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五课时(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设计第五课时(表格式)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06: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逻辑的力量(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推理的定义 2.掌握演绎推理的各种基本形式:三段论、排除法等 3.辨识类比推理与修辞的差异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 2、3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的 3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逻 辑推理形 式的重要 性 我们之前了解了逻辑推理的两种主要类型: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这个分类方式是比较粗线条的,今天我们将要一起来了解有关逻辑推 理的不同形式,并且对其中最为典型的推理形式进行总结和归纳,并 在不同的文本中体会推理形式的特点。
环节一: 明确推理 形式的定 义 下面,我们将要对推理形式进行定义: 明确将一个推理去掉具体内容后保留下来的结构框架就是推理形 式。
1
我们可以看到,推理形式是对推理常见表达模式的一种提升和总 结,掌握基本的推理形式对于我们认识推理,学习用推理进行论证是 非常有帮助的。
环节二: 常见逻辑 推理形 式:演绎 推理的各 种形式 最常见的推理形式有哪些呢? 明确:演绎推理是用含义比较普遍的论断作为基础,来论证比较 个别的判断。 在逻辑学发展的早期,演绎推理中最重要的形式三段论就已经被 总结出来了,最早的意思是结合前提而推出结论,这个词语最早是由 古希腊语演变而来。有的哲学书籍也称之为“直言三段论 ”。 三段论属于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主谓式命题,它断定了某个数 量的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因此也叫做“性质命题 ”。 我们来看一些直言命题,比如“相对论的创立者是一位伟大的人。” “秦始皇是最早统一中国的人。” “三段论 ”这一推理形式可以总结为: 明确: 这是由一个共同概念把两个简单性质判断连结起来,得出一个新 的简单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其基本的思维结构是由大前提、小前提 和论断三部分构成的,这是最基本最完整的形式。其中大前提往往是 一个一般性原则,而小前提是附属于一个一般性原则的特殊性表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三段论推理的示例: 所有介词都是虚词(大前提) 所有虚词都是词(小前提) 所有的介词都是词(结论) 如果用简洁的公式来总结的话,我们可以这样说: 概括为:所有 S 都是 M 所有 M 都是 P 所有 S 都是 P 一个三段论要想成为一个有效推理,就必须遵守一些推理规则。
2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推理,分析这个推理存在的问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之前,我们在讲解逻辑谬误的时候讲过概念混淆的逻辑谬 误,这里的“群众 ”既是一个集合概念,又是一个个体概念。可以说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是未必能得出结论:我是真正的英雄。 这个逻辑谬误还违反了三段论的基本规则:在一个三段论中,有 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 这里有三个词:群众、我、英雄 粗看上述的三段论没有错,也是三个词项。 可是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作为中项的词语是一个词:群众,但是 却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这个三段论事实上含有四个不同的词 项,也就缺少中项了。 因此,这个三段论不是有效三段论。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 莎士比亚戏剧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 所以,《哈姆雷特》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充分条件推理 必要条件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推理 明确: 假言推理的类型 充分条件: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者结论。 如果 p,那么 q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其中 p 是前件,q 是后件。
3
未来,我们还会对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因为对前件 和后件的肯定或者否定是非常重要的推理内容,通过对前件和后件肯 定或者否定的判断,我们可以发现推理的正确与否。 充分条件推理的基本要求: 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光了解基本要求可能还不能使我们掌握这种推理,我们还需要对 这些要求进行精细化的学习。 充分条件推理的两种形式 1.肯定前件式 日常语言常用:既然……那么…… 如果 p,那么 q P 所以 q 也就是说,如果前件是肯定的,那么后件就是肯定的。因为前件 肯定,所以后件就是肯定的。 肯定前件式推理示例 如果发高烧,那就是生病了; 他在发高烧, 所以,他生病了。 这里的发高烧就是前件,生病就是后件。 因为肯定了发高烧这个前件,因此同时也肯定了生病这个后件。 这一推理是有效的。 2.否定后件式 如果 p,那么 q 非 q 所以非 p
4
也就是说,因为否定了后件,所以前件也是否定的。 下面请看毛泽东主席在《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篇文章中 写到的一段推理: 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必要条件。 ……我们战线不能统一, 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是为了小团体,或者还其实只为 了个人,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毛泽东《我 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明确: 这段文字比较长,我们可以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简化, 以 上文段可以缩写为这样一个充分条件推理: 如果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么战线就统一了。 (现在)我们战线不能统一, 就证明我们的目的不能一致。 这段推理中的战线统一,就是后件。 目的一致,就是前件。 这里否定了后件:我们的战线不能统一。 因而对前件进行了否定:我们的目的不能统一。 所以,以上推理是有效的。 以上就是充分条件推理中的两种正确形式。 我们下面继续对充分条件推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 日常表达中, 还出现了很多无效推理。 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 看起来似乎与前面的正确形式没有区别,但是这些都属于无效推 理。我下面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比如: 如果天下雨,那么路面湿, 现在天没下雨,
5
