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22: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保护大自然
学校开展以“保护大自然”为主题的实践周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择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
材料一
多年前在西藏枪杀、乱捕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黄羊等,现已成凤毛麟角。
材料二
藏羚羊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易危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等高原地带。喜群居生活,性怯懦机警,常出没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1.除了藏羚羊,你还知道哪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拟一则广告语来宣传保护野生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会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朋友同你一起保护野生动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不幸的地球
这颗绝对美丽、闪烁着蔚蓝色光泽的球体,就是人类的家。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个家,却变得越来越肮脏,空气、海洋、森林,整个地球环境全面恶化,人们已称我们的地球为“不幸的地球”,人类“不幸的家”。
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降低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目前全世界约有 9 亿以上的人生活在对健康十分有害的环境中。
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 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这些均超出其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每年人们要从船舶倾倒 600 万吨废物到大海,从船上扔下500万个塑料集装箱,漏油40万吨;目前地球上已有10%的监测河流受污染,70% 的人使用不到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从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到水资源被污染,这一切人类都被追究为罪魁祸首!这就是地球的最大不幸一人满为患!生态学家、科学家们指出:地球最多只能养活80亿人口,而到对世纪末,世界人口将达到102亿,到2500年,地球上每一平方米土地上就有一个人!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惟一适合生存的孤岛!
无须再说地球的不幸!让我们用欧文的话结束全文。60年代末,美国宇航员欧文登上月球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地球是那样的伟大而美丽,又是那样的微小和脆弱……请告诉他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4.结合关键句可知,下列不属于地球不幸的状况的一项是( )
A.森林被毁严重 B.空气污染严重 C.水源污染严重 D.地球人满为患
5.根据文中指出的地球不幸的状况,作者表达的观点是 。(用原文的话)
6.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有 、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7.读下面的句子,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各列举一个)
(1)森林大面积被毁,自然就大大地减弱了地球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2)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3)目前地球上的监测河流已有10%受污染,70%的人无法获取安全的食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大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短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地球不幸的状况。
B.文中引用欧文的话是为了强调我们应该爱护这个美丽面胞弱的地球。
C.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暗示我们地球资源还有很多,暂时不必担心。
D.第五自然段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孤岛”把“地球”比作“孤岛”,强调地球对我们的重要性。
9.用针对地球不幸的状况,请你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青山不老》片段,完成下面练习。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 ),带上干粮扛上铁锹( );晚上回来,( ),抽袋烟( )。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10.用“——”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
11.为了这“青山不老”,老人每天重复着怎样的生活?把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进沟上山 煮饭 吃过饭 睡觉
12.老人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作者列举了许多数字,请你找一找,写下来。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老人的宏伟设想会是什么样的?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地球信箱
一天,我发现,地球是一个大信箱,盛满了无数爱的信件。
捡起的落叶是一封信:信上有它刚一泛绿,就开始书写的对大地母亲的思念。叶儿越写越多,叶片越写越大,真到把碧绿写成了黄色,才把满载的情思,托付秋风邮发。
抬头看,云儿也是一封信:太阳把给大地的信写在天上,片片云彩就是五色的信笺。白云写的是圣洁,红云写的是吉祥,金云写的是丰收……色彩越写越多,云朵越写越重,支撑不住的盛情,就从那里滴滴答答地飘落。落在水面,江海读得奔腾;落到大地,泥土读出清香;落进麦田,强壮了庄稼的脊梁。
即使是满身银装的冬天,仍是一封信:看它把雪白的信纸一页页地铺满了天地,满腹的话儿不知从哪儿下笔,只好把这篇无字的纯白,寄给了春天。就连乌黑的煤,竟然也是一封信,是一封从遥远的过去发给今天的信:它把年精华,深深地埋藏,直到今天才在燃烧中迸发出炽热。听!它在向我们传唱,亿万年前,太阳教给它的歌。
这些美丽的信件,哪一封不感人至深?哪一封不给人启迪?读着,读着,我仿佛走进了这多情的信箱,于是拿起了笔,加入了这写信的行列。我要写给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伙伴。一封写给荒山,一封写给污河,一封写给沙漠,一封写给灰蒙蒙的云天。为了改变它们的面貌,让我发出一篇绿色的宣言,再告诉它们,我在期待着,期待着它们更动听的诗篇。
14.短文写了地球信箱收到的哪几封信?
