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甲。
理由:海水表层水温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而图中三海域的表层水温从低到高依次为丙、乙、甲,即三观测站所处纬度位置由高到低依次为丙、乙、甲。
(一)海水的温度之垂直分布
活动探究:读图4-12,图中甲、乙、丙三个观测站各自的纬度位置不同,表层水温在 17 ℃至27 ℃之间不等。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2)据图描述海水温度的垂向变化特点。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但在1千米深度以下,水温变化较小。
(3)三个观测站的表层水温差别较大,但是深度1000 米以上的深层海水,水温随深度的变化不大,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原因:海洋表层水温差异大,因为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
但海水热导率低,海洋深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一)海水的温度与生活
调节大气温度及沿海地区的气温
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气象灾害)
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到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一)海水的温度与生活
海水温差能发电
海水温差能又称海洋热能。海水垂向温差高达20℃甚至更多,蕴藏着丰富的热能资源。海水温差能发电是指将海水温差能转换成电能的水力发电方式。
1870 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就提出利用海水温差能发电的设想。
1926年,海水温差能发电试验获得成功,如今,耐压、绝热、防腐等技术难题正被逐步攻破,美国、日本、中国皆已掌握海水温差能发电技术。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是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
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氯化钠(味咸)+氯化镁(味苦)
3.海水的主要成分:
水、无机盐、有机物和悬浮物组成
地壳岩石风化、火山喷出物、河流输送
(二)海水的盐度
影响因素
气候
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洋流
同一纬度海区,
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
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河流径流注入
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
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二)海水的盐度
(1)据图4-14,说出世界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域递减。
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赤道附近海区受赤道低压带影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
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在降低,蒸发在减少,盐度也在降低。
(二)海水的盐度
(2)为什么同是纬度50°-60°的海区,南北半球表层的盐度不一样?
50°-60°S的海区高于50°-60°N的海区
50°N-60°N附近有陆地,有大量淡水注入,
50°S-60°S附近为成片大洋,没有淡水注入。
(3)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盐度超过 40‰;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盐度低于 10‰。试从纬度位置、气候特点、淡水汇入情况、海区形状等角度,分析两者盐度差异显著的原因。
位于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温度较高,蒸发强烈;
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两岸多沙漠,河流较少,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位于较高纬度,温度低,蒸发弱。
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
海域较为封闭,高盐度的海水流入少。
2.径流量大的河流,淡水可扩展到河口外很远的海域。例如,长江在洪水期小潮时,淡水向东北扩散,一直影响到朝鲜半岛以南的济州岛,向南进入杭州湾海域。读图 4-15、图4-16,描述夏季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
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离河口越近,淡水汇入量越大,盐度越低;
而离河口越远,长江的淡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
(二)海水的盐度
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
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这一水层称为盐跃层);
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中低纬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
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升高。
(二)海水的盐度
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此外,还可以淡化海水,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海水盐度的变化,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黄河河口区表层盐度的增加,以及海洋污染、入海径流量减少等原因,导致海洋生物数量减少、种群退化,河口区生态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二)海水的盐度
盐场分布:
海滩宽广,地形平坦;
风力强劲;
晴天多,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以前,主要通过测定出海船只带回的海水样本,来了解某个海域的盐度。后来,在海洋调查中逐步使用了浮标技术。1998-2015年,科学家建立了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由3000多个受卫星跟踪的自动探测浮标组成,其中我国有170多个。该观测网能够广泛收集世界海洋温度和盐度的信息,观测范围自海面到水深2000米。2011年发射的“水瓶座”卫星,对世界海洋盐度每周扫描一次,并分析大洋环流等信息。“水瓶座”卫星两个月所获得的观测数据,相当于调查船和浮标125年所能获得的信息量。
1.读图,思考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将观测范围设定为自海面到水深2000米,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海水温度和盐度从海平面到2000米以内变化较为明显,2000米以下则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以前,主要通过测定出海船只带回的海水样本,来了解某个海域的盐度。后来,在海洋调查中逐步使用了浮标技术。1998-2015年,科学家建立了Argo全球海洋观测网。Argo由3000多个受卫星跟踪的自动探测浮标组成,其中我国有170多个。该观测网能够广泛收集世界海洋温度和盐度的信息,观测范围自海面到水深2000米。2011年发射的“水瓶座”卫星,对世界海洋盐度每周扫描一次,并分析大洋环流等信息。“水瓶座”卫星两个月所获得的观测数据,相当于调查船和浮标125年所能获得的信息量。
2.与传统方式相比,应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海水盐度有哪些优势?
