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期末复习卷(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期末复习卷(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1: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期末复习卷(一)(教科版)
一、填空题(20分)
1.乐器的弦_______________时会发出声音,手按住就没有声音。
2.吹口琴时,短、薄、窄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_______________,长、宽、厚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比较_______________。
3.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物体声音强弱是由物体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4.小科把纸卷成喇叭状,他将喇叭口小的一端贴近耳朵,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大,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人的耳郭具有_______________声音的作用。
5.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_______________也能传声。
6.我们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_______________。
7.噪声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8.如果让你继续探究声音的奥秘,你想研究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4分)
9.下面声音中比较悦耳是( )。
A.流水叮咚声 B.工地上打桩声 C.汽车鸣笛声
10.一位同学喝完汽水后对着瓶口吹气,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声带 B.空气 C.瓶身
11.下列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 )。
A.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B.我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C.我们能听到咽口水的声音
12.弹拨琴弦时,要使琴弦发出的声音更强,我们可以( )。
A.弹拨琴弦的力度大一些 B.把琴弦拉紧一些 C.换更粗的琴弦
13.华华用长短不同的吸管制作了一个小乐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吹气时,吸管里的空气会振动。
B.这个小乐器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C.吸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4.下列3名同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皓宇说:“电影院里的声音太大了,音高过大,听得耳朵很不舒服。”
B.雨馨说:“通常情况下,男生比女生声带振动慢,所以男生说话音量大。”
C.俊杰说:“弹吉他时,琴弦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这和琴弦振动的快慢有关。”
15.下列关于制作小乐器时,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边设计边制作
B.和同学分享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改进
C.可以利用乐器帮助调音
16.
上述实验,气球皮模拟的是( )。
A.耳郭 B.耳蜗 C.鼓膜
三、判断题(16分)
17.风声、雷声、雨声都是自然界中的声音。( )
18.用力弹拨皮筋,我们听到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皮筋在振动。( )
19.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设备。( )
20.失聪的人一定是鼓膜出现了问题。( )
21.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一样强。( )
22.敲击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但是如果用力大一点,大音叉也是可以发出更高的声音。( )
23.弦的音高和弦的粗细、长短、松紧都有关系。( )
24.我们制作出的乐器,只要能发出声音就算成功了。( )
四、连线题(5分)
25.将下列人体部位与其作用连起来
耳郭 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耳蜗 收集声音
鼓膜 将声音传到中耳
听小骨 将声音转化为振动
外耳道 将振动传递到内耳
五、简答题(5分)
26.在古代的战争中,士兵们常常用“地听术”来侦察敌军情况。士兵们还没直接看到敌军的情况,伏地听声却可以听到几里外传来的马蹄声,从而判断出敌军骑兵的多少和远近。这是为什么?
六、实验题(15分)
27.下图是课上做的实验装置图,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碎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
(1)这是模拟( )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B.耳朵鼓膜振动 C.液体溶解
(2)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
A.低 B.强 C.弱
(3)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 B.空气 C.杯子
(4)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
A.被音叉吸引 B.不动 C.在气球皮上跳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 ),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听小骨 B.耳蜗 C.鼓膜
(6)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人的耳朵分外耳、( )耳、( )耳。
七、综合题(15分)
28.华华家附近的体育馆在施工,她为了研究施工产生的噪声,用分贝仪检测了施工噪声为70.3分贝。声音的强弱跟什么有关呢?她开展了下列探究,记录如下表。
振动物体 敲击力度 振动幅度 声音强弱
音叉 轻轻敲 小 弱
用力敲 大 强
鼓面 轻轻敲 小 弱
用力敲 大 强
(1)由于施工,华华经常听到挖掘机的声音,此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华华的耳朵里。
(2)实验时,鼓面的振动不容易被观察到,为了让我们更明显地看见鼓面的振动,我们可以 。
(3)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 。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 。
(4)耳朵里,有一个很薄的感受振动的结构,叫 ,如果它受到损伤,会影响听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拨动
【详解】像二胡、吉他、古筝等乐器,拨动时会发出声音,手按住就没有声音,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发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有关。例如:在用力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粗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琴弦越长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琴弦越松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
2. 高 低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吹口琴时,短、薄、窄的簧片振动速度快,发出的声音比较高;长、宽、厚的簧片振动速度慢,发出的声音比较低。
3. 振动 振动的幅度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4.收集
【详解】耳朵的解剖结构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耳郭和耳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中耳有鼓膜、听小骨、咽鼓管,起到声音传递放大的作用,将声音通过外耳的收集,中耳的放大,传到内耳;内耳有耳蜗、听觉神经,起着传递声音的作用,声音传到耳蜗,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小科把纸卷成喇叭状,他将喇叭口小的一端贴近耳朵,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大,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人的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5.液体
【详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液体、气体和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媒介。鱼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这表明液体也能传声。
6.声带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声带,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7.声音强弱
【详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噪声计是用来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
