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儒林外史》导读(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
目录
一 、 本书介绍
三 、 专题探究
二 、 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
一、本书介绍
作者简介
创作背景
标题解读
内容简介
结构简介
主题思想
“迨《儒林外史》 出, 乃秉持公心, 指摘时弊, 机锋所向, 尤在 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 婉而多讽: 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 书 。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
“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 而后, 就可以谓之绝响 。 ”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
初中语文
【 吴敬梓】( 1701— 1754), 字敏轩, 一 字文 木, 号粒民, 清代小说家 。 吴敬梓出生于 一 个世 代书香的名门望族, 从小就博览群书 。 二 十三岁 时, 其家庭开始走向没落 。 父亲吴霖起因为正直 而丢官, 抑郁而死, 族人近亲借机侵夺他的祖产。 少不更事的吴敬梓第 一 次深刻地认识到人情冷暖、 宦海沉浮 、 世态炎凉, 索性不事产业 、 挥金如土、 纵情声色 。 几年后, 家财散尽。
初中语文
作者简介
三十三岁时, 吴敬梓移居南京, 家庭贫寒, 乐于结交才学之 士, 却对热衷功名的文人嗤之以鼻 。 三十五岁时, 吴敬梓决心不 参加 一切科考, 并开始创作《儒林外史》 。 历时十三年, 这部
“ 穷极文人情态 ” 的小说基本成书 。 他 一 直坚持修改, 直到五十 四岁病逝。
初中语文
作者简介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 、 雍正 、 乾隆三代, 当时的清朝处于统 治高峰, 政治 、 经济 、 文化全面发展, 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 封建社会的腐朽 。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 大兴文字狱, 以考 八股 、 开科举 、 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 、 牢笼士人 。 吴敬梓反对 八股文、 科举制, 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 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 。 他 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 里, 以讽刺的手法, 对丑恶的事物 进行深刻揭露。
初中语文
创作背景
书名上,“儒林” 一词源出《史记》 “儒林列传 ” 。 是“儒者 之林”, 泛指儒生 、 读书人等。
国史列传, 自然是“ 正史”, 作者专门以“ 外史” 为书名。
《儒林外史》 不是正史, 不体现官方意志, 也不是稗官野史,
而是用小说形式,“ 写世间真事 ” 穷极文人情态, 针砭时弊, 讽喻
世人。
初中语文
标题解读
《儒林外史》 是 一部以封建社会里“ 读书人 ” 或“ 士 ” 为主要描写
对象的长篇小说, 也是 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 。 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 人物和主要情节, 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 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初中语文
内容简介
书中的大多数人物, 熙熙而来, 攘攘而去 。 或唯利是图, 自甘下流; 或貌似君子, 内 心卑污; 或故弄玄虚, 欺世盗名; 或倚仗权势, 横暴不 法; 或假作清高, 实则鄙陋; 或终老科场, 迂腐可笑: 他们全无读“ 圣 贤书 ” 的儒生应有的学识和品德, 而是为功名利禄所颠倒, 丑态毕露。
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 群丑图 ”, 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 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当时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作者清楚地表明了自己否 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并通过书中少数淡泊名利 、 恪守道德 、 张扬个 性的贤者奇人, 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初中语文
内容简介
第 一 回: 楔子 。(总纲, 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人生南北多歧路, 将相神仙, 也要凡人做 。 百代兴亡朝复暮, 江风吹倒前朝树 。 功名宝贵无凭据, 费尽心情, 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 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 一 首词, 也是个老生 常谈 。 不过说: 人生富贵功名, 是身外之物; 但世人 一见了功 名, 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 及至到手之后, 味同嚼蜡 。 自古及今, 那 一 个是看得破的?