遥感技术观测的范围大、精度高;获取和更新大量数据时,速度快、周期短,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
(三)海水的密度
1.概念: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
温度
温度增加密度减小
热膨胀
盐度
盐度增加密度增大
溶解物质增加,
质量增加
压力
压力增加密度增大
压力对体积的压缩效应
2.影响因素: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
大西洋赤道附近表层密度小,向两极逐渐增大;
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三)海水的密度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低纬度海区:
表层(0~50m)海水温度高,海水密度相对较低。
从海面到一定深度,受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混合良好,海水温度和密度的变化不大;
随着深度(50~1500m)的增加,
海水密度迅速增大。
到一定深度之下(1500m),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高纬度海区:
由于海洋表层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海水密度在垂向上的变化很小。
课堂探究P100
1.表层海水的密度可以直接进行测量,是否也可以将深层海水直接提升到海面来测量其密度?为什么?
不可以。海水密度的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深层海水直接提升到海面后,其温度、压力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深层海水的密度也会随之变化,导致测量不准确。
2.读图 4-19,图 4-20,说出海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以及不同纬度海水密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成因。
知识拓展
海水断崖
有时候,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
可导致潜艇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而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
潮汐
洋流
二、海水的运动
波浪
(一)波浪
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
①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形成风浪。
②风浪离开源地向远处继续传播或风浪区域内的风已平息而继续存在的海浪,称为涌浪。
③平常在海边见到的波浪,是风浪或涌浪传至浅水区时,受到海底摩擦作用,能量很快衰减,出现破碎和卷倒,形成的近岸浪或拍岸浪。
海啸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2004年12月26日,由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引发的“印度洋海啸”,造成223492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量。
无风不起浪;无风三尺浪
塑造海岸地貌
海洋能资源
对海上航行、海洋工程、渔业作业产生影响
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造成破坏
1
2
3
4
(二)潮汐
1.概念: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涨落的现象。
早晨出现的海水涨落

傍晚出现的海水涨落

2.潮汐形成的成因
(1)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阳引力是地球上海平面变化的原因。月亮吸引海洋里的水所以地球面对月亮那一边的水上涨,从而形成了水的隆起。
(2)在新月时,地球、月球和太阳成一直线,太阳增强了对月亮的引力,海平面比平常要高,这叫做大潮。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形成一个直角的时候,太阳减弱了对月亮的引力,此时潮水变低,这叫做小潮。
课堂探究
钱塘江涌潮的成因?
杭州湾河口呈喇叭状,涨潮时,海水涌进河口,遇河床地形急骤缩窄,引起水位暴涨
农历八月十八涨大潮?
此时地、月、日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引潮力最大。
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海水在风力的作用下往西涌进,与东流的江水相遇,形成滔天的浪潮。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潮汐蕴藏着巨大能量,可建潮汐电站。
海港工程、航运交通、军事活动、近海环境研究与污染治理等,都与潮汐现象密切相关。
Aquiculture in intertidal zone.
… …
潮间带养殖
潮水涨落与军事活动
Tide fluctuation and historical war.
… …
潮汐能源发电
Tidal power generation.
… …
港口建设和航运
Port construction and shipping.
… …
潮间带是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三)洋流
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

40°N
暖流
寒流
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2.分类: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102阅读:赤道上的“寒冷岛”——科隆群岛
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摩尔曼斯克
约68°N
位于北极圈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原因是什么?
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西北部,使得北纬55°-70°的大西洋东岸最冷月平均气温比西岸高16-20℃。
北冰洋南下冷水
北大西洋暖流
千岛寒流
日本暖流
秘鲁寒流
拉布拉多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纽芬兰渔场
秘鲁渔场
面积大的渔场
世界著名渔场
洋流与世界四大渔场分布
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推测两条路线所用时间长短,并解释原因。
顺洋流加速,逆洋流减速
英国南安普敦
法国瑟堡
美国纽约
爱尔兰皇后港
拉布拉多寒流
高纬度的洋流会把来自极地地区的冰川带去中低纬度地区,威胁航海安全。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2010年4月20日,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深水地平线”石油钻井平台起火爆炸,造成7人重伤、至少11人失踪,大量原油泄漏。
推测该区域洋流会对此次原油泄漏造成什么影响?
