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22: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组成地壳的岩石有多种,下列的石块属于岩浆岩的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大理岩
2.太阳能热水器( )吸收热量的效果最好。
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倾斜角度与太阳光垂直
3.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 B. C.
4.敦煌的雅丹地貌主要是由于( )形成的。
A.地震 B.风的作用 C.水的作用
5.雨后天晴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 )。
A.每个水洼都是一个光源 B.水洼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C.月光照射到水洼后发生了折射
6.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主要是因为( )引起的。
A.地震的作用 B.风的作用 C.水的作用
7.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是( )。
A.放大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8.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的铜镜取火。
A.平面 B.凹面     C.凸透
9.下列地形示意图,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 )。
A. B. C.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射向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B.科学家在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C.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光的物体表面的反射效果相同
1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叫作光的( )现象。
A.直线传播 B.反射 C.折射
12.下列活动与风的作用无关的是( )。
A. B. C.
13.小林把铁钉放在( )可以避免铁钉生锈。
A.湿布上 B.院子里 C.密封塑料袋里
14.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大脑
B.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简单的、重复的工作
C.人工智能不利于人类大脑的发展,应该禁止
15.需要多种感官综合作用的是( )。
A.分辨物体的颜色 B.感知物体的温度 C.品尝食物的味道
二、填空题
16.当光照射到科学课本上时,光 (填“能”或“不能”)继续传播。当光照射到干净透明的玻璃上时,光 (填“能”或“不能”)继续传播。
17.光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光传播的速度为 。
18.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它的 。
19. 、 、 都是光的直线行进的结果。
20.在“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实验中,我们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目的是 。
21.光在空气中和水中都是沿 行进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也是沿 传播的。
22.发光又发热的光源叫 ,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叫 。
23.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高原、 、 、平原、丘陵等。
24.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相当于蛋壳, 相当于蛋清, 相当于蛋黄。地球分为 个圈层, 是位于 和 之间的中间层。
25.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或滴漏),是根据滴水的 来计时的工具。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钟水流速度的因素是 和 。
26.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西部多 ,东部多 。
27.“立竿见影”这个成语本意是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竹竿影子的 和 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古代的人根据这一特点制作的计时工具叫 。
三、判断题
28.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所以它不可能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
29.我们在制作彩色轮时,将涂有红、绿、蓝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我们可以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
30.侵蚀能力使土壤流失,改变地形地貌,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极大的影响。( )
31.蘑菇石是由于石头长期受到风沙的侵蚀而形成的。( )
32.本课实验中,用到的四张矩形卡纸,有两张不用打孔。( )
33.多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
34.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
35.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 )
四、连线题
36.请将下列物体与相应的光学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公路弯道镜 反射并聚集光线
医用的额镜 放大物体
放大镜镜片 反射成像
潜望镜镜片 发散光线扩大视野
五、简答题
37.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38.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至少写出四种)
39.炎热的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为什么?
