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上海卷 沪教版上海第一~四单元第一课)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1(上海卷 沪教版上海第一~四单元第一课)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0:22: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节)(沪教版上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K 39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1-14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17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上海青浦·校考期末)探究物质的变化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2.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取下刚加热后的蒸发皿 B. 加入锌粒
C. 熄灭酒精灯 D. 收集氧气
3. (2022春·上海浦东新校考期末)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2Cl2——两个氯原子 B.——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C.2SO2——2个二氧化硫 D.3N——3个氮元素
4.(2022上海中考)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 氧气和臭氧 B.冰和干冰 C.生石灰和熟石灰 D.纯碱和烧碱
5.(2023秋·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校考期末)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的气泡逸出,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增大 B.溶解度不 C.浓度减小 D.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6 物质用途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充入薯片包装袋 B.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C.无水硫酸铜检验水 D.氧气供人呼吸
7. 野炊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可以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散热的速率快
C.木柴是可燃物 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8.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的颜色,则其中表示错误的是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9.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A. B. C. D.
10.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
A. B.
C. D.
1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单质属于重叠关系
B.单质与游离态属于并列关系
C.混合物与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12. 对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面上升 分子体积变大
B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过氧化氢由水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蔗糖溶解在水中 分子会分成原子
13. (2022秋·上海青浦·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是与肼有关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和Ⅱ都是分解反应
B.反应I和Ⅱ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I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反应Ⅱ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4 . (2023·上海黄浦·统考一模)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下图是50mL、10%的蔗糖溶液,其中“”表示所含的蔗糖分子。在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成为5%的蔗糖溶液。能表示稀释后蔗糖溶液模型的是
A. B.
C. D.
15 .(2022秋·上海杨浦校考期末)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浓度一定会增大
16.常温下,往盛放适量 M 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 N 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 物质的质量,纵坐标 y 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M N(x) y
A 水 氧化钙 溶液的质量
B 水 氢氧化钠 溶液的温度
C 饱和石灰水 氧化钙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饱和硫酸铜溶液 无水硫酸铜 溶液的质量
17.(2022秋·上海·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
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8 .(10分)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人类对水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1)水的组成研究
①按上图所示装置电解水,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水的性质研究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气球胀大,说明 ______ ,写出化学方程式 ______ 。取下锥形瓶上的橡胶塞,往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操作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向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溶液呈紫色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 试剂变色
实验二 在一瓶CO2中放入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试纸呈蓝色 ______
实验三 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滴加紫色石蕊试剂 溶液呈 __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四 将实验三中所得的溶液 溶液呈紫色 该酸性物质不稳定
19.(13分)(2023上海外国语大学双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多量的氧气,需要的仪器是______(选填仪器编号)。
(2)已知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生成氨气。实验室制备氨气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和______。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______端(选填“m”或“n”)。
(3)小熊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三瓶氧气(每瓶含氧气0.01mol)。
Ⅰ、计算理论上至少需要氯酸钾多少克?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Ⅱ、小熊同学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请对以上实验步骤中的错误,提出改正措施______。
(4)借助数学化实验手段用下图装置探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按左下表分组进行实验一,在同一温度下通过压强传感器得到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实验一 药品
第一组 4%H2O2溶液15mL
第二组 4%H2O2溶液15mL、0.2gMnO2粉末
第三组 4%H2O2溶液15mL、0.2gFeCl3粉末
I、经过分组实验,同学们从实验一中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______作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
Ⅱ、选用0.2g的MnO2粉末做催化剂,同学们又分别做了实验二和实验三,得到的数据图表如上,你认为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除催化剂外,还有______。
Ⅲ、实验一与实验二中4%的过氧化氢溶液与0.2gMnO2粉末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压强有明显不同(见图中A点和B点),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20.(7分)(2022秋·上海青浦·九年级校考期末)KNO3常用于制造烟火、火柴、肥料等。现有含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固体样品,为了研究混合物中KNO3的提纯方法,设计两种方案进行对比。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
温度
溶解度 水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______ 。
