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30 14: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九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总分48分)
南极星,现阶段所指的是南极座o星,位于地轴南极的延伸方向附近,肉眼观测难度较大。如图所示照片是冬季在南极州南乔治亚岛哈克冰川上朝向南极星方向连续曝光拍摄的星迹图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3分)在摄像机镜头不调整情况下,某日22时观测到恒星M处于图中位置,则次日再次观测到M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是(  )
A.21时3分56秒 B.21时56分4秒
C.22时0分0秒 D.22时3分6秒
2.(3分)图中恒星M视运动的角速度和方向分别为(  )
A.约15°/小时,逆时针 B.约1°/天,顺时针
C.约15°/小时,顺时针 D.约1°/天,逆时针
图1①②③示意二分二至日昏线摆动情况,图2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3分)昏线在③位置时,对应的日期与图2中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3分)昏线位置由③到①期间(  )
A.地球公转过近日点
B.地球公转依次过丁丙乙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D.北极地区极夜转为极昼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山势巍峨高峻。泰山石产于泰山周边的溪谷,主要是片麻岩,因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及美丽多变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闻名于世。如图分别是泰山石图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3分)从成因上看,泰山石主要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3分)如图为泰山环山公路一隅景观图。该地区道路呈“之”字形弯曲是为了(  )
A.减低道路坡度 B.减小工程总量
C.减少生态破坏 D.欣赏沿途风景
地幔柱是从软流圈或深处地慢涌起并穿透岩石圈的一股固体物质热塑性流,呈圆柱状。地幔柱在海洋底或地表出露时即为热点,热点是分析板块绝对运动的参照系统之一。有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是由几乎固定不动的地幔柱热点发生间歇性火山喷发(部分)名石年龄。据此完成7﹣8题。
7.(3分)现阶段,形成夏威夷群岛的“热点”最靠近图中的(  )
A.夏威夷岛 B.茂宜岛 C.瓦胡岛 D.考艾岛
8.(3分)夏威夷所属国的宏观地貌程是(  )
A.海沟 B.海岭 C.裂谷 D.岛弧
构造等高线是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的原理,用等高线表示地下的某一个岩层顶面或底面的起起伏形态变化,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特征。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和地下某一岩层底面的构造等高线。据此完成9~10题。
9.(3分)图示甲地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山脊 D.谷地
10.(3分)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
A. B.
C. D.
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高于26℃的热带海洋上,西北太平洋水温较高,是影响我国台风的主要源地。2023年有多个台风发展强盛并对周边国家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11.(3分)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海葵”的是(  )
A. B.
C. D.
12.(3分)2023年9月3日14时至4日14时,受台风中心位置响鹅銮鼻的风向变化可能为(  )
A.偏东风转为偏北风 B.东南风转为西南风
C.偏西风转为偏南风 D.西南风转为东北风
如图分别式一艘游轮自杭州至布加勒斯特的航线和1月、7月沿两纬线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
13.(3分)该游轮在杭州东部海域时吹东南风,与该风向的成因密切相关的气压中心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3分)游轮进入甲海域后,盛行风为(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指示风向。据此完成15~16题。
15.(3分)图中气压带能正确示意a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3分)图示月份最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呈带状分布
B.我国东部地区吹东北信风
C.印度低压势力强盛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总分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用立杆测影的方法测量太阳高度和影长。从3月21日至4月5日,每隔三天测量一次,测量时间选择在当地正午时刻
实践内容: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影
时间:北京时间12:20 地点:学校操场
实验器材:1米细杆,指南针,卷尺,相机 测算结果记录
日期 影子(cm) 太阳高度角
3月21日 81.48 50°
3月24日 81.08 50.87°
3月27日 79.45 51.64°
3月30日 76.49 52.42°
4月2日 74.49 53.49°
4月5日 73.01 53.96°
(1)估算当地的地理坐标    。
(2)根据实验数据说出研学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的关系,并说出此期间该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3)说出4月5日这天日出、正午和日落时刻操场上物体影子朝向和长短的情况,并说出该日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
18.(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海拔4000~6000米,北部山前分布着连绵的冲积扇,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坐落其中。黑河年径流量15.7亿立方米,注入居廷海(内陆湖),自山前至下游冲积扇规模不同。如图示意祁连山及周边、黑河流域部分地理事物。
(1)与祁连山南侧相比,简析北侧冲积扇分布较多的原因。
(2)简述黑河上游河谷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水侵蚀方式。
(3)说出甲、乙、丙三个区域中最可能发育有大规模冲积扇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4)分析河西走廊山前冲积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及周边区域2022年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1)指出图中①、②处可能形成锋面的位置和锋面的类型,并简述判断锋面类型的理由。
(2)判断图示季节达尔文港的风向,并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面说明其形成过程。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安庆九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总分48分)
南极星,现阶段所指的是南极座o星,位于地轴南极的延伸方向附近,肉眼观测难度较大。如图所示照片是冬季在南极州南乔治亚岛哈克冰川上朝向南极星方向连续曝光拍摄的星迹图片,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据此完成1﹣2题。
1.(3分)在摄像机镜头不调整情况下,某日22时观测到恒星M处于图中位置,则次日再次观测到M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是(  )
