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卷(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卷(一)(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30 13:5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期末复习卷(一)(教科版)
一、填空题(26分)
1.在水温和食盐颗粒大小保持不变时,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不停地给水加热,有一部分水会变成____________进入空气中。
3.当混合物中两种物质颗粒大小差别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____________分离它们;如果颗粒大小差别不大,一种物质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不能溶于水,我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分离它们。
4.在常温下,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多少不同,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在水中溶解的多。
5.冰融化成水是从固态变成液态,体积会变____________。
6.试管内的水开始结冰,这时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应该是____________,在结冰的过程,温度____________。
7.在正常压强下,水受热达到____________℃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在沸腾过程中____________一直保持这个温度。
8.把气球套在空瓶上,将空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如右图,根据气球皮的形状变化,可判断1号烧杯是____________,2号烧杯____________。(填“冷水”或“热水”)
二、选择题(24分)
9.能将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 B.用火烧 C.用冰块
10.用酒精灯加热完毕,需要熄灭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用嘴直接吹灭火 B.用灯帽将火盖灭 C.用手扇灭
11.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
A.白糖 B.味精 C.面粉
12.关于冰融化成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B.冰融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C.冰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
13.鱼缸里的水过一段就会减少一些,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被小鱼喝掉了 B.流到鱼缸外面了 C.跑到空气中去了
14.下列物质变化中,属于状态改变的是( )。
A.把纸折叠成纸飞机 B.易拉罐被压扁 C.水变成水蒸气
15.当环境温度低于0℃,液态水到( )时,就开始凝固成冰。
A.-1℃ B.0℃ C.100℃
16.当我们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中会有气泡产生 B.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 C.水面上会产生“白气”
三、判断题(16分)
17.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 )
18.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直接用嘴吹灭。( )
19.在相同的条件下,冰激凌比冰融化得更快一些。( )
20.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比如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比食盐的强。( )
21.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利用了水能溶解沙,而不能溶解食盐的特点。( )
22.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它还是橡皮泥。( )
23.当水温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 )
24.在做溶解快慢实验时,可以设置对比组:一杯冷水不搅拌,一杯热水搅拌。( )
四、连线题(4分)
25.请将实验材料与名称及作用连一连。
酒精灯 使容器受热均匀
石棉网 起支撑作用
蒸发皿 加热
三脚架 盛放液体
五、简答题(8分)
26.生活中有哪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最少2个)
27.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把它们放在通风和向阳的位置。2至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我们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
六、实验题(14分)
奶奶不小心把沙子撒在盐里,一直心疼不已。小华见了想起科学课上老师教的混合与分离方法,于是他准备设计实验帮奶奶把盐变干净。下面是他的实验方案,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装置:
28.首先他要选 装置,将食盐 到水里。
29.其次他要选 装置,分离 和 ,这个过程叫 。
30.最后他要选 装置,分离 和 ,这个过程叫 。
31.在蒸发食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食盐水沸腾了就熄灭酒精灯
32.蒸发皿中的白色晶体是 。
3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他在做实验时酒出了酒精并在灯外燃烧,他该怎么处理?( )
A.用电风扇吹 B.马上跑 C.不要惊慌,可以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34.把盐水倒入蒸发皿,加热过程中不停地用搅拌棒搅拌,是为了( )。
A.让盐水受热均匀 B.让盐水温度更高 C.让盐溶解地快
七、综合题(8分)
为了观察和研究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实验中将装有四分之一水的试管放入盛满碎冰(加入了食盐)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
35.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36.往碎冰中加入食盐的目的是( )。
A.让碎冰结成块 B.获得更低的温度 C.让碎冰变得更多
37.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 )。
A.方便拿住试管 B.方便看清冰 C.方便对比观察冰面和水面的高度
38.关于水结冰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后体积不变
B.水结冰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C.水结冰后,形态由液态变成固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搅拌
【详解】根据对加快溶解的认识,在水温和食盐颗粒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搅拌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
2.水蒸气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给水加热,有一部分水变变成水蒸气散失到空气中,且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3. 筛子筛选 溶解过滤蒸发
【详解】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用要结合混合物的特点。当混合物中两种物质颗粒大小差别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用筛子筛选分离它们;如果颗粒大小差别不大,一种物质能溶于水,另一种物质不能溶于水,我们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它们。
4. 食盐 小苏打
【详解】许多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但是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常温下,50毫升水能够溶解食盐大约是18克,能够溶解小苏打大约是5克,说明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多。
5.小
【详解】冰是水的一种形态,冰融化成水是从固态变成液态,而且体积变小。
6. 0°C 不变
【详解】水开始结冰时,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在冰水混合物的阶段中,冰的温度保持在0℃,全部融化后温度会上升,故在结冰的过程,温度不变。
