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14: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并序
高适
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走近作者】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少时贫困,20岁后到长安求仕不遇。40岁后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后辞去,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掌书记。安史之乱后任西川节度使等官,最后任散骑常侍。
高适的诗歌尚质主理,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高适边塞诗的突出特点。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有《高常侍集》传世。
【再现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732),信安王李祎yī征讨奚、契丹,高适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在东北边塞军事上,下过一番功夫。二十一年(733)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硅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二十四年(736),张守硅使平卢讨击使安禄山征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二十六年(738),张守硅裨pí将赵堪、白真陀罗假以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打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硅隐其败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故写下了此篇。
并序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注释】
燕歌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
元戎:军事统帅;主将。即张守珪。
和: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
汉家烟尘在东北,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汉将辞家破残贼。
将领们为扫平敌人辞家上了前线
男儿本自重横行,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
天子非常赐颜色。
当朝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旆jīng pèi逶迤wēi yí碣石间。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山里蜿蜓不断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单于猎火照狼山。
文书说单于把战火燃到两国边境
山川萧条极边土,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胡骑凭陵杂风雨。
敌骑犯边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战士们在前线厮杀伤亡惨重
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
时值深秋大漠塞外百草枯萎
孤城落日斗兵稀。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身当恩遇常轻敌,
身受皇恩常思报国轻视寇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戍边时日已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妻子自丈夫离开就因思念而伤心啼哭
少妇城南欲断肠,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戍边将士在蓟北边防空自回首故乡
边庭飘飖那可度,
边疆动荡不安怎可轻易来奔赴
绝域苍茫无所有。
绝远之地一片苍茫更加荒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
早中晚三次都杀气腾腾似乌云弥漫
寒声一夜传刁斗。
夜里传出的打更声听得人颇感凄凉
相看白刃血纷纷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死节从来岂顾勋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个人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你没看见征战沙场有多惨烈
至今犹忆李将军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思考】
这是一场 的战争。理由: 。
【总结】这是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失利→被围→结局(战争全过程)
1-8句:外敌犯边,唐军出师(出师)
9-16句:作战失利,身陷重围(失利)
17-24句:唐军被围,难以突围(被围)
25-28句:战争结局,战士心声(死斗)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补充典故】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所以,“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史记·季布栾luán布列传》
【思考】如何理解“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明确】貌似颂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 战争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荣光,已见得恃宠而骄,为后文的轻敌埋下伏笔。
【思考】“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中的“飞”和“照”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
写出了军情危急
【思考】“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效果?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思考】诗人描写“出师”渲染了怎样的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诗人对这种气势的描写的?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蔽日、大摇大摆开赴战场的场面,可以想见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纵,为下文战争失利设伏,同时与失利后的狼狈作反衬。
【思考】从“山川萧条极边土……力尽关山未解围”中,你认为唐军战争失利被围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环境恶劣:以边塞景色的衰败、萧瑟、凄凉衬托出战事的惨烈
敌人的凶悍:胡骑凭陵杂风雨
军中苦乐不均:将领纵情享乐、荒淫轻敌,战士浴血奋战、伤亡惨重
【思考】第三部分写唐军被围,为什么要写到“少妇征人,两地相思”?
白天所见“杀气作阵云”,晚上所闻也只有“刁斗声”,可以看出唐军身陷绝境,突围无果,死亡将临,不由人不想到永无会期的亲人,不由人不恨把他们推入绝境的将领。
写少妇征人,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
【思考】“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诗人对战士们寄予了怎样的感情?
在突围无果、生还无望的处境下,战士们决心以身殉国,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英勇、无私,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啊。诗人的感情饱含着悲悯和礼赞。
【思考】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体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
唐将:骄横轻敌,远离前线,荒淫享乐,不恤士卒
总结
第一层八句写出师,着力烘托气氛;
第二层八句写失利,揭示失败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死斗,突出壮志豪情。
【思想内容】
《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燕歌行》本是乐府的体裁,魏文帝曹丕最早以这个题目写诗。此后这个题目常用来歌咏东北边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本诗对旧有的题材进行了开拓。全诗既有对边塞风光和战争场面的描绘,又有对征夫疾苦、思妇心理的体察,于悲壮的诗风中,呈现出慷慨之音。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艺术特色】
①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艺术特色】
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
出征时的金鼓震天狂妄自大 战败后的惨烈困苦
士兵拼死杀敌艰苦奋战 将军纵情声色荒淫腐败
士兵的效命死节浴血奋战 将军的贪功懈怠
恃勇轻敌,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的将军 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