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9:4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下面几种实验器具中,可作为容器用于加热的是(  )
A.烧杯 B.载玻片 C.酒精灯 D.镊子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诗句中的植物结出的这种有毒的红豆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A.果实 B.种子 C.器官 D.植物体
3.不属于生物的是( )
A.小猫 B.机器人 C.蘑菇 D.白菜
4.下列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环境的温度 B.空气的流速
C.气孔的开闭 D.根吸水速度
5.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三类无机盐是( )
A.氮、磷、铁 B.氮、磷、铜 C.氮、磷、钙 D.氮、磷、钾
6.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目镜、物镜 B.反光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光圈
7.做“验证绿色开花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实验前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A.降低温度 B.使根的吸收作用停止
C.降低输导组织的运输 D.消耗叶肉细胞内储存的有机物
8.市政新区环境优美,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在移栽过程中园林工人截去了树的大部分枝叶,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蒸腾作用 B.阻止新陈代谢
C.阻止呼吸作用 D.阻止光合作用
9.绿化校园需要移栽一批松树苗,下列做法不利于松树成活的是(  )
A.去除部分枝叶 B.选择傍晚移栽 C.将根部清理干净 D.带土移栽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D.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11.下列各项表示动物与其栖息环境的对应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丹顶鹤—湿地 B.袋鼠—森林 C.华南虎—南极冰原
12.“当你小心的翻开庭院中的花盆或砖块时,常常会看到一种叫鼠妇的灰褐色小昆虫迅速爬走了”,由此可推知,鼠妇栖息的环境是
A.阴暗潮湿 B.光亮潮湿 C.阴暗干燥 D.光亮干燥
13.某生物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表的实验,请根据表格的处理方法,分析
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这四瓶种子中2号瓶内的种子可能会萌发
B.1号瓶内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没有充足的空气
C.3号瓶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没有充足的空气
D.4号瓶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没有适宜的温度
14.如图是以伞藻为材料,设计的实验流程,一段时间后,a、b、c发育成的伞帽形状依次为( )
A.伞状、菊花状、菊花状
B.伞状、菊花状、伞状
C.菊花状、伞状、菊花状
D.菊花状、菊花状、伞状
15.下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根据该图结果可以推测(  )

A.在0-20天,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可能与气温变暖有关,20天后气温过于炎热,叶片不再生长。
B.120天后,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
C.三棵树叶大小不同,主要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品种
D.三棵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成正比关系,叶片的大小决定了叶绿素的含量
二、综合题
16.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养育了其他生物,成为生物圈的基石。请依据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及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 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储存能量,通过呼吸作用分解 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A] ,释放[B] ,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可安装一种仪器,以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产量。其原理是: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7.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以上两图,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有【 】 、【 】 、【F】液泡。
18.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地球上的生命形成威胁。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现阶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在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的 平衡。
(2)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实现碳中和可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外,还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路径。法桐是郑州市的市树,下图是某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法桐叶片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时间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单位:μmol/m2·s) 381 295 343 248 246 260
法桐叶片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单位:μmol/m2·s) 214.5 77.06 205.6 220.6 234.2 250.1
①二氧化碳通过 (结构名称)进出叶片,该结构由两个 细胞围成。
②根据上表信息:在10:00时,法桐叶片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明显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 。
③我国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绿色植物可以通过 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作用?请你列举一例: 。
19.如图是根尖的立体结构和平面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①是根尖的 区,其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是根吸收水分和 的主要部位。
(2)③是根尖的 区,能够不断的分裂出新细胞。
(3)④根冠在报尖的顶端,具有 作用。
20.如图是利用天竺葵探究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有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中有无对照实验 (填有或无),变量是 。
(2)实验过程中,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3)在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 。
(4)该实验结束后,你观察到的结果是 。
(5)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有许多种,按照功能可以分为:观察器具、解剖器具、计量器具、加热器具和通用器具等。
【详解】A.烧杯属于可加热的常用容器,A正确。
B.载玻片属于观察器具,B错误。
C.酒精灯属于加热器具,C错误。
D.镊子是通用器具,D错误。
故选A。
【点睛】明确常用的探究器具的分类及各种器具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1.植物体与动物体相似,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2.被子植物通常称为绿色开花植物,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茎、叶与植物体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机物的制造有关,利于植株的生长,称作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与植物的繁衍有关,称作生殖器官。
【详解】红豆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红豆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红豆的种子属于生殖器官,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像机器人没有这些生命现象,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因此都不是生物;小猫、蘑菇、白菜具有生物的这些特点,属于生物.
故选B.
考点:生物的特征.