结构简介:回环式结构
初中语文
第 一 回: 楔子 。(总纲, 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
第 一部分(第二回至第三十回): 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 第 二部分(第三十 一 回至四十六回): 对理想文士的探求 。 第三部分:
第四十七至第五十四回: 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 世风日下。
第五十五回: 四大奇人 。 不屑于功名富贵, 洁身自好。
第五十六回: 幽榜 。( 回应“ 楔子 ”, 首尾呼应)
结构简介:回环式结构
初中语文
“功名富贵 ”说。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 一篇之骨: 有 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 者; 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 以为高, 被人看破耻笑者; 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 品地最上 一层为中流砥柱 。 ”(闲斋老人《序》 )
“公心讽世”说。
“ 文人命运 ”说。
初中语文
主题思想
初中语文
二、阅读方法指导
1.体会批判精神;
2.欣赏讽刺笔法;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初中语文
1.体会批判精神
讽刺作品中, 作家塑造人物 、 叙述故事, 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 人, 而是以之为典型, 针砭时弊, 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 质, 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
不同于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露 社会现实, 本书的讽刺手法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 以冷峻 的白描直书其事。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讽刺作品包含深刻的批判精神, 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 阅读时, 我们要努力联系现实, 深入思考。
卧闲草堂本评《儒林外史》有言:“ 读竞乃觉日用之间, 无往
而非《儒林外史》 。 ”
“《儒林外史》所讥讽的那个儒家精英世界已经不存在了, 可 是像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说话作文, 行身处事者, 还大有人在, 只是 他们本人未必知道罢了 。 所以读起《儒林外史》 来, 多有会心处 , 觉得它‘ 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 ’。 ”
初中语文
三、专题探究
通读《儒林外史》 , 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个专题进行探究:
专题 一:《儒林外史》 故事会
专题二:《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探究
专题三: 续写《儒林外史》 故事
初中语文
专题一:《儒林外史》故事会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写了许多人物的故事 。 其中有些故事篇 幅稍长, 展现了人物多个性格侧面, 有些故事则寥寥数笔, 但都含 意深远, 韵味悠长, 选择 一 个你最喜欢的故事, 讲给大家听。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的情节, 准备 一 个简要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 也要注意 一 些生动的细节, 让自己的 讲述更有吸引力。
3. 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 现出来。
初中语文
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儒林外史》 的讽刺艺术 一 向为人称道, 突出表现在对人物的刻画上, 小说写了数百个人物, 上至达官显宦, 下至贩夫走卒 。 他们行藏不同, 性 格各异, 而 “ 其人性格心 术, 一 一 活现纸上 ”(清闲斋老人语), 让读者 一见而洞彻其灵魂 。 选择书中的 一 个主要人物, 细读有关章节, 看看作者 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 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 写 一篇小论文, 谈谈你对《儒林外史》 讽刺艺术的体会。
1.《儒林外史》善于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白描揭示其精神世界, 阅读时, 要 抓住意蕴丰富的描写, 准确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2. 阅读时, 可以边读边作批注, 画出有所体会的语句, 作为立论的材料;
也可以阅读前人的评点或关于《儒林外史》 的研究著作, 深化自己的理解。
3.《儒林外史》 通过众多人物形象, 对科举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了深刻的 反思, 这便是《儒林外史》 一 书为人所称道的 “ 公心 ”, 阅读时要注意体 会。
初中语文
专题三:续写《儒林外史》故事
《儒林外史》 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物, 书中的人物常常在 登场数回之后, 旋即退场, 从此不再出现 。 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将 会如何? 又会有哪些故事? 选择书中的 一 个人物, 发挥想象, 续写 他的故事。
