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1节同课异构课件: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 第1节同课异构课件:2.1.2 分散系及其分类(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4-21 14:17:57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粒子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叫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叫分散剂。微小尘埃(固) 空气(气)微小水滴(液) 空气(气)碘(固) 酒精(液)CuSO4(固) 水(液)金属氧化物(固) 玻璃(固)分散系以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____种分散系:9分散质粒子 大小为标准
①溶液:分散质粒子小于1nm。
②胶体:分散质粒子介于1nm ~100nm之间。
③浊液: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1nm100nm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对比分散系浊液溶液胶体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100nm<1nm1~100nm不稳定,不均一稳定,均一介稳定,均一泥浆水NaCl溶液豆浆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
本质特征科学探究1.制备Fe(OH)3胶体
将烧杯中的 ______ 加热至 ____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 _____________ ,继续煮至溶液呈 ______ ,停止加热,即制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 蒸馏水沸腾FeCl3饱和溶液红褐色(课本26页)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2.丁达尔效应可见光照射胶体胶粒使可见光散射形成光亮的“通路”原因:放电影时的丁达尔效应 树林中的丁达尔效应 3.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没得到滤渣,滤液还是红褐色。在滤纸上得到泥沙,滤液澄清、透明。 过滤后的现象Fe(OH)3胶体泥水胶体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可以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一定时间后,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是:氯化钠。检测不出的是:淀粉3.胶体与浊液、溶液的区别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1.加电解质溶液;
⑴浑浊的井水中加入少量石灰能使水变澄清;
⑵豆浆里加盐卤(MgCl2·6H2O)或石膏(CaSO4·2H2O)溶液使之凝聚成豆腐;
⑶水泥里加石膏能调节水泥浆的硬化速率;
⑷在江河与海的交汇处形成的沙洲。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集沉降的方法:2.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⑴用明矾、氯化铁等净水
⑵不同种类的墨水混合使用时有沉淀产生,使墨水失效。
3.加热。练习1. 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2.下列物质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银胶体
3.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BDBD课件21张PPT。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初中时所学“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气固液固液气分散质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
来分,有9种类型。分散系的分类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然后画出分散系的树状分类图?分散系胶体浊液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分散系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类< 1nm1 ~100 nm >100 nm 【科学探究】:
1、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25mlCuSO4溶液和25ml泥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得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把盛有溶液和胶体得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胶体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无光路现象产生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无变化由浑浊变澄清它们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性质有何区别?丁达尔现象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光线照射到微粒时,如果微粒大于入射光波长很多倍,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果微粒小于入射光波长,则发生光的散射,此时的光向四周放射,称为散射光或乳光现象。
溶胶粒子大小一般不超过100nm(1nm~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400nm~700nm),因此可见光透过溶胶会产生明显的散射作用。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丁达尔现象。而对于溶液,虽然分子或离子更小,但散射光的强度随散射粒子体积的减小而明显减小。胶体的电泳
原因:带电的胶体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发生了定向移动。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胶粒带电情况:金属氢氧化物 —— 带(+)电荷
土壤胶粒—— 带(-)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
胶体的聚沉
原因:当破坏胶体微粒原来带有相同电荷的特点时,就会使它从不容易凝聚的状态变成聚集状态而沉淀
胶体凝聚的方法:
⑴加热
⑵加电解质溶液
⑶加带相反电荷的胶体<1n m1~100n m>100n m分子或离子分子的集合体或高分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
均一、稳定、透明 不均一、不稳定、不透明
均一、稳定、透明能 能 不能可通过无光路可通过形成光路 透光性差 能 不能 不能蔗糖水、食盐水蛋白溶液、淀粉溶液
石灰乳、油水混合物
1、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 工到纳米级(1nm~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c目标测试
 2、下列各组物质中,常用渗析法分离
的是       ( )
  A、CaCO3和Na2CO3固体
  B、I2和K2CO3固体
  C、CCl4和水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D目标测试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是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凡是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1, C +O2====CO2
1, 2Cu +O2====2CuO2,(难溶性)的含氧酸盐分解
CaCO3===CaO +CO2↑2,(难溶性)的含氧酸盐分解 MgCO3===MgO +CO2↑ 3,含氧酸加热分解
H2CO3===H2O +CO2↑3,难溶性的碱加热分解
Cu(OH)2===CuO +H2O
点燃1,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CO2+2NaOH==Na2CO3+H2O 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CuO+2HCl====CuCl2+H2O
SO3+H2O==H2SO4
2,酸性氧化物+水=酸
2,碱性氧化物+水=碱
Na2O+H2O==2NaOH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SiO2+CaO====CaSiO3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CO、H2O 等除
外)和少数金属氧化物(Mn2O7 )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Al2O3 ,Mn2O7 等除外)
主要
化学
性质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