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易错闯关练习-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盘踞(jù) B.铁锹 (qiū) C.劲挺 (jìnɡ) D.拄杖(zhǔ)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晶莹 壮观 无私 有限 B.子孙 破碎 无私 节治
C.矿产 基地 毁坏 烂用 D.生态 设想 例如 枯节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抗疫英雄的事迹。
B.她的演唱如行云流水一般,真是妙笔生花。
C.书籍是净化心灵的清洁剂,让我们的心灵纯净、美好。
D.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4.对下列语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海洋中众多的鱼虾,是人们熟悉的食物。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1.5亿吨,就比当今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利用开发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A.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B.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C.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作诠释
5.下列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B.海浪宁可在礁石上撞得粉碎,也不肯后退一步。
C.几年过去,大瀑布逐渐枯竭,虽然在汛期,但是见不到昔日雄伟的气势。
D.滥用化学物品不但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
6.下列对《浪淘沙》(其一)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这首诗与他被贬连州刺史却没有沉沦的乐观心境相符。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写字词。
(1)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地球的kāng kǎi( )无私,人们开始节约zī yuán(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不再乱砍làn( )伐。
(2)志愿者们为环保作出的gòng xiàn( )有目共dǔ( )o
8.同音字组词。
【yá】 悬 ( ) 天 ( ) 【yīng】 雄( ) 黄( )
【dǔ】 目( ) 拥 ( ) 【yíng】 晶( ) 经( )
9.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波光 ( )的奇迹
( )的设想 ( )的归宿
( )的杨柳 ( )的地方
10.趣填成语:
一( )知秋 昙( )一现 ( )熟蒂落
节外生( ) 自食其( ) ( )深蒂固
我发现成语中所填的字都和 有关。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神奇。在刘禹锡笔下,波涛滚滚的黄河裹挟黄沙、蜿蜒千里——“ , ”;在杜牧笔下,美丽如画的江南春意盎然、花红柳绿,“ , ”。
(2)《书湖阴先生壁》中,赋予山水人的情感,将景物描写得温柔多情的诗句是“ , ”。
(3)《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告诉我们要 。
(4)五谷是指稻、麦、 、菽、稷,五音是指宫、商、角、 、羽。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鹅钻进水里。(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张佳同学加入了团体操比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3.在选文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4.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本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如果要举例子说明文中画线句的观点,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火山喷发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导致火山酸雨。
B.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洪水频发。
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jīn jìn)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晖)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6.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17.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18.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领会( ) 反义词:平静( )
19.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意思转折。 B.声音延长。 C.解释说明。
20.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
(2)“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那片绿洲,实际上象征着老人的高贵品质。( )
(3)“不会老的”既是那片代代常绿的青山,也是老人造福后代、无私奉献的精神。( )
21.从“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这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作者鼻子一酸的原因是什么?(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 )
A.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B.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C.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24.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想一想:作者与老人道别时,会对老人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让我们居住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还能使垃圾得到充分地利用。请你根据所居住的社区或村庄的垃圾分类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做到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有号召力。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B.有误,铁锹 (qiū)——铁锹 (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
2.A
【详解】本题汉字字形。
B.节治——节制,限制;控制。
C.烂用——滥用,没有选择胡乱地过度使用。
D.枯节——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3.C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本题搭配不当,把“和发扬”去掉。
B.本题用词不当,“妙笔生花”意思是: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不能用来形容“演唱”。
C.正确。
D.本题语义重复,删除“不可缺少”。
4.B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
第一句话“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将海洋比作粮仓,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这段话主要介绍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非常丰富,举了磷虾的例子,因此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每年的产量可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1.5亿吨,就比当今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这句话通过具体的数字介绍了磷虾的数量巨大,并和当今世界的捕鱼量作了比较,因此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A.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以用“一……就……”相连。
B.本句前后分区之间是选择关系,所以选择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宁可……也不……”。
C.错误,“虽然……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而句子前后是假设关系,故应该使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
D.“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和“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语意上是递进关系,用“不但……还……”。
6.B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
本题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没有体现出诗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故选B。
7. 慷慨 资源 滥 贡献 睹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慷慨、滥、睹”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崖 涯 鹰 莺 睹 堵 莹 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同音字的积累,需要不断的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悬崖:高耸陡峭的山崖。
天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
雄鹰:勇猛的鹰。常用来比喻有抱负、有作为的英雄人物。
黄莺:即“黄鹂”动物名。鸟纲雀形目。背灰黄色,腹灰白色,尾有黑羽,鸣声宛转动人。
目睹:亲眼看见。
拥堵:由于车辆多、秩序乱或道路狭窄等造成车辆拥挤、道路堵塞,拥塞。
晶莹:光洁而透明。
经营: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9. 粼粼 了不起 宏伟 生命 参天 险恶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闪闪的波光、伟大的奇迹、奇妙的设想、人生的归宿、摇曳的杨柳、偏僻的地方等。
10. 叶 花 瓜 枝 果 根 植物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成语。
解答本题,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昙花一现:比喻事物像昙花那样一出现很快就消失。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客观条件具备后行事,成功的机会就大。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牢固,不可动摇。
“叶、花、瓜、枝、果”这些字都是和植物有关。
