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PPT教学课件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作者:臧克家
前言
对待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诗人减克家以“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为题,在对比中突显了鲁迅的伟大。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首诗写于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这首诗就是之后诗人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中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减克家(1905-2004)
山东诸城人,著名的诗人、作家。
1925年首次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
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
诗歌《罪恶的黑手》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现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齐读诗歌
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感悟课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第一个“活”字写出了诗人的鄙夷和轻蔑之意,表达了诗人的痛恨;
“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残的本质;
“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俯下身子”把鲁迅精神表达得形象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对两种人的生与死进行评价。
段解
全诗的总纲。诗人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前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个“活”字是诗人对鲁迅先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表达了诗人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感悟课文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第二部分
(第2-4自然段)写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群众截然相反的态度,赞颂了给人民当牛马的精神,揭露了反动统治者腐朽和骄横。
段解
写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相反的态度。
感悟课文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一个“摔”字,表现了人民的力量,
“垮”字写出了反动统治者失败的命运。
“摔垮”与“记住”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热爱。
“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春风”“到处”“青青”等词语,是诗人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精神的热烈歌颂。
“刻入”表明了反动统治者硬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臭名昭著,比尸首“烂”得更早。
感悟课文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敬与爱戴之情。
第三部分
(第5-7自然段)写人民对这两种人截然不同的态度,给人民当牛马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而骑在人民头上的人,只能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板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生与死的评价
对人民的态度及
人民对他的态度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骑在头上
刻入石头
只为自己
为了人民
行尸走肉
虽死犹生
把他摔垮
烂得更早
看到下场
举得很高
批判
歌颂
写作手法
诗中的每一小节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描写,每一小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得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人?
这首诗写了两种人,一是指反动统治者,他们是一心追求名利的人,是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是愚弄人民、残酷剥削人民的人,是被人民憎恶的人,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
一是指鲁迅先生和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他们是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人,是被人民爱戴的人,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主题思想
这首诗在怀念鲁迅先生的同时,通过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感悟: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让我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做一个勇于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人。
拓展延伸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小塞涅卡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萧伯纳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毛泽东
毛泽东
金良守
法捷耶夫
郭沫若
竹内好
胡适
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鲁迅是现代中国国民文化之母。
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
我好像一只牛,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