(2)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 ______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方案一】
(3)10℃,50g水中最多溶解 ______ gKNO3。
(4)固体a称重约为65g,则烧杯②中NaCl溶液是______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方案二】
(5)根据KNO3的溶解度,可以判断固体b中KNO3质量 ______ 65g(选填“>”、“<”或“=”)。
(6)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
A.KNO3 B.NaCl
C.KNO3和NaCl D.无法确定
【实验反思】
(7)通过上述实验对比,可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______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A B A C B D A A D D B D B AB CD D
1.C【解析】A、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蔗糖溶解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二氧化碳能和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
D、水加热沸腾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A【解析】A、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应用坩埚钳夹取,故图示操作正确;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不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故图示操作不正确。
故选A。
3 B【解析】A、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2Cl2表示两个氯分子,故A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因此表示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故B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SO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3N表示3个氮原子,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A【解析】A、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B、冰和干冰分别是固态的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称,均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纯碱和烧碱分别是碳酸钠、氢氧化钠的俗称,均属于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C【解析】A、由上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B、由上述分析可知,溶解度减小,故不符合题意;
C、由上述分析可知,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度减小,故符合题意;
D、因为汽水在未开瓶盖前是否饱和,没有涉及,故不符合题意
6 B【解析】A、氮气充入包装袋中,是利用氮气做气体保护气,防止其他物质与薯片儿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说这里边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通电能够产生有色的光,这是一个物理变化,体现的是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此选项符合题意;
C、硫酸铜检验水时,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五水硫酸铜,这个变化是一个化学变化,是利用的是硫酸铜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人体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此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体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是物理性质,所以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D【解析】把木柴架空一些,能增大可燃物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故选D。
8.A【解析】A、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符合题意;
B、石蕊试液遇碱变蓝,不符合题意;
C、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不符合题意;
D、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故为无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解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碳原子的质量的为,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故选A。
10.D【解析】A、因为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反应,所以氧气的质量会逐渐减少,当木炭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变,但不会降至0,故A错误;
B、因为木炭和过量的氧气反应,所以木炭的质量会一直降,直至为0,故B错误;
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像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
D、根据重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1.D【解析】A. 纯净物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与单质没有重叠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B. 单质一定是游离态,但游离态不一定是是单质,单质与游离态不属于并列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C. 混合物包含溶液,混合物的范围比溶液的范围更大,故为包含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D. 化合物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2 B【解析】A、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面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故错。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隙,彼此进入对方间隙中,总体积小于体积和。故对。
C、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化学变化是分子拆开,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错。
D、蔗糖溶解在水中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错。
故选B。
13. D【解析】A、反应I和II都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均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I和II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I中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均为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II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 . B【解析】50mL、10%的蔗糖溶液,加水稀释成为5%的蔗糖溶液,溶液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由于稀释后溶液密度变小,所以稀释后溶液的体积大于原来的2倍,即液面要接近100mL;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但溶液变稀,蔗糖分子间间隔增大,溶液是均一的,故蔗糖分子均匀分布,故选B。
15 .AB【解析】A.氧化物是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一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是一种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元素的种类可以是多种,故说法正确;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正确,故说法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故说法错误;
D.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若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溶液成分可能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AB。
16.CD【解析】A.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开始溶液的质量是0,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液质量增加,氧化钙增加,把水反应完,溶液质量为0;不合题意;
B.向水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的温度应逐渐升高;不合题意;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氧化钙增加,把水反应完,因此溶质的质量也减少到0;符合题意;
