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14: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贯穿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主线。
语文核心素养:
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略读,确定阅读重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驿路梨花》文章通过记叙发生在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这是教读课,教师引导,运用略读的阅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达成阅读目标,目的是学“略读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略读并不清楚,只单纯地认为是粗略地读,给出一些方法上的指引是很必要的,比如什么情况下我们采用略读,围绕着什么内容进行略读,让学生走出粗浅的认识误区。本文所赞扬的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对很多孩子来说更像是一种口号式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七年级起始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应致力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培养以及对文本感受、感悟力的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略读,梳理文章曲折的故事情节,体会层层设计悬念的巧妙构思。
2.通过各种朗读,品读文中重点语句,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具准备
电脑 投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略读,理解文章层层设悬念的巧妙构思。
通过各种朗读,品读文中重点语句,理解梨花之美。
难点: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流程:
大家好,我叫张春然。愿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好日子里,和大家一起感受语文的美好。让我们一起走进《驿路梨花》。
二、多形式读文
1.略读——理清故事情节
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略读目标: 览全文 理情节 知大意
①关注哪些人出于什么原因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
②可跳过描写性语句。
③关注直接表达人物精神的语句。
抢答:有哪些人出于什么原因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
整理:我是山间一座小茅屋,解放军叔叔为了方便过路人建造了我。哈尼族姑娘梨花很受感动,以后常常照料我。梨花嫁人后她的妹妹又常来照顾我。后来,很多人因为我有了过夜的地方。瑶家老人出于感激给我送粮食,老余一行人对我进行了修葺。
和文中的情节安排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本文情节设置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跌宕起伏,曲折有致,趣味横生。
2.演读——读出曲折之趣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16—21自然段,读好有悬念的地方。
3.动情读——读出梨花之魂
运用略读方法在文中迅速勾画:
①描写人物感激的动作行为的语句。
②描写梨花的语句。
活动:小组合作朗读展示
要求:1.选定朗读内容,大声、动情地朗读。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朗读。
3.说说你们这样朗读的理由。(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预设:
1.在读人物感谢的动作和语言时,学生补充感谢的具体话语,体会文中感谢的真诚以及感恩后的回报。理解感恩其实是一种责任和人们的修养,真诚的感恩汇集成人间大爱,才有了更多的一代代的传承。
2.学生在朗读中质疑:到底是自然界的梨花,还是人物梨花?既然要表现人物梨花,为什么梨花又没有在文本中出现?在指导朗读提升的同时,明白一处梨花以洁白之形衬托希望和喜悦的心境;二处梦中梨花以芳香暗指人物精神的留香;三处梨花,人物交融合一,既充分展示了诗意的美感,又让文章回味无穷。
教师总结:
作者经历了文革内心的寒冷,眼见人们精神家园的荒漠化。而此时,文艺迎来了新的春天。作者回想到当年在云南的生活,少数民族人民善良淳朴的民风,不计回报的助人,深切真诚的感恩,唤醒了作者内心深处深藏的精神力量。
三、你觉得文章传达的精神内涵离我们遥远吗?
不同的时代,对快乐和幸福的理解可能不同,但有一种快乐是相通的,它穿越千年而亘古不变且历久弥新,那就是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中收获的快乐,没有一种快乐能超越这种高贵的情感。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不是远离我们的口号,就是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温暖的关照。
四、请用温暖的文字写写我们生活中温暖的关照吧!
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生活中的温暖关照,交流之后贴到黑板的板书周围。
结课:
我们每个人都给予别人温暖的关照而我们又因别人的温暖而有更多互助的传递,这就是“驿路梨花处处开”。
作业设计:
拓展阅读杨朔《荔枝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