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费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津贴( ) ②闽粤赣( )
③围剿( ) ④偏僻( )
⑤惬意( ) ⑥蓦地( )
⑦八角坳( ) ⑧黑痣( )
⑨髻子( ) ⑩譬如( )
一霎间( )
(2)多音字
①这次考试他数( )学考得很差,被妈妈数( )落了一顿。
②他累( )极了,一步也不想挪动,觉得自己成了部队的累( )赘,生怕自己连累( )了同志们。
2.辨明字形
①②
③④
3.辨析词语
(1)侦察·侦查
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细致严密的 ,终于弄清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2)沟通·勾通
办案人员多次与犯罪嫌疑人的家属 ,希望他们做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同时,限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接触,防止他们互相 串供。
4.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他不小心从墙上摔了下来,大家七零八落地把他抬进了医院。( )
(2)月明星稀,鸦雀无声,院子外的一只不知名的鸟,被明亮的月光惊醒,扑啦啦扇动着翅膀绕树盘旋。( )
(3)范思诺耐心解释着,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而有轻视的语气。一边说着,一边慢条斯理地在厨房里忙活着,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了桌上。(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王愿坚虽然没有亲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但是他在做记者、编辑期间,接触了老一代革命者。
B.每逢我看着党的小组长接过钱,在我的名字下面填上钱数的时候,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
C.黄新同志为了保护“我”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如此深挚的党员情让人为之动容。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在七千字左右的篇幅里完成了故事讲述和人物性格。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王愿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 ,写得真切感人。
A.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通过典型细节和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表现出来
B.抓住典型细节和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是他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的重要手段
C.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
D.并善于抓住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和捕捉典型细节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
B.我们那儿的主力红军一部分参加了抗日先遣队北上了,一部分和中央红军合编,准备长征。
C.魏洁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D.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的同志们那些黄瘦的脸色——山上缺盐缺得凶啊。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家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禁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骨碌碌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儿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只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儿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儿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一个妇女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现在,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儿走?快想法儿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因为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从楼板缝里往下看,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儿?”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儿来的!”那家伙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
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节选自王愿坚《党费》)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端写“我”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既体现了我的革命工作警觉,又为黄新特殊党费的出现设置了特殊场景。
B.白匪搜人,“我”急着要走,黄新严肃果断地让“我”躲到阁楼,说明她有着比我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C.“听妈妈的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暗指要“我”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D.结尾处魏政委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是因为他意识到黄新爱党之心和献身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9.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咸菜”为线索,从黄新整理咸菜,托付缴党费,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情节结构脉络非常清晰。
B.“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黄新在敌人赶到门口时沉着镇静的心理,为下文从容应对作了铺垫。
C.“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小说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形式,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文章从一个农村女党员特有的身份出发,调动生活细节和突发危机,表现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选材构思不落俗套。
10.小说不惜笔墨叙写与黄新的孩子有关的情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
1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说用细节刻画黄新人物形象时三次写到眼睛的动作,请简要分析其心理状态。
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
12.从《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这三篇小说中,你体会到孙犁、赵树理、王愿坚的创作风格有何不同?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王愿坚善于通过故事来描绘革命者崇高的思想情操,写出他们对自己子女、亲属的深切感情,表现无产阶级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他在塑造人物时,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作全面的历史的 ,( ),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照我们的理解,这光辉的一刹那常常表现为革命者面临生离死别时所 的精神火花,作者对此作了 的描绘,从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谁能忘掉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不但是她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隐含的暗示,也是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种情感在这里 ,吻合无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勾画 爆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B.勾勒 爆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C.勾画 暴发 淋漓尽致 水乳交融
D.勾勒 暴发 酣畅淋漓 浑然一体
2.请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最恰当的语句。
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遂川于公元199年建县,至今有1 800多年历史。建县以来,遂川没有发生过彪炳千秋的历史事件,也少有让人耳熟能详的文臣武将、文人墨客,但它有闻名遐迩的狗牯脑茶。
遂川土地肥沃,植被丰茂,全境长年云雾缭绕,是适合茶生长的天然故乡。特殊地质长出来的狗牯脑茶,茶芽叶嫩,富含氨基酸、咖啡碱、天然芳香质等元素,其香醇沁人心脾,甘甜经久不去,是绿茶中的上品。
因为有了狗牯脑茶,遂川人也就有了与茶有关的文化与习俗。遂川人见面问安不是问吃了没,而是问喝茶了没。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必用竹筒带茶水闲暇时喝……遂川的大小圩镇茶馆林立,人们谈买卖、农事筹划、相亲约见面都在茶馆。一座座茶馆里,茶气芬芳,茶水蒸腾。岁月如流,只有这茶,一直在茶杯里翻滚、沉思,仿佛是时间的主人。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
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老妈妈
王愿坚
我问:“刚才那个女同志是谁?”
旁边的同志说:“同志们都管她叫老妈妈。算咱这个医院的副队长,又是政委、看护员、炊事员、采购员……反正这洞里的事她一手包干。人倒是个好人,就是年岁大了,腿脚不灵,嘴又啰唆……”听着听着,我不知不觉又睡着了。
天放亮的时候,外面的联络员传递回消息:“外面到处是敌人,在找伤员。”一听这情况,洞里顿时乱了起来。旁边的老刘第一个放大嗓门儿喊着:“唉!这下子可完了,完了……”我也急得不知怎么是好。
正在这时,老妈妈忽然霍地站了起来,走到老刘跟前,厉声地说:“老刘呀,什么完了,完了!你想想,你说这话能对得住长征路上的那些同志不?……”她从腰里摸出一件什么东西,用力抖了抖,里面铮铮作响,“这是政委留下的钱,我可以偷着下山买米给你们做饭吃;钱花光了,我就是下山讨饭,也不能让你们饿着……”
她说完话,洞里鸦雀无声。
山上的松涛呼啸着,风,把早晨的浓雾一团团地刮进洞里来。
休息了一会儿,老妈妈欠起身,低声叫道:“主力上下来的张同志,你能到外面来吗?”