由此可见路面不会湿。 之前,我们对于以上这段文字的正确与否的判断主要是基于我们 的常识,我们当然知道:如果天下雨,那么路面湿。可是,没有下雨 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原因造成地面湿,比如下雪, 比如洒水车洒水, 还有可能是被人倾倒的污水。 那么,我们现在学习了逻辑,我们就运用逻辑学的规律来思考一 下。 这里的天下雨是前件,通过否定前件,也就是说天下雨,推出一 个否定了的后件:路面不会湿。 这里否定前件,从而否定后件的推理是无效的,所以这个推理有 误。 同样,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个相似的例子来看看另外一种无效推理。 如果天下雨,那么路面会湿, 现在路面湿了, 由此可见天下雨了。 明确:从常识的角度可以对此进行验证,我们看到路面湿,在日 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原因: 比如洒水车造成的、下雪造成的等等…… 那么从逻辑方面来看,这里是肯定了后件“路面湿 ”,从而推出了 对前件的肯定:“天下雨 ”。 从这个逻辑来说,这个推理依然是无效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推理造成的逻辑谬误: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 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 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 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这个故事中的孔文举是著名的神童孔融,李元礼是东汉的名士李 膺,他人品高洁、声名显赫,使得能去拜谒他的太学生都以进入李元
6
礼的家为荣,称登李元礼的家门为“登龙门 ”。因此,只有天下著名的 英才和李膺的亲戚才能得到进入李家的资格,神童孔融当然不在此列, 但是聪慧的孔融说:“我是李府的亲戚 ”。但是李膺很好奇,因为他并 不认识孔融父子,就问孔融:我和你有什么亲戚关系啊?孔融说:“我 的祖先孔子曾经向你的祖先老子李聃求教,因此我们两家是世代通好 的。”这个故事到这里,宾主尽欢,李膺等人对孔融的聪慧敏捷也是钦 佩有加的。可是,陈韪是后来的,他没有亲见神童孔融的风采,听到 别人的转述之后,他偏偏来扫兴,说出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的反驳是:“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孔融的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小时候很聪明,那么,长大了不一定好; 你现在是这样的不好; 所以,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 明确: 当然,从辩论的角度来看,孔融占了上风。可是,从逻辑的角度 来说,孔融因为肯定后件,然后肯定前件,这样的逻辑是错误的。 推理形式:必要条件推理 如果 p 是 q 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无 p 就无 q,则 p 是 q 的必要条 件。 我们来看看必要条件推理的示例 1.除非通过考试,否则不予录取。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看到“除非……否则 ”“无以 ”等词语,这就是必要条件推理 的标志。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特别熟悉的文本:(《晏子使楚》)中这样写到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 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明确:这里值得讨论的是晏子的话:“使狗国者,从狗门入。”这 里用现代汉语来补足完整的逻辑,晏子的话是这个意思:只有出使狗
7
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入。 这里进入狗门的必要条件是出使狗国。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充分条件推理和必要条件推理的差异 如果——充分条件 仅当——必要条件 我们下面一起来学习“排除法推理 ” 注意事项: 1.注意前提中有没有穷尽所有可能,否则容易犯“假二择一 ”的 错误。 2.注意前提中列出的可能彼此之间是否相容。 我们下面回到上节课讨论的文段,对这一文段进一步进行分析: 《河中石兽》 中的老河兵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判断楚石兽在上 游。但有人认为老河兵即使没有相应的河道经验,也能够通过已知的 情况推理出同样的结论,因为课文第 1 段交代了:“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如果 这段话语序无误的话,说明一开始就在原地找过了,然后又到下游找, 都没有找到,那石兽还能在哪儿呢? 明确: 我们可以分析这种排除法的使用是否符合之前我们提示的注意事 项: 1. 要穷尽 2. 彼此不能相容 综上所述,这是一个完整和有效的逻辑推理。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二难推理 ” 如果 p,那么 r 如果 q,那么 r p 或者 q 总之 r 我们现在来看一段文字,看看这里体现了什么推理形式。
8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 “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 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明确: 这里宝玉的态度是非常纠结的,一方面他想去劝解黛玉,但是又 怕黛玉烦恼郁结于心,留下心结,引起心病。但是若不去,又恐他过 于伤感,无人劝止,情志所伤,也会留下疾病。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二难推理,不论做出哪种 选择,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好的。 下面,请大家依据语境,思考一下,补全这个二难推理: 有一位青年拜当时著名的辩者普罗塔哥拉斯为师学习法律,就学费给 付事宜,两人达成协议:毕业时先给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该青 年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后付清。但毕业后此君一直未出庭打官司,也 不肯给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斯无奈,只好将其告上法庭。在法 庭辩论时,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以下二难推理: 如果① , 那么按照协议约定,② ; 如果③ , 那么④ , ⑤ 。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⑥ 。 这个推理是逻辑学历史上很著名的半费之讼。 明确:我们现在来补足这个推理: 如果学生胜诉,那么按照协议约定,老师可以得到另外一半学费。 如果学生败诉,那么按照法庭的规定,学生需要给老师支付一半的学 费。 总之,无论学生的这场官司输还是赢,老师都会得到另外一半学费。 总结: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常见的推理形式: 演绎推理:三段论、充分条件推理、必要条件推理、 排除法、二难推 理等。 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9
环节三: 辨析类比 推理与修 辞手法的 差异 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了,今天我们重点讲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由两个事物一个(一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的推理。 注意:结论与前提分属不同的范畴。 下列文段是否是类比推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 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 子使楚》) 明确:这是一个类比推理:这里用橘生淮南和淮北的不同来类比民生 长于齐和楚的不同表现。 这里得出的结论是水土异也,这是符合类比推理要求的。 结论和前提分属于不同的范畴。 下面,我们再看看三国演义中的一句名言: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明确:这里是刘备用自己和孔明的关系,比喻鱼和水的关系。 我们下面再来看一段文字: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明确:这段文字中将以地事秦类比抱薪救火,得出的结论是就像薪不 尽,火不灭一样, 以地事秦的结果就是亡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