4.C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调节气候,这是蒸腾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可见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片,水分散失的门户是气孔。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根吸水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故选C。
【点睛】关键是掌握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意义。
5.D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对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是与产量最密切的营养元素;磷肥能够促进植物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缺磷时,幼芽和根系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暗绿,无光泽,背面紫色;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和氮、磷的情况一样,缺钾症状首先出现于老叶,钾素供应不足时,碳水化合物代谢受到干扰,光合作用受抑制,而呼吸作用加强,影响植物生长,A、B、C都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分析】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能够将外界的光线反射到镜筒中;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转换器上安放物镜。
【详解】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故选A。
7.D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在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实验材料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处理方式叫做暗处理,目的是通过植物呼吸作用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8.A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详解】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A。
【点睛】蒸腾作用的意义。
9.C
【分析】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保护植物的根部、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枝条和叶片;③在傍晚或阴天移栽。
【详解】A.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A错误。
B.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植物,因为傍晚或阴天的光照不强,植物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的少,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也是同样的道理,B错误。
C.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表面积大增,利于吸水。所以,移栽植物时,根部总是带着土坨,以免损伤根毛和幼根。C正确、D错误。
故选C。
10.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详解】A.叶绿素是光合色素,叶绿体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错误。
C.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错误。
D.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能为动物提供充足的水分、食物、隐蔽和繁衍场所等基本环境条件,离开那样的地方,就必然威胁到动物的生存,这种环境才可以被叫做“栖息地”。
【详解】丹顶鹤的栖息地主要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A正确;
袋鼠以矮小润绿离地面近的小草为生,将长草与干草留给其它动物。个别种类的袋鼠也吃树叶或小树芽,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B错误;
华南虎主要生活在华南地区的森林山地,多单独生活,不成群,C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不同动物的栖息环境不同。
12.A
【分析】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详解】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因此“当你小心的翻开庭院中的花盆或砖块时,常常会看到一种叫鼠妇的灰褐色小动物迅速爬走了,”从这段话可知鼠妇生长的环境是阴暗潮湿的地方。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鼠妇的生活环境。
13.B
【详解】【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分析实验条件可知:1号瓶内无水,种子不萌发;3号瓶内种子浸在水中,缺少空气种子不萌发;4号瓶放在低温环境里,温度不适宜,种子不萌发;只有2号瓶具备了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种子可能会萌发,可见B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4.C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细胞核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伞帽的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伞藻相同。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B
【分析】左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0-20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之后趋于稳定。3号树叶面积最大,1号叶面积最小。右图为悬铃木叶增长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0-120天左右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之后减少。探究实验一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详解】A.在0-20天,三棵树叶片生长迅速,可能与气温变暖有关,但20天后叶片不再生长从本题中并未体现温度相关信息,故无法判断是因为炎热而不再生长,A错误。
B.120天后,叶面积基本没发生变化,但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单位面积所含叶绿素减少,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减弱,B正确。
C.三棵树叶大小不同,可能因为它们是不同的品种,也可能与温度、水分、土壤贫瘠程度等因素有关,C错误。
D.由图可知,前20天叶面积生长迅速,叶绿素含量也迅速增加;20-120天左右叶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绿素含量还保持增长趋势;120-180天左右叶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叶绿素含量减少,故总的来看叶绿素含量随叶片面积增加不成正比关系,D错误。
故选B。
16.(1)蒸腾
(2)有机物
(3) 二氧化碳 氧气
(4)二氧化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指在线粒体里消耗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
【详解】(1)由分析可知,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所以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空气中。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3)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为:,那么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A二氧化碳,释放B氧气,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会促进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因此利用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可安装一种仪器,以增加二氧化的浓度,提高产量,利用的原理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7.(1)甲
(2) A细胞壁/E叶绿体 E叶绿体/A细胞壁
【分析】题图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E叶绿体,F液泡。
(1)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所以,以上两图,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甲。
(2)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A]细胞壁、[F]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E]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18.(1)碳—氧
(2) 气孔 保卫 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其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使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意思对即可) 光合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绿色植物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写出其中任意一条即可)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的需要时,其余的氧就会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1)
生物的呼吸作用、自然界中有机物的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各种各样燃料的燃烧,这些活动在放出二氧化碳的同时,还都需要消耗氧气,这就打破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
叶片的表皮上分布着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由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
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而当整体表现为消耗二氧化碳时,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在10:00时,法桐叶片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远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其原因是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消耗二氧化碳的速度较快。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既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19. 成熟 根毛 无机盐 分生 保护
【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图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详解】(1)①是根尖的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根吸收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③是根尖的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④是根尖的根冠,具有保护作用。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尖的结构功能。
20.(1) 有 光
(2)消耗原有的淀粉
(3)脱色
(4)未遮光部分变蓝
(5)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合理即可)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
在实验中,用黑纸片把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光照是唯一的变量。
(2)
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3)
脱色:几个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4)
结果:观察叶色变化,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淀粉遇碘变蓝。
(5)
该实验除了证明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外,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