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模拟卷(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20: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一、单选题
1.人类的家园是指(  )
A.自己的家乡 B.自己的家庭 C.我们的祖国 D.地球
2.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3.下面能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公式是(  )
A.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B.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C.有机物+水→二氧化碳+能量
D.氧气+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二氧化碳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影响生物
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慢慢增大的钟乳石 B.能开出黄花的生石花
C.逐年增高的珠穆朗玛峰 D.腾空而起的火箭
6.下列哪项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由小变大 C.能自主运动 D.能繁殖后代
7.从合理膳食的角度来看,下列午餐食谱的制订科学合理的是( )
A.辣条、可乐、火腿肠、米饭
B.鸡腿汉堡、油炸薯条、可乐
C.豆角烧肉、香菇青菜、米饭、水果
8.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学校生态系统
C.院落生态系统 D.生物圈
9.下列对右表四台显微镜下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
1 10X 40X
2 15X 8X
3 20X 45X
4 5X 10X
A.4号,视野中的细胞体积最大 B.3号,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
C.4号比1号的视野暗,细胞大 D.3号比2号的视野暗,细胞大
10.恩吉尔曼的实验证实了
A.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好氧性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D.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11.患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主要原因是(  )
A.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太多 B.咽、喉分泌的黏液太多
C.鼻黏膜充血肿胀 D.声带充血肿胀
12.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如果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该转动( )
A.转换器 B.遮光器 C.准焦螺旋 D.物镜
13.下列不会直接影响声音发出的器官是(  )
A.肺 B.喉 C.鼻 D.食道
14.下图所示“鱼—菜互生”温室养殖系统,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和肥”的良性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蔬菜是生产者,可为温室中的生物提供氧气
B.鱼类是消费者,可以减缓温室中的物质循环
C.鱼类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为蔬菜提供有机物
D.蔬菜、鱼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15.为探究植物器官呼吸作用强度,选择不同器官材料各 30g 置于密闭容器中,9 小时后测定 容器中氧气含量,数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复测三次取最大值绘图 B.各组实验统一放光下进行
C.植物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少 D.应选取同种植物的各器官
二、综合题
16.认真分析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的水槽应装有 .
(2)乙装置可用来验证 ,此装置必须放在 的条件下.
(3)丙装置可用来验证 的实验,丙装置的试管内盛有 .
(4)丁装置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无不妥之处? .若有应该怎样改正 .
17.图甲是某位同学研究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如图乙是一天中图甲中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的完全培养液内,出了有充足的水分之外,还应该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 ;一定时间后会发现玻璃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出现,这主要是植物叶片上的 散发水分形成的.
(2)将图甲放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昼夜更替,钟罩内二氧化碳会发生如图乙所示的变化.其中由b到c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同的点为 ;如果晚上温度降低,则a点将会向 (填“上”或“下”)移动.
(3)如果将甲装置放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较长的一段时间,即使培养液能提供充足的营养,植物的生长速度也将会越来越慢,所以在种植大棚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4)如果想用甲装置研究植物呼吸作用能否释放二氧化碳,则应将装置 一定时间,然后检测玻璃钟罩内气体成分的变化。
18.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
(1)图中A能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2)B和C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统称为 。
(3)能分解生物遗体的D主要是自然界中哪些生物: ,D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称 。
(4)用字母写出图中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一条食物链: 。
19.下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中鸡与菜青虫之间的存在的关系有 。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 。
(2)图二中的1、2、3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其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是 (从1、2、3中选填);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的是 (从1、2、3中选填)。
20.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使图像从视野c变为视野b的状态,应将装片向 (填“左”或“右”)移动。
(2)要使图像从视野b变为视野d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换成 物镜。若此时视野变暗,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选用 光圈或凹面镜。
(3)要使图像从视野d变为视野a的状态,应该调节 。
(4)若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a是选用了10×的目镜,40×的物镜,则该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详解】通过“生物圈Ⅱ号”实验的探索,说明了一个事实: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D符合题意。
故选D。
2.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详解】结合分析,呼吸作用的表达式为:,A符合题意。
故选A。
4.B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
【详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B。
5.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征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特征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慢慢增大的钟乳石、逐年增高的珠穆朗玛峰、腾空而起的火箭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是生物;能开出黄花的生石花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特征的有关知识。熟知生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6.D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病毒属于生物,但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胞生物能由小变大,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由小变大,B错误。
C.一般的,动物能自主运动,植物等生物不能自主运动,C错误。
D.所有的生物都能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营养物质比例适中、搭配合理,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
【详解】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肉片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青菜、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米饭含糖类,符合合理膳食的原则。
A.缺少维生素,A错误。
B.缺少维生素,油脂类过多,B错误。
C.食物多样化,荤素搭配合理,C正确。
故选C。
8.D
【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D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视野越暗;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视野越亮。
【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2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20倍,3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900倍,4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0倍。
A.3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A错误。
B.3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细胞数目最少,B错误。
C.4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4号显微镜的视野比1号显微镜的视野亮,细胞小,C错误。
D.3号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体积最大,3号显微镜的视野比2号显微镜的视野暗,细胞大,D正确。
故选D。
10.A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该题要从光合作用的场所方面考虑解答。
