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的多音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颠簸/簸箕 B.刊载/记载 C.钉耙/三犁三耙 D.曲折/歌曲
2.下列词语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摇蓝 晶莹 壮观 半径
B.有限 慷概 地质 开采
C.贡献 子孙 破碎 例如
D.生态 毁坏 天崖 滥用
3.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湖阴先生壁(题写)
B.南朝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座寺庙)
C.九曲黄河万里沙(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4.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璀璨的宇宙 粼粼的波光 B.恭敬地批评 不紧不慢地赶路
C.绿风荡漾的小院 了不起的奇迹 D.险恶的地方 精心地保护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浪淘沙》(其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豪”之称。
B.《三黑和土地》是一首诗歌,热情歌颂了三黑热爱劳动的品质。
C.《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D.《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中国农村的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的故事。
6.说一说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
人体就像一台机器,想要灵活运转,这台机器就不能缺少润滑剂。人体内,泪水润滑眼球,唾液润滑口腔,还有些体液润滑人体的关节,这些“水”很好地保护了身体上的“零件”,使“机器”运转自如。
A.人体内,泪水润滑眼球,唾液润滑口腔。
B.润滑剂保护了身体上的“零件”。
C.人体就像一台机器。
D.人体这台机器不能缺少润滑剂。
二、填空题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浪淘风簸( ) 千里莺啼( ) 菜畦( ) 排闼( )
8.比一比,再组词。,
簸( ) 涯( ) 绕( )
欺( ) 崖( ) 饶( )
9.在( )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杏花 ( )的球体 形象的( ) 参天的 ( )
10.填空。
五行:金、木、( )、火、( )
五谷:( )、( )黍、菽、稷
五音:宫、( )、( )、徵、( )
五彩:( )、青、( )( )黑
11.读句子,做练习。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 逆: 擎: 坠: .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
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
12.写出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
《三黑和土地》的作者是( ),从小生活在农村。这首诗写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地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 )之时。全诗表达了以( )为代表的农民们对( )的热爱,以及拥有了( )后的( )心情。
三、诗词曲鉴赏
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江南春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默写古诗。
14.诗中前两句写今,抓住了 、 、 、 、 、 、 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面。
15.诗中后两句怀古,通过对“ ”“ ”“ ”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青山不老(节选)
①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②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6.“就这样”指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实现他的价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位山野老农实现的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 ,事实上包含着他 的精神。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①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②青山因为有老人的不断看护、绿化,永远不会荒芜、老去。
③这句话主要描写青山的苍翠,富有生命的活力。
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 9 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 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 600 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 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一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对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惟一适合生存的孤岛!
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他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20.结合关键句可知,下列不属于地球不幸的状况的一项是( )
A.森林被毁严重 B.空气污染严重 C.水源污染严重 D.地球人满为患
21.根据文中指出的地球不幸的状况,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的话)
22.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有 、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23.读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各列举一个)
(1)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减弱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2)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3)目前地球上的监测河流已有10%受污染,70%的人无法获取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短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地球不幸的状况。
B.文中引用欧文的话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爱护这个美丽面胞弱的地球。
C.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暗示我们地球资源还有很多,暂时不必担心。
D.第五自然段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把“地球”比作“孤岛”,强调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
25.用针对地球不幸的状况,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五、书面表达
26.习作。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美丽的风景,艺术殿堂中美妙的艺术,他人卓越的才能和美好的心灵……都需要我们去发现。请你以“最美的 ”
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风景、心灵、画面、瞬间等,然后完成习作,注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提示: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的习作方法。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还要注意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一般读音不同时,字的含义不同,用法也不同。
A.“颠簸”的“簸”读音为bǒ;“簸箕”的“簸”读音为bò
B.“刊载、记载”的“载”读音为zǎi
C.“钉耙”的“耙”读音为pá;“三犁三耙”的“耙”读音为bà
D.“曲折”的“曲”读音为qū;“歌曲”的“曲”读音为qǔ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项,摇蓝——摇篮。
B项,慷概——慷慨。
D项,天崖——天涯。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作答时,学生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推测出字词的含义,平时要多做题。
A项:“书湖阴先生壁”意思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书”,题写。故该项正确;
B项:“南朝四百八十寺”意思是昔日南朝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四百八十寺”,虚数。故该项不正确;
C项:“九曲黄河万里沙”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故该项正确。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的方法:1.要理解词义,认真辨析,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理解了词的含义,认真辨别词与词的差别,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 2.词语搭配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恭敬:一指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的;二指尊敬或尊重地对待。
批评:评论、评判。
可以改为严厉地批评。
5.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C、D选项正确;
B.有误,《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是苏金伞。诗歌中的主人公是三黑,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诗歌通过写三黑对待土地的方式及看法,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的心情,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故“热情歌颂了三黑热爱劳动的品质。”说法错误。
6.D
【详解】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人体就像一台机器,想要灵活运转,这台机器就不能缺少润滑剂。”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人体”比作“一部灵活的机器”,接着说明人体中的某些“水”就如润滑剂,很好地保护了身体上的“零件”,使“机器”运转自如。所以文段主要表达的观点为:人体这台机器不能缺少润滑剂。
7. bǒ tí qí t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浪淘风簸:làng táo fēng bǒ意思是,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千里莺啼:qiān lǐ yīng tí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
菜畦:cài qí菜圃、菜园。
排闼:pái tà推门,撞开门。
8. 颠簸 天涯 围绕 欺瞒 悬崖 求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簸:可以组词簸箕。
欺:可以组词欺负、欺压等。
涯:可以组词生涯、水涯等。
崖:可以组词山崖、悬崖、摩崖等。
绕:可以组词绕线、绕场、绕行等。
饶:可以组词富饶、丰饶、饶有风趣等。
9. 美丽 弹跳 思维
大树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比如:洁白的杏花,晶莹剔透的球体,形象的表现力,参天的树木。
10. 水 土 稻 麦 商 角 羽 黄 赤 白