40.什么叫做折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都是岩浆岩。由泥、砂、岩石碎屑在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都是沉积岩。地表的岩石被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大理岩、板岩都是变质岩。
2.C
【详解】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阳光直射,光强,升温快;阳光斜射,光弱,升温慢。太阳能热水器倾斜角度与太阳光垂直吸收热量的效果最好。
3.A
【详解】 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所以A符合题意。
4.B
【详解】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是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是风力长期作用的结果。雅丹地貌的形成,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先湖泊的底部,堆,积着流水带来的大量泥沙。后来,由于湖水干涸,泥沙层露出地面。强风、大雪和雨水像锋利的刻刀,每时每刻侵蚀着泥沙层。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今天这些奇形怪状的地貌。
5.B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雨后天晴的晚上,我们看到月光下的水洼处很明亮,是由于水洼反射月光到我们的眼睛里。
6.C
【详解】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是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7.C
【详解】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8.B
【解析】略
9.B
【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所以最适合表示丘陵的是B。
10.C
【详解】选项A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射向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正确;
选项B科学家在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正确;
选项C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光的物体表面的反射效果相同,错误;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光的物体表面的反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好,粗糙的表面反射效果差。
11.C
【详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变化,叫作光的折射。故C正确。
12.C
【详解】风是由空气的水平流动形成的,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风也具有能量,叫风能。风能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很多,例如帆船,风力发电等。秋千是利用单摆的原理运动的,与风的作用无关。
13.C
【详解】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就是隔绝空气和水分。小林把铁钉放在密封塑料袋里可以避免铁钉生锈,所以C符合题意。
14.B
【详解】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A错误,现在人工智能不可以完全取代人类大脑;
B正确,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简单的、重复的工作;
C错误,人工智能不影响人类大脑的发展,应该大力发展。
15.C
【详解】A.分辨物体的颜色需要的感官是眼睛;
B.感知物体的温度需要的感官是皮肤;
C.需要多种感官综合作用的是品尝食物的味道,与食物之间产生“互动”,我们需要更多的感官。
所以C符合题意。
16. 不能 能
【详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由于科学课本是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当光照射到科学课本上时,光不能继续传播;玻璃是透明物体,当光照射到干净透明的玻璃上时,光能继续传播。
17.3×108米/秒
【详解】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18.温暖
【详解】太阳是一颗恒星,能够发光、发热。很早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研究 如何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以便从中获得更多的热能。阳光照耀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着它的温暖。
19.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
【详解】略
20.便于观察
【详解】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用喷壶模拟降雨时,喷壶喷水时应该位于雨量器的上面;在模拟降雨的实验中,喷壶与雨量器要有一定的间距;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沙子被细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实验后,土壤和沙子会堆积在斜坡下部和坡脚处。
21. 直线 直线
【详解】略
22. 热光源 冷光源
【详解】热光源:在发光的同时也发热。 阳光、蜡烛等。冷光源:发光同时不发出热量。萤火虫、白炽灯。
【点睛】本题考查光源,要求学生掌握热光源和冷光源。
23. 山地 盆地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平原的特点: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24. 地壳 地幔 地核 三 地幔 地壳 地核
【详解】地球是一个非均质体,内部具有分层结构,各层物质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壳相当于蛋壳,地幔相当于蛋清,地核相当于蛋黄。地球分为三个圈层,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
25. 等时性 水位的高低 流水孔径的大小
【详解】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流水孔径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孔越大,水滴越快;孔越小,水滴越慢。
26. 西高东低 高山 平原
【详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7. 方向 长短 日晷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立竿见影”这个成语本意是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古代的人根据这一特点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28.×
【详解】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也具有不同的混合颜色。
29.√
【详解】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我们在制作彩色轮时,将涂有红、绿、蓝的彩色轮快速旋转,我们可以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30.√
【详解】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31.√
【详解】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这些石头长期受到风的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
32.×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在探索光是如何传播的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四张矩形卡纸,一个手电筒和四个以直立的夹子,而且四张矩形卡纸中间都要打孔。
33.√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但是当多色光可以混合后也可以重新合成白光。
34.√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35.√
【详解】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岩石受到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
36.
【详解】公路弯道镜是凸面镜,可以发散光线。在公路弯道处,需要让司机、行人看到更大的视野,以确保交通安全,为此,必须选择可以发散光线,扩大视野的凸面镜。
医用额镜是凹面镜,可以会聚光线。医生检查患者眼耳鼻喉时,为了能有充足的光线确保看得更清楚,可以在额头上戴上可以会聚光线的额镜,把更多的灯光聚焦到患者的患处。
放大镜镜片是凸透镜,可以会聚光线。它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用来放大物体。
潜望镜镜片是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路径。
37.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
【详解】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自然界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比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
38.烧毁森林、吞噬房屋、掩埋农田、污染空气、山体滑坡、山崩 、泥石流、发生地震等
【详解】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
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1)火山喷发后,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森林和庄稼生长得更好。(2)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加热后的水能作为热源被人们利用。(3)火山灰和火山岩还是筑路的好材料。
39.夏天应该穿浅颜色的衣服,因为浅颜色的衣服反光能力强,吸热少,所以夏天适合穿浅色衣服。
【详解】略
40.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详解】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光垂直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不变;当光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路线改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