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评价:
单元复习与提升
一、单元高频考点梳理
考点1酸碱指示剂
(3)2A1+3HSO
1.酸:由
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
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例如,H2SO,、HC1、HNO3、H2CO3等。
(1)Fe2O;+6HCI
2.碱:由
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Al2O;+6HCI
例如,KOH、NaOH、Ca(OH)2等。
(3)CuO++H2SO
3.盐:由
(或铵根)和酸根离子
考点4常见的碱
构成的化合物。例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l.氢氧化钠(NaOH):
4.指示剂:①石蕊遇酸变
色,遇碱变蓝
(1)白色块状固体、
于水(溶解时
色;②酚酞遇酸
色,遇碱变
色。
大量的热)、易潮解,有强烈的
【注意】①指示剂遇到酸溶液和碱溶液时,
腐蚀性(化学性质)。
(2)俗名:
烧碱
变色的是
。
②根据指示剂颜色
(3)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的变化,只能判断溶液的
,不能
2.
氢氧化钙[Ca(OH)2]:
确定此溶液一定是酸或一定是碱」
(1)白色粉末状固体
于水;有较
考点2常见的酸
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1.浓盐酸(HC1):无色有
气味、易
(2)俗称:
,澄清石
的液体(打开瓶盖瓶口出现
灰水的主要成分。
质量
、质量分数
)。
(3)制取:CaO+H2OCa(OH)2。
2.浓硫酸(HSO,):无色无味、黏稠油状液体,
考点5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蒸气、质量
质量分数
)。
2.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1)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1)2NaOH+CO2-
(2)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
(吸收CO2的方法)
生成黑色的炭。
(2)Ca(OH)2+C02-
(3)稀释:一定要把
沿器壁慢慢注
(检验CO2的方法)
入
中,并用
不断搅拌。
考点6中和反应及溶液的酸碱度
切不可将
倒进
里。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
和
的
考点3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反应,叫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
和
反应生成
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
和
2.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Fe+2HC1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在农业上常用
(2)Mg+2HCI-
中和土壤的酸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
(2)处理工厂的废水:用
中和
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
7,pH越
硫酸厂的污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
7。
4.测定溶液pH的方法:将被测液体用玻璃棒
(3)用于医药:蚊虫叮咬肿痛可涂
蘸取少许滴到
上,把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胃酸过多:
与
对比,即可看出被测溶液
的pH,此法测得的pH为
值。
3.溶液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浓
5.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度,常用
表示。
(1)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
(1)pH的范围通常在
之间;常用
的土壤中生长。
来测定。
(2)测定雨水的pH,酸雨的pH
(2)酸性溶液的pH
7,pH越
,酸
(3)胃液的pH在0.9~1.5,因其中含
二、单元高频考点集训
焦点1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
测定
5:05
5:105:155:205:255:305:35
1.(2021·山东泰安)如图是物质X溶于水中
时刻
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说明X是
pH4.954.944.944.884.864.854.85
一种酸的是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D.该地区一定有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B
D
5.(2023·甘肃金昌)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
2.向某溶液中滴人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
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
则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
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B.一定显紫色
PH
10.2
8.5
5.8
1.4
C.一定显无色
A.牙膏显酸性
D.可能显紫色,也可能显红色
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3.(2023·甘肃金昌)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
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A.生石灰
B.苛性钠
焦点2酸和碱的性质与用途
C.氯化钠
D.浓硫酸
4.(2023·湖北宜昌)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