11.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黍 徵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1)《浪淘沙》(其一)是刘禹锡写的,全诗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其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描写了黄河气势磅礴。
《江南春》是杜牧写的,全诗内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思是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2)《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写的,全诗内容: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送青来。意思是: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描写了湖阴先生居住的环境干净整齐的特点,赞美了湖阴先生高洁脱俗的品德。
(3)《只有一个地球》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唯一星球,有力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呼吁人们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4)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五音”指的是五声音阶,汉族古代音律 。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
12. 老人迈进小院。 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么能破坏它呢? 张佳同学参加了团体操比赛。
【详解】考查句子练习。
(1)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就是去掉句子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枝叶”,保留使句子意思完整的“主干”部分,把句子缩写成一个最简单的句子。去掉“拄着拐杖,慢慢、他那个绿风荡漾的”限定和修饰成分,保留下来的主要成分就是老人迈进小院。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本句的主要部分是:老人迈进小院。
(2)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填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比如:雪白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钻进水里。
(3)本题考查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可分为四步:①将陈述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②在陈述句中的添加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③在句末添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结合以上方法可以得知本题答案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怎么能破坏它呢?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加入”与“比赛”搭配不当。应该是参加比赛。
故本题答案为:张佳同学参加了团体操比赛。
13.不是……而是…… 不但……还…… 14.不能,“本来”指原先,先前,强调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删去后与原意不符。“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5.A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谁的恩赐”“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是……而是……”。
“使它们不能再生,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前后两个分句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因此选择关联词“不但……还……”。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阅读句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知,这句话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去掉。“本来”一词准确地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的以前可再生和现在的不可再生,给人们以警示。
15.本题考查了对观点及所举例子的理解能力。
从“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可知,这句话强调的观点是“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的危害,因此A项所举例子是自然灾害与观点不符。故选A。
16.jìn 晖 17., 。 。 、 。 : 18. 了解 热闹 19.C 20. × √ √ 21.可以看出老人的年迈和瘦弱。 22.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23.A 24.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他以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将黄山变成了绿州,创造了令人震撼的生命奇迹,这样的精神必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25.您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您的行为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解析】16.考查多音字和同音字。
禁
[jìn]1. 明令取消;制止。2. 拘押。3. 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4. 皇帝的住处 。
[jīn]1. 受得住;耐(用)。2. 忍住。
日月同辉:一种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天空中的天文现象,两个人在同一领域相互扶持,获得荣誉。
17.考查标点符号。
句中停顿用逗号,句尾表示陈述语气用句号。“山川共存”和“日月同辉”之间是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用冒号。
18.考查近义词和反义词。
领会:了解别的,其他的某事物并有所体会。近义词是了解、清楚、明白等。
平静:(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反义词是混乱、热闹、动荡等。
19.考查标点符号。
“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是解释“鼻子一酸”的原因,因此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2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错误,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2)正确,“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3)正确,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不会老的”既是那片代代常绿的青山,也是指执著指树造林,无私奉献,造福后代,保护环境的精神。
21.考查赏析描写。
“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中“拄着”“迈进”是对老人的动作描写,写出来老人的年迈。
2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中破折号解释“鼻子一酸”的原因是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感受到了老人15年植树造林的不容易。
23.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青山是不会老的”意思是老人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
24.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是长久无人可超越的意思,形容人的名声千古流传,可以与山川共存,与日月拥有同样的光辉。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5.考查开放性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从感谢老人,学习老人精神的角度进行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26.范文:
关于“垃圾分类”倡议书
社区的全体人员:
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垃圾分类靠大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变得差了,甚至于出现了全球变暖的现象;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逐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垃圾分类是我们大家现在必须要做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大家真正的亲身参与,因此我向大家提出倡议:
1.请大家不要乱丢垃圾,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
2.在家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四类,分别放置。
3.看到别人乱丢垃圾及时礼貌提醒。
4.积极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
5.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增强“垃圾分类、绿色环保”意识。
6.在家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
一份倡议、一个承诺,为了让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希望大家从正确的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开始,让我们美丽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倡议:小青
二0一九年十二月九日
【详解】本题考查写倡议书。
要求是针对日常生活中扔垃圾出现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去实施,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不乱扔乱放,保证环境卫生和废品再利用。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注意写出倡议书的结尾和落款。注意格式,语句通顺,不写错字。
写作指导:1. 第一行居中位置,可以写明什么活动的倡议书。
2. 第二行靠左顶格,依据倡议的对象选用适当的称呼,例如本题的号召对象是同学们,可以直接称呼"同学们:”,注意后面跟冒号。
3. 第三行开始写倡议书的倡议内容。
(1)首先交代清楚倡议的背景原因,为什么要提出倡议。
(2)然后,分点说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内容要符合倡议对象,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落实做到的举措,分点要有条理,相同的内容和要求避免重复罗列。
(3)结尾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4. 落款: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的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并在下面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