洞外,是一块光坪。太阳已经露脸了。从弥漫的大雾里看去,像个通红的大火球。她搀着我向一棵大树走,忽然自言自语地说:“大妈,有开水吗?我可要开的。”
听到这句话,我不由得一怔。迎着朝阳,我眯着眼睛仔细地打量起了她。苍老的脸上,刻着一条条深深的皱纹,门牙也残缺不全,在她的左眼下,有一个黄豆大的疤痕……噢,想起来了。三年前秋天,我奉命到潮汕地区去和一个新成立的组织接头。这是我们约定好的联络暗语。她就是我的联络人。她比三年前老多了,看上去约有六十岁的样子,嘴角上添了皱纹,鬓角也花白了。
她把我扶到树下一块石头上坐好,收敛了笑容,说:“老张,这里就咱两个在党,得把这担子担起来。”
我们把事情商量好了,又回到洞里。大概因为我是主力上来的,又是个干部,大家都同意我暂时负责。我拿过那支驳壳枪来擦着。这工夫,老妈妈早已趁着雾大、不会暴露目标的时候,点上了火,烧了开水;她把开水舀出来一些,冲了盐水;又把米下到锅里。然后,端着一茶缸盐水,挨个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她这一切做得那么仔细,那么沉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似的。这种镇定的情绪感染着洞里的所有人,大家都安定下来了,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老妈妈把事情弄完了以后,抄起一根竹杖,对我说:“我去了。”
时间真难熬啊,太阳已经落了,还不见老妈妈回来。我出去眺望了好几次,除了遍山荒草、大树、怪石,什么也看不到。更难的是粮食没有了,同志们都在忍着饿呢!
黄昏时分,我决定顺着山路去找找看。我沿着小路往下爬了约莫半里路,实在爬不动了。我靠着一棵大树,四下瞭望了一下,远远地看见路旁草丛里好像有一个人影在蠕动,我警惕地掏出了枪,问了声:“谁?”一个微弱的声音回答:“是我。”我走上去一看,正是老妈妈。只见她脸上、手上满是血迹,两肘两膝上的衣服也破了。她趴在地上,头前放着一个包包,她用手和头顶着那个包包,正吃力地往山上爬。我连忙跑上去,激动地叫了声:“妈妈!”她见我来了,咧开干燥的嘴唇笑了笑。我用一只手拎着东西,她扶着我,就上了山。
她一进洞口,就忘记了劳累,挤在人堆里,看看这个,瞧瞧那个,像多久不见的亲人一样。她摸着年龄最小的和伢子的手,抱歉地说:“孩子,饿坏了吧;上了几岁年纪,走道不利索,真是……来”说着,解开了包包。这个包包简直是个杂货摊,里面有约莫十来斤的一小袋米,有打糕,有窝窝、红薯、干红薯丝子,有一块豆腐,有一个小南瓜,还有几卷各种颜色的布——大概是给我们包伤口用的。她把可吃的东西按人们的伤情轻重分了分。
同志们饿了一天,现在每人都拿着一样东西吃起来。大家有说有笑,洞里的空气顿时活跃了。正吃着,忽然和伢子喊了声:“老妈妈哪里去了?”
我连忙跑出洞来找,只见她老人家正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两手捧着一样东西在吃呢,见我去了,忙把手里的东西掖在衣服底下藏起来。我好奇地抢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块草根、菜叶、红薯丝、烂南瓜杂拌的窝窝。我眼眶子一热,一把抱住她:“妈妈,您……”
“别嚷,别嚷,别叫同志们听见。”
我硬把自己手里的一块煮红薯和她换过来。这天夜里,我被老妈妈的行动感动着,久久不能入睡。笫二天清晨,老妈妈早早做好了饭,换完了药,又下山了。
一个白天,我把老妈妈下山讨饭的经过和她瞒着大家吃的东西给大家说了说。最爱嚷嚷的老刘也怔怔地沉默了一天,最后才对我说:“老张,我的伤势轻,有什么事只管叫我干,要不,我对不住妈妈呀!”……
日子过得飞快,我已经康复了。黄昏,我收拾停当,就要上路了。走出了好远,回转头来看时,只见老妈妈还站在岭头上向我张望,她那花白的头发,迎着山风,微微地飘动着。
1955年10月8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在老妈妈暗语的提示下,又通过辨认她的容貌,认出她是当年的联络人。
B.老妈妈铮铮作响的钱袋子,既说服了同志们,也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C.老妈妈拿回的食物包,种类丰富,让同志们吃得开心,而她自己累得没有胃口。
D.老妈妈为了上山,头顶着包,用爬的方式爬山,是因为搞粮食太累,身体衰弱。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老刘这个人物面对敌人来找伤员时慌乱、悲观、不知所措,目的是与老妈妈这个人物构成对比衬托的关系。
B.小说写“我”回忆三年前跟老妈妈接头时她的相貌与现在的相貌形成对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C.小说叙写老妈妈点火,烧开水,冲盐水,擦洗、包扎伤口等一系列行为,主要是为了突出老妈妈身体衰老的特点。
D.小说收笔写头发花白的老妈妈站在岭头为“我”深情送别的画面,不仅生动感人,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8.小说中两处画线都是景物描写,请简要说明各有什么效果?