15.从画“﹏﹏﹏”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叶子随着季节的更替,由小变大,由绿变黄。
B.有人会把绿叶摘下来,不停地在叶面上写信,直到它们变黄。
C.有一种叶子的颜色会在一天之内不断地变化着。
D.叶子长得太大,缺乏营养,所以由绿变黄。
16.“为了改变它们的面貌,让我发出一篇绿色的宣言,再告诉它们,我在期待着,期待着它们更动听的诗篇。”这句话中的“绿色的宣言”指什么?作者其实在期待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森林中的“环保卫士”
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如枯枝残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消化、分解掉,森林很快就会被残留物所充塞,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
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在土壤中不断蠕动的蚯蚓吸取植物碎叶,经消化排出体外的粪便使土壤更肥沃。白蚁大多数聚居在森林中,靠吃死去树木的组织为生。白蚁胃中的原生物可以消化木材的纤维。
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使细枝碎叶覆盖的面积扩大,又为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细菌以碎粒为食,吸收其中的糖分和淀粉,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经土壤回到空气中,被植物吸收去完成光合作用。
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的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
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上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7.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用“﹏﹏﹏”画出文中与这一自然段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
18.(1)原始森林中的“环保卫士”指的是 。
(2)为什么称它们为“环保卫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20.文章第2至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了文章,你觉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呢?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思路
小时候,我很寂寞。爸爸在南京尚未调回上海,姐姐上学,阿姨在厨房烧饭,妈妈呢,则在小房间里,把门关得很严,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觉得这样无视我的存在,完全是不应该的。当我玩腻了一切玩具之后,便敲起小房间的门要求进去。必须使劲地敲,门才会打开,因为妈妈耳朵里塞着两团棉花,轻了听不见。开了门,妈妈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我,我要……”我自己也说不上究竟是要什么,“我要一粒糖,或者一块饼干。”
妈妈气恼地说:“你把我的思路打断了。”
我噘着嘴,心里是一样的气恼,思路算什么?难道比我寂寞的还重要!
“我的思路,断了!你知道吗?好,我给你三粒糖,时针走到这里,吃一粒;走到这里,吃第二粒……不许再敲门了。”
我不知道这思路是什么,竟然需要插上门,用棉花堵起耳朵,需要把我牺牲掉来保卫它,我自以为自己对于妈妈是极重要的。我心里又生气又委屈又莫名其妙!
后来!我长大了,自以为有了阅历,又自以为有了些见解,于是大着胆子拿起笔起写东西了。
当脑子里火花般闪过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会在半夜从床翻身坐起,拖过一张纸,或者丢下手里的工作,在办公桌抽屉里匆匆记下几个字;当那闪念清晰的起来,像一条连绵的小溪那样不绝地流淌起来,我便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身外的一切;有时候,那思绪会像一条小船那样搁浅,于是坐立不安,心情烦燥,无缘无故地发火,一下子得罪了许多人:待到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我看着谁都可亲,看着什么都可爱,世界多么好啊,而自己,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长大了,我懂了,这就是思路。这是条折磨人的路,又是充满欢乐的路,这么苦苦而又甜甜地走着这路,空间是为什么?似乎只是为了“使一种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变为存在的。”
2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莫( )其妙 ( )立不安 无( )无故
( )回路转 ( )然开朗 连( )不绝
24.“我”小时候为什么感到“又生产气又委屈又莫名其妙"?妈妈为什么把耳朵里塞上棉花,还不许“我”打扰她?妈妈在小房间里干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长大后,在创作中亲身体验了思路产生时的兴奋与快感。当思路刚刚出现时,像 ,这时的“我”会 ;当思路逐渐清晰时像 ,这时的“我” 。
26.当思路阻塞时,“我”的心情怎样?当思路畅通时,“我”的心情又怎样?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从结尾的那段话里可以体会到什么?这段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熊猫、紫貂、亚洲象等。 2.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3.野生动物十分稀有,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人与动物只有和谐相处,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雪豹、东北虎、梅花鹿、亚洲象等,任写两三个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写广告宣传语的能力。
广告标语要做到易记,最佳的办法就是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答案不唯一。
示例1:请爱护人类最亲密的朋友。