1.打开思路, 天马行空, 尽情想象, 不妨设置 一 些悬念, 让故事更
吸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 不能脱离原著。
3.《儒林外史》 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 揭示主 题, 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
1.儒生形象
2. 官绅形象
3.“名士 ”形象
4.有民主思想形象
5.真儒 、 贤人形象 6. 市井奇人形象
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对理想生活的探索追求
探究指导: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
殿试
会试
次年举行
乡试
三年一次
院试
县试、府试
进士
贡士
举人
秀才
童生
明清科举图解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1.儒生形象
(1 ) 热衷功名, 将科举视为荣身之路, 苦苦追求, 终获成功的腐 儒, 如周进和范进。
初中语文
周进
周进已经六十岁, 依然是老童生 。 因未曾进学, 不得不卑躬
屈节, 忍受着新进学的梅三相公的嘲笑; 还替前科新中的王举人扫 了 一早晨“ 鸡骨头 、 鸭翅膀 、 鱼刺 、 瓜子壳 ” 。 后来连教馆之职也 失去了, 只得给商人记帐 。 他 一见贡院号板, 就禁不住万感俱发 , 一 头撞去, 哭得死去活来 。 而当商人们答应替他捐个监生时, 他竟 爬到地上磕头说: “ 若得如此, 便是重生父母, 我周进变驴变马 , 也要报效! ”后来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 不久, 周进凭着 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 过了几年, 他又中了进士, 升为御史 , 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初中语文
范进
范进50多岁仅是个童生, 家中穷苦不堪:“ 广东虽是地气温暖, 这时已是十二 月上旬, 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 冻得乞乞缩缩 。 ”
范进在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况下, 突然应试及第 。 他喜不自胜出现 了癫狂状态 。 在恢复过来后, 他的岳丈胡屠户由从前的对他不屑 一 顾变为阿谀奉承; 同县的“名流 ”也纷纷巴结 。 正好体现了范进
“一朝得志, 语无伦次 ” 的悲剧性格和各名流趋炎附势的嘴脸 。 范 进为何叫范进? 据推测,“ 范 ” 字字面意思为 “模子 ”, 而“ 进 ” 则译为“ 进士 ”, 作者本意则大概是: 想得到 “ 进士 ”身份的“模 子 ” 了 。
初中语文
1、儒生形象
(2 ) 沉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迂儒, 如王玉辉 、 马 纯上等。
初中语文
王玉辉
年年考试, 年年落榜, 一 生穷困潦倒 。 女婿病重, 王玉辉走了 二 十里, 去女婿家 。 他到女婿家时, 女婿已经去世, 女儿伤心欲绝, 要随夫 一起离世 。 听说这个话, 公婆泪如雨下, 连忙劝阻, 而王玉 辉却说:“ 亲家, 我仔细想来, 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 倒也由着 他行罢 。 自古 ‘ 心去意难留 ’。 ”他还鼓励女儿道:“ 我儿, 你既 如此, 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 我难道反拦阻你? 你竟是这样做罢。
我今日就回家去, 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 ”女儿几日后去世, 他竟 连说 “ 死得好! ”仰天大笑 。 直到自己女儿被县里请旌为烈妇, 制 住入祠, 门首建坊后, 王玉辉才转觉伤感 … …
人性未完全泯灭, 但被封建礼教所蒙蔽。
初中语文
1、儒生形象
(3 ) 在八股科举制度下堕落 、 道德败坏 、 招摇过市的骗子, 以匡 超人为代表。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表现质朴 孝顺的匡超人, 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 匡超人少年时期手脚 勤快, 心地善良, 事亲孝顺 。 初到杭州后, 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 富贵自命清高, 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 思想开 始蜕变, 被这些人同化 。 匡超人渐渐在这个污浊社会学有所成, 习 得 一 身寡情薄义、 虚伪 、 撒谎的嘴脸。
初中语文
2、官绅形象
( 1) 贪官污吏, 贪婪成性, 敲骨吸髓, 如王惠 、 汤奉等。
王惠当了南昌太守, 一 到任就问:“ 地方人情, 可有什么出产 词讼里可也略有些什么通融 ” 他念念不忘的是“ 三年清知府, 十万 雪花银 ”, 衙门里就满是“ 戥子声 、 算盘声 、 板子声 ”, “ 合城的 人, 无 一 个不知道太守的利害, 睡梦里也是怕的 ”。
高要县知县汤奉,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 对朝廷各项法令严 加执行 。 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 汤奉不问因由, 竟然将做牛肉生 意的老师活活枷死, 闹得群众义愤填膺, 鸣锣罢市 。 如此“ 清廉 ” 的知县, 一年下来居然也搜刮了八千两银子。
初中语文
2、官绅形象
(2) 土豪劣绅, 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 绅士, 如严贡生 、 张静斋等。
初中语文
严贡生
