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电影海报威尼斯商人(节选)由左至右: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亚巴萨尼奥作者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生于英国斯特位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晚年回到故乡。他的作品现存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汉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他的剧作多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根据已有剧本改编,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提倡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反对封建束缚和神权桎梏,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练而富于表现力。他的作品,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是人类文化史上珍贵的遗产。话剧故事:一磅肉和三段情
出身贵族的巴萨尼奥(约瑟夫·费因斯饰) 他年轻、冲动又浪漫,奢侈的生活习惯已经让他欠下巨额债务,但他还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美丽的富家嗣女鲍西娅(琳恩·科林斯饰)。为了赢得美女的芳心,他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必须拥有一笔财富。此外,他还必须正确解决鲍西娅父亲为求婚者设下的三匣难题。巴萨尼奥一心要娶鲍西娅为妻,可是他现在身无长物,只能向老友安东尼奥(杰里米·艾恩斯饰)求助。安东尼奥是一个成功的威尼斯商人,他拥有一支远洋贸易船队,但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为了帮助老友达成心愿,安东尼奥不得不向死对头夏洛克(阿尔·帕西诺饰)借贷。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靠放高利贷收取高额利息为生,在这座城市很不受欢迎。安东尼奥早就看不惯夏洛克,他不仅严厉谴责过以夏洛克为首的高利贷者的恶行,还曾经以无利息帮助他人的形式来抵制苛刻的夏洛克。夏洛克一直对安东尼奥怀恨在心,他干脆地答应了安东尼奥的借贷,但这一次他对利息不感兴趣,要求签署一份严苛的合同,如果安东尼奥不能如期还款,就必须割下身上的一磅肉抵债。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的贸易船队空手而归。夏洛克的女儿杰茜卡(祖雷克哈·罗宾逊饰)也带着大量钱财,和巴萨尼奥的朋友罗兰佐(查理·考克斯饰)私奔了。人财两失的夏洛克恼羞成怒,对安东尼奥步步紧逼。听说老友的危急处境,巴萨尼奥连夜离开贝尔蒙多,匆忙返家寻求解救安东尼奥的办法。 阅读课文,理清情节:就在巴萨尼奥赶回来之前,安东尼奥的合同已经到期,恼怒的夏洛克要求他履行诺言,割下身上的一磅血肉,两人为此闹上法庭。就在此时,这个城市的主宰者杜克公爵(安东·罗格斯饰)派出了一个律师,来参加这场特别的诉讼案。安东尼奥真的违约了吗?夏洛克能得到偿付吗?巴萨尼奥能及时赶回吗?所有的故事在顷刻间变得扑朔迷离…… 课文内容简介课文节选的是《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
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他拒绝众人的劝告,坚持割掉安东尼奥的“一磅肉” 。
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她略施小计,使夏洛克一败涂地。(欲抑先扬、欲擒故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概述课文情节:开端:原因,安借钱未还
发展:夏洛克坚持照约处罚(割肉)
高潮:鲍西娅巧胜夏洛克(不准流一滴血)
结局:财产充公,划归安东尼奥人物形象
夏洛克(阿尔·帕西诺)
莎士比亚作品中最富戏剧性和悲剧性的经典形象之一,夏洛克体现了整部戏剧中心人物的广泛特征:他被描述成一个恶棍,但是因为他的复杂性,让他又成为一个可怜的角色。夏洛克是一个犹太人高利贷者,也是富于自由精神的杰茜卡的父亲。他的精明让自己的放债生意无往不利,安东尼奥的嘲讽和抵制让他怀恨在心。诗人奥登如此评价这个角色:“对于这种恶棍,只能以牙还牙。”安东尼奥(杰里米·艾恩斯)
一个成功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诚实而正直,过着体面和豪华的生活。他对每个人都很慷慨大方,对朋友巴萨尼奥更是两肋插刀。当巴萨尼奥向他寻求帮助,他义无反顾地慷慨解囊,但鉴于现实的经济状况,他不得不向夏洛克借贷。不过夏洛克居心叵测,他对利息根本不感兴趣,定下苛刻的契约后,妄图以此羞辱安东尼奥。 巴萨尼奥(约瑟夫·费因斯)
典型的莎士比亚情人,他是一个贵族,年轻、冲动、浪漫,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但巴萨尼奥奢侈的生活方式让他陷入经济的窘境,遇到心爱的女人鲍西娅后,他一心娶她为妻。不过鲍西娅的父亲为女儿的求婚者设置了种种障碍,巴萨尼奥只能通过智慧和财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鲍西娅(琳恩·科林斯)
莎士比亚笔下最具有聪明才智和美丽容貌的女性角色之一。鲍西娅是贝尔蒙多富家嗣女,父亲精心设置了金、银、铅三匣,让女儿的求婚者正确选择。其实求婚者们接踵而来之前,鲍西娅已经爱上了巴萨尼奥,她也掩饰不住让他选择正确匣子的希望。因为巴萨尼奥的选择事关重大,他选择错误的匣子,他们将永远分离,而安东尼奥也会遭受非难;他选择正确的匣子,他们将互相珍爱,而安东尼奥也会顺利得救。人物形象简析这场戏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场法庭审判中,每个人都投入激烈的论辩,都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参加斗争,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夏洛克的贪婪和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奥的侠义精神,都写得栩栩如生。即使是次要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如稳重慈祥的公爵,暴躁易怒的葛莱西安诺,也给人深刻的印象。课文集中刻画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偏执、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形象。他因为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损害,就无情报复,结果适得其反,自食其果。
而夏洛克爱钱如命,惟利是图,受到损害就要加以灭绝人性的报复。对他贪婪的金钱欲和残忍的报复心,莎士比亚显然持否定的态度。
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一组人物与夏洛克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极力歌颂的。
安东尼奥是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慷慨仁义,忠于友谊。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款帮助自己的朋友巴萨尼奥。在课文中,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处罚,却始而“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就刑,为了友谊可以从容而死,死而无怨。 巴萨尼奥为救朋友愿意丧失自己的一切。
鲍西娅崇尚正义,忠于爱情,才智非凡,精明干练,见义勇为,珍重友情,得知安东尼奥将遭厄运,立即全力以赴加以营救,尤其是她的超群出众的才智在这场戏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一群贵族男子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她略施小计就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使矛盾迎刃而解。