示例2: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示例3: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做此题可将保护野生动物的原因说出来,再整理语言,做到条理清晰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少,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野生动物、植物与周围的各种生物组成了食物链,只有食物链平衡,才能保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如果人类不保护生物动物打断这个平衡的话,最终会毁灭的也是人类自己,我们人与动物和谐共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4.D 5.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6. 在于 还在于 更在于 使文章段落联系紧密,层层递进,进一步写出了地球的不幸,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 7.(1)滥用一次性筷子;(2)汽车尾气排放;(3)工业废水乱排放。 8.C 9.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拥有脉搏。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按照题干要求,先从短文第2-4自然段中找到关键句子“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到20世纪80年代已不足28亿公顷,并且还在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地球的不幸还在于……严重污染了空气”“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可知地球人满为患不属于地球不幸的状况。
5.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
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一般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阅读全文可知作者表达观点的中心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请告诉他球上所有的人们,只有我们的地球是温暧的、有生命的,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故作者表达的观点是:请好好地照料地球,珍惜地球!
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阅读短文,从短文的第2-4自然段的首句“地球的不幸在于它原有的占陆地三分之二的76亿公顷森林……”“地球的不幸还在于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地球的不幸更在于人们不仅污染了陆地、天空,还污染了海洋”可找出短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语是:在于、还在于、更在于。这几个词是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并且层层递进,进一步写出“地球的不幸”,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情感。
7.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认真读三个句子,从“森林大面积被毁”可想到滥砍乱伐、浪费纸张的现象;从“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会想到空气污染;从“水源污染”会想到一系列水污染的现象。故可列举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滥用一次性碗筷制品;焚烧垃圾,工业废气排放;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放。
8.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分析。
C.错误,第5自然段“偏偏地球又只是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适合生存的孤岛”。最后一个自然段引用了欧文的话,强调我们应该爱护地球。故答案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宣传标语有以下特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构思新颖,充满创意;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在拟写时可巧用修辞手法、成语或俗语,注意押韵。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示例1:保护环境卫生,减少生活污染,共建美好家园。
示例2: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10.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1.煮饭 进沟上山 吃过饭 睡觉 12.15年 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写出了老人所做出的成绩。 13.将改造更多的沟,建更多的防风林带。
【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辨识析能力。
中心句: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第1自然段主要讲老者一生都在种树,所以中心句是: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1.本题考查选择词语填空。
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
“抓把柴”是为了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是去进沟上山;“晚上回来”是先吃饭再晚上回来。
12.本题考查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通读文章,答案即可找出。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较多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更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示例: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些数字说明了老人所做出的成绩。
13.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文中“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可以联想到老人的宏伟设想是种更多的树造福后代,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14.写了地球信箱收到的四封信:落叶的信、云儿的信、冬天的信、煤的信。 15.A 16.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期待着大家不再破坏环境,多做保护环境的事,使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解析】14.本题考查提取短文关键信息。
从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捡起的落叶是一封信:信上有它刚一泛绿”;第3自然段中的“抬头看,云儿也是一封信”;第4自然段中的“即使是满身银装的冬天,仍是一封信”;“就连乌黑的煤,竟然也是一封信”可知答案。
15.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短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叶儿”的描写,从句子的“越写越多”“越写越大”“把碧绿写成了黄色”可知,叶子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颜色从绿变成黄。故选A。
