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2(上海卷 沪教版上海第一~四单元第一课)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秋九上化学12月月考模拟预测卷02(上海卷 沪教版上海第一~四单元第一课)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0:28:1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第一节)(沪教版上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7个小题,1-14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17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秋·上海静安·校考期末)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消毒 B.清水洗手 C.棉签采样 D.佩戴口罩
2.(2023秋·上海·校考期末)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大理石 B.溶解固体
C.测溶液pH D.熄灭酒精灯
3.(2023秋·上海浦东新·校考期末)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Fe(OH)2:氢氧化铁 B.HNO3:硝酸氢
C.2个氧分子:2O D.SO3:三氧化硫
4.(2023上海宝山一模)在一定量的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振荡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植物油 C. 白砂糖 D. 食醋
5.(2022秋·上海·校考期中)冰浮于水面上,其原因是
A.冰的熔点为0℃ B.水的比热容大
C.水的反常膨胀 D.冰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6(2023·上海长宁·统考一模)分别用三角形表示氧化物、方形表示化合物、圆形表示混合物,能正确描述这三类物质关系的图是
A. B. C. D.
7(2022·上海静安·校考二模)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CO2密度比空气大
B.CO2不能燃烧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D.CO2不支持燃烧
8.(2022秋·上海浦东新·校考期末)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的,与金刚石、石墨一样,都只由碳元素组成。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单质
B.它们的结构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相同
C.一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D.它们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9.(2022上海中考)关于1mol氨(NH3)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1mol氢原子 B.质量为17g
C.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3 D.氨的摩尔质量为17
10.(2022秋·上海青浦·九年级校考期末)取等质量的下列条件下的Ca(OH)2溶液,吸收CO2最多的是
A.10 ℃的不饱和溶液 B.10 ℃的饱和溶液
C.30 ℃的不饱和溶液 D.30 ℃的饱和溶液
11.(2022·上海金山·统考一模)下列实验对水的主要作用解释错误的是
A.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并提供热量
B.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观察气体收集的情况
C.冷却溅落的熔化物,吸收热量
D.吸收放出的热量
12.(2022秋·上海浦东新·九年级校考期中)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a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13.有关“不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23秋·上海徐汇·校考期末)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除去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
C.证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
D.判断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液体颜色
15(2022秋·上海青浦·九年级校考期末)水净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沉淀、过滤等净化方法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
D.水净化过程中,常通入氯气,是为了杀死水中的微生物
16(2023秋·上海徐汇·校考期末)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B.水通电一段时间后,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C.向一定质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
D.在二氧化锰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水的质量变化
17(2023·上海闵行·校考)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A.甲、乙混合后为t1℃的不饱和溶液 B.甲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丙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18 .(12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 爱护和节约。
(1)我们一般用到的水往往都是自来水,如图是“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其中絮凝反应处理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如果监测到水源水有异味或偏黄色,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个步骤:用_______ (填物质名称)起 ______ 作用。整个净水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_____ (填写步骤名称)。
(2)如图是淡化海水的模拟装置,其中水的状态变化为:液态→气态→液态,这个过程中水分子的 ____ 发生了改变,冷凝器中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其_____________的性质。
实验中若可表示一个水分子,则整个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3)为了测定水的组成,兴趣小组采取甲、乙两种方案做如下探究:
①甲方案:检验 a 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___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b处气体体积比a处气体体积之比往往略大于2:1,在装置不漏气前提下,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④乙方案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_。
(4)“嫦娥三号”探月使用的液氢即为电解水所得。电解水时会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作用为:_______。
19.(10分)(2023春·上海浦东新·校考期末)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下图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填序号)。
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在加热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
c.收集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d.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尽
(3)实验室也可以用双氧水制氧气,现将二氧化锰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至不再有气体生成为止,共收集到氧气。
Ⅰ.求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________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Ⅱ.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4)从废旧干电池中回收的含有,为得到纯净的并测定的含量,取该混合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
已知:固体氢氧化钠可以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中,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__(选填A~D的装置编号),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
(5)下列数据中可以用来计算样品中的含量的是_______。(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且称量准确)
A.反应前后氧气发生装置的质量 B.反应前后装置Ⅰ中固体的质量
C.反应前后装置Ⅱ中固体的质量 D.反应前后装置Ⅲ中固体的质量
20.(8分)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硝酸钾 13.3 31.6 63.9 110.0 169.0
①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A.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③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固体a为_______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固体b是纯净物