A.21时3分56秒 B.21时56分4秒
C.22时0分0秒 D.22时3分6秒
【分析】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度,用时23时56分4秒;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用时24小时。
【解答】解:根据题干可知,某日22时观测到恒星M处于图中位置,说明是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则恒星日的长度是23时56分4秒,所以次日再次观测到M处于同一位置的时间是某日22时+23时56分4秒=21时56分4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判断方法即可解答。
2.(3分)图中恒星M视运动的角速度和方向分别为(  )
A.约15°/小时,逆时针 B.约1°/天,顺时针
C.约15°/小时,顺时针 D.约1°/天,逆时针
【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特点是除极点为0外,其余均相等,即每小时15°。在侧视图中,地球自西向东转,在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解答】地解: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爱,均为15°/小时,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的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恒星M视运动的角速度和方向分别为约15°/小时,方向为逆时针,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实际考查地球自转的相关内容,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图1①②③示意二分二至日昏线摆动情况,图2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3分)昏线在③位置时,对应的日期与图2中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另一个半球昼变短。
【解答】解:由上题分析可知,昏线在③位置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根据“图2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位置”可知,乙为近日点,丁为远日点,地轴向右倾斜,所以丁为夏至日,甲为春分,丙为秋分日,乙为冬至日;综上所述,昏线在③位置时,对应的日期与图2中吻合的是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4.(3分)昏线位置由③到①期间(  )
A.地球公转过近日点
B.地球公转依次过丁丙乙
C.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D.北极地区极夜转为极昼
【分析】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另一个半球昼变短。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昏线从③到①,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错误。
根据“①②③示意二分二至日昏线摆动情况”可知,③为夏至,②为秋分,①为冬至日,并没有过近日点,北极地区由极昼转为极夜,AD错误。
根据“图2示意地球公转轨道及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位置”可知,乙为近日点,丁为远日点,地轴向右倾斜,所以丁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乙为冬至日,所以地球公转依次过丁丙乙,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山势巍峨高峻。泰山石产于泰山周边的溪谷,主要是片麻岩,因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及美丽多变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闻名于世。如图分别是泰山石图片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3分)从成因上看,泰山石主要属于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解答】解:根据材料“泰山石产于泰山周边的溪谷,主要是片麻岩,是由花岗岩经变质形成”可知,泰山的石质属于片麻岩,片麻岩是变质岩;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沉积物固积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故戊为沉积岩,丙丁戊都指向乙,乙为岩浆,甲为侵入性岩浆岩,丁为变质岩,所以泰山石主要属于图2中丁,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泰山成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6.(3分)如图为泰山环山公路一隅景观图。该地区道路呈“之”字形弯曲是为了(  )
A.减低道路坡度 B.减小工程总量
C.减少生态破坏 D.欣赏沿途风景
【分析】与平原比较,山区相对高度比较大,公路一般呈“之”字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以公路为主;平原地区,尽量选择距离较近的路线;交通线绕道,能通过较多的居民点,增加运输量。
【解答】解:根据泰山环山公路一隅景观图可知,该地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故采用“之”字形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但不能减少工程量,A正确,B错误。
“之”字形道路的施工量大,对生态的破坏比直线要大,C错误。
“之”字形道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沿途风景,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该地区道路呈“之”字形弯曲目的,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地幔柱是从软流圈或深处地慢涌起并穿透岩石圈的一股固体物质热塑性流,呈圆柱状。地幔柱在海洋底或地表出露时即为热点,热点是分析板块绝对运动的参照系统之一。有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是由几乎固定不动的地幔柱热点发生间歇性火山喷发(部分)名石年龄。据此完成7﹣8题。
7.(3分)现阶段,形成夏威夷群岛的“热点”最靠近图中的(  )
A.夏威夷岛 B.茂宜岛 C.瓦胡岛 D.考艾岛
【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根据材料,位于太平洋板块上的夏威夷群岛是由一个固定不动的岩浆上涌通道所形成的火山喷发而成。根据图中火山岛的形成时间,西北最早,向东南形成年代越来越晚,最早形成的火山岛已经移动到西北部,所以现阶段形成夏威夷群岛的“热点”最靠近图中的夏威夷岛,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3分)夏威夷所属国的宏观地貌程是(  )
A.海沟 B.海岭 C.裂谷 D.岛弧
【分析】生长边界处板块逐渐远离,在陆地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海洋中形成大洋中脊;消亡边界处板块相互靠近、碰撞挤压,若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褶皱山脉,若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
【解答】解: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火山岛组成的火山岛链,是太平洋板块移动经过板块张裂地带时,受张力作用,岩浆喷涌形成的,属于大洋中脊,形成的是海岭,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构造等高线是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的原理,用等高线表示地下的某一个岩层顶面或底面的起起伏形态变化,可以反映地质构造特征。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和地下某一岩层底面的构造等高线。据此完成9~10题。
