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及质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涵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么!”你认为福尔摩斯的回答正确吗?
【自主探究】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原子 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有改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也没有改变,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合作探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阅读课本P92、93实验。
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结论:
2、提问:
(1).方案一中,锥形瓶底部的细沙在何作用?为什么在玻璃管一端系一个小气球?如果不系,会有什么后果?
(2).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参加 的各物质的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
(3).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3、注意:①反应物的总质量是指参加反应的;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前提是化学反应。③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若有形式上不遵守质量守恒的情况,一定是有某些物质被遗漏或逸散到空气中。)
4、课本P94实验5-1和5-2
实验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现象
文字表达式
反应前总质量
反应后总质量
分析
归纳:进行 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 体系中进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阅读课本P95,思考以下问题:
1.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是因为 ,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⑴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
例:12.4g磷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28.4g,消耗氧气________g
⑵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例: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则A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 D.N2O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碳原子个数:12
碳原子个数:4
氢原子个数:20
氢原子个数:20
氮原子个数:12
氮原子个数:0
氧原子个数:46
氧原子个数:34
所以12A中共有12个氮原子和12个氧原子,A的化学式为NO
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组成。
例:已知铜锈在隔绝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生成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铜锈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解析:本题的思维切入点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
反应后
物质
铜锈
水、氧化铜、二氧化碳
所含元素
未知
氢、氧、铜、碳
因为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铜锈中含有氢、氧、铜、碳四种元素
★有人说他能使水变成油(含有大量的碳、氢元素),一本万利。现在,他要把这项发明专利低价卖给你,你会买吗?请你揭开骗子的可恶面纱。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
2.在化学反应A+2B = 2C+D中,6gA和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为( )
A.18g B.24g
C.12g D.16g
3.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4.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
课件39张PPT。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义务教育教科书(RJ)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课时情景引入 一天,福尔摩斯象往常一样滋滋有味地抽着他的烟斗,房间里充满了刺鼻的烟味。华生问道:“敬爱的先生,别人都说你很聪明,那么你能告诉我你吐出的这些烟和气体有多重吗?”福尔摩斯慢条斯理地说:“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称出抽烟前烟斗和烟丝的总重量,再减去抽完烟后烟斗和剩余烟灰的总重量,不就是我吐出烟和气体的重量了么!”你认为福尔摩斯的回答正确吗?你猜得着吗?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情景引入 ①反应物的总质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质量②反应物的总质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质量③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二、我们的实验情景引入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测定,记住质量守恒定律,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该定律。
2、初步学会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
3、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用。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 各小组的实验内容 质量守恒定律 1. 调节托盘天平至平衡 2. 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分开 一起) 3. 使反应前的物质之间接触并发生反应 4. 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看指针是否偏转)★ 各小组实验主要的操作步骤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1 m1 = m2产生的现象为:得出结论:
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变大后又变瘪。反应前后,锥形瓶内物质
的总质量相等 磷 + 氧气 → 五氧化二磷点燃质量守恒定律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2 m1 = m2产生的现象为:得出结论:
铁丝表面产生红色固体、溶液颜色变浅。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硫酸铜 + 铁 → 铜 + 硫酸亚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2无数实验证明: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其运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3.注意定律中的几个关键之处: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在内;②“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质量守恒定律
1、判断:
★在密闭容器中把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4L氢气和32L氧气充分反应后,可生成水的体积为36L 。( )错错质量守恒定律练一练2、计算:40 (2).6克碳与一定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22克,有______克氧气
参加了反应。16(1)练一练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钠+盐酸→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 HCl NaCl CO2 H2O
实验探究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天平不平衡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实验探究3讨论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在实验3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实验探究3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
实验探究3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 M2在密闭容器中实验探究4 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为什么会守恒?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通电分成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通电分成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 分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元素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
改变分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归纳:在化学反应前后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天平不平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开放容器中:
镁 + 氧气 → 氧化镁
M1 < M2
点燃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答: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律, 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和,所以生成物的质量比镁质量大。实验5-2: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练一练为什么蜡烛燃烧后质量减轻了?
这个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石蜡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质量减少,但石蜡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 凡是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可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防止反应系统内物质与环境物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否则反应后剩余物质质量会增大或减小。但这并不是违反质量守恒定律,反而是体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归纳小结(1)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术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答: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的。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不可能变成黄金。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现象(2) 实验表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这一实验事实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为什么?1.解释现象B在化学反应2XY2+Y2=2Z中Z的化学式为( )
A、X2Y3 B、XY3
C、X2Y6 D、 X2Y42.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1)、在化学反应A+2B = 2C+D中,6gA和8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若反应生成15gC,则参加反应的A的质为( )
A.18g B.24g
C.12g D.16gA3.确定物质的质量(2)、 24.5克氯酸钾与5克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待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物质19.9克,则生成氧气_____克。
9.63.确定物质的质量 生物的呼吸作用表示为:
有机物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以下关于有机物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 )
A.只含碳元素
B.只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含碳、氢和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元素和和氢元素,可能含
有氧元素D4.推断物质的组成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或化学式进行有关计算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课堂小结 逆水行舟用力撑,
一篙松劲退千寻。结束语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
1.在A+B→C+D反应中,反应物中A、B质量比为5:2,若反应生成的C和D总质量为28g,则反应消耗反应物A的质量为( )A、14g B、8g C、20g D、16g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①分子的种类 ②原子的种类 ③ 物质的种类 ④原子的个数 ⑤元素的种类 ⑥元素的质量 ⑦物质的总质量
A. ④ ⑥ B. ② ⑤ C. ① ③ D. ① ⑦
4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5.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7.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
A.FeS B.Fe2S3 C.FeO D.FeS2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由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量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X中未测值为零 D.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9.12g碳和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那么1000g碳和32g10.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你认为他的说法有科学道理吗?
