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物质三态及其转化。
2.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三种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认识化学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2.认识化学元素。
难点: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自主探究】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 和????????????????? 都很小。
(2)分子是不断??????????????????????????? ?的。
(3)分子之间有??????????????????????????????? ?。
(4)分子是由?????????????????????????? ?构成的。
(5)同种物质的分子???????????????????????? 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 ?不同。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 ,而原子不能 ,只能____。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1)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粒子。(2)分子是由????????????????? ?构 成的。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本身没有发生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 ?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 ?。
二、原子的结构
6.原子的结构
???????????????????????????????????????
??
7.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
8.相对原子质量≈????????????????????????????? 数十????????????????????????? ?数。
9.三个决定?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 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
三、离子
10.概念:带电荷的?????????? 或???????????? ?叫做离子。
11.表示法及意义:如Fe3+:表示???????????????????????????????????????? ?。
12.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 电子数(填">""="或"<")为原子;
质子数?????????? ?电子数(填">""="或"<")为阳离子;
质子数??????? ?电子数(填">""="或"<")为阴离子。
四、元素
13.元素:具有相同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4.元素符号
(1)书写:一个字母时要 写;两个字母时第1个字母要 写,第2个字母要 写。
???如O:表示?????????????????????????
(2)意义
??如O:表示????????????????????????????
15.分类:
1.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
2.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3.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
16.元素周期表
(1 )横行( 个 ) 各周期????????????? ?相同,核电荷数逐渐?????????????????
(2)纵行 ( 个 ) 各族???????????? ?相同,电子层数逐渐????????? ?,化学性质????????????????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五、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7.叙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三种模式: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 ,模式:某物质由某元素 ;
(2)分子由原子 ,模式:A.某分子由某原子?????? ?,B.每个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 ?;
(3)微观上,物质由粒子 ,模式:某物质由某粒子??????????????????? ?。
【合作探究】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H2O2???? ?B.O2?????? ?C.O3??????? ?D.KMnO4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3.日本大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为降低放射性碘(碘131)对人体的伤害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含碘127,碘127是指核电荷数为53,中子数为74的一种碘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碘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碘127原子和碘13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碘131原子的质子数为53
D.核能的利用证实了原子的可分性,但安全利用核能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F3-2所示:
?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_ ___。
(3)乙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类型四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5.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1 Na
23. 00
12 Mg
24. 31
13 Al
26. 98
14 Si
28. 09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 98 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10.图F3-5 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1)图A方框的横线上填的是 ,图B方框的横线上的数字是 。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2个氟原子 ,钠离子____。
(3)钠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臭氧(O3)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A.单质 B.稀有气体C.化合物 D.氧化物
2.为了解释下面(1)~(8)项事实,请在后面空格里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1)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 体积小于100 mL____;
(2)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____;
(3)山东花冠酒,开坛十里香____;
(4)假如一滴水的分子个数由10亿人同时数,每个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 ;
(5)墨水滴入一杯清水里,清水很快就变黑了 ;
(6)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
(7)可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钢瓶中 ;
(8)氧气与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
3.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图回答:
??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的质子数为 ,最外层有 个电子;
(2)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 ;
(3)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___ _。(任写一条)
课件41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我们第三单元学了哪些化学知识?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知识梳理物
质周期表简介质量表示方法结构质量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阳离子阴离子定义存在意义写法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符号知识梳理物质分子构 成离子构 成原子构 成元素总 称宏观概念微观概念(只讲种类
不讲个数)(既讲种类
又讲个数)分裂得失电子失得电子物质的构成知识梳理1、分子的特点(1)分子体积、质量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分子运动速率就越快.通常状况,
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2、分子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分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化学反应的本质原物质的分子原子新物质的分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延伸: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最小”指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2、原子的特征(1)原子的体积和质量很小。(2)原子在不断的运动。(3)原子间有间隔。(4)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发生重新组合。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的质量很小
2.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100 mL,对此现象的解释最科学的是(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AA例题3.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A 例题原子核
核外电子质子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决定原子质量(+)(-)(+)(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3、原子结构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电子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原子核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Na原子结构示意图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4.原子结构示意图3 Li D C 例题9.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研究成果使稀土元素的分离变得更加简单。其中稀土元素中的钇(Y)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其相对原子质量为90,下列关于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钇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39
B.钇元素的质子数为51
C.钇元素核外电子数为39
D.钇元素核电荷数为90C 例题一般小于4易失去电子一般大于4易得到电子易发生化学反应等于8(氦等于2)稳定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反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5.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分子、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离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种类由_________决定,
元素化学性质主要由_____________决定,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______决定。原子的质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和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6.归纳小结:我国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1 B.2 C.3 ?D.6B例题1. 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 离子形成的过程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4. 离子的表示方法:3. 离子符号:
阳离子:Mg2+
阴离子:Cl -三、离子6. 离子符号里的数字的意义:2Mg2+表示2个镁离子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5. 离子符号的意义:离子符号表示一种离子表示一个离子三、离子(1)离子的形成原子:离子:三、离子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原子不带电)阳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2)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三、离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铁、氦气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等
4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归纳小结 1.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请用原子、分子或离子填空:
(1)应用最广泛的铁是由铁 构成的;
(2)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是氮 ;
(3)调味用的氯化钠是由钠 和氯 构成的。原子分子离子离子例题2.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该微粒为稳定结构
B.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该微粒属于原子
D.该微粒带3个单位正电荷c 小结:一般最外层电子要达到8个电子才稳定(只有一个或两个电子层,并且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失去最外层也达到稳定,氦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也是稳定的)例题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事项:
(1)“一类原子”指的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粒子。(2)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3)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能讲种类,不
能讲个数。原子——是一种粒子,有种类、个数四、元素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还有镁氢和其他
四、元素3.元素符号书写的要求:
(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 ,第二个字母小写四、元素 2 3 4 5 6 7 8 9 10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1至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宏观:表示一种元素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注意事项:
(1)在元素符号前的系数,只表示原子的个数,失去宏观意义,不再表示元素。四、元素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联系: 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1)、元素概念建立在原子基础上;
(2)、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四、元素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 ,该原子核外
