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张PPT)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问题
图中有哪些柜被类型
它们与自然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认识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圆它们好似一层薄薄的被套,包裹着整个地球表面。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体内,并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活动
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制造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生物图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过程。
生物圈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研究表明,尽管在地质历史上地表的环境曾经发生过一些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甚至还包括一些突变和灾变事件,但是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始终围绕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地面气漏15七左右)上下波动。
原因在于,地球表层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个自我调节功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一一生物圈。
识别植被类型
绿色植物对地球上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人们把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自然植被有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是主要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典型的森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是指主要由常绿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所谓常绿就是一年四季常青。常绿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常绿阔叶树
树冠浑园,树叶叶面多星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樟树、椰子树等是常见的常绿阔叶树种,因此樟树林、椰子林等都是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指主要由落叶的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落叶阔叶林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落叶阔叶林通常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落叶阔叶树叶片多星纸质,宽而薄。
常见的落叶阔叶树种
包括桦树、杨树、柳树、榆树、银杏树等
针叶林 针叶林是指主要由针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
其分布比较广泛,从寒温带、温带到亚热带、热带都有分布。
大规模成片分布的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亚寒带)气候区,其北界就是森林的北界。
针叶树的叶子是针状,如松树、杉树等。针叶树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和耐旱、喜温和喜湿等不同类型。亚寒带针叶林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等一些耐寒树种组成。主要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主要由云杉、冷杉组成的称为暗针叶林。
活动
1.要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什么季节比较容易
2.在夏季,如何判别常绿阔叶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是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分为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两大类。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是指热带地区的草原植被。其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到20度的热带大陆上。这里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湿季,干季几乎没有雨水。
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很强的耐旱性,通常是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植被显著的季节变化,往往引起动物的大规模迁徙。
温带草原 温带草原是指温带地区的草原植被。其主要分布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这里年降水量一般不足400毫米,且主要集中在夏季。温带草原群落结构简单,几乎没有树木,仅有草本层。植物具有耐旱的特征,且“一岁一枯荣”
荒漠植被
荒漠植被是指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早气候区。
为适应严酷的生态条件,有的植物叶面缩小或退化,呈鳞片状、刺状或无叶,以减少水分蒸腾,有的具肉质茎或叶,以贮存水分,有的茎叶覆盖茸毛,以抵抗灼热,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以利于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荒漠植被生产量很低,生物质积累缓慢。
知识窗
人工植被人工植被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经过长期选择、栽培的植物群落的泛称。人工植被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例如粮食、水果、蔬菜、木材等的生产,城镇乡村的绿化美化,荒漠化的防者提现防护及道路养护等。
常见的人工植被有果园、菜国、花园、稻田、麦地等,还有人工的竹林、杉木林、松木林、桦木林、柳木林等。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植物的种类与分布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在自然环境要素中,植物影响最大的是气候。
不同的热量、降水及组合状况,决定了不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
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往往形成森林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往往形成草原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往往形成荒漠植被。
植物的种类及分布除与气候有关外,还受土壤、地形等因素影响。
同样处在亚热带气候区,碱性土壤利于紫薇等植物生长,酸性土壤则利于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生长。海拔不同也会引起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不同。植物生长依赖于环境,因此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例如,苔藓植物的分布能反映阴湿环境,铁芒其的分布指示酸性土壤环境,碱莲的分布指示碱性土壤环境等。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也非常显著。以森林植被为例,其群落结构复杂,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非常活跃,因此形成以下功能:
固碳释氧,净化空气。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且能吸收有害气体,释放负离子。
涵养水源,保育土壤。
森林对降水的截留、吸收和贮存,可以增加可用水量,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植物根系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结构