【详解】恩吉尔曼的实验是这样的:(1)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2)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该实验说明有叶绿体的地方含有丰富的氧气,吸引了大量的好氧细菌,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
【点睛】该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1.C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如图:
,据此答题。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当人体患感冒时,会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使人呼吸不畅,故选项C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12.A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才能正确解答本类题目。
【详解】A.在显微镜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所以,如果要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应该转动转换器,A正确。
B.遮光器上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B错误。
C.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小,C错误。
D.物镜具有观察和放大物像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13.D
【分析】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详解】A.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就发出了声音,A不符合题意。
B.喉位于气管顶端,由环状软骨、会厌软骨等组成的室状器官。声带处于喉室的中央。肌肉的放松或收缩可以控制声带的松紧,也可以控制声门的开合,B不符合题意。
C.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气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发声,C不符合题意。
D.消化道是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食道是一条由肌肉组成的通道,连接咽喉到胃,与发声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蔬菜是生产者,蔬菜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A正确。
B.鱼类是消费者,可以促进(不是减缓)温室中的物质循环,B错误。
C.鱼类粪便被微生物分解后为蔬菜提供无机盐(不是有机物),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蔬菜、鱼类和微生物都属于生物部分,还不能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A。
15.D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A.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或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所以,在实验中重复测三次,对测得的数据,他应取平均值,A错误。
B.探究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差异的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不同器官,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且适应。叶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各组实验统一放光下进行,会对实验结果的造成干扰,使结果不准确,B错误。
C.从题图中可看出,装种子的容器氧含量最少,说明植物种子消耗氧气量最多,C错误。
D.探究植物不同器官呼吸作用强度差异的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不同器官,除了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因此,应选取同种植物的各器官,D正确。
故选D。
16.(1)二氧化碳 清水 (2)光合作用产生氧 (2分) 有光
(3)种子 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分) 澄清石灰水 (2分)
(4)有 把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2分)
【分析】此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以及了植物的蒸腾作用的实验设计能力.
【详解】(1)甲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若此装置需要一个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的水槽中应装有等量清水。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脱色、漂洗、滴碘、观察几个步骤,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玻璃罩中的“天竺葵的叶子没有变色,仍是黄白色,而无氢氧化钠溶液的天竺葵的叶子变成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
(3)丙装置是验证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4)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气孔散失水分,利用水的物态变化原理可进行探究蒸腾作用.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此装置有不妥之处,土壤中也有水分,也会蒸发,所以应将塑料袋扎在茎的基部。
【点睛】熟练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相关实验是解题的关键。
17. 无机盐 气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和c 下 及时通风 放在黑暗处
【详解】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图甲一定时间后会发现玻璃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出现,原因是幼苗根部吸收的水分运输到叶片后会经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图乙中b到c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图中的b和c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被光合作用利用。若夜间降温,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a点将会向下移动。
(3)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如果将甲装置放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较长的一段时间,即使培养液能提供充足的营养,植物的生长速度也将会越来越慢,原因是密封。所以在种植大棚蔬菜时,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及时通风。
(4)要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要使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以免影响实验效果;因此实验时,将整个装置放在黑暗处,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8.(1)生产者
(2)消费者
(3) 细菌、真菌 分解者
(4)A→B→C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 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 (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 (细菌和真菌)。
(1)
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图中的A绿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
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图中的B虫和C 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3)
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因此,题图中的D代表细菌和真菌。
(4)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故题图中的食物链为A→B→C。
19. 捕食、竞争 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太阳 1 2、3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图二中,2能够摄入1,所以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1和2都指向3,3能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因此3是分解者,能够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循环。
【详解】(1)图一中鸡以菜青虫为食,鸡和菜青虫属于捕食关系;同时鸡与菜青虫都以白菜为食,二者之间的又存在竞争关系,因此鸡与菜青虫之间的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图一中白菜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2)图二中的1、2、3分别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图示中2能够摄入1,所以1是生产者,其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2是消费者,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1和2都指向3,3能分解动植物遗体、遗物,因此3是分解者,也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能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能量流动的特点等知识。
20.(1)左
(2) 高倍 大
(3)细准焦螺旋
(4)400
【分析】解答该题一是要知道显微镜的成像特点,二是要熟悉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三是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c中的物像位于左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视野b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c变为视野b的状态,应将装片向左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
(2)由图可知视野b放大倍数小,视野范围大,看到细胞数目多,物像小;视野d放大倍数大,视野范围小,看到细胞数目多,物像大。因此,要使图像从视野b变为视野d的状态,应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视野过亮,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视野过暗,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3)视野d不清晰,视野a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d变为视野a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因此10×的目镜,40×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0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