这一组人物崇尚正义、慷慨仁爱、忠于友谊,是作者塑造的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在她和安东尼奥等人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小结《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剧。它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品,大约作于1596~1597年。剧本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法律和宗教等问题的人文主义思想。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话剧主题这部话剧塑造了夏洛克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安东尼奥、鲍西娅等人物形象,集中体现了人性的善与恶。作者通过对他们的褒贬,表达了崇尚正义、仁爱和友谊的人文主义理想。写作特点1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如运用“夸张”“对比”“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
2 鲜明的人物形象;
3 丰富生动的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练习一、仔细阅读课文,把握全篇的戏剧情节。说说鲍西娅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又是怎样解决这场冲突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本题旨在理清这场戏的情节,把握这场戏的戏剧冲突转变的关键,认识鲍西娅的性格特点。
这场戏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当夏洛克即将得逞,安东尼奥危在旦夕的时候,鲍西娅为拯救安东尼奥而来到法庭上,成为夏洛克的对手和克星。她的出场改变了冲突双方力量的对比,并且最终导致冲突的完满解决。在这场戏中,鲍西娅的出场是戏剧冲突转变的关键。练习一鲍西娅在关键时刻上场,巧施妙计,欲擒故纵,先劝夏洛克“慈悲一点”;又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接着让夏洛克明确表示不答应三倍还款的态度;然后让夏洛克准备好称肉的天平,并请一位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就在夏洛克忘乎所以、凶相毕露、欲下毒手之时,她宣布只准割肉不准出血,不能相差一丝一毫,否则就要以命相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制止了夏洛克毫无人道的报复行为。剧情由此急转直下,夏洛克进退无路,要求撤回对他不利的诉讼。最后鲍西娅根据威尼斯对谋害本城公民的异邦人的惩处规定,请求公爵没收夏洛克的财产。夏洛克彻底败诉,受到应有的惩罚。练习一在这场戏中,鲍西娅是剧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她才智非凡,精明干练,崇尚正义,忠于爱情、友谊,在她和安东尼奥等人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鲍西娅找出借约破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坚持必须照约处罚,反使夏洛克一无所得。
鲍西娅所维护的生活准则:
友爱和慈悲是幸福的源泉,
贪婪和报复是灾难的根由 。练习二、《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语言既富于个性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试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片段,反复朗读,细心体会。本题旨在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
作业:任选剧中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形象分析。
要求:
1 总的谈谈你对某个人物的看法;
2 举课文中的人物语言的例子进行分析。
3 可引用古诗、古文、现代诗文、名人名言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4 可结合自己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想。练习三
本题旨在认识夏洛克这一人物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阅读。分别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说说他们吝啬的表现各有什么不一样。
法国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阿巴贡
法国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俄国果戈里的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
英国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泼留希金的迂腐,
夏洛克的凶狠,
阿巴贡的多疑,
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相关资料“:关于合同因为合同等于法律,违约等于违法,违约不偿就会遭到严厉处罚。古罗马《十二表法》规定债权人可以把债务人出卖为奴,甚至在有多位债权人的情况下可以把债务人砍成几块。14世纪德意志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掀掉无力偿还债务的债务人家的房顶。中世纪维也纳城市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将违约的债务人剥到只剩下一件衬衣。即使在黑死病流行的时候,神父在为临终者做忏悔时可以赦免所有的罪恶,惟独不得赦免临终者欠下的债务。在19世纪中叶以前,绝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设有专门的负债人监狱,用来关押还不清债务的债务人。《威尼斯商人》所反映的这种死板的合同等于法律的现象,是西欧中世纪的法文化特有的现象。由于这样的法文化的背景,一个人在生意上丧失信用、不能及时还清债务,就会被世俗蔑视,所以在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里,当摩莱尔公司不能兑现自己开出的期票时,父子两人竟然打算自杀,“用血来洗清耻辱”。我们在欣赏这一时期的名著时不妨注意这个法律文化背景。鲍西娅最后所依据的处理异邦人和基督徒关系的威尼斯法律,以及安东尼奥提出夏洛克改信基督教的条件,显然带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因而使人对夏洛克痛恨之余多少有些同情。 《威尼斯商人》算得上莎士比亚喜剧在中国较为熟知的,事实上《威尼斯商人》一直是莎剧中颇多争议的一个,尤其是对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处理常常被认为有“种族歧视”之嫌,如何演绎这一角色成为演好这出戏的关键。伊恩巴塞洛缪扮演的夏洛克,显然不是一个奸诈的商人,他精明、视财产为依靠,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遭受歧视,进而对周围人充满戒备和复仇心理。当女儿背叛自己时,夏洛克的绝望、痛惜、脆弱被巴塞洛缪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因而这出逗人发笑的喜剧具有了悲剧感。巴塞洛缪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希望夏洛克最后不是被人宽恕,也不是被人谴责,而是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