8.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快慢
【详解】本单元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强弱、高低,还有声音乐器的应用,这些方面都可以提出探究,答案不唯一。
9.A
【详解】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流水叮咚声比较悦耳,工地上打桩声和汽车鸣笛声属于比较刺耳,所以A符合题意。
10.B
【详解】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一位同学喝完汽水后对着瓶口吹气,发出“呜呜”的声音,“呜呜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11.A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A的说法正确。
B、我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B的说法错误。
C、我们能听到咽口水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的说法错误。
12.A
【详解】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用力弹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更大,发出的声音更强。
故选A。
13.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调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解答即可。
【详解】A.在吸管开口的一端从侧面往里吹气,吸管里面的空气就会振动起来,正确。
B.吹气时,短吸管发出高音,长吸管发出低音,这个小乐器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选项错误。
C.短吸管中的空气会比长吸管中的空气振动得快,发出的声音高,正确。
故选B。
14.C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A、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电影院里的声音太大了,音高过大,听得耳朵很不舒服。”皓宇的说法错误,应该是音量。
B、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一般情况下,女生说话的音高比男生高,这是因为说话时女孩子声带振动得比男孩子快。雨馨的说法错误。
C、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所以弹吉他时,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这和琴弦振动的快慢有关。俊杰的说法正确。
15.A
【分析】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一个设计方案制定出来以后,要根据执行情况、实际情况的变化,做适度的修改;制作小乐器的时候可以使用单一材料也能够制作出小乐器,比如竹笛。在制作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修改,和同学交流分享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改进。
【详解】A.制作小乐器前要设计制作方案,错误。
B.和同学分享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改进,正确。
C.可以利用乐器帮助调音,正确。
故选A。
16.C
【详解】人的耳有很多结构组成,它们相互作用使我们听到声音。图中气球皮很薄富有弹性,敲响音叉会发现气球皮上的小纸屑发生振动,它模拟的是人耳中鼓膜的作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能够把听到的声音转化为振动。
故选C。
17.√
【详解】我们周围的声音根据发声体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风声、雷声都属于自然界的声音。
18.√
【详解】用力弹拨皮筋,我们听到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皮筋在振动,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所以题干中说法是正确的。
19.√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设备。题干正确。
20.×
【详解】耳朵失聪不一定是耳朵鼓膜的原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耳蜗,还有可能是听觉神经出现问题,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1.×
【详解】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发出的声音的强弱是不同的。用力大一些,发出的声音较强;用力小一些,发出的声音较弱,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2.×
【详解】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受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小音叉和大音叉振动快慢是不变的,也就是音高是一定的,用力大小只会改变声音的强弱,不会改变音高。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自身大小、轻重、长短、粗细、松紧等相关。同样材质琴弦,琴弦越紧、越短、越细,琴弦振动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琴弦越松、越长、越粗,琴弦振动速度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4.×
【详解】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乐器分为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和其他乐器四类,不同的乐器振动的部位是不同的。我们在制作乐器的时候,不仅要能发出声音,还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5.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耳郭是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递声音,鼓膜对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是传递振动到内耳,耳蜗对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对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6.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因为大地是固体,所以伏地听声,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且骑兵越多,声音越响,骑兵越近,声音越清晰。
【详解】骑兵骑马奔跑时,马蹄声同时通过大地和空气传播。而大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伏地听声,可以先听到从大地传来的声音,且骑兵越多,声音越响,骑兵越近,声音越清晰。
27.(1)B
(2)B
(3)B
(4)C
(5)C
(6) 中 内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耳郭的作用是收集声波。耳郭的作用收集声音,耳道的作用传递声音,鼓膜的作用引起振动,听觉神经的作用向大脑报告信息。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
【详解】(1)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碎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可知,这是模拟耳朵鼓膜振动的装置,故选项B符合题意。
(2)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振幅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
(3)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上。
(4)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在气球皮上跳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鼓膜,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6)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其中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28. 空气 用碎纸屑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观察纸屑弹起的高度(即放大的办法)来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 强 弱 耳膜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详解】(1)由于施工,华华经常听到挖掘机的声音,此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华华的耳朵里。
(2)实验时,鼓面的振动不容易被观察到,为了让我们更明显地看见鼓面的振动,我们可以用碎纸屑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观察纸屑弹起的高度(即放大的办法)来显示鼓面振动的幅度。
(3)通过实验发现,敲击力度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声音越强。敲击力度越小,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产生的声音越弱。
(4)耳朵里,有一个很薄的感受振动的结构,叫耳膜,如果它受到损伤,会影响听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