清朝的科举, 纯为以文试士, 惟有 “优贡 ”是制度上唯 一 强调 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名目。
在第六回中, 严贡生自己的弟弟严监生病死, 临死前也不见严 贡生来询问 、 关心; 直到严监生死后 “ 过了三四日 ”, 才见 “严大 老官 ”“ 从省里科举了回来 ” 。 严贡生回到家并没有立即去拜见
死者, 而是悠闲地 “ 和浑家坐着, 打点拿水来洗脸”, 直到打开严 监生的遗物, 看见“ 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 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 ”, 立刻“ 满 心欢喜 ”, “ 即刻换了孝巾, 系了 一 条白布在腰间 ”,
“在柩前叫了声‘ 老 二 ’, 干号了几声, 下了两拜 。 ”
初中语文
3、“名士”形象
在功名上不得志, 但也不打算像周进 、 范进那样苦熬苦挣, 而 是投机取巧, 以刻诗集 、 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 “ 色艺 ”等形式, 混 充名士, 互相勾结, 互相标榜, 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
莺脰湖名士, 娄三 、 娄四公子;
西湖名士, 景兰江 、 赵雪斋;
莫愁湖名士, 杜慎卿 、 季苇萧等。
娄三 、 娄四公子因功名失意, 满腹牢骚, 回到家乡, 自命为少年 名士, 把那些假名士 、 假高人 、 假侠客尊为上宾, 结果落了 一 场没 趣 。 无数斗方名士靠胡诌几句诗, 沽名钓誉。
初中语文
4、有民主思想形象
具有 一 定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人物, 如杜少卿和沈琼枝。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 一 门三鼎甲, 四代六尚书 ” 的大官僚地主 家庭, 思想中却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份 。 他蔑视科举, 瞧不起功 名富贵, 第三十二回他说:“ 学里秀才, 未见得好似奴才 。 ” 当臧 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 、 洒签 、 打人时, 他笑骂说:“ 你 这匪类, 下流无耻极矣 。 ”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 他用手帕包了 头装病不去 。 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 他说:“ 王家这 一 宗灰堆里的 进士, 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 我会他怎么! ”
许多研究者都指出: 杜少卿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
子。
初中语文
5、真儒、贤人形象
他们讲究文行出处, 淡泊功名利禄, 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 都 企图用复古的办法来改良社会, 如迟衡山 、 庄绍光 、 虞育德等。
虞育德是平凡中的真儒, 庄绍光是难以出世的 “ 隐士 ”, 迟衡 山则是 一位不折不扣的正人君子。
读者在小说前三十回看到了太多的蝇营狗苟之流相互吹捧的画 面, 而直到第三十三回我们终于感受到了那种真性情的豪杰相见恨 晚的 一 幕。
他们修建和祭祀泰伯祠 。 在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当时 一部分知识 分子企图通过复古来改变衰风颓运的正统儒家思想。
初中语文
6、市井奇人
他们自食其力, 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 不受名教礼法约束, 不 受功名富贵羁绊, 沉醉在琴棋书画的雅趣中, 高雅脱俗, 怡然自得, 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品格, 以王太 、 盖宽 、 季遐年、
荆元等人为代表。
这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结果, 包含着 一 定的民主思想 。 这些市井 奇人其实是化了装的文人, 是作者为新 一代读书人设计的人生道路, 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初中语文
季遐年
会写字的季遐年,“却又不肯学古人的法帖, 只是自己创出来 的格调, 由着笔性写去 ” 。 “ 他若不情愿时, 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 银子送他, 他正眼儿也不看 ” 。 他这样迎着施御史的脸痛骂:“ 你 是何等之人? 敢来叫我写字! 我又不贪你的钱, 又不慕你的势, 又 不借你的光, 你敢叫我写起字来?! ”
初中语文
荆 元
做裁缝的荆元, 会弹琴 、 会写字, 也喜欢做诗 。 朋友问他:
“你既要做雅人, 为甚么还要做你这贵行? 何不同些学校里的人相 与相与? ”他道:“ 我也不是要做雅人, 也只为性情相近, 故此时 常学学 。 至于我们这个贱行, 是祖父遗留下来的 。 难道读书写字,
做了裁缝, 就玷污了不成? 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 他们另有 一番 见识, 怎肯与我们相与! 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 吃饱了饭要弹 琴, 要写字, 诸事都由我 。 又不贪图人的富贵, 又不伺候人的脸色; 天不收, 地不管, 倒也快活 。 ”
从作品对理想人物的刻画来看, 作者有追求, 有探寻, 也有发 展, 从第 一 回王冕的人格自尊到最后 一 回市井奇人的自食其力, 体 现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探索精神, 特别对知识分子出路的探寻和 思考。
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