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7张PPT。第三部分 积累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含标点符号) 复习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前言病句类型及方法突破
常见病句类型
类型一 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缺必要的修饰限制语几种类型。
1.缺主语。
例:通过不懈努力,使百里杜鹃成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缺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2.缺谓语。
例: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缺谓语,应在“我们学校”后加上“举办”。)
3.缺宾语。
例: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缺宾语,“加强”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思想道德”后加“建设”。)类型二 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轻风吹过,月光、树枝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月光”无法与“发出沙沙的声响”相搭配,可将“月光”删掉。) 2.动宾搭配不当。
例:由许嘉璐担任首席顾问、李行健主编的《学生规范字典》可以满足现代语文。(“满足语文”,动宾搭配不当,应在句末补充“……学习的需要”。)
3.主宾搭配不当。
例:苗乡侗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众多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旅游胜地”的是“苗乡侗寨”,而不是“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可以改为“具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的苗乡侗寨,成为……”)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手”是“能干的”,但不能是“聪明的”,应删去“聪明的”。)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如果”和“也”搭配不当,把“也”改为“就”。)
6.一方面和两方面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中最常见的句式是“是否(能否,有无)……是……”,即前面用肯定+否定的选择形式,后面只用肯定的或否定的形式,修改的原则是使前后形式一致。
例: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好坏”“优劣”是两方面的,“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一方面的,二者不搭配,可以改为“优美的环境、优秀的服务质量是我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类型三 语意重复
1.主语重复。
例:我们班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能认真听讲。
2.谓语重复。
例:幻想小说不失为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主语“我们班的同学”和“我们”重复,应删去后一个“我们”。)
(“为”和“是”重复,应删去其一。)
3.宾语重复。
例:工程队既快又好地进行施工任务,力争提前完工。
4.定语重复。
例:到会的15名与会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者”即到会的人,应删去“到会 的”。)
(“施工”和“任务”重复,删去“任务”。)
5.状语重复。
例:夜深人静,他独自孑然一身穿过空旷的街道。
6.补语重复。
例: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之外。(“孑然一身”即独自一人,应删去“独自”或“孑然一身”。)(“溢于言表”即从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应删去“之外”。)
类型四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
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1)表示属性的或时间的、处所的;(2)指称或数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性质);(5)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2.状语位置不当。
例: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在未来”应修饰“生活”。) 3.并列词语位置不当。
例: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以掉以轻心。(逻辑语序不当,应该将“仔细调查”放到“认真研究”前。)类型五 否定不当
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了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例: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严防”“不出问题”即要确保出问题,与句子意思相悖,应去掉“严防”或“不”。)类型六 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看他高兴的样子,我敢肯定他可能有什么大喜事了。(既然“敢肯定”,又用“可能”来推测,前后矛盾,应去掉“可能”。) 2.不合事理。
例: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不可能有几千条胳膊,应改为“千余条”。)类型七 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理解或句子不止一种解释。具体指一句话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的语义,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意误解的现象。
1.指代不明。
例:为了庆祝五四青年节,李丽建议举办读书交流会,杨玲建议进行演讲比赛。我同意她的建议。(“她的建议”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大会。(“其他县领导”既可指本县除书记、副书记以外的其他领导,又可指其他县城的领导,应改为“书记、副书记等各县领导……”)类型八 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彩使用不当等等。
1.词性使用不当。
例: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2.词义使用不当。
例:我市以“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环保目标,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用词不当,应该把“保存”改为“保护”。)
3.感彩不当。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适,改为“学习”。)类型九 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称为句式杂糅。即把几种结构或几个意思,硬凑在一个句子里,使句子结构混乱表意不明。
例:1.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之所以”和“的原因”语义相同,删去其一。) 2.“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三部分”和“组成”造成了句式杂糅,可改为“包括…….三部分”或者“由……三部分组成”。)病句辨析十二不放过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辨析病句时也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看到介词不放过,看是否缺少主语,是否表意不明。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例:1.通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中山市的空气更加清新。(介词位于句首,淹没主语,应删掉“通过”。)
2.伴随《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的全国热播,不仅让大家了解各地美食,而且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的思考。(“伴随”开头,导致句子无主语,应去掉“伴随”。)二、看到并列词不放过,看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正确,搭配是否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正确、搭配是否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1.《变形记》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逻辑有误,“衣物”不属于“学习用品”)
2.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语序不当,应是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3.包头的夏季,绿树成行,鲜花盛开,让人感觉到不仅是生产钢铁的钢城,也是使人心旷神怡的树城、花城。(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夏季”与宾语“钢城”“ 树城、花城”搭配不当,应将“包头的夏季”改为“夏季的包头”)三、看到两面词不放过,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
例:1.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能否提高”是两方面的事,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一方面的事,前后不一致,应删掉“能否”。) 2.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前半句“能否具有”说的是两方面的事,但后半句只说到了肯定的方面,应把后半句改成“关键是能否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四、看到否定词不放过,看它们是否因多重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1.我们不能不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否定不当,“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肯定,应删去“否认”前的“不”。)
2.一篇网络帖子看似无足轻重,最终却玷污公民名誉,破坏国家形象,影响社会稳定,难道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吗?(反问句多重否定失当,可改为“难道后果不可谓严重吗”,去掉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
例:1.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学校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就是为了“避免道路交通拥堵”,应该删去“不”。)
2.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防止”和“不再”不能同时出现,删掉其一。)五、看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等词或词组,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体是否颠倒。
例:1.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 2.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六、看到代词不放过,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同学正在促膝长谈。(该句中,“他的同学”指的是谁的同学,自己的同学还是哥哥的同学,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应改为“看见他的同学正在和哥哥促膝长谈。”)七、看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不放过,看连用是否造成矛盾。