B.溶液c、d中NaC1质量分数相等
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 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全解全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D D B C C C B B B D B A C AD BC BC
A【解析】A、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清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棉签采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D 【解析】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选项错误;
B、溶解固体用烧杯,且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选项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选项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应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选项正确。故选D。
3. D【解析】A、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Fe(OH)3,Fe(OH)2是氢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B、HNO3的名称是硝酸,不是硝酸氢,不符合题意;
C、分子用化学式表达,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氧分子表示为:2O2,不符合题意;
D、每个三氧化硫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SO3,符合题意。
故选D。
4 .B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B、植物油不溶于水,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形成乳浊液,选项错误;
C、白砂糖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D、食醋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故选B。
C【解析】A、冰的熔点为0℃说明水的固液转化温度较低,与冰能浮于水面上无关,故A错误;
B、水的比热容较大,说明单位体积的水上升一定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大,与冰能浮于水面上无关,故B错误;
C、冰能浮于水面,说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其原因在于水结冰时的反常膨胀,导致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C正确;
D、冰转化为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6.C【解析】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等,观察图中关系,只有C项正确。故选C。
7.C【解析】A、蜡烛由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正确;
B、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正确;
C、实验不能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D、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正确;
故选C。
B 【解析】A、它们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说法正确;
B、从图看,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石墨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都不相同,故B说法错误;
C、从C60的化学式看,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因为金刚石、石墨、C60、石墨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9.B【解析】A.1mol氨(NH3)分子中含有3mol氢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气的摩尔质量为17g/mol,则1mol氨(NH3)的质量为17g,故B符合题意;
C.NH3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故C不符合题意;
D.氨的摩尔质量为17g/mol,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质量10℃的饱和溶液比30℃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多;同一温度下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大,故等质量的上述溶液中,10℃的饱和溶液所含氢氧化钙的质量最多,吸收CO2最多。故选B。
11.D【解析】A、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是隔绝白磷与氧气接触,并提供热量,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观察气体收集的情况,正确;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水可以冷却溅落的熔化物,吸收热量,正确;
D、硫和氧气生成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错误。
故选D。
12.B【解析】A、反应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压强增大,故选项正确;
B、由图中信息可知,a点处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故选项错误;
C、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冷却至室温再打开止水夹,a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故a点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故选项正确;
D、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随着水的进入,压强增大,因此a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故选项正确。
故选:B。
13.A【解析】①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若物质的溶解度水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③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④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转变为单质不一定要通过分解反应,如可通过置换反应实现,如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选项说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C【解析】A、将气体通过足量红热的木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
B、氮气与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燃烧的小木条会熄灭,即将燃烧的小木条靠近气体,观察火焰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选项错误;
C、相同条件下,将硝酸钾分别加入水和酒精中比较,在水中硝酸钾能够完全溶解,则酒精中硝酸钾几乎不溶解,说明溶剂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选项错误,故选C。
15.AD【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正确;
B、将自来水进行充分的过滤,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所以属于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错误;
C、沉淀法、过滤法等净化方法,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都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
D、在自来水厂的水净化过程中,常需要通入氯气,目的是杀菌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正确。
故选AD。
16.BC【解析】A、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约占78%,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量也不会从零开始,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会逐渐增大,但是不会占到30%,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正确;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少了,原来的饱和溶液要析出一些氢氧化钙固体,又因该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一段时间后析出的氢氧化钙固体达到最大值,溶液质量达到最小值;随后随着温度的下降,一部分氢氧化钙固体又溶解,溶液质量又增加,故选项正确;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向有一定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时,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不断产生水,所以水的质量在不断增加,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17 .BC【解析】A、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乙均为饱和溶液,甲、乙混合后为t1℃的饱和溶液,故A说法错误;