答:
9.小说中为什么没有写老妈妈下山讨饭的情节?请从叙述艺术角度进行分析。
答:
党费
基础积累练
1.答案:(1)①jīn ②ɡàn ③jiǎo ④pì ⑤qiè ⑥mò
⑦ào ⑧zhì ⑨jì ⑩pì shà
(2)①shù shǔ ②lèi léi lěi
2.答案:①艰 坚 ②陷 谄 ③脆 桅 ④罐 灌
3.答案:(1)侦察 侦查 (2)沟通 勾通
解析:(1)侦察:为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属军事术语。侦查:指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属法律术语。(2)沟通:使彼此相通。勾通:勾结串通。“沟通”是中性词语,“勾通”是贬义词;“沟通”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勾通”只用于人。
4.答案:(1)× (2)√ (3)×
解析:(1)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此处应用“七手八脚”。(2)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鸣叫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3)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慢条斯理”与“一会儿”矛盾。
5.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王愿坚”放在“虽然”后面,前后主语虽是一个人,但称谓不同。B项,成分赘余,将“每逢”后面的“我”删除。D项,成分残缺,句末加上“的刻画”。
6.答案:C
解析:语言连贯需要陈述角度一致,排除A、B两项;D项,搭配不当。
7.答案:B
解析:“抗日先遣队”应加引号,表特定称谓。
8.答案:B
解析:A项是对小说情节开端部分的作用的分析,既有表现人物的作用,又有情节展开层面的作用,表述准确。B项“她有着比我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表述错误,原文中“我”只是怕连累了黄新。C项是对小说语言的内涵分析,“听妈妈的话”在特殊的场景出现,既是说给孩子听,也是对“我”的警示。D项是对结尾情节留白处的分析,回应了小说标题,又升华了小说主题。
9.答案:C
解析:A项从小说情节线索设题,“咸菜”与标题的“党费”相关,情节围绕此来展开也就顺理成章。B项是对小说细节描写的分析,题干选择了一处富有意味的细节,既展现人物又与情节密切关联,表述准确。C项中小说“我”的叙述视角,属于有限视角,题干表述错误。D项是对小说艺术特色的整体评价,小说以生活细节为主,又设置了突发危机,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题干表述准确。
10.答案:①孩子沾盐水、抓腌豆角,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②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③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解析:黄新的孩子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小说不惜笔墨地叙写与其相关的情节,足见其在小说中的作用地位。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需要理解其作为小说人物的独特形象特征,对小说主要人物能够起到怎样的烘托或对比作用,对小说情节能够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对小说主题能够起到怎样的明示或暗示作用。黄新的孩子参与的情节,主要有开端处的吃咸菜、发展高潮处的母女情深以及结尾处的“我”带孩子上山,展现的是条件的艰辛、母亲的精神和革命的传承。
11.答案:①孩子吃腌豆角,她“瞅”着,表现她心疼孩子但又无私的心理;②“我”进门,她“望”的动作,表现她无奈但又随即坚定信念的心理;③最后她两眼直“盯”着孩子,表现她对孩子的深情但又坚决赴死的信念。
解析:《党费》一文,从艺术特征上看,最突出的是刻画人物时多处使用的细节描写。本题从眼睛的动作入手,分析鉴赏文中三处眼睛的动作所展现的心理状态,是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的体现。三次写到眼睛的动作,也是小说中主要人物黄新的性格发展过程。从“瞅”“望”到“盯”,不同情节中的细节刻画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2.答案:(1)孙犁的创作风格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从艰难的战争岁月中发现生活的美和人性之美。
(2)赵树理善于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于其间的矛盾斗争,受传统文化中评书的章回体结构影响较大,分章分节,集中地叙述人物和事件,既相对独立,又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王愿坚是位以革命历史题材见长的作家,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结构严谨。他善于截取典型的斗争生活片段,选取感人的细节刻画人物。《党费》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
素养提升练
1.答案:A
解析:勾画: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语境是说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描写,两个词均可使用。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语境说的是精神,应用“爆发”。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酣畅淋漓:形容文章等笔意流畅,表达充分透彻。前者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后者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应用“酣畅淋漓”。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语境说的是两种情感在那一刻融合为一体,应用“浑然一体”。
2.答案:(示例)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
3.答案:这不但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也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的暗示。
4.答案:人们谈买卖在茶馆,农事筹划在茶馆,相亲约见面也在茶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把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并列成分“谈买卖、农事筹划、相亲约见面”进行分解;然后把分解的并列成分各自与画线句的“人们”“在茶馆”组成为一个句子。
5.答案: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沉思”一词赋予茶以人的情态,表现了茶的状态能够引发人的思考的特点。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茶比作时间的主人,表现了饮茶传统之悠久。
解析:“沉思”,认真、深入地思考。本用于人,形容人的思考状态,此处形容茶翻滚、思考的状态,以人拟茶,用人的情态描写茶,从而引发人的思考。“仿佛是时间的主人”,本体是“茶”,喻体是“时间的主人”,比喻词是“仿佛”,这是一个明喻句,把茶比作时间的主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饮茶传统之悠久。
6.答案:A
解析:B项钱袋子并没有说服同志们,也没有和后文情节做伏笔,后文老妈妈的食物包是讨饭而来。C项她并不是累得没有胃口,而是饿得走不动,不舍得吃。D项没有“身体衰弱”。
7.答案:C
解析:主要突出她内心的镇定从容。
8.答案:①烘托了老妈妈的话对众人的触动,为后文情节作铺垫。②表现革命者生存环境的恶劣。
9.答案:①受“我”这个叙述视角的限制,“我”不能见证下山讨饭的经过。②受表现老妈妈性格的限制,老妈妈不能自我陈述讨饭的经过。③为小说叙事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或老妈妈讨回来的饭食,已经暗示出讨饭的艰辛。)小二黑结婚(节选)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罗睺星( ) ②啰唆( ) ③镶边( )
④首帕( ) ⑤逞逞本领( )
⑥口吻( ) ⑦闺女( )
(2)多音字
①他没有用尺子测量( ),只是打量( )了一下,就知道了这堆货物的数量( )。
②昨天几个学生违反了校规,学校政教处( )迅速做了处( )理。
③单靠恐吓( )别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毕竟,大家可不是被吓( )唬大的!