【详解】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五行:通常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
五谷:稻、黍、稷、麦、菽。
五音:“宫、商、角、徵、羽。
五彩: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11. nì dào qínɡ zhuì 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会老。
【详解】(1)本题考查了给汉字注音。
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逆:nì,方向相反。与“顺”相对。
倒:dào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心立。心挂。丶影。~置。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擎:qíng,往上托;举。
坠:zhuì,落 ~马。~楼。
词语字词意思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注意理解词句的意思,说明风太大了,能把牛马吹得倒退,还能把牛马吹上天达二三丈之高才落下来。
作:起。 逆:方向相反。 擎:举,抬。 坠:落,掉下。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结合短文内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12. 苏金伞 土地 三黑 土地 土地 喜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诗歌通过写三黑获得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感到那样的幸福和满足。他精心照料土地,甚至想象着才耙完的地已经开满养麦花,这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是土地的主人,这是自由的滋味。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衣民们重获土地后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衣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3.〔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14. 黄莺 绿树 红花 水乡 山城 酒旗 春风 15. 寺 楼台 烟雨
【解析】13.考查诗句默写。
出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诗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4.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可知意思是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着春风招展的酒旗,抓住了黄莺、绿树、红花、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景物,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15.考查内容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意思是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讽刺了皇帝依赖佛教。其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寺”和“楼台”被“烟雨”这笼罩着,表达了作者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出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16.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简陋的生活条件。 17.他在生态脆弱的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绿洲。 18. 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 敢于与自然抗争和造福人类 19.①
【解析】1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语段选自《青山不老》。《青山不老》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样”指的是前文所说的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简陋的生活条件。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段“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可知,老人实现的价值是:在生态环境恶劣的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个绿洲。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①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和原文内容可知,“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其中包含着老人与自然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和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
19.本题考查理解句意。
结合第①段“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可知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故选①。
20.D 21.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22. 在于 还在于 更在于 使文章段落联系紧密,层层递进,进一步写出了地球的不幸,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 23.(1)滥用一次性筷子;(2)汽车尾气排放;(3)工业废水乱排放。 24.C 25.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拥有脉搏。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按照题干要求,先从短文第2-4自然段中找到关键句子“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地球的不幸还在于……严重污染了空气”“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可知地球人满为患不属于地球不幸的状况。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一般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阅读全文可知作者表达观点的中心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请告诉他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故作者表达的观点是: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2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短文,从短文的第2-4自然段的首句“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可找出短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是:在于、还在于、更在于。这几个词是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并且层层递进,进一步写出“地球的不幸”,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
23.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认真读三个句子,从“森林大面积被毁”可想到滥砍乱伐、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会想到空气污染;从“水源污染”会想到一系列水污染的现象。故可列举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滥用一次性碗筷制品;焚烧垃圾,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放。
2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C.错误,第5自然段“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孤岛”。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欧文的话,强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故答案选C。
25.本题考查学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宣传标语有以下特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构思新颖,充满创意;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在拟写时可巧用修辞手法、成语或俗语,注意押韵。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1: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示例2: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26.参考范文:
最美的瞬间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李白的这句诗,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奶奶家在街头,右边是一条幽静的小河,潺潺流水,碧波荡漾,朱澜碧玉。左边是一个花圃,花圃上罩着一层厚厚的白色塑料纸。突然,门开了,一个老奶奶出来了,她围着一个头巾,黝黑的脸上几道厚实的川字纹,苍老的手爬满了茧子。从她温和的样子来看,应该就是这个花圃的主人。“想进花圃里看看吗?”老人也注意到了我。“好呀,反正我也没事干。”我跟着老人走进花圃。花圃里,繁茂的雏菊伸着娇嫩的花蕊,洁白如雪,暗香散落,馨香阵阵。绽放的虞美人伸展着她那婀娜的身姿,嫣嫣娇花,玲珑尽显;叶子似床般柔软舒适;茎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白毛,似天鹅,披着一层白纱,体态袅袅,婉约内敛。我正欣赏着,老人打断了我:“喜欢吗?“挺喜欢的。”我回答到。老人笑了,回到屋里,再次出来,手里多了一把剪刀,走到一丛雏菊前,弯下腰,剪下一朵开得最茂盛的黄菊。她微笑着把这朵菊花递给我:“这朵花就送你了。”那一美丽的瞬间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爱,虽然我们不认识,但我会一直记得老人家对我的这份关怀。
爱是美丽的,哪怕渺小到像一粒沙,都像山峰那样雄伟壮丽。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要求以“最美的 ”为题习作。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中心意思是围绕“美”展开,可以是风景、人、事、物的美,也可以是亲情、友情、道德、人性的美。然后围绕“美”进行选材,确定是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还是通过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美的东西,有什么收获。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静下心来,回顾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想想曾经发现过哪些让你感到“美”的事例,选择让你难忘、想和大家分享的写下来。选择的事例要小。“一粒沙里看世界”,从自己有切身感受的小事入手常常是达到写作目的重要途径之一。选择的事例要精。选择其中最能鲜明表现个性特点的一两个典型事例具体写,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例中显现出来。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怎样开头、结尾 哪些详细写,哪些略写 运用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开头:点题,点明你要写哪种美,总写这处美景的特点。
中间部分:围绕中心意思,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具体写,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事例中显现出来。
结尾:点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