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在下列光学器件中能会聚光线的是( )
A.凸面镜、近视镜 B.凹面镜、老花镜
C.平面镜、凹面镜 D.放大镜、凹透镜
2、如下左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4、如图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 cm左右
7、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
C.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偏向主光轴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可能是发散形状的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上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12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11、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13、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海市蜃楼的现象是光在空气中不断折射形成的
C.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D.由速度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16、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象、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
A. 6cm<f<9cm B. 9cm<f<12cm
C. 12cm<f<18cm D. 18cm<f<24
二、填空题。
17、有以下器具:①远视镜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请将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
二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 。
18、某同学做了两个照相机模型,如图所示,照相机A是在一个纸盒的中央粘上一张薄纸作为屏幕,一个盖上开一个小孔,另一边开一个大孔用来观察.照相机B是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纸筒套在一起做成的,其中一个纸筒底部装了一个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薄纸作为屏幕,另一端也开个观察孔,他用这两个相机来对准阳光下明亮的景物.
(1)照相机A的成像原理是__ __,照相机B的成像原理是
__ __.
(2)照相机A成的是__ __,照相机B成的是
__ __.(两空均填像的性质)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 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 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20、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_ 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 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凹透”或“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22、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了,此时来自远处房至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当他伸直手臂时,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三、作图题。
23、物体通过某些器材或装置能在屏上成了倒立缩小的实像,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器材或装置示意图。
四、简答题。
24、实验室里有一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老师请你和几个同学帮忙把它们区分出来。
(1)可能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种。
(2)请你给你认为是最简单的方法取一个名称,叫做《________法》。
(3)简单说明每种方法的过程:(两种)
五、实验题。
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同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其目的是使 。
(2)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3)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若只移动光屏,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六、计算类题。
26、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达标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在下列光学器件中能会聚光线的是( )
A.凸面镜、近视镜 B.凹面镜、老花镜
C.平面镜、凹面镜 D.放大镜、凹透镜
【答案】B。
2、如下左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
A. 投影仪 B. 照相机 C. 放大镜 D. 近视眼镜
【答案】C
3、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缩小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答案】A
4、如图所示,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答案】A
5、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D
6、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其主题是“关爱心灵窗户——眼睛”,关于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B.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需戴凸透镜来矫正
C.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缩小的像
D.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10 cm左右
【答案】A
7、一般的放大镜放大的倍数有限,要想看清动植物的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就要使用显微镜.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镜筒两侧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测物体透镜叫做物镜
C.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D.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答案】A
8、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B.任何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偏向主光轴
C.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D.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可能是发散形状的
【答案】D。
1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上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C.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12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答案】D
11、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绘二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答案】B
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戴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戴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答案】A
13、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1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海市蜃楼的现象是光在空气中不断折射形成的
C.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D.由速度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答案】B。
16、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象、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
A. 6cm<f<9cm B. 9cm<f<12cm
C. 12cm<f<18cm D. 18cm<f<24
【答案】B
二、填空题。
17、有以下器具:①远视镜②潜望镜③幻灯机④穿衣镜⑤放大镜⑥牙医内窥镜,请将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
二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是________ 。
【答案】②④⑥; 平面镜; ①③⑤; 凸透镜
18、某同学做了两个照相机模型,如图所示,照相机A是在一个纸盒的中央粘上一张薄纸作为屏幕,一个盖上开一个小孔,另一边开一个大孔用来观察.照相机B是两个大小相差不大的纸筒套在一起做成的,其中一个纸筒底部装了一个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薄纸作为屏幕,另一端也开个观察孔,他用这两个相机来对准阳光下明亮的景物.
(1)照相机A的成像原理是__ __,照相机B的成像原理是
__ __.
(2)照相机A成的是__ __,照相机B成的是
__ __.(两空均填像的性质)
【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2)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缩小的实像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可制成__ __;再将蜡烛远离透镜,同时将光屏__ 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投影仪 靠近
20、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__ 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 __(填“A”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答案】远视眼镜 A
21、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凹透”或“凸透”)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答案】凸透;显微镜
22、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了,此时来自远处房至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当他伸直手臂时,如图所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答案】前 实 右
三、作图题。
23、物体通过某些器材或装置能在屏上成了倒立缩小的实像,请在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器材或装置示意图。
【答案及解析】解:已知在屏上成了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u>2f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可以是凸透镜,如图所示;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就是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24、实验室里有一些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老师请你和几个同学帮忙把它们区分出来。
(1)可能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几种。
(2)请你给你认为是最简单的方法取一个名称,叫做《________法》。
(3)简单说明每种方法的过程:(两种)
【答案】(1)观察厚度;成像 (2)成像
(3)中间厚,边缘薄的就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就是凹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的就是凸透镜。
五、实验题。
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同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前,首先调节光源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上,其目的是使 。
(2)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3)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若只移动光屏,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4)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答案】(1)主光轴;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照相机;右;大
(3)右 (4)向上 (5)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
六、计算类题。
26、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倒立;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大小20cm。
【解析】由题知,f=20cm,AB=40cm,BO=60cm,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而平面镜放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即右侧焦点处,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后交于A',由此可得到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如下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与A″B″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有:=+
即:=+,
解得:B″O=30cm,
所以:B′F=B″F=B″O﹣OF=30cm﹣20cm=10cm,
所以:OB′=OF﹣B′F=20cm﹣10cm=1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
因为Rt△COF∽Rt△A″B″F,且B″F=OF,
所以:A′B′=A″B″=CO=AB=×40cm=2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大小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