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06:48: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逻辑的力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2. 结合文本,辨识其违反的逻辑规律类型。 3. 细读文本,能辨析逻辑谬误的类型。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 2、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 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分 析语言、 思维与逻 辑的关系 (1)我们谈到了逻辑的相关基本知识,我们课下对于逻辑、思维 与语言的关系也进行了思考,大家有些什么心得呢? 明确:我们发现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 不言而喻。一个观念能够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是因为 语言正确的表达。审视我们的观念,并且理清逻辑思路,从而进行正 确的表达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会发现,语言和观念的匹配度越高,我 们在沟通的时候就越有效。 (2)从有效沟通的角度来看,有如下原则需要遵守:
1
1. 说完整的句子。 2. 不将主观的看法当成客观事实。 3.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环节一: 认识逻辑 的基本规 律 (1)思考“逻辑谬误 ”的含义。 (2)思考如何尽量避免逻辑谬误。 明确: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前提要真实,第二个是要能合 乎逻辑地推出结论。 (3)认识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通常意义 上我们也把充足理由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规律。 “ 同一律 ”的含义是: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从概念同一 的角度来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从命题同一的角度来 说,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 用公式来总结,就是 A 是 A。“A ”指在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 一个概念或者命题。 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 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把不同 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往往会造成“偷换概念 ”的谬误。 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到: “任何真实的事物,必须在任何方面 与它自身一致。 ”这被认为是亚里士多德对于“ 同一律 ”的总结。 阅读文段,分析其对于同一律的维护: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 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 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 上安静地睡着了-- ——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 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 觉到。 明确:这段文字就充分体现了对同一律的遵守。 不矛盾律: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如果用公式来总结的话,就是 A 不是非 A。这里的非 A 就是 A 的否
2
定命题。 违反不矛盾律往往会造成的“ 自相矛盾 ”的谬误。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用公式表示就是:A 或者非 A。 “充足理由律 ”: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 真,要有充足的理由。 它有如下要点: 1.对所要论证的观点必须给出理由。 2.给出的理由必须真实。 3.从给出的理由必须能够推出所要论证的论点。 (2)依据上述学习内容,对不矛盾律和排中律进行比较。 明确:中国著名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对于两者的差异有着非常精 辟的概括: 矛盾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舍 ”。 排中律最直接地体现了“逻辑之所取 ”。
环节二: 分析下列 文段违反 了哪些逻 辑规律 (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明确:这个语段违反了“ 同一律 ”。 (2)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明确:违反了不矛盾律。 (3)唐苏味道初拜相,依违无所发明,具位而已。常谓人曰:“决事 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 ” 明确:违背了排中律。 (4)“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 故。 曰: ‘此其父善游 ’”(《吕氏春秋》) 明确:违背了充足理由律。
环节三: 讨论文本 对于逻辑 分析这段文字对哪一逻辑规律进行了维护? 《吕氏春秋.去私》
3
规律的维 护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为之? ”祁黄羊对曰: “解狐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也? ”对曰: “君问可,非问 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 国人皆称善焉。 明确:这里体现出对同一律的维护。 因为晋平公的问题是:谁能当南阳令? 祁黄羊回答:解狐可以。 但是这个时候,晋平公犯了逻辑错误,他很好奇:解狐是祁黄羊 的仇人,祁黄羊为什么要推荐他呢? 这时候,祁黄羊的对话就富于逻辑性了,他继续讨论一开始出现 的话题:谁可为之。 因此,在祁黄羊的坚持下,这个话题保持了一致性。 祁黄羊举贤不避仇,维护了公平与正义,也维护了逻辑的同一律。
环节四: 分析下列 各文段的 逻辑谬误 细读文本之后,分析其逻辑谬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 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明确: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 ②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 ’云者, 既已知吾知 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明确:偷换了概念,违反同一律。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 ” “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 明确: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④“ 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但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 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 明确: 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 “快来快来,这里有 拿破仑的头骨。 ”围观的一个人说: “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 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 ”耍戏法的解释道:“没 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
4
明确:违反了不矛盾律。 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 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明确:违反了排中律。 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明确:排中律使用不当。 ⑧《祝福》 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 “不早不迟, 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 明确: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 ”或者“不是 ”! 明确:不当预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