2.辨明字形
①②
③④
⑤⑥
3.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当那些曾经无比辉煌的古文明、曾经横行霸道的大帝国全都消散在历史烟云中,中国这片土地上从始至终还是那山那水那些人。( )
(2)近日,海南航空在广州、合肥等城市推出了“客舱运输宠物”服务,被夸便民,而多家航空公司解除了飞机上不能用手机的禁令,更让广大旅客拍手称快。( )
(3)“算命、看相、看风水、祛病消灾”这些带着些许神秘色彩的说法,常常出现在一些骗子口中,他们装神弄鬼赢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 )
(4)移风易俗的方式方法简便易行、顺水推舟,其结果必然是“平易近人,人必归之”。(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厌烦(yǎn) 狡黠(xiá) 宗旨(zhǐ)
B.胆怯(què) 八卦(ɡuà) 讥诮(qiào)
C.跺脚(duò) 作践(jian) 姻缘(yuán)
D.羞愧(kuì) 谨防(jìn) 横祸(hèng)
5.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 时运 童养媳 啰里啰唆
B.占卦 沟引 镶边裤 横行霸道
C.脾气 糊涂 首饰钾 莫名其妙
D.梳妆 赔尝 蛮不错 装神弄鬼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 吗?
②第二天天不明就 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③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 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
D.姻缘 起程 卖弄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物的发展自有它本身的规律,人们只能顺水推舟,而不可强求,更不能要它按自己的意志来确定走向。
B.这位老作家七十多岁,但老当益壮,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C.《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品,在1943年一经发表就蜚声解放区文坛。但当初发表的过程却是一波三折。
D.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都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二诸葛老婆已经不顾了命,自己先胆怯了几分,不敢恋战,少闹了一会儿挣脱出来就走了。
B.区上早就说兴旺跟金旺两个人不是东西,已经把他两个人押起来了,还派助理员到咱村开大会调查他们横行霸道。
C.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
D.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赵树理很有幽默感。 。他写农村生活能体现出他的幽默感,比如说,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物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
A.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B.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
C.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
D.老舍的幽默和赵树理的幽默不同。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小二黑结婚》课文全文,完成题目。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们“没有人敢给小二黑讲情……才把二诸葛招呼回家”说明民主政权虽已建立,但村中的流氓、地痞等恶势力的阴影仍然笼罩在人们心里。
B.当二诸葛啰里啰唆时,邻居们有些厌烦,说明此时的农村,迷信、落后的思想已经失去了市场,预示着新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C.二诸葛在小二黑被捆去后,不是赶紧想办法,而是用迷信的方法来解释一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他胆小怕事和落后迷信的性格和思想。
D.大黑的斗争精神尽管没有二黑彻底,但是思想还是比较开明、先进的,不像二诸葛那样胆小怕事。
1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故事性极强,用极富个性的小标题串联起故事,同时作品中也洋溢着浓重的乡土气息。
B.小二黑和小芹被捆走后,作者只用简单的语言、动作描写就写出了二诸葛、二诸葛老婆、大黑三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在对比中表现了大黑的冷静理智。
C.三仙姑去见区长的言行打扮这一细节,真正做到了语言大众化、口语化。
D.文章最后写众人看到三仙姑不同寻常的打扮后的哄笑,用邻近女人们的嘲笑,直接写出了三仙姑的落后观念跟时代的格格不入。
12.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答:
13.课文结尾,为什么写小二黑唱“前世姻缘由天定”,而小芹又说“区长恩典,命相不对”?
答:
四、文本联读化巧练
14.试比较《小二黑结婚》和《荷花淀》在创作方法、结构方式、思想意义上的不同点。
答:
15.《小二黑结婚》和《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在情节发展中的变化有何不同?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二黑结婚》从两个方面表现了小二黑与小芹在争取自由恋爱的幸福道路中的困难,一方面是封建落后思想的反对,一方面是封建恶势力的阻挠。小说既描写了小二黑与小芹追求幸福的不易,也映射了乡村中落后的封建思想与制度。
《小二黑结婚》在结构上采用了单线发展的手法,情节连贯, ,使得故事情节紧张又具有戏剧性。赵树理还利用了老百姓爱听故事的习惯,一开篇就先依照人物关系逐个把主要人物都介绍了一遍。虽说是介绍人物,但是一点儿也不生硬,因为介绍的人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就这样一环扣一环,故事才能顺利地发展下去。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各具特色,又极具代表性, 了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类型:小二黑和小芹代表了新型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代表了 的思想落后的农民;村干部金旺和兴旺则代表了封建恶势力,他们利用手中职权,到处 ,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有的只是通俗的白描和叙事,语言简洁,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二诸葛常把“忌”“命相”之类的词挂在嘴边,足见其迷信迂腐的性格;而面对兴旺等人突如其来的“拿双”行为,小二黑一句“你说去哪里咱就去哪里,到边区政府你也不能把谁怎么样!走!”体现了他敢于抗争和对正义的坚信。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广大读者深受喜爱。
总体来说,《小二黑结婚》是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其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现实问题的揭露及面向大众的创作形式等方面都有很突出的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气呵成 覆盖 典范 惹是生非
B.—蹴而就 覆盖 典型 兴风作浪
C.一气呵成 涵盖 典型 兴风作浪
D.一蹴而就 涵盖 典范 惹是生非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华丽的词藻和修辞并不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点
B.这篇小说中没有华丽的词藻和修辞
C.这篇小说并不注重华丽的词藻和修辞
D.华丽的词藻和修辞不是这篇小说的追求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4.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典型的乡土小说。
赵树理是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习俗被《小二黑结婚》揭露了。
(1)以“《小二黑结婚》”为主语:
(2)以“赵树理”为主语:
5.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小芹①长大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她③知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她⑥把小芹⑦娘怎样装神弄鬼的事从头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登 记(节选)
赵树理
隔了一天,区公所通知村公所,说小晚和艾艾的婚姻是模范婚姻,要村里把结婚的日期报一下,到那时候区里的干部还要来参加他们的结婚典礼。
因为区里说是模范婚姻,村里人除了太顽固的,差不多也都另换了一种看法;青年人们本来就赞成;有好多自动来给他们帮忙筹备,不几天就准备停当了。
结婚这一天,区上来了两个干部——一个区分委书记,一个王助理员。村上的干部差不多全体参加了——民事主任本来不想到场,区上说别的干部可以不参加,他非参加不可,他没法,也只得来。
因为区上说是模范婚姻,村上的群众自然也来得特别多,把小晚家一个院子全都挤满。
会开了,新人就了位,不知道哪个孩子从外边学来的新调皮,要新媳妇报告恋爱经过,还要叫从罗汉钱说起。艾艾说:“那算什么稀奇?我送了他个戒指,他送了我个罗汉钱,一句话不就说完了吗?”
