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人教版必修1温故知新: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流动镶嵌模型复习:生物膜的组成及特点:
1、化学组成:
生物膜主要由 构成,其基本支架 是 。
2、结构特点:
生物膜具有 ,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分布是 。
3、功能特点:
生物膜是一种 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
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
通过,而其他则不能通过。脂质和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一定的流动性不均匀的选择透过性我们知道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是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
物质怎样进行跨膜运输来出入细胞的。[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3.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学习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学习难点]
理解主动运输的特点并识记相关实例。
[学法指导]
1.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
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2.运用表格和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总结巩固。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问题探讨: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3、不能通过脂双层膜的物质,细胞需要吗?如果需要它们怎样才能进入细胞呢?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人工合成的脂双层新课讲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问题探讨参考答案:1.从图上可以看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
(脂溶性的)等小分子很容易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也可以通过;氨基
酸、葡萄糖等较小的有机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则不
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2.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的脂双层,
但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3.需要,比如葡萄糖可以提供能量,缺钙会发生抽搐等。推测这些物质进入细胞可能与蛋白质有关。细胞需要的离子是否也通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运输等问题。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能转运葡萄糖的蛋白质。推测:——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扩散 一.被动运输: 思考与讨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什么叫被动运输?有哪些类型?什么叫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
3. 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
4. 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统称为被动运输?共同点: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
不同点:前者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后者必须载
体蛋白的协助才能实现因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统称为被动运输。类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两种阅读课本P70-71回答下列问题: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自由扩散细胞外细胞内水分子细胞膜O2、CO2、
水、N2乙醇、甘油
苯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协助扩散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载体蛋白3.自由扩散和渗透作用的关系: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
的运动。
渗透作用: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扩散,它是指
水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
(或选择透过性膜)进行的扩散。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人红细胞中钾离子的
浓度比血浆高30倍;
钠离子的浓度只有血
浆的1/6;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内碘的浓度比血液高
20—25倍。阅读课本P71-72资料,回答问题:二、主动运输:这些例子说明了什么?说明这些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为什么这些物质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进入细胞呢?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注意: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只能与一种相应的被运输的物质相结合。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需要不同的载体运输。不同细胞膜上运输物质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1.丽藻细胞中K+的浓度比周围环境中髙1065倍,这说明K+跨膜运输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根据上面的不能自由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例子,说明K+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同时该过程还需要消耗 ,这种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
2.丽藻细胞吸收各种离子的比例差别很大,这说明其对离子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起选择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说明选择的过程是__________
3.主动运输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主动运输对生物有什么生理意义?载体和能量低浓度→高浓度载体蛋白能量主动运输选择性载体蛋白主动吸收(主动运输)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1)小结:主动运输特点如:Na+ 、K+、Ca2+、Mg2+
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糖、
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2)主动运输的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对比小结:比较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高→低低→高不需要需要需要不消耗不消耗需要消耗(ATP)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高→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O2、CO2、水、
N2、苯甘油、
乙醇、脂肪酸、
维生素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胞吞。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囊泡,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
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涵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
叫做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胞吞:2.胞吐:
1. 胞吞接触凹陷包围分离2. 胞吐包围移动融合排出思考: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啐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
3.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_ 。
4.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 供应,如果分泌细胞的ATP合成受阻,则胞吐作用不能继续进行。这是细胞的胞吞作用,属于人体的防御功能,
并有利于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流动性能量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和离子)主动运输 大分子物质 胞吞 胞吐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课堂小结四、技能训练:解读图表
右图表示的是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分析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2.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
3.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断 的?K+ Mg2+Na+ Cl-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进行。因为四种离子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较大,细胞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维持这种状况。(1)自由扩散坐标图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O2、CO2、
水、N2乙醇、甘油
苯结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 __ _关系,自由扩散过程只 受___ 影响。 细胞膜内外的物质浓度差正比(2)协助扩散坐标图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中
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细胞膜内外物质
的浓度差正相关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物质的运输速率与 物质浓度成 _ 关系,协助扩散过程 中物质运输速率受__
限制。 2、载体数量运输速率耗氧量主动运输坐标图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能量和载体数量H+、K+
Na+、Ca2+
Mg2+、HCO3ˉ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人的红细胞如H2O、CO2等小分子,
甘油、乙醇等脂溶性分子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① 物质运输方向:高浓度 → 低浓度
② 不需要能量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
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
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练习D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
吸收糖分的结果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
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
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A思维拓展: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吗?为什么?