10.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11.加热辰砂和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得到汞(Hg)和硫化亚铁(FeS),辰砂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
A、汞 B、硫 C、汞、硫、铁 D、汞、硫
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几种常见题型
题型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质量之和等于蜡烛的质量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加?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物的质量相等?
D.粗盐提纯实验得到精盐的质量和滤纸上砂子的质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盐的质量?
1、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10 g水受热变成了10 g水蒸汽
B.50mL 水中加入50mL酒精,总体积为100mL
C.5 g蔗糖溶于95 g水中,总质量为100 g
D.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
题型2:【08广东】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2、【08湖北】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2AB2 + B2 == 2C?????????????????????B. 3AB2 + B2 == 2C
C. 4AB2 + B2 == 2C???????????????????? D. AB2 + 4B2 == 2C
?3、【08盐城】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三号”于今年5月27日成功发射,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 === 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
A.C2H8N2??? B.N2H4????????? C.CH4????????? D.C6H7N
?4、【08青岛】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1??????? ????B.2???????? ?C.3?????? ????D.4?
?题型3:将4.6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只含有碳元素
5、 【07陕西】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题型4:【08四川】现将10? gA和足量的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 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 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
A.1:l?????B.2:1??? ??C.5:l????? ?D.4:l
6、【08南通】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 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2?
7、【06连云港】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目的变化,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2∶1∶2?????????????????????????? B.1∶2∶2
C.1∶1∶1?????????????????????????? D.2∶2∶3
题型5:【08黄冈】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
1
42
10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8、【08青岛】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1
28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 g?
9、【08潍坊】在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
下表: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 g
8
2
20
5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10
8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 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 Y、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1?
参考答案:
?
1、D?? 2、C.??? 3、?A??? 4、C?? 5、C??? 6、 BD?7、 A?? ?8、D?? 9、C
课件14张PPT。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义务教育教科书(RJ)九年级化学上册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氢气 +氧气 → 水 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情景引入学习目标2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提供的信息
二、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这种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读法:1宏观读法: 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读法:
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3质量读法:
每12份质量碳和32份质量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二氧化碳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包含哪些意义?表示反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表示各物质之间原子和分子的个数比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二、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涵义4P + 5O2 2P2O5
4×31 5×32 2×142 点燃1、表示磷和氧气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五氧化二磷。3、表示反应物中磷原子、氧分子和生成物中 五氧化二磷分子的个数比为4∶5∶2。4、表示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质量比为 31∶40∶712、表示反应在点燃条件下进行 4Al+3O2 2Al2O3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
A 27:32:102
B 27:16:43
C 4:3:2
D 9:8:17点燃D 练一练 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表示 ( )
A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 氢气跟氧气混合可生成水
C 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的水
D 2分子氢气与1分子氧气反应,生成2分子水
点燃C 练一练课堂小结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结束语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
1.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 )
A. B.
C. D.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各方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反应发生的条件, D化学反应的快慢。
3.化学方程式 S+O2SO2 可读作( )
A.硫加氧等于二氧化硫 B.硫加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D一个硫和一个氧点燃后生成一个二氧化硫
4.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 )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
5、关于燃烧一氧化碳:(2CO+O2CO)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2:1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4
2
58
5
反应后的质量
待测
27
0
19
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氧化反应, D 还原反应。
7、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重要来源之一,若R表示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中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分子数之比为:1:6:6;6.试推断葡糖糖的化学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3.学会读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所获得的信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怎样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化学反应呢?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96、97,完成以下问题:
1、已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请完成下列内容:
用物质的化学式改写文字表达式:
2、如果以后让你将某一化学变化表达出来,你会用选择哪种方式?是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还是文字表达式的方式?还是画微观图示?你认为哪种方法能最简便最直观的表示化学反应?
3、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合作探究】
一:什么是化学反应方程式
(1)4P+5O2 2P2O5体现了哪些守恒?
(2)以下式子不属于化学方程式的有哪些,为什么不属于化学方程式?
A C+OCO、 B S + OS O 、
C 2HO 2H+O、 D P+OPO
(3)怎样理解“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二: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C+OCO、
4P+5O2 2P2O5
小结:方程式表示的三点意义① ② ③:
三:方程式的读法:
将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读一读。(P-31 O-16)
1宏观读作: ;
2.微观读作: ;
3.从量的方面读作:
练一练:课本P97“讨论”。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份数写在化学式的下方。( H-1 O-16 S-32 Fe-56 Cu-64 )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氢气还原氧化铜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练习设计】
1.化学方程式定义: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右图化学方程式为例)
⑴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