7. 100 水
【详解】在正常压强下,水受热到达100℃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水会一直保持这个温度。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8. 热水 冷水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把气球套在空瓶上,将空瓶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空瓶浸入热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气球鼓起来;空瓶浸入冷水中时,瓶内的气体受冷体积收缩,气球瘪了。如图,根据气球皮的形状变化,可判断1号烧杯是热水,2号烧杯是冷水。
9.A
【详解】铁屑和木屑混合分离,我们可以根据铁屑能够被磁铁吸引,而木屑无法被磁铁吸引的性质,选用磁铁来分离;也可以利用铁屑在水中下沉,木屑漂浮在水面上的性质,把它们倒入水中进行分离。木屑能够燃烧,用火烧进行分离的方法不合适。
10.B
【详解】酒精灯是实验室用来加热的仪器。酒精灯使用时,我们要牢记一些注意事项。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如果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故选B。
11.C
【详解】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白糖和味精都可溶于水;面粉倒入水中后会形成悬浊液。
故选C。
12.C
【详解】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融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AB说法正确;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C说法错误。
13.C
【详解】水在常温下也能变成水蒸气,这个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肉眼无法看到。鱼缸里的水过一段就会减少一些,这些变少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所以C符合题意。
14.C
【详解】A.把纸折叠成纸飞机,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B.易拉罐被压扁,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C.水变成水蒸气状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固态变成了气态。
15.B
【详解】水变成了冰,叫凝固。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低于0℃,液态水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了固态,体积会变大,所以B符合题意。
16.B
【详解】A.水中会有气泡产生,说法正确,水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
B.水的温度会一直升高,说法错误,当水温到达100℃,就会保持不变。
C.水面上会产生“白气”,说法正确,“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17.√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其中水蒸气是气态的水,其特点是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等。题干表述正确。
18.×
【详解】用完酒精灯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如果酒精灯里的酒精洒到桌子上并开始燃烧,可用湿布或沙土覆盖扑灭。
19.√
【详解】相同条件下,冰激凌融化的比较快,因为冰激凌是奶油、糖、水等物质的混合物,冰融化的温度是0℃,冰激凌融化需要的温度要比冰高一点,所以冰激凌比单纯用水做的冰块融化快。题干表述正确。
20.×
【详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与小苏打相比较,食盐比小苏打溶解能力强。故题干说法错误。
21.×
【详解】将水中不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混合物的分离要考虑物体的特性,食盐能够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可以用过滤法将食盐和沙进行分离。
22.√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把橡皮泥做成小船后,只改变了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它还是橡皮泥,属于物理变化。题目说法正确。
23.√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故题干说法正确。
24.×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根据对比实验变量的控制,一杯冷水不搅拌,一杯热水搅拌。有两个变量了,故题干说法错误。
25.
【详解】实验室常见仪器包括:酒精灯,有加热作用;三脚架,有支撑作用;石棉网,可以受热均匀;蒸发皿,是盛放液体。
26.用热水、搅拌、研碎等。
【详解】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加热等。
27.不盖塑料膜的杯子中的水量减少,说明水发生了蒸发现象,有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到空气中去了。
【分析】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加热,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物态表面空气流速都能加快水的蒸发。
【详解】根据题目中的操作,2至3天后,观察到了开口的水杯,里面的水少了;封口的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的现象。水由液体变成气体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时时刻刻都可以蒸发。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开口的水杯,水蒸发后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水少了。封口的水杯里的水没跑到空气中去,所以基本没少。
28. 甲 溶解 29. 乙 食盐 沙子 过滤 30. 丙 食盐 水 蒸发 31.B 32.提纯过的食盐 33.C 34.A
【分析】盐和沙子混合可以利用食盐能够溶解而沙子无法溶解的性质进行分离,分离的过程是先放入水中,让盐充分溶解,在过滤出沙子,再用蒸发的方法得到食盐。
28.小华想把食盐从沙子里分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是溶解、过滤、加热蒸发。首先他要选择C号装置,将食盐溶解到水里。
29.其次他要选A号装置进行过滤,分离沙子和溶液。
30.最后他要选B号装置进行加热蒸发,分离盐和水。
31.在蒸发食盐时,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利用余温将水分完全蒸发掉,这样操作比较安全,防止食盐颗粒受高温发生爆裂。
32.蒸发皿中的白色晶体是食盐。
33.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他在做实验时洒出了酒精并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以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34.把盐水倒入蒸发皿,加热过程中不停地用搅拌棒搅拌,是为了让盐水受热均匀。
35.C 36.B 37.C 38.C
【分析】水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和固态。水由液态到气态叫作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到固态叫作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水由固态到液态叫融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由固态直接到气态叫作升华,水由气态到液态叫作液化,水蒸气直接到固态叫作凝华。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冰是水的一种形态,水结冰后形态发生变化:有固定的形态、不流动、固体,而且体积变大。
35.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不能触碰容器底和壁,故选项C符合题意。
36.往碎冰堆里放食盐,能够加快碎冰的融化,冰融化吸热使得周围温度降低,从而制造更低的温度,故选项B符合题意。
37.橡皮筋的作用是方便对比观察冰面和水面的高度,故选C。
38.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故选项A错误。
在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下降了,说明水放出了热量,故选项B错误。
水结冰后,形态由液态变成固态,选项C正确。
故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