会。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组成细胞膜的的分子的流动性也会降低,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也会因有关酶的活性降低而受到抑制,这些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3、下图代表某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这是何种运输方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
(2)B代表的是 。
(3)你认为A可能代表下列哪种物质? 。
(供选答案:O2、Na+、K+)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并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载体K +4、甲(〇)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B.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D.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A5、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B课件27张PPT。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人教版必修1脂溶性物质葡萄糖离子H2OO21.这张图所反映的膜是生物膜吗?为什么?2.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通过脂双层?
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
3.图中葡萄糖是不能通过脂双层的,但细胞却需要不断补充葡萄糖以提供能量,这该如何解释呢?请同学们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来解释。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扩散:从高浓度往低浓度的移动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主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细胞外细胞内小分子物质细胞膜自由扩散自由扩散1、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通过此方式通过细胞
2、方向:低浓度高浓度3、特点:不需要载体蛋白、能量物质通过简单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细胞外细胞内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扩散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2、方向:低浓度高浓度3、特点: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质的扩散,
叫做协助扩散。特点:
①在一定范围内,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②存在最大转运速率; 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因膜上载体蛋白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
③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
能量主动运输主动运输3、意义: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1、方向:高浓度低浓度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能量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的主要功能)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比较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主动
运输顺不需要不消耗O2、CO2、 H2O、乙醇、苯,甘油、脂肪酸的吸收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顺不消耗需要K + 、Na+ 、 Ca+
氨基酸、葡萄糖的吸收需要消耗逆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的主要功能)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比较
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氧气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运输速率浓度差自由扩散运输速率浓度差运输速率运输速率耗氧量
上面几幅坐标图中所表示的分别是哪种物质运输方式?为什么?思考!AB浓度差C影响运输方式速率的因素及速率的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载体具有专一性和数量有限胞吞作用(endocytosis) :
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附着在细胞膜上,由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这些物质就被包入小囊内,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脱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做内吞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三、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胞吐作用(exocytosis) :
有些物质在细胞膜内被一层膜所包围,形成小囊泡,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小囊泡逐渐移到细胞表面,
并且向细胞外张开,使内涵物质排出细胞外,这种现象
叫做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三、细胞的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胞吞和胞吐
与浓度无关
不需要,细胞膜和囊泡
由ATP供能大分子运输的特点: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 大分子物质 胞吞 胞吐顺浓度梯度被动运输请以概念图的形式小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练习题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A2、下列物质中,通过非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是( )
A、Na + B、氨基酸
C、胆固醇 D、葡萄糖C3、海带细胞中碘的浓度比海水中碘的浓度高很多倍,但仍然能吸收碘,原因是 [ ]
A.海带细胞能够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碘
B.海带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
C.海带细胞膜上运载碘的载体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
D.海带细胞不断消耗碘元素,细胞内碘浓度不断降低C4、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颉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扩散。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饮作用5、对细胞膜的选择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 )
A胆固醇 B多糖 C蛋白质 D磷脂BCNO3-6、图中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KNO3溶液中吸收K+和NO3-的曲线。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 )B ACA载体数量、能量
B能量、载体数量
C载体数量、离子 浓度
D能量、离子浓度B含氧量运输速度7、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
(1)A代表_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______;D代表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 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选择性透过流动性b、c、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