利:加快污染净化速度;弊:扩大污染范围
活动探究P103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地中海因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高盐度、高密度的海水下沉,由直布罗陀海峡底层流向大西洋。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的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补充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1)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地中海海水密度大的成因。
①地中海是陆间海,被欧亚非三大洲包围,海域较封闭。②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蒸发旺盛。③周边少大河注入。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海水水温较低,盐度较高,密度较大。
(2)潜艇关闭动力装置,可有效避开雷达和声呐的搜索,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潜艇在水下运行的隐秘性。议一议,在关闭动力装置的情况下,潜艇应如何进出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水存在着密度差异,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在关闭动力装置的情况下,潜艇应从表层进直布罗陀海峡入地中海,从底层出直布罗陀海峡入大西洋。
活动探究P103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好望角位于南非开普半岛南端,是非洲最西南端的岬角。大西洋与印度洋在此交接。1487 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此,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后因由此可通向富庶的东方,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亚航运均经过这里。好望角是世界上繁忙的海上通道,每年过往船只达数万艘,多为从中东、非洲驶往欧美的大型油轮。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被广阔的海洋所环绕。中纬地带终年盛行西风,且风力很强,经常出现 11 级以上的大风。如此强劲的风力作用于开阔无阻的洋面上,常常形成滔天骇浪。好望角地处这一海区边缘,再加上其岬角地形的阻挡作用,10 多米高的海浪屡见不鲜。
(1)说出好望角地理位置的特点。
好望角在非洲西南端,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两大洋交界处,处于盛行西风带,是厄加勒斯暖流与西风漂流的汇合之处。
活动探究P103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好望角位于南非开普半岛南端,是非洲最西南端的岬角。大西洋与印度洋在此交接。1487 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此,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后因由此可通向富庶的东方,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亚航运均经过这里。好望角是世界上繁忙的海上通道,每年过往船只达数万艘,多为从中东、非洲驶往欧美的大型油轮。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被广阔的海洋所环绕。中纬地带终年盛行西风,且风力很强,经常出现 11 级以上的大风。如此强劲的风力作用于开阔无阻的洋面上,常常形成滔天骇浪。好望角地处这一海区边缘,再加上其岬角地形的阻挡作用,10 多米高的海浪屡见不鲜。
受印度洋和大西洋风浪交互影响,其两侧海浪终年不息。处在盛行西风带上,南半球陆地小而水域辽阔,西风吹过海洋表面受阻挡作用微弱,风力很强,生成巨浪。终年不息的狂风和巨浪给往来船只带来巨大威胁,所以西方国家常将通过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2)为什么西方国家常将通过好望角的航线比作“鬼门关”?
活动探究P103
3.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 10 多年之后,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 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读图 4-25,完成相关任务。
欧洲鳗鲡如果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要逆着北大西洋暖流游,耗时耗力。而取道南方,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是顺着洋流游动,省力省时。
(1)科研人员发现,欧洲鳗鲡洄游产卵时,并非自东向西径直前往马尾藻海域,而是取道南方,朝着亚速尔群岛前进。结合所学知识,试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①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
候,幼体长约 3 毫米,身体扁平透明,薄如柳叶,称为柳叶鳗。柳叶鳗跟随洋流自马尾藻海域漂游至欧洲沿海,需 1~2 年时间
②到达欧洲沿海时,幼体长 5~6 厘米,称为幼鳗。幼鳗开始游泳,并逆河流而上
③在太阳光的影响
下,鳗鲡鳞片因色素沉着而变成黄色,称为黄鳗。黄鳗在淡水中生活10~20 年
④洄游当年的秋季,积累了足够脂肪的黄鳗变成银鳗。银鳗顺江河而下,重归大海后,一路朝亚速尔群岛而去
  ⑤远渡重洋的鳗鲡在春天抵达马尾藻海域,完成繁殖产卵的使命后,便长眠在自己出生的海域
活动探究P103
3. 欧洲鳗鲡在欧洲的河湖里生活 10 多年之后,将横渡大西洋,长途跋涉回到繁殖地马尾藻海域产卵。长久以来,鳗鲡的洄游路径一直是个谜。2017 年初,科研人员揭晓了部分谜底。读图 4-25,完成相关任务。
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从马尾藻海到欧洲,路途遥远。幼鳗游泳能力弱,只有借助北大西洋暖流,才能到达欧洲沿岸。
(2)你认为科研人员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合理吗?为什么?
 ①从卵里孵化出来的时
候,幼体长约 3 毫米,身体扁平透明,薄如柳叶,称为柳叶鳗。柳叶鳗跟随洋流自马尾藻海域漂游至欧洲沿海,需 1~2 年时间
②到达欧洲沿海时,幼体长 5~6 厘米,称为幼鳗。幼鳗开始游泳,并逆河流而上
③在太阳光的影响
下,鳗鲡鳞片因色素沉着而变成黄色,称为黄鳗。黄鳗在淡水中生活10~20 年
④洄游当年的秋季,积累了足够脂肪的黄鳗变成银鳗。银鳗顺江河而下,重归大海后,一路朝亚速尔群岛而去
  ⑤远渡重洋的鳗鲡在春天抵达马尾藻海域,完成繁殖产卵的使命后,便长眠在自己出生的海域
(3)若要对推测的鳗鲡洄游路径进行证实,你有哪些可行性建议?
在北大西洋不同地点,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采集鳗鲡个体,如果个体长度不断增大,说明鳗鲡是借助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到达欧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