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结合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一封写给荒山,一封写给污河,一封写给沙漠,一封写给灰蒙蒙的云天”可知,作者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不破坏生态,共同营造绿色地球。不去乱砍滥伐,不乱排污等。结合保护环境,不破坏生态的角度作答即可。
17.总领全文(或:引出下文) 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18. 土壤生物 它们能消化、分解森林产生的废物 19.B 20.土壤生物是如何分解森林中的残留物的。 21.土壤生物是原始森林的“清道夫”“环保卫士”,对森林的更新起重要作用。 22.减少身边垃圾的产生,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解析】17.本题考查对段落的理解和找寻关键句子。
照应是指一篇文章首尾或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应。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要与前面交代相合,使文章前后贯通,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文章主要写在原始森林中,如果没有土壤生物充当清道夫将森林产生的废物分解掉,新鲜的水分和空气达不到植物的根系,森林的更新就会停止,最终会导致森林的死亡。因此,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结合文中“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可知,这是文中与第1自然段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
18.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1)从“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可知,原始森林中的“环保卫士”指的是土壤生物。
(2)从“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真菌的菌丝分泌酶和酸能消化、分解残留物,最后吸收这些被预先消化和分解的物质。真菌数量庞大,涉及面积较广,是森林里最重要的清道夫。”可知,他们能消化分解森林产生的废物,因此称它们为“环保卫士”。
19.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从“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的“亿个、几百万”可知,这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0.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从“直接以残留物为食的土壤动物是蚯蚓和白蚁。其他土壤动物,如千足虫、螨、跳虫、土鳖等,咀嚼、磨碎那些被土壤微生物软化后的枯枝落叶。凡土壤动物吃剩的或细菌不能分解的物质都由真菌来完成最后的清理。”可知,文章第2至4自然段主要写了壤生物是如何分解森林中的残留物的。
21.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内容的能力。
从“科学家曾计算过,在一茶匙森林土壤中有亿个细菌,几百万真菌、原生物和藻类等。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可知,文中主要表达土壤生物是原始森林的清道夫和环保卫士,对森林的生长、死亡、再生长,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2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思维拓展。
本段主要介绍了森林中的生态循环,倡导大家应该保护环境,所以读后我们应围绕环保节约的想法回答此题,例如节约用水,不乱丢垃圾等等。
23. 名 坐 缘 峰 豁 绵 24.因为我很寂寞,而妈妈又不理我,我自己认为妈妈是很重要的。
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思路被打断,在房间里写文章 25. 火花般 在半夜从床翻身坐起,拖过一张纸、或者丢下手里的工作,在办公桌抽屉里匆匆记下几个字。 一条连绵的小溪那样不绝地流淌起来 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身外的一切。 26.烦燥,畅快;
可以看出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27.体会到创作的艰辛和与快乐。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解析】23.本题考查补写词语及运用。
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书写时要注意“缘、豁、绵”容易写错。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心里又生气又委屈又莫名其妙!”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难道比我寂寞的还重要!”“需要把我牺牲掉来保卫它,我自以为自己对于妈妈是极重要的。”我心里又生气又委屈又莫名其妙是因为我很寂寞,而妈妈又不理我,我自己认为妈妈是很重要的。
“我不知道这思路是什么,竟然需要插上门,用棉花堵起耳朵,需要把我牺牲掉来保卫它”,从原句中可以知道,妈妈为了防止自己的思路被打断。妈妈在房间里写文章。
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当脑子里火花般闪过一个念头的时候,我会在半夜从床翻身坐起,拖过一张纸,或者丢下手里的工作,在办公桌抽屉里匆匆记下几个字;当那闪念清晰的起来,像一条连绵的小溪那样不绝地流淌起来,我便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身外的一切”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知道,“我”长大后,在创作中亲身体验了思路产生时的兴奋与快感。当思路刚刚出现时,像火花般闪现,这时的“我”会在半夜从床翻身坐起,拖过一张纸,或者丢下手里的工作,在办公桌抽屉里匆匆记下几个字;当思路逐渐清晰时像一条连绵的小溪那样不绝地流淌起来,这时的“我”忘了吃饭,忘了睡觉,忘了自己的存在,忘了身外的一切,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有时候,那思绪会像一条小船那样搁浅,于是坐立不安,心情烦燥,无缘无故地发火,一下子得罪了许多人:待到峰回路转,豁然开朗,我看着谁都可亲,看着什么都可爱,世界多么好啊,而自己,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当思路阻塞时,“我”的心情“烦躁”
当思路畅通时,“我”的心情畅快。
可以看出创作的艰辛与快乐。
27.本题考查结尾的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参照结尾的一般作用,从人物、结构、主题、表达效果等角度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用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