有个青年小伙子说:“她这么说行不行?”大家说:“不行!”“不行怎么办?”“叫她再说!”艾艾说:“你们这么说我可不赞成!这又不是斗争会!”有的说:“我们好意来给你帮个忙,凑个热闹,你怎么撵起我们来了?”艾艾说:“大家帮我的忙我很欢迎,不过可不愿意挨斗争!罗汉钱的事实在没有多少话说的,大家要我说,我可以说一些别的事!”大家说:“可以!”“说什么都好!”艾艾说:“大家不是都知道我的声名不正吗?你们知道这怨谁?”有的说:“你说怨谁?”艾艾说:“怨谁?谁不叫我们两个人结婚就怨谁!你们大家想想:要是早一年结了婚,不是就正了吗?大家讲起官话来,都会说‘男女婚姻要自主’,你们说,咱们村里谁自主过?说老实话,有没有一个不是父母主婚?”大家心里都觉着对,只是对着区干部不好意思那么说。艾艾又接着说:“要说有的话,女的就只有我和燕燕两个,可是民事主任常常要叫我们检讨!我们检讨过了,要说有错的话,就是说我们不该自主!说到这里了我也坦白坦白:为了这事,我整整骂了民事主任两个月了,现在让我来赔个情!”大家问:“都骂了些什么话?”艾艾说:“现在我们两人的事情已经成功了,前边的事就都不提它了……”大家一定要艾艾说,艾艾总不肯说。小晚站起来笑着说:“我说了吧!我也骂过!主任可不要恼,我不过是当成故事来说的。我说:‘……我也愿意,她也愿意,就是你这个当主任的不愿意!我两个结了婚,能把你的什么事坏了?老顽固!死脑筋!外甥路线!嫁给你的外甥,管保就不用检讨了!’”大家都看着民事主任笑,民事主任没有说话。区分委书记说:“你也给王助理员提点意见!”小晚说:“王助理员倒是个好人,可惜认不得真假!光听人家说个‘自愿’,也不看说得有劲没劲,连我都能看出是假的来,他都给人家发了结婚证!问人家自愿的理由,更问得没道理:只要人家真是自愿,哪管得着人家什么理由?他既然要这样问,人家就跟背书一样给他背一句‘因为他能劳动’。哪个庄稼人不能劳动?这也算个理由吗?轮上我们这真正自愿的了,他说村里有报告,说我们两个人早就有来往,还得调查调查。村里报告我们早就有来往,还不能证明我们是自愿吗?那还要调查什么?难道过去连一点来往也没有才叫自愿吗?”小晚说到这里,又吃吃吃笑着说,“我再说句老实话,我们也骂过王助理员。我们说:‘助理员,傻不傻,不要真,光要假!多少假的都准了,一对真的要调查!’王助理员你可不要恼我们!从你给我们发了结婚证那一天,我们就再也没有骂过你一句!”
区分委书记说:“你骂得对!我保证谁也不恼你们!群众说你们声名不正,那是你们头脑还有些封建思想,以后要大家慢慢去掉。村民事主任因为想给他外甥介绍,就不给你们写介绍信,那是他干涉婚姻,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婚姻法以后,谁再有这种行为,是要送到法院判罪的。王助理员迟迟不发结婚证,那叫官僚主义不肯用脑子!他自己这几天正在区上检讨。中央人民政府的婚姻法公布以后,我们共产党全党保证执行,我们分委会也正在讨论这事,今天就是为了搜集你们的意见来的!”区分委书记说着向全场看了一看说:“党员同志们,你们说说人家骂得对不对呀?检查一下咱们区上村上,这几年处理错了多少婚姻问题,想想有多少人天天骂咱们?再要不纠正,受了党内处分不算,群众也要把咱们骂死了!”
散会以后,大家都说这种婚姻结得很好,都说:“两个人以后一定很和气,总不会像小飞蛾那时候叫张木匠打得个半死!”连一向说人家声名不正的老头子老太太,也有说好的了。
这天晚上,燕燕她妈的思想就打通了,亲自跟燕燕说叫她第二天跟小进到区上去登记。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区里说是模范婚姻”,全村人也都另换了一种看法;特别是青年人们,更是支持他们的婚姻。
B.民事主任本来不想到场的原因主要是曾经干涉过小晚和艾艾的自由恋爱,遭到两人的谩骂。
C.“燕燕她妈的思想就打通了”这说明这两位青年人的婚姻给村里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D.本文通过写男女主人公的幸福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婚姻自由的热情讴歌,对干涉婚姻自由行为的鞭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小晚家一个院子全都挤满”,一个“挤”字说明村里人对两位青年人的婚姻的好奇,想来看看热闹。
B.作者塑造人物的时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艾艾为代表的先进开明的人物与老一辈们封建落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意义更加深刻。
C.本文通过描写基层干部王助理员的不良行为,也尖锐地揭露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某些干部身上官僚主义的不正之风。因此,这是一篇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D.小说多采用对话的形式。情节在一幕幕的对话中展开,而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也在对话中更加形象地展现出来。
8.结合全文,试分析艾艾的形象特点。
答:
9.本文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
小二黑结婚(节选)
基础积累练
1.答案:(1)①hóu ②suo ③xiānɡ ④pà ⑤chěnɡ ⑥wěn ⑦ɡuī
(2)①liáng liang liàng ②chù chǔ ③hè xià
2.答案:①跺 剁 ②磕 瞌 ③赔 陪 ④陶 淘 ⑤俏 诮 ⑥蛮 峦
3.答案:(1)× (2)× (3)√ (4)×
解析:(1)横行霸道: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句意是大帝国曾经很强大,现在却已经消亡了,用“横行霸道”不合语境,可改为“盛极一时”。(2)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仇恨得到消除。对象误用。(3)装神弄鬼:比喻玩弄手段蒙骗人。(4)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利用某种方便说话办事。不合语境,移风易俗是利用某种方式主动引导,而“顺水推舟”并无主动引导之意,可改为“因势利导”。
4.答案:C
解析:A项,“厌”应读yàn;B项,“怯”应读qiè;D项,“谨”应读jǐn。
5.答案:A
解析:B项,“沟”应为“勾”;C项,“钾”应为“匣”;D项,“尝”应为“偿”。
6.答案:D
解析:因缘:①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②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启程:上路;行程开始(多用于较正式的场合)。起程:上路;行程开始。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施展:发挥(能力等)。
7.答案:C
解析:A项,“顺水推舟”指顺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不能表示按规律办事。B项,“年富力强”指年纪轻,精力旺盛。形容中青年人。C项,“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形容事情进行中阻碍、变化很多。使用正确。D项,“莫名其妙”指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不合语境。
8.答案:C
解析:A项,表意不明,“自己”是指谁不明确;B项,成分残缺,句末缺“调查”的宾语,应加“的证据”;D项,偷换主语,在“她低着头”前加“见”。
9.答案:A
解析:从横线后“他写农村生活”一句可判定,前一句应写和赵树理相关的内容,可排除C、D两项。从上下文连贯和语句强调的内容来看,“赵树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语句的主语应是“赵树理的幽默”,因此排除B项。
10.答案:B
解析:“邻居们有些厌烦”,说明此时的农村,迷信、落后的思想已经渐渐失去了市场,预示着新的观念会逐渐深入人心。
11.答案:D
解析:“直接写出了”错,这部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
12.答案: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
不同点:①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者,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的迷信者,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13.答案:①这是小二黑与小芹在卧房里说玩话的情形,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后的欢乐,使人物形象更完整。②小芹的话照应了前文二诸葛被传到区上与区长对话的情节,使小说结构上前后呼应,更严谨缜密。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中国文学传统讲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团圆”结局,小说以金旺、兴旺受到应有的惩罚,小二黑、小芹结婚为结局,符合这一传统,使读者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④小说以解放区进步青年取得婚姻自由、迈向幸福新生活的圆满结局,歌颂了农民中的先进思想对愚昧落后迷信思想斗争的胜利,这一结局,深化了作品主题。