D.饱和硫酸铜溶液不再溶解硫酸铜,但是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产生五水硫酸铜,溶剂减少,可见随着无水硫酸铜的加入,溶液的质量减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为0;符合题意;
故选:CD。
17.D【解析】A、根据①溶液变化为②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所以图①和图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在①→②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少,所以溶质质量分数②>①故A说法错误;
B、②③都是恒温蒸发得到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所以图②和图③中溶液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B说法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所以溶剂水的质量分数③>④,即溶剂质量分数减小,故C说法错误;
D、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8.(10分)
(1) 2:1 (1分)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内,木条复燃 (1分) 2H2O2H2↑+O2↑ (1分)
(2) 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 (1分) CaO+H2O=Ca(OH)2 (1分) 溶液变红 (1分)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1分) 红 (1分) CO2+H2O=H2CO3 (1分) 加热(1分)
【解析】(1)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试管A与电源负极相连,则为氢气,则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中气体为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试管内,木条复燃。
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实验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
实验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四: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则可将实验三中所得的溶液加热。
19(13分)
(1)①②⑦⑧ (1分)
(2) ①. 反应物状态 ②. 反应条件 ③. n (3分)
(3) ①. 解:制取氧气的质量为:,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1分)
(1分)
(1分)
x=2.45 g
答: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
②. I中称取的氯酸钾的质量需>2.45g;Ⅱ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先混合好后再用药匙(或纸槽)加入试管中、加入时应该使试管倾斜;Ⅲ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口应在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再伸入集气瓶中 (3分)
(4) ①. 二氧化锰##MnO2(1分)
②.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反应温度 (1分) ③. 反应温度不同(1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多量的氧气,需要固液常温型,由于要制取较多的氧气,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锥形瓶⑦,再连接双孔橡胶塞②和长颈漏斗⑧,收集装置选择集气瓶①来收集,由于③是单孔橡胶塞,无法安装长颈漏斗,因此也不能选择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①②⑦⑧;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备气体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选择从万用瓶的n端进入,空气更容易从m端排出,制取更纯净的氨气;故答案为: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n;
【小问3详解】
Ⅰ、见答案;
Ⅱ、由于上小问计算得出至少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2.45 g,但是I中只称取2.0 g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所以I中称取的氯酸钾的质量需>2.45g;Ⅱ中由于固体粉末在试管中很难混匀,所以需要在装入试管前混匀,然后用药匙或纸槽放入试管中,且需试管倾斜;Ⅲ中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在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再伸入集气瓶中,才能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故答案为:I中称取的氯酸钾的质量需>2.45g;Ⅱ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先混合好后再用药匙(或纸槽)加入试管中、加入时应该使试管倾斜;Ⅲ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导管口应在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后再伸入集气瓶中;
【小问4详解】
Ⅰ、从实验一中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催化剂时,瓶内压强几乎为零;由MnO2作催化剂时,瓶内压强最大,所以MnO2作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故答案为:MnO2或二氧化锰;
Ⅱ、由实验二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过氧化氢的浓度越大,瓶内压强越大;由实验三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瓶内压强越大;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反应温度;
Ⅲ、由实验一与实验二对比发现,反应物的浓度,催化剂的质量,均相同,导致压强有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反应温度不同导致的,故答案为:反应温度不同。
20.(7分)(1)硝酸钾(1分)(2)升温或加入水(1分)
(3)10.6 (1分) (4)不饱和 (1分)
(5)< (1分)
(6)C (1分)
(7)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1分)
【解析】(1)根据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KNO3;
(2)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下,在10g水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发现有部分固体剩余,可通过升温或加入水方法使其继续溶解;
(3)10℃时,KNO3的溶解度为21.2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1.2g KNO3,所以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0.6g;
(4)在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10.6g硝酸钾;固体a称重约为65g,假设65g全部是硝酸钾,烧杯溶质有氯化钠和硝酸钾,故烧杯中溶解的NaCl质量小于80g-65g=15g,10℃时,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5.8g NaCl,所以1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 17.9g,所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5)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5.8g,故烧杯中溶解了KNO315.8g,蒸发水,在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7g,则10g水中能溶解KNO316.7g;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 NaCl,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NaCl18g,同理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 NaCl,所以8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84g,过滤后b的质量为80g-16.7g-3.84g=59.46g,则固体b中KNO3的质量小于65g;
(6)根据上述分析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 KNO3,所以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15.8g,故烧杯中溶解了KNO315.8g,蒸发水,在80℃时,KNO3的溶解度为167g,则10g水中能溶解KNO316.7g;根据[方案一]推出氯化钠质量为:80g-65g-10.6g=4.4g,80℃时,NaCl的溶解度为38.4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8.4g NaCl,所以8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NaCl3.84g,所以固体b的成分是KNO3和NaCl,故选C;
(7)分析表中数据可知,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Cl时,提纯KNO3的最好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