9.(3分)图示甲地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山脊 D.谷地
【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可知,图中甲处构造等高线的数值由外向里增大,表明岩层是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3分)沿M、N方向作地质剖面图,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  )
A. B.
C. D.
【分析】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可知,图中乙处构造等高线的数值由外向里减小,表明岩层是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低,为山地,故图中地质构造是向斜形成的山地,所以符合乙处地质地貌特点的是B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表形态塑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台风常常形成于洋面温度高于26℃的热带海洋上,西北太平洋水温较高,是影响我国台风的主要源地。2023年有多个台风发展强盛并对周边国家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11.(3分)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能表示“海葵”的是(  )
A. B.
C. D.
【分析】低压系统(气旋):①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北半球呈逆时针辐合;南半球呈顺时针辐合);②垂直方向: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解答】解:根据选项来看,图中A是暖锋,B是冷锋,C是南半球气旋,D是北半球气旋,台风“海葵”是北半球强烈发展的气旋,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气压系统与天气,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12.(3分)2023年9月3日14时至4日14时,受台风中心位置响鹅銮鼻的风向变化可能为(  )
A.偏东风转为偏北风 B.东南风转为西南风
C.偏西风转为偏南风 D.西南风转为东北风
【分析】气旋是指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冷却成云致雨,因此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在水平方向上,气旋的不同位置,风向不同,如北半球,气旋的北部为东北风、南部为西南风、东部为东南风、西部为西北风。
【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2023年9月3日14时鹅銮鼻位于台风中心的西南侧,吹偏西风;4日14时鹅銮鼻位于台风中心的东南侧,吹偏南风,C正确,ADB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风向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分别式一艘游轮自杭州至布加勒斯特的航线和1月、7月沿两纬线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3~14题。
13.(3分)该游轮在杭州东部海域时吹东南风,与该风向的成因密切相关的气压中心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解答】解:根据题干“该游轮在杭州东部海域时吹东南风”可知,该季节为我国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盛行东南季风;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根据图上信息可知,②为陆地低压,③处为海洋高压,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4.(3分)游轮进入甲海域后,盛行风为(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季风 D.东南信风
【分析】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解答】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所以游轮进入甲海域后,盛行风为西南季风,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盛行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部分),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箭头指示风向。据此完成15~16题。
15.(3分)图中气压带能正确示意a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风向向左偏,为南极点俯视图;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a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北侧盛行东南信风,南侧盛行西北风,故②正确,①③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6.(3分)图示月份最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呈带状分布
B.我国东部地区吹东北信风
C.印度低压势力强盛
D.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分析】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可知,风向向左偏,为南极点中心俯视图;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陆地气温低,气压高,亚洲高压实力强,D正确,C错误。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不呈带状分布,A错误。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B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二、综合题(本题共3题,总分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用立杆测影的方法测量太阳高度和影长。从3月21日至4月5日,每隔三天测量一次,测量时间选择在当地正午时刻
实践内容: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影
时间:北京时间12:20 地点:学校操场
实验器材:1米细杆,指南针,卷尺,相机 测算结果记录
日期 影子(cm) 太阳高度角
3月21日 81.48 50°
3月24日 81.08 50.87°
3月27日 79.45 51.64°
3月30日 76.49 52.42°
4月2日 74.49 53.49°
4月5日 73.01 53.96°
(1)估算当地的地理坐标  (40°N,115°E) 。
(2)根据实验数据说出研学期间正午太阳高度与杆影长度的关系,并说出此期间该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3)说出4月5日这天日出、正午和日落时刻操场上物体影子朝向和长短的情况,并说出该日影子长短变化的原因。
【分析】(1)某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间差(经度间隔15°,时间差1小时;经度间隔1°,时间差4分钟)(知东求西用减,知西求东用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3)太阳每天都是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但随着光线直射纬度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直射哪个半球,太阳就是从东哪个方向升起,西哪个方向落下的,换言之,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夜地区之外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
【解答】解:(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地3月21日正午太阳高度大约为50°;当地正午时刻是北京时间12点20,根据经度每相差1°,与120°E相差3°,当地的经度是115°E。,115°E).