解析:作答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等角度思考,如在人物形象上,可以表现两个人亲密无间的特点。
14.答案:(1)从创作方法上说,《小二黑结婚》是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而《荷花淀》则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抒情方式来表现白洋淀人民的美。(2)从结构方式上说,《小二黑结婚》受传统文化中评书的章回体结构影响,分章分节,集中地叙述人物和事件,既相对独立,又不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而《荷花淀》则是采用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故事的小说模式。(3)从思想意义上说,《小二黑结婚》体现了人民政权是人民实现自主婚姻的最可靠保证,但也表达了作者对基层政权的隐忧。《荷花淀》赞扬了白洋淀广大妇女泼辣、勇敢、坚定、乐观的战斗风貌,处处体现出一种人性美。
15.答案:《荷花淀》中的人物从开始出现就一直是正面、积极、向上的,是美与善的化身,她们从普通的支持丈夫抗日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的英勇女战士,从好走向更好。《小二黑结婚》中人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二诸葛和三仙姑身上,二诸葛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到“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从装神弄鬼“下神”,好打扮,穿“绣花鞋、镶边裤”到“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作者让他们二人都有了很大进步。
素养提升练
1.答案:C
解析: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小说的情节,应选“一气呵成”。涵盖:包括,包容。覆盖:遮盖;指地面上的植物,对于土壤有保护作用。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小二黑结婚》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了赵树理笔下的主要人物类型,应选“涵盖”。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根据语境,此处说的是人物形象,应选“典型”。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惹是生非:引起麻烦或争端。根据下文“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可知,此处语意比较重,应选“兴风作浪”。
2.答案:B
解析:根据括号后面的“有的只是通俗的白描和叙事”可知,括号内的句子的主语应是“这篇小说”,据此排除A、D两项。括号后面有“有的”一词,B项中的“没有”与之衔接更加紧密,排除C项。故选B。
3.答案:赵树理的这种口语化、通俗化的写作风格使这篇小说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可在“通俗化”后加“的写作风格”;二是不合逻辑,应是“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4.答案:(1)赵树理写的《小二黑结婚》是我国现代揭露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典型乡土小说。
(2)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揭露农村的愚昧、落后和迷信的典型乡土小说《小二黑结婚》的作者。
5.答案: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改为“小芹”;⑦改为“她”。
解析:这段语言材料中有两名女性,“她”一词的使用不当会引起指代不明。
6.答案:A
解析:A项,“全村人也都另换了一种看法”错误,原文是“村里人除了太顽固的,差不多也都另换了一种看法”。
7.答案:A
解析:A项,原文说的是“因为区上说是模范婚姻”,说明两位青年人的婚姻的影响之大。
8.答案:性格泼辣大胆,坦诚直率。当有人问到新媳妇的恋爱经历时,艾艾只说了一句话“那算什么稀奇?我送了他个戒指,他送了我个罗汉钱,一句话不就说完了吗?”说明她说话比较直率。从她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私下里她和心上人早有来往。对阻止自己自由恋爱的民事主任骂了两个月。最后,又能当着大家的面向民事主任赔礼道歉。这些表明了她泼辣大胆、坦诚直率的性格。
9.答案:①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口语化。比如小晚说:“我两个结了婚,能把你的什么事坏了?老顽固!死脑筋!外甥路线!嫁给你的外甥,管保就不用检讨了!”直来直去,为争取婚姻自由敢说敢做。②说话幽默风趣。比如:“我们说:‘助理员,傻不傻,不要真,光要假!多少假的都准了,一对真的要调查!’”③说话符合人物的身份。比如区分委书记说:“村民事主任因为想给他外甥介绍,就不给你们写介绍信,那是他干涉婚姻,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婚姻法以后,谁再有这种行为,是要送到法院判罪的。”从人民政府新政策的角度给予明确说明,符合人物的身份。荷花淀
基础积累练
一、基础清单化预练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荷花淀( ) ②吮吸( )
③惦记( ) ④菱角( )
⑤摇橹( ) ⑥泅水( )
⑦噘着嘴( ) ⑧凫水( )
(2)多音字
①那个年轻的扒( )手进入别人的房里,到处扒( )拉,也没有偷到值钱的东西,出门的时候被公安逮了个正着。
②在日薄( )西山的时候,这个孩子左手握着一张薄( )饼,右手拿着一束薄( )荷,到处寻找着自己的妈妈。
2.辨明字形
①②
3.辨析词语
(1)形势·形式
“一二手联动”作为一种新的销售 出现在天津房地产市场,打破了此前业界墨守的规则,适应了不断变化的新 ,必将得到大力推广。
(2)振动·震动
盒子中的小球还在来回 ,鹿有鸣托着盒子的手能感受到木盒在微微 。
4.判断成语运用正误。
(1)我们应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将各项安全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筑牢安全的铜墙铁壁。( )
(2)他们两个长得像孪生兄弟。毕业分手三年来,他们一直藕断丝连,书信不断。( )
(3)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 )
二、语基习题化细练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水面 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 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 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④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 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浮 舒展 消逝 钻
B.笼 舒展 消失 冒
C.浮 扩展 消逝 钻
D.笼 扩展 消失 冒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孙犁写了小说《荷花淀》,描写了三幅诗情画意的场景,让人真正领略到大自然那无穷无尽的魅力。
B.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敌人假若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C.“荷花淀派”是一个以孙犁为代表,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内容并形成一定艺术特色的小说流派。
