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逻辑的力量(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意义与价值 2.鉴赏经典驳论文写作 3.掌握驳论文写作及修改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 2、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 2、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驳 论文的价 值 在生活中,驳论文是有着广泛的用途的,不管平时随意的争辩还 是严肃的学术争论,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各类辩论赛,都离不开驳论。 一个人的辩驳水平如何直接体现了他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如 果能够提升辩驳的水平,就能进一步提高思维的水平。 正如陈望道先生所说:所以每一篇论辩文,对于所论,当时必有 (实际的或假定的)种种异议。 论证是确立某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和表达过程。而反驳则是确 立某一个判断的虚假性的思维和表达过程。反驳是用自己的论证来推
1
翻别人的论证。无论是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学术争鸣中,它都是一 种重要的论证形式。
环节一: 驳论文分 析:《答司 马谏议 书》 《答司马谏议书》是作者王安石为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难而写 作的一篇驳论文。这篇文章里,王安石在成功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责 难而写作的一篇驳论文。在这篇文章中,王安石不仅驳斥了司马光对 自己的责难,也表现了杰出的政治远见和文学才华。 明确:在这个文本中体现了驳中有立的特点。驳论的关键在于明 确驳斥的对象。 王安石在面对司马光的来信指责时,将其观点高度概括为: 司马光的批评: 侵官 生事 征利 拒谏 以致天下怨谤 明确: 驳论的实质就是明确自己观点的过程,在委婉含蓄的氛围下,驳 论针对的观点都是自己所反对的观点。 司马光提出了“侵官 ”说,也就是因为推行新法,所以侵夺了官 员们的职权。 王安石的回应是: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以授之于 有司。 这个回应斩截有力的摆出事实,讲清道理: 首先,新法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这是新法 改革的上层支持。 其次,议订法令制度,是在朝廷上正大光明的进行修正(决定), 并不敢专擅。这说明新法改革是得到广大官员的支持。 最后,这些具体的执行环节并非我个人把持,而是把它交给负有
2
专责的官吏(去执行),因此,这不能算是侵夺官权。 综上所述,于公于私,指责侵官是不准确的,予以坚决的驳斥, 但是都以事实为基础,而不夹杂其他情感因素。
环节二: 鲁迅作品 驳论艺术 分析 除了王安石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大量见到 驳论文。 (一) 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 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文艺的大众化》) 明确:这段文字我们在上节课讲述归谬法的时候分析过类似的句 子,这篇杂文是针对上世纪 30 年代的文艺大众化问题进行讨论的。 (二) 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 ,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战士和苍蝇》) 明确: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在全国人民同声哀悼的时候,有 一些政客竟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孙中山先生进行污蔑、咒骂和 嘲弄。 因此在 1925 年 3 月,鲁迅先生在《展示和苍蝇》一文中热情的赞 扬孙中山先生是战士,是伟大的人,指出哪些讥笑孙先生的人只是一 些营营乱叫的苍蝇。 通过对战士的崇高精神和苍蝇的渺小灵魂的对比,用精警的语言 表达了对论敌清晰明确的反驳,一语中的,深刻犀利。 (三)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这篇文章叫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了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
3
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 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 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上述文段中,用反例斥责了谬误。 通过一正一反的事例对比,我们清晰的看到,不论是古代还是现 代,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因此“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 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佑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环节三: 驳论文写 作及修改 一般认为,议论文写作就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种。前者是单 纯阐释,提出己方观点,写作的重点是在证实;而驳论文是质疑、驳 斥他方观点,写作重心集中在证伪。当然,好的驳论文是既有驳,也 有立。真正能够把立论和驳论部分结合在一起,融通立论与驳论,那 么对批判性思维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作文题:驳“坚持就是胜利 ”。 首先,“坚持就是胜利 ”这个句子当然是有其积极和正面的意义, 但是为了训练我们的思维深度与准度,我们要对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言 进行辨析,这是富有挑战性的。 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说:驳论——反驳、批判、证伪,这是推动 科学进步的动力。 证伪的作用,远远大于所谓证明。 夏丏尊先生也谈到:议论文以推理为根据,除了自然界的现象以 外,人类社会的事情非常复杂,而人的图例又非绝对可恃,所以无论 何种名文,总不免有驳击的余地。而且议论原是假定有敌论者存在, 否则已用不到议论。从这一点来说,议论文可以说是广义的驳论了。 接下来,在解题阶段,我们要对所批驳的论题进行 逻辑校准 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就能胜利
4
坚持是胜利 这三个判断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坚持就是胜利,说明坚持是胜利 的必要条件。坚持就能胜利,说明坚持是胜利的充分条件。一般来说, “胜利 ”有两重内涵,一是在结果上取得成功,二是在过程中获得成 长。将胜利取为前者时,“坚持就是胜利 ”显然是荒谬的。不然,一位 高中生只要每天坚持做一百道口算题,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了? 运动健儿们只要每天长跑一万米,不加以科学的饮食和训练,就能在 赛场上为国争光了?只有沿着正确方向的坚持才有可能指向胜利,若 是坚持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对自身加以反思和修正,只会离胜利越来 越远。“南辕北辙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示例一) 这里抓住了胜利这个概念,假设了几种情况进行预设,达到了驳 斥的目的。 “坚持就是胜利 ”区区六个字,实则暗含了两层逻辑,要点就在 一个“是 ”字上。第一层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却因这个“是 ”字具 有模糊的指向性,让听众普遍理解为“坚持就能胜利 ”。由于未加限定, 所以隐藏的实意为“ 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第二层意思中,“是 ”字意 为等价而非指代,即“就算没有胜利,坚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胜利。” 看似两层意思扣合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实则已违反了同一律——从实 质上获得成功的“胜利 ”转为精神上值得自我满足的胜利。可见发出 这样论调的敌人已经暗戳戳地承认坚持不一定能带来实质上的胜利。 (示例二) 这个文段是对“坚持就是胜利 ”的中的词语“是 ”字进行辨析, 继而发现逻辑谬误,进行批驳。 “‘坚持 ’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精神上的胜利 ”,这也是一个荒谬而 危险的观点。它早已把“胜利 ”异化到品质层面,它给人的暗示叫作 “只要你坚持了,你的品格就是优异的 ”。但其实“坚持 ”这个行为本 身是没有门槛的,社会中的每个人也会在各种压力下坚持做一些本是 困难的事情。譬如,为了高考你需要坚持学习,为了生存你需要坚持 工作。“坚持 ”是人生存且趋利避害的“必需品 ”而非“奢侈品 ”。当
5
我们把“坚持 ”设置为在人生跑道胜利的标志,实则阻碍了他们再冲 一百米的可能。(示例三) 这个文段中我们看到了坚持就是精神胜利的批驳,这是对“坚持 就是胜利 ”的内涵进行批驳,这个分析更加深入和有力。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驳论文的修改。 原稿: 第一段 “坚持就是胜利 ”这句话当然是错误的。 修改后: 明确:常言道: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只要坚持,胜利的曙光 就触手可及。我们把这句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就要认同“ 以坚持换 取胜利 ”是一件笃定且简单的事。其笃定之处在于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而简单之处则在于任何坚持都能取得胜利。 从这个修改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坚持就是胜利 ”这一逻辑背 后的逻辑过于绝对和简单的特点,进行批驳的时候分外有力。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次课到此结束了,我们的逻辑之旅也即将结 束了,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学习逻辑单元,希望大家在之后的学习中能 够继续体会思维的乐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