(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所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该地由昼夜等长变为昼长夜短。
(3)4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日落西北,影子越短可知,日出东北,且日出时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小值;正午时分,影子朝向正北,影子达到一天最短,影子朝向东南方向,所以影子达到一天中最长。
故答案为:
(1)(40°N,115°E)
(2)昼夜长短的变化:由昼夜等长变化为昼长夜短。
(3)变化:日出时该城市物体影子朝向西偏南(或西南)方向,影子达到一天中最长,影子达到一天最短,且影子达到一天中最长。
原因:是由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引起。日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日最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8.(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祁连山脉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海拔4000~6000米,北部山前分布着连绵的冲积扇,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坐落其中。黑河年径流量15.7亿立方米,注入居廷海(内陆湖),自山前至下游冲积扇规模不同。如图示意祁连山及周边、黑河流域部分地理事物。
(1)与祁连山南侧相比,简析北侧冲积扇分布较多的原因。
(2)简述黑河上游河谷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流水侵蚀方式。
(3)说出甲、乙、丙三个区域中最可能发育有大规模冲积扇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4)分析河西走廊山前冲积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
【分析】(1)冲积扇较多的原因可从河流发育、碎屑物、山地落差等方面分析。
(2)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其特点不同,在上游山区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道呈V字型;在河流中下游,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河谷,枯水期为河漫滩平原;在河流的入海口处,由于地形平坦,水流减慢,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三角洲。
(3)影响冲积扇形成的因素有流量、流速、含沙量。
(4)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有气候、地形、水源、交通、政策等。
【解答】解:(1)山脉北侧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碎屑物较多,降水较多,携带泥沙的能力强,河流流速快,在山麓地区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较多。
(2)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黑河上游河谷位于河流上游,以下蚀为主,河谷两岸谷壁陡峻。
(3)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甲、乙、丙三个区域中最可能发育有大规模冲积扇的区域是甲,降水较多,海拔高,蒸发较少,流水的搬运能力及沉积能力大,为冲积扇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沉积物。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河西走廊山前冲积扇,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充足水资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故答案为:
(1)与祁连山南侧相比,北侧的河西走廊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沟谷数量多,落差大,搬运,形成冲积扇。
(2)特征:河谷剖面呈“V”型;两岸谷壁陡峻。
流水侵蚀方式:流水下蚀
(3)甲;甲区域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河流搬运,沉积量大。
(4)山前冲积扇地势较高,城市不易发生洪滑灾害,土地资源丰富;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土壤肥沃,为城市提供丰富农产品,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冲积扇、河流地貌、河西走廊山前冲积扇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的有利条件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9.(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如图为澳大利亚大陆及周边区域2022年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
(1)指出图中①、②处可能形成锋面的位置和锋面的类型,并简述判断锋面类型的理由。
(2)判断图示季节达尔文港的风向,并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面说明其形成过程。
【分析】(1)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2)判断某点风向:作图分析法﹣﹣先做出该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若等压线不规则,呈弯曲状态,则做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的线即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然后再根据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规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做出偏向角度为30°﹣45°之间的风向,由此确定此点的风向。
【解答】解:(1)结合图可知,图中①处为高压中心。②处为低压槽,因此容易形成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冷气团,因此②处形成冷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形成达尔文港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根据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为西北季风,太阳直射南半球、风带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
(1)②处;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转动,故为冷锋。
(2)西北风;受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响;地转偏向力(向左偏)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判读、季风成因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3/11/30 12:21:37;用户:语数外;邮箱:17513682226;学号:5071426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