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1.某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
最外层<4个电子是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最外层≥4个电子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到去电子,204金属例题 2.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BCDE(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四三Mg2+Cl-例题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五、元素周期表26
铁 Fe
55.847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元素符号带 * 的是人造元素4.元素周期表所能提供的信息五、元素周期表C D 例题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Mg 9.012 金属 稳定 7 A 三 ⅢA 1. 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D [解析] D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钚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39-94=145。 练一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质量比原子的大
B.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
C.离子不能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3.下列粒子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
A.分子 B.电子
C.原子 D.离子DB 练一练 [解析] A、B、C、D分别表示的是氩原子、镁原子、氯原子和钠离子。B练一练C A 练一练C 练一练7.C 13.图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活泼 Mg2+ 不活泼 不一定 8.9.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结束语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课
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句古诗说明了 (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关于原子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4.构成冰的分子与构成水蒸气的分子具有( )
A. 相同的物理性质 B.不同的性质
C. 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6.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结成冰块的实质都是( )
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C.分子的质量减小 D.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8.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50L水和50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L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D
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9.图中“ ● ”和 “O”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11.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
A.水蒸发 ????B.石蜡熔化??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1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D.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1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粒子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D.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15.我国饮用矿泉水的基本类别是碳酸水、硅酸水和锶水。此外还有锌、锂、溴、碘及硒矿泉水等,这里的锌、锂、溴、碘、硒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1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
17.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核电荷数不同 C.元素符号不同?????D.核外电子数不同
18.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19.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属于同一种元素 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0.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 )
A.O2?? B.2H?? C.N??? D.Fe
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
2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
的是 (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名称
C. 元素符号 D. 中子数
23.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认知。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B. 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C.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24.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25.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③④属于离子
C.⑤易失去成为阴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26.SO2、CO2、MnO2三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化合物 C.都是氧化物 D.都含有氧分子
27.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混合物
B.维生素C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9:1:2
D.青少年应多吃蔬菜水果,切勿偏食
28.氢元素 2个氢原子 钙元素 3个镁离子____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9.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2N Ca2+ H2O
30.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变成____离子,属于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B元素的离子结构 示意图为 ,该离子带__ __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___个电子。
31.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混合物的是
32.图是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从示意
图中,你能够得出的规律或者结论有:
(答出两条即可)
(1)????????????????????? ? ? 。?
(2)??????????????????????? ??。
33.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⑴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____;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
⑵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_______,写出17号元素的离子符号
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数关系密切;
⑷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
34.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
(1)烧杯A中的现象 。 烧杯B中的现象 。
(2)根据上述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本质变化的是( )
A.酒精和水的互相混合 B.糖溶解在水中
C.食盐水蒸发获得食盐固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2、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酒精 D. 镁
3、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
A.温度计中水银受热膨胀,说明了原子的体积发生了改变
B.矿石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
D.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进行运动
4、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分解过氧化氢的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B.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C.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6.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7、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表示混合物的是( )
8、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运动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9、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 )
A.分子比原子大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10、原子核是(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1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
1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硅 B.铁 C.铝 D.钙
14、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铱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与其要
发射卫星的数目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铱原子的质子数是70 B.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
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不可以再分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
17、?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i元素的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B.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含量少的元素在自然界中起次要作用
B.元素符号来自于英文名称
C.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
D.元素符号只具有宏观意义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的质量都相同 ?
B.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没有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
D.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约等于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20、小明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滴到了化学书上,正好遮盖了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一部分(如图)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原子不显电性
B.遮盖了的数字是8
C.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1、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9????????? B.氟是非金属元素
C.核外电子数是10??????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原子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 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C.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 D.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二、填空题
23、从微观的角度来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
(2)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24、写出下列粒子的名称或符号。
(1)H+____;(2)2Fe3+____;(3)3so。2‘. .;(4)5个镁离子二____一;(5)2个氢氧根离子___;(6)3个硝酸根离子 -。
25、下面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Na+的结构示意图是 (填字母)。
2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依据下表回答问题:
(1)表中14号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元素相似,即在常温下具有????????? 性。
(2)通过上表的分析可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该元素原子核外的?????????????????? 。
(3)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失电子形成铝离子,写出铝离子符号????????? 。
(4)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
27、如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____ (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____。
(3)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走进实验室就闻到了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锶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
(1)锶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图2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8、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注: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1)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 ,由实验1得出结论是?????????? 。
(2)实验2(如图甲所示):烧杯B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3(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请阐述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