6.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
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
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
pH,其数据如下表: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
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确的是
A.所得溶液的pH随加人溶液体积的变
化是不均匀的(2)大于6.A7.C8.A9.B10.C
11.A12.A13.(1)乙(2)浓盐酸具有挥发
11.A12.D13.(1)试剂瓶塞没有倒放搅
性,HC1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3)变小
拌,加快溶解(2)7.5用药匙取出部分氯化
14.(1)酸性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2)汽水
钠,直至天平再次平衡50mL(3)ABD
中的碳酸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红色不褪去
专题二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
第2课时酸的化学性质
1.C2.B3.B4.(1)t2(2)加水(或溶剂)
1.C2.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诚少,溶液变成黄
(3)乙>甲>丙(4)155.(1)B>A=C
Fe2 Os+3H2 SO-Fez(SO)3+3H2O
(2)升高温度(3)蒸发结晶(4)<(5)①②
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Fe+HSO,一FeSO,十
③④6.D7.(1)在20℃时,甲和丙物质的溶
H↑3.(1)A(2)BC(3)B(4)D(5)E
解度相同(2)加入丙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6)Fe+2HCI =FeCl2+H2 CuO+
(3)75(4)乙>丙>甲8.(1)甲和丙
2HC1CuC12+H2O4.B5.A6.(1)酸
(2)甲=乙>丙9.(1)C(2)不饱和(3)镁
石蕊溶液(2)Fe2O。(3)铁(4)CuO十
和稀盐酸反应放热,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H2 SO-CuSO+H2O 7.B 8.B 9.D
高而减小(4)D10.(1)NaC1(2)增大
10.A11.C12.C13.(1)固体溶解,溶液由
(3)乙(4)蒸发结晶(5)小于11.(1)丁
无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2)H+C1
(2)A(3)乙(4)8(5)BD12.(1)>
Fe2+(3)BC 14.(1)HCI CaO (2)CaCO.+
(2)80(3)甲(4)B
2HCI-CaC2+CO2↑+HO②CuO+
单元复习与提升
2 HCl-CuCl2十H2O(合理即可)③置换
一、考点11.(1)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④CaO+2HC1CaCl2+H2O放热(3)2
(2)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蓝色浅绿色
第3课时几种常见的碱碱的化学性质
2.NH.NO2 NaOH NaC13.乳化溶解
1.D2.A3.C4.B5.C6.(1)Ca(0H)2
乳化
(2)CaO(3)CaO+H2O一Ca(OH)2(合理
考点21.不能继续溶解饱和不饱和
即可)7.C8.(1)红(2)CO2+2NaOH
考点31.(1)一定温度100g饱和状态
Na2 CO+H2O(3)碱溶液中都含有OH
(2)KNO:NaCl Ca(OH)22.(1)101 kPa
9.D10.D11.B12.C13.B14.B
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气体体积(2)小
15.(1)2HCI+CaCO:=CaCle+H2O+CO.
大3.(1)较大KNOg(2)NaC1
(3)Ca(OH)24.(1)饱和溶解度饱和不饱
2H,0通电2H,↑+0。◆2HC1+Zm
和(2)溶解度
ZnC12+H2◆置换(2)放热(3)作干燥剂
溶解度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考点42,100g十溶解度×100%
第1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考点51.(1)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烧杯玻
1.C2.蓝紫红3.(1)2NaOH+
璃棒量筒药匙(2)计算称量溶解
H2 SO-Na2 SO+2H2O (2)Na+SO
装瓶贴标签2.溶质3.(1)偏小(2)偏小
(3)HOH4.A5.C6.(1)A1(OH)s+
(3)偏小(4)偏大(5)不变
3HCI-AICl +3H2O (2)2NaOH+CO2
二、1.D2.C3.A4.D5.C6.D7.(1)C
Na2 CO2+H2O (3)Ca(OH)2+H2 SO-
(2)降温结晶(3)C>B>A8.(1)饱和(2)增
CaSO,+2H,O (4)CaCO+2HCI
加(3)无(4)25%9.(1)丙>乙>甲
CaCl2+H2O+CO↑(1)和(3)7.D8.A
(2)饱和(3)加入甲物质至不再溶解(或恒温
9.C10.C12.A13.(1)左(2)硫酸钠
蒸发溶剂至刚好有晶体析出)(4)25g
H2 SO 2NaOH+H2 SO --Na2 SO,+2H2O
10.(1)乙(2)135(3)3314.(1)①NaOH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
④11.B12.C13.(1)7.542.5(2)左
②NaC1、HC1③二④产生气泡(2)红→无
(3)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4)AB(5)100
2NaOH H2 SO=Na2 SO+2H2O
第十单元酸和碱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几种常见的酸
1.B2.A3.D4.D5.(1)稀硫酸浓硫酸
1.A2.酸性无3.D4.B5.B6.(1)浓
溶于水放热B(2)2NaOH十HSO,
硫酸(2)液滴溅出伤人(3)防止浓硫酸吸收
NaSO,+2H0(3)Na+、H+6.(1)10(2)红
空气中的水分7.C8.D9.D10.B
无(3)NaC1、HC17.D8.A9.D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