例: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不少于十多处”矛盾,应删掉“多”。)八、看到“是”表判断的句子不放过,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自古以来,成都人才辈出,汉代大儒扬雄的故乡就是成都郫县人。(主语“故乡”与宾语“成都郫县人”搭配不当,应删去“的故乡”或者“郫县人”。)九、看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不放过,看同倍数相搭配,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例: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十、看到“不管”或“尽管”不放过,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假如你是一粒种子,尽管是生在千里沃野,还是长在茫茫戈壁,都要坚强地把根须伸进大地。(关联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常有“怎么”“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所以应将“不管”改为“尽管”)十一、看到关联词不放过,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毛病。
例:1.即使安倍晋三在极力兜售他的“和平主义”,因此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军国主义”野心。(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因此”改为“也”。) 2.张亮不但会弹钢琴,而且王强也会弹钢琴。(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不但”要放到“张亮”的前面,一般来说,两个分句是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不同主语时,关联词在主语前面,该句就应该将“不但”移到“张亮”前。)十二、看到动词不放过,看动宾、主语是否搭配得当。
读到一个句子时,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1.世界杯赛是足球的顶级赛事,受到人们的瞩目和喜爱,并以进入世界杯为最高荣誉。(主谓搭配不当,“并以……荣誉”的主语不能是“世界杯赛”,把“并”改成“足球运动员们”。) 2.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渲染”与“内涵”搭配不当,把“渲染”改为“蕴藏”。)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和区别
1.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
(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2)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
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3)一般情况下,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使用连词而不用顿号。
例: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4)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不用顿号。
例:他已经走了有三四里的路了。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例: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5)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标点符号的话,只能使用逗号。
例: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6)并列词语注意分类,小的用顿号,大的用逗号;分句间小的用逗号,大的用分号,甚至句号。
例: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两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7)分号一般是用在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但如果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例: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8)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例: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2.问号的使用
(1)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但只充当整个句子的一个部分(通常是主语或宾语),句末不用问号。
例:她什么时候走,坐哪趟车,我都打听清楚了。
我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选择问句中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都只能在句末使用一个问号,其他各句之间均用逗号。
例:你是坐飞机来呢,还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轮船来呢?请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注意】要区别于:告诉我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飞机来。 (3)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4)倒装句中,句号放在句末。
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
怎么啦,你?
【注意】倒装句中,感叹号具有相同的情况。
例:你放着罢,祥林嫂! 3.引号的使用
(1)引文独自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且引号前用冒号。
例: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虽然完整,但只作为整句话的一部分,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且前面不用冒号。
例: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如果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则又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例:他走上前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字是什么意思?”
(4)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5)一般的专有名词上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
例:三峡工程,“三个代表”“一国两制”“四化”建设。 4.冒号的使用
(1)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的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2)用在提示的词(如想、证明、宣布、指出、决定、透露、发现、反映、例如、如下等)的后面,引出具体内容。
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了。 【注意】这些表提示性的词的后面,也可以直接使用逗号引出下文。
例: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用在总括性的句子前,表示总结上文。(前面常常是几种并列的情况)
例: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4)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的末尾,不能管到句中。如果只管其中的一部分,就只用逗号、破折号或不用。
例:本市文坛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我们一般有六门基础科学: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物理,化学。 (5)表领起的插入语后面不能用冒号。
例:考文科各系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中文系已达1230人,历史系已达986人。 (6)“说”的形式放在句首,用冒号;放在句中,用逗号;放在句末,用句号。
例:老师说:“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老师说,“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中学课本里有不少李白的诗。”老师说。 5.省略号的使用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
例:第二代无绳电话采用了数字技术,主要有泛欧数字无绳电话、个人便携式电话、个人接入通信系统……等,具有双向互呼和越区切换性能。(要删去省略号) (2)一般情况下,句末的省略号连同标点符号一同省略。
例: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医药……,这些新兴产业在中国的“硅谷”勃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逗号应省略) 6.书名号的使用
(1)表示书名、篇名(文章、规章制度等)、报刊、歌曲、电影剧作等。
(2)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等不能滥用书名号。
例:以《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1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3)注意书名号的统管范围。
例:1933年到1934年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的《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申报副刊》”应改为“《申报》副刊”,“《自由谈》”应改书名号为双引号)。 (4)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用双书名号,内用单书名号。
例:(《读〈石钟山记〉有感》《〈中国工人〉发刊词》) (5)书名和篇名连用,或词牌曲牌名与题目连用时,中间用间隔号,外面用书名号。
例:《荀子·劝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7.破折号的使用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
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破折号和冒号的区分:
①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部分注释,则应用破折号。
例:这次职工代表大会有三项议程:审议奖惩条例,通过三年规划,选举职工代表大会理事。
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②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的则不行。
如上面的第二个例子可以说成: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而第一个则不能省去,否则意思就不明确了。 ③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则可以只管到句中的一部分。
例:胡适的学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替中国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买办资产阶级起帮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