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海燕》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2课《 海燕》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21 09:50:47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石 榴 郭

若石榴 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四川乐山人。现代文学史上与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年轻时的郭沫若作者简介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艰难的关头:
国民党:妥协投降。抗压爱国运动。
亲日派: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论调。
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坚持抗日,力挽狂澜。相关背景 1、反复朗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言。
2、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的分析,归纳石榴的特征。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目标 争妍斗艳 奇崛
枯瘠 盎然
忍俊不禁 丰腴
金罍 安普剌
犀利 玛瑙
避易yánjuéjíàngjīnyúléilāxīnǎobì字词积累 犀利:锋利。 丰腴:丰满。 柔媚:柔和可爱。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奇崛:奇特挺拔。 枯瘠: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语言流畅
3、读出感情 枝干    奇崛而不枯瘠  叶片   清新而不柔媚花 深红色、陆离 、华贵、夏天的心脏安普剌金罍整体感知 石榴 石榴 石榴2、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描画石榴的?试找出
相应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枝叶花朵果实爱画赞1、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文章的结构 ①将石榴的枝叶与梅、柳比较,突出其
枝叶的特征。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美,突出
花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石榴枝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外在美
花花朵色彩深红色、陆离、华贵个性骨朵
----花变化形态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花-果色彩红 黄 锈彩形变 安普剌-金罍果实样子破口大笑形色透明光嫩
透明的皓齿 3、作者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首:(1) “ 石榴就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喜爱。 尾:(2)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4、文中两次提到“夏天的心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第一次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第二次是根据 (石榴能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石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内在特征作比,托物言志。5.作者为什么把石榴花视为“夏季 的心脏”?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绘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后,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石榴不畏炎阳,在烈日下绽放美丽,演变出充满喜悦的生命变奏曲。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当时的中国所欠缺的,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 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6.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特殊 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 旨 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的描写,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你觉得哪个语句写得比较好,试着给大家读一下,读出感情。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比喻:红玛瑙的花瓶儿有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古味昂然的一种青铜器。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长的后期的形状特点,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对石榴的欣赏之情,具有职业特点。拟人: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用拟人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状,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之情。作 业: 1、你最喜爱的花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
请以“我最喜爱的花”为题写一段话。
(不少于100字)
2、给下列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课件27张PPT。 郑振铎海 燕 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福建长乐人。著有《郑振铎文集》。
1898—1958 本文写于1927年5月,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飞行的海燕,引发了他的绵绵乡思,写下了这篇文章。轻铮? ) 伶俐( )
隽( )妙 隽( )逸
縠( )纹 小圆晕( )
憩( )息 忧戚( )
匾( )额 蹇( )劣 纤( )细 皎( )洁
融融泄泄( )yìqì轻柔的凉风。
坚强有力且清秀好看。
机灵乖巧或做事干脆利落。
美妙。
俊秀飘逸。
休息。
忧愁烦恼。
境遇不好。
明亮洁白。
形容和乐舒畅。轻铮?
劲俊:
伶俐:
隽妙:
隽逸:
憩息:
忧戚:
蹇劣:
皎洁:
融融泄泄:乌黑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劲俊轻快的翅膀乌黑的小水禽隽妙无比的春景绝美的海天斜飞
隽逸地
在湖面横掠隽逸从容地斜掠粗而有致
的小黑点展开双翼
身子一落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作者怎么会把海上的小燕子误认为故乡的小燕子。 从表中可以看出,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有许多相似点,外形俊美,飞行的姿态隽逸,尽管它们活动的具体环境不同,一个是在作者故乡的田园湖面,一个是在辽阔无垠的海天之间,但都处在美丽的背景之上,这种相似引发了作者无限的遐思。全文共14段,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7):写故乡隽妙春景图中的小燕子。第二部分(8-14):写浮宅绝美海天图中的海燕。 全文前后两部分结构大体匀称,都是写景状物在先,然后归结到抒发“轻烟似的乡愁”。由此可见,是“乡愁”这种感情把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联系在一起,“乡愁”正是本文的感情线索。第一部分(1-7):写故乡隽妙春景图中的小燕子。1、找出段中能够概括景物特点的语言。 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2、根据课文的描写,说说这幅“春景图”包
含了哪些内容? 作者描写了春风、春雨、春柳、春花、春草等各种春天特有的景物,并用“吹拂”“洒落”“舒眼”“奔聚”等动词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充满生机的过程。 以上描写为小燕子的出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背景图画。3、第一部分从哪几个方面对小燕子进行描
写的?一是写小燕子的形体(静态);
二是写小燕子的飞翔(动态);
三是写小燕子的憩息(静态);
四是写小燕子与故乡人家的亲密关系。4、作者把小燕子写得如此活泼可爱,
除了因为对小燕子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外,还有其他感情上的因素吗?作者称故乡小燕子为“我们的小燕子”。可见,作者心中割舍不断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他怀想故乡的小燕子,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5、故乡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故乡的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第二部分(8-14):写浮宅绝美海天图中的海燕。1、文章是如何描写海燕活动的背景的? 作者用浓郁抒情意味的笔触勾勒出海上的小燕子活动的背景的。
这段景物描写层次感极强,先写 ,再写 ,然后用“ ”二字表达出对海天的整体感受。海天绝美海天绝
美海水: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如西湖天上:皎洁无比的蔚蓝色静态静态动态静态动态2、海上的小燕子是怎样的形象? 小燕子在浩莽的大海上隽逸地从容地斜掠,或展开双翼,落在海面上,随着海波浮憩,作者担心小小的燕子会觉得倦,会遇到暴风疾雨,小燕子却是又安闲,又舒适。作者因此感叹这小小的海燕是海上英雄。 作者因为思乡心切,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其实是作者希望以此来寄托自己的乡愁情思,抚慰自己孤寂的心灵。3、作者明明在写海燕,为什么还要问“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4、文章前后两部分写法有什么异同点?相同点:①都有“绝美”的活动背景;
②都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描写;
③都从小燕子引出了“轻烟似的愁”。4、文章前后两部分写法有什么异同点?不同点
①写故乡的小燕子是写记忆和想象中的景象,写海上的小燕子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象;
②写故乡的小燕子还写了燕子的安巢,写海上的小燕子还写了作者的担心;
③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欢乐的使者,写海上的小燕子则是一个海上英雄的形象。 本文重点描绘了 和 两幅图,将浓浓的
寄托在海燕身上,表达了作者 之情。“春景图” “海天图” 乡愁对祖国(故乡)的无限眷恋与热爱1、描写生动、细腻、传神。 如对“春景图”和“海天图”的描绘,有形有色,动静结合。 “随了它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之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多么细腻,又是多么生动传神。 因为作者思念故乡,心系祖国,所以才会在小燕子身上投入那么多的感情。当他在茫茫大海之上,意外见到几只海燕,引起了对故乡小燕子的怀念,勾起了浓浓的乡愁,于是他便把对故乡小燕子的热爱之情全部倾注在海燕身上。2、感情真挚、深沉。 作者满怀思乡情,但他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作者笔下的小燕子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3、咏物寄情,物情合一。本文并不仅仅写海燕,还写了故乡的小燕子,为什么要以“海燕”为题? 海燕是作者咏物抒情的缘起。作者在海上看到小燕子,触物生情,想到家乡的小燕子,想到故乡,想到祖国,情不能已,就让自己深沉而浓厚的感情化为这个海天之间翻飞的“精灵”。虽然它在离家几千里,离国几千里的海上飞翔,但在作者眼里心里,它就是故乡的小燕子。所以,文章以“海燕”作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