积累营养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森林在生长中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为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
防风固沙,减轻灾害。
森林可以降低风速减轻风沙、台风霜冻等灾害。
活动
1.读图2-3-1,说出其中植被的类型。
2.图2-3-10是一张在冬季拍摄的照片,请分析它反映的植被类型。
3.搜集你在旅途中拍摄的含有植被的风景照片,判断其植被类型。
单元活动
学会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的目的
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在考察过程中,需运用罗盘、地形图等工具和资料,对各观察点进行观察、测量、测试,有时还要采集标本和样品,进行填图、摄影等。野外考察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绪合,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训练地理综合思维。通过野外考察,对地表环境的综合认知可以得到提升。通过对所获得的多项指标进行分析,地理综合思维能够得到强化。
培养协作精神。相对于室内学习,野外考察更需要分工协作可以提高合作意识,强化协作精神。
二、野外考察的一般步骤
1.选定考察地点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应尽量选择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多个自然地理要素都相对比较典型的地点。
选择考察的地点,还要考虑交通的便利性、环境的安全性等因素。一般来说,最好选择学校附近自然植被发育、保存较好的中低山或者山丘、岗地。
知识窗
山岳的分类
按山体高度,山岳一般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极高山的主峰海拔超过5000米,高山的主峰海拔为3500~5000米,中山的主峰海拔为1000~3500米,低山的主峰海拔为500-1 000米,500米以下则为丘陵。如果主峰相对高度低于150米,就难以形成山岳景观,一般称之为岗地。
2.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野外考察前,应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对拟考察地点与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以及人类活动有个初步的认知。文献资料主要包括相关地方志、地形图、气候统计资料、植被、土壤和水系等资料,以及卫星影像、照片等。
3.规划考察路线,选取观察点位
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便捷、安全、自然地理现象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考察路线:然后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考察的路线。
沿着考察路线,在海拔、坡度、坡向、植被、土壤、地貌等观察对象发生显著变化的界限前后,布置重点观察点位,必要时进行测量和采样;如果观察对象变化不显著,可以等间距布置观察点位。
4.确定考察时间
自然地理环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景观,所以根据考察目标选择考察时间十分必要。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考察时间,但要坚持“安全第一、易于考察”的原则。
对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区域来说,深秋或初冬时节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在深秋或者初冬,植被的季相变化比较明显(落叶与不落叶植被容易识别),且林下空隙较大,有利于森林植被以及土壤的观察,河流一般也处于枯水期,对流水地貌的考察亦较为便利,并且洪水、泥石流发生的概率较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夏季或者初秋进行。
5.准备考察装备
野外地理考察活动需要随时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行走的方向所以最好准备地形图、罗盘、卫星定位仪等。考察土壤需要准备小铲,考察岩石需要准备地质锤,还需准备笔记本、铅笔和相机等。
这些装备应当放置在野外考察包内。另外,应带上一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既可以摄影录像,也可以开启定位功能确定所在的位置并判断方向,还可以导航,甚至可以提供上网查询的便利,遇到突发紧急情说时也可以即刻拨打电话求助。
知识窗
手机APP
手机APP主要招安装在智能手机上的快可以完善原始系统的不足,满足个性化需求。很多APP具有天文及天气预报、计时、定位和导航等功能,可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在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中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例如,有一款照片信息应用APP,在拍照的同时能获取拍摄者、拍摄时间及地点、海拔、经纬度等信息,并能将照片的缩略图显示在地图中相应位置上。该APP除了可将照片及显示的信息保存在本地图库外,还可通过各类社交应用将照片及相关信息与他人分享。还有的APP,可以通过拍照判别植物名称、特性及种类,对于识别植被有很大帮助。
6.野外实地考察
根据考察计划,沿着考察路线进行考察,在重点观察点进行详细观察。考察过程中,对各种信息要进行考察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经纬度、海拔,以及地形、植被、土壤、气候、地貌等观察要素。同时要进行摄影或者录像,重点部位需要采样。最好分工协作,几个人一组。
7.总结分析考察成果
撰写考察报告,探讨交流,完善调查成果。
活动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著名的综合自然地理考察基地。查找相关资料,说一说庐山在综合自然地理考察中的优势。
知识窗
如何撰写自然地理考察报告
撰写自然地理考察报告,形式可以不拘一格,但是主要内容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地点、内容、方法、结果、结论等。出版社考察报告通常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引言
简要介绍考察目的与意义、考察的时间与地点、考察的内容等。
二、方法
叙述考察的路线、重点点位,利用了什么工具,怎么观察、测试的,采集了什么样品,利用什么仪器设备进行了什么实验或者化验,精度如何。
三、数据与结果
以图表形式展示获得的数据与资料,包括照片、录像、观察的结果、测量及实验的数据等,并对数据和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得出认识与结论,提出倡议或者建议。
五、参考文献
列出参考的主要论文、著作、报告等。
三、示例,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
该地位于亚热带北部,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主峰海拔173米,山上有泉水出露,形成溪流。该区植被保存较好,为国家森林公园。
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一些地方也有人工植被的成分。
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
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该山丘的植被、土壤、地貌等情况,考察路线为:
从北坡山麓开始爬向山顶,沿路观察植被、土壤及地貌的变化,在山顶观察不同坡向上的植被与土壤的异同,然后从河流的另一侧沿着山路下坡。
某丘陵山地综合自然地理考察记录表
考察地点:__________ 考察时间:_________
记录人(签字):_________
考察要素及所见情况:
地貌 山坡、山省、鞍部、山谷等
水文 河流大小、流速快慢、有无瀑布与深潭、水质清澈还是浑浊等
植被 类型、特征等
土壤 母质、厚薄、颜色、分层、有机质含量等
其他 滑坡、塌落、人类活动影响等
考察成果摘录
总体来看,山麓土壤母质为黄土,土层较厚,常绿活叶树较多:山顶土壤母质为石灰岩风化物,土层较薄,常绿阔叶树相对较少。在山坡较陡地带发现滑坡。河流上游水量较小、流速较快,下游水量较大、流速较慢。
活动
1.在学校附近选择一处山地或岗地,规划考察路线和重点考察点位与老师、同学交流,制订并完善考察路线与方案。
2.与同学分工合作,开展一次自然地理考察活动。
3.撰写考察报告,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