D.河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对作家孙犁十分熟悉,他从那盛开的荷花中,看到了人性的纯美。
7.下面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B.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D.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8.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A.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B.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C.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D.拴马桩也不顶事了。
9.下列对话描写顺序已打乱,调整后的顺序是( )
①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②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儿我也不怕!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④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⑥①⑤②④ B.⑥①②③⑤④
C.①⑥②③④⑤ D.③⑥⑤①④②
三、课文高考化精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水生说:“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水生指着父亲的小房,叫她小声一些,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人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想安慰她。因为要考虑和准备的事情还太多,他只说了两句:“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说罢,他就到别人家里去了,他说回来再和父亲谈。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第二天,女人给他打点好一个小小的包裹,里面包了一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那几家也是这些东西,交水生带去。一家人送他出了门。父亲一手拉着小华,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
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送他出来。水生对大家笑一笑,上船走了。
1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生嫂听说丈夫要赴部队,编席时手指划破以及鼻子发酸、为丈夫打点包裹等细节,真实地表现了她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理解和支持的心理过程。
B.小说描写夫妻二人的对话属于工笔细描,而对水生与其他家人的沟通及水生到别家做工作的情节只是粗线条勾勒,这就使得小说结构疏密相间,章法活泼而不失严谨。
C.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小说风格清新淳朴,对薄雾、清风、荷香等有水乡气息的景物的描写,与质朴而真挚的话别语言自然和谐地相互映衬,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小说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使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1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里的“跳跃”用来反衬水生嫂内心的不安和沉重。
B.“手指震动了一下”的动作因为水生嫂对水生做出的决定没有心理准备,其实是水生嫂的心震动了一下。
C. 小说塑造人物时虚实结合,详略得当:水生夫妻是实写、详写,同村其他游击队员是虚写、略写。
D.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表现水生嫂的坚强,“眼泪”和“答应”是水生嫂对丈夫忠贞的诺言和不舍。
12.小说开头两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13.“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
答:
素养提升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荷花淀派,是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荷花淀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 。( )。荷花淀即白洋淀。孙犁的著名代表作《白洋淀纪事》,肯定了人民战争,热情歌颂了根据地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展示着一种特定的“人情美”。艺术表现上别开生面、诗意盎然,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孙犁小说的鲜明特色,开创了抗日文学“诗意小说”的新境界。茅盾在评价孙犁时说过:孙犁有他自己的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 的,好处在于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受《荷花淀》创作风格的影响,文坛曾产生新中国第一个文学派流——荷花淀派。其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B.由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更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C.由于白洋淀这个地方和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使这一流派得名
D.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而得名的这一流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随着阳气上升,各地天气开始转暖,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期总的来说是明显变暖,所以饮食应清温平淡, ① ,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以 ② 。
此外,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民间素有 ③ 。
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
5.根据文段内容,用一组对偶句,阐释惊蛰这一节气命名的原因。
答:
二、课外拓展深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嘱咐
孙犁
①水生望着树林的疏密,辨别自己的村庄,他的家就在白洋淀边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家近了,就要进家了!他走得很慢,他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微微地可以看见白洋淀的边缘。
②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她正在那里悄悄地关闭那外面的梢门。水生热情地叫了一声:“你!”
③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
④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
⑤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得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
⑥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⑦“你能猜一猜我们想你的那段苦情吗?”