B、t1℃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多溶解硝酸钾60g,甲100g水中加入70g硝酸钾,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60g,此时甲为t1℃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100g+60g=1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甲升温至t2℃,70g硝酸钾可以全部溶解,此时为t2℃下的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100g+70g=170g,所以溶液质量增加,故B说法正确;
C、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乙恰好饱和,溶质质量为60g,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丙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为60g,故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故C说法正确;
D、t2℃硝酸钾的溶解度为90g,丙为不饱和溶液,t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0g,丙降温至t1℃,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D说法错误;
故选BC。
(12分)
(1) 吸附悬浮颗粒,使杂质沉降 (1分) 活性炭 (1分) 吸附 (1分) 滤后消毒处理(1分)
(2) 间隔 (1分) 比热容大 (1分) c(1分)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尖嘴导管处,余烬木条复燃 (1分) 质量守恒定律 (1分)
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1分) 不能,因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带有大量水分(1分)
(4) 增强水的导电性 (1分)
【解析】(1)絮凝反应处理加入氯化铁产生絮状物,能起到的作用是吸附悬浮颗粒,使杂质沉降; 除去水的异味、黄色,需要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起到吸附作用;整个净水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步骤是滤后消毒处理(杀死细菌病毒是化学变化);
(2)液态→气态→液态,这个过程是水的状态改变,则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冷凝器中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其比热容大的性质,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水的状态改变,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则选c;
(3)①甲方案: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所以电解水时玻璃管内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液面下降;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检验a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尖嘴导管处,余烬木条复燃;
②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③实验开始时,b处气体体积比a处气体体积之比往往略大于2:1,其原因可能是氧气的溶解性大于氢气(合理即可);
④乙方案: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因为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会带有大量水分,会干扰氢气燃烧产生的水;
(5)电解水时会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作用为增强水的导电性;
19(10分)
(1) 2KClO32KCl+3O2↑ (1分) 分解反应 (1分)
(2) bac (1分) abc(1分)
(3) 根据物质的量计算式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0.05mol×32g/mol=1.6g(1分)
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 1分)
(1分)
x=3.4g
答: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3.4%
(4) C (1分) C+O2CO2 (1分)
(5)B (1分)
【详解】(1)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则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由于试管口未放棉花,应为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固体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2)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一开始,集气瓶中充满水,倒放在水槽中,随着氧气的收集,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当集气瓶中的水被完全排出,且集气瓶瓶口处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故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b、a、c。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导致收集不到氧气或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在加热前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会使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使氧气不纯,故b选项符合题意;
c、收集时集气瓶没有装满水,集气瓶内含有空气,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排尽,会使收集的氧气不满,不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Ⅰ.见答案;Ⅱ.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得过氧化氢溶质的质量为3.4g,根据溶质质量分数=×100%可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4%。
(4)为得到平稳的氧气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通过实验装置可知,装置Ⅰ中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5)利用反应前后装置Ⅰ中固体质量的差值,即为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进而可计算出样品中MnO2的质量。
故选B。
20(8分)
①降温结晶法 (1分) ②AC (2分) ③Ⅰ.KNO3、NaCl(2分)114(1分) Ⅱ.AD (2分)
【解析】
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远大于氯化钠,当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以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硝酸钾;
②A、由表中数据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对比烧杯中的溶解现象可知,加入的质量大于31.6g,小于或等于36.0g, 所以,不能判断烧杯甲中的溶液是否饱和,错误,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对比烧杯中的溶解现象可知,烧杯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烧杯乙中的溶质是硝酸钾,正确,不符合题意;
C、烧杯乙中溶液为饱和溶液,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可以加水,其溶液浓度不变或者减小,错误,符合题意;
D、烧杯乙中的溶质是硝酸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大于31.6g,小于或等于36.0g,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0g,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③Ⅰ.2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31.6g/100g水和36.0g/100g水,100g水中加入15g硝酸钾全部溶解,150g氯化钠36g溶解,溶质为KNO3和NaCl;过滤以后的固体为未溶解的氯化钠,质量为150g-36.0g=114g
Ⅱ. AD由表中数据8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分别是169.0g/100g水和38.4g/100g水,溶液C中的溶质为15g硝酸钾和36.0g氯化钠,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以后,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的质量为:, ,
A、溶液C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过滤后的固体b为氯化钠,是纯净物,正确,符合题意;
B、溶液c为氯化钠2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d为氯化钠80℃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同,质量分数也不相等,错误,不符合题意;
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氯化钠的质量为3.84g,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1.6g/100g水,50g水中最多溶解,温度升高到80℃,蒸发掉90g水以后,溶液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5g,所以,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