⑧“猜不出来。”水生笑了笑。
⑨“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⑩“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丈夫上路。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国民党反动派又要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完全逼死!你应该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1946年,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写“辨别自己的村庄”“走得很慢”“从积满泥水和腐草的水洼望过去”,表现水生“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理。
B.小说第⑤段写孩子“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丢鞋甩袜抱养大的”,目的是表现出水生嫂养育孩子的不易。
C.小说生动描写了水生嫂撑冰床子送丈夫上路的场景,其中水生对水生嫂说的“慢些”,表现了水生对妻子的依依不舍。
D.小说借助水生嫂的叙述,呈现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位理解革命、支持亲人投身革命、期盼胜利的老人形象。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不仅写出了人物美、人情美,而且情节曲折离奇。这也符合孙犁用散文诗的语言来写小说的一贯文风。
B.小说多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既呈现了八年来水生在外打仗和女人在家的生活情况,又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文中描写了冰床在水淀上飞行和太阳光冲开浓雾的场景,不仅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富有象征意蕴。
D.结尾两段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塑造了水生嫂深明大义支持丈夫参战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8.夫妻二人短暂相见又匆匆别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水生嫂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9.请结合文本谈谈小说以“嘱咐”为题的作用。
答:
荷花淀
基础积累练
1.(1)①diàn ②shǔn ③diàn ④línɡ ⑤lǔ ⑥qiú ⑦juē ⑧fú
(2)①pá bā ②bó báo bò
2.答案:①缰 僵 疆 ②篓 偻 镂
3.答案:(1)形式 形势 (2)振动 震动
解析:(1)形势:一是指地势(多指从军事角度看);二是指事物发展的状况。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2)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指机械振动。震动:颤动;使颤动。第一句话中有“来回”一词,应用“振动”;第二句话中有“微微”一词,指颤动,应用“震动”。
4.答案:(1)√ (2)× (3)√
解析:(1)铜墙铁壁: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2)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3)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5.答案:B
解析:第①句中“雾”不是从水面浮起来的,而是“薄薄透明的雾”笼罩着水面。第②句中“舒展”写出阳光下荷叶生长的状态,无拘无束,生机勃勃。“扩展”动作性强。第③句强调最后的结果——不见了,而“消逝”强调过程。第④句由前面的“忽然”可以看出,“冒”能更好地表现出一种突兀感。
6.答案:C
解析:A项,“写了小说”应改为“写的小说”;B项,应把“假若”放到“敌人”之前;D项,主客倒置,应改为“作家孙犁对河北白洋淀的美丽风光十分熟悉”。
7.答案:A
解析:两处问号改为逗号。前面有“要问”一词,说明是陈述语气。
8.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暗喻;A、B两项都是明喻;D项是借喻,把丈夫们比喻成马,却没有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9.答案:A
解析:语段说的是白洋淀妇女不甘落后的战斗情绪,句子之间有逻辑联系,根据逻辑联系可以排出正确的语序。六个句子中,起头是因为男人们能打鬼子,妇女们却不能,她们不服气。最后,决定成立队伍跟鬼子干。③是起因,应放在开头;“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正好与⑥衔接,“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下面是不服气的内容:①因为我们没有枪,有枪也能打鬼子。⑤她们看到的打仗也很简单。②她们凫水还比男人们强。最后,④决定成立队伍跟鬼子干。正确的顺序是③⑥①⑤②④。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文中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11.答案:A
解析:A项,这里是用来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12.答案:(1)为故事情节作铺垫。描写荷花淀傍晚的小院,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出水生嫂编席等待丈夫的故事。
(2)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描写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作了铺垫。
(3)衬托人物形象。又薄又细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水生嫂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4)暗示小说主题。诗意的环境,祥和的生活氛围会遭到破坏,引出了保家卫国的主题。
13.答案:“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埋怨的话语里包含着对丈夫的赞扬。丈夫丢下家报名参军,她埋怨他,但是水生嫂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责怪就变成了赞扬。
素养提升练
1.答案:(示例)诗情画意 不屈不挠 风云变幻
解析:第一处语境强调荷花淀派作品给人的感受,可以填“诗情画意”。诗情画意:诗画一般的美好意境。第二处语境强调抗战时期根据地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可以填“不屈不挠”。不屈不挠:形容意志坚强,永不屈服。第三处语境是说作品所写的内容,可以填“风云变幻”。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定,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2.答案:A
解析:括号前后都是句号,所以需要填写一个完整的句子。B、C两项因为介词“由于”的存在,使得句子缺少主语。D项“源于……地方”,介词结构并非完整的句子,“也源于……的这一流派”只是一个名词性成分(偏正短语),缺少句子的谓语部分。故选A。
3.答案:以孙犁为首的“荷花淀派”和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两个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流派”。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现代文学”后加“中”或“上”;二是语序不当,“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各具千秋的两个‘流派’”中“两个”应移到“最为”前面。
4.答案:①多食用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②抵御病菌的侵袭 ③惊蛰吃梨的风俗
解析:第一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说惊蛰之后的饮食情况,结合“应清温平淡”“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可知,“春笋、菠菜、芹菜”都属蔬菜,“鸡蛋、牛奶”属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所以应是说多食用蔬菜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第二处由前面可知,此处是说增强体质的目的;再结合惊蛰过后的特点“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可见应是抵御病菌侵袭。第三处由“因此”可知,此处是由前面得出的结论;结合前面惊蛰这一时期特点“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以及生梨的功效“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可知,此处应是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
5.答案:示例一:气温回暖,复苏冬眠经寒物。春雷乍动,惊醒蛰伏越冬虫。示例二: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始鸣,蛰虫惊醒。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到文中找出惊蛰这一节气命名原因的内容,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随着阳气上升,各地天气开始转暖,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万物生机盎然”,由此可知,命名的原因与气温回暖、春雷萌动以及蛰虫惊醒复苏有关。然后使用对偶句进行概括。
6.答案:C
解析:“表现了水生对妻子的依依不舍”错误,应为表现水生对安全的考虑。
7.答案:A
解析:“情节曲折离奇”错误,小说叙述水生请假回家,夫妻二人说话,女人送水生走的情节,情节缓和,没有起伏跌宕。
8.答案:①短暂相见:丈夫突然至家,水生嫂初见水生,喜极而泣;孩子熟睡后,水生嫂心中既涌起养育孩子的不易之感,又满怀幸福和欣慰,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
②匆匆别离:当听到水生说第二天早晨还要参加战斗时,水生嫂先是惊讶,但还是用她的行动表现了对水生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的理解与支持。
9.答案:①人物塑造:在嘱咐之中凸显了人物彼此的爱和关心,又彰显了他们爱国爱家的革命人物形象。
②情节设置:故事的高潮部分围绕“嘱咐”展开。
③主题思想: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据地人民互相理解支持、患难与共、同仇敌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