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30 22:3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有趣的小刺猬》回答问题。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填空。刺猬的头 ,眼睛和耳朵 ,牙齿 ,门牙 。它们的四条腿 ,跑起来很 。爪子 、 。浑身长满了 ,又 又 。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画出来。
3.选一选: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
4.想一想:仔细读读短文,写写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南海明珠——海南岛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璀璨(cuǐ càn)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芒果、荔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的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眺望大海,风儿和海浪好像在海面上嬉戏追逐,溅起千万朵白莲般的浪花,海潮哗哗,海帆点点,景色十分迷人。
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落日西沉的美景,你一定会高歌一曲,赞美这秀丽的海南风光。
5.第2自然段从哪三个方面写海南岛物产丰富?(  )
A.树木、花草、矿产 B.植物、水产、矿产
C.树木、水果、水产 D.土壤、植物园、矿产
6.第3自然段作者依次描写了海南岛哪些地方的风光?(  )
A.五指山、万泉河、亚龙湾海滩、天涯海角
B.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
C.海南岛中部、山上、亚龙湾海滩、天涯海角
D.海南岛中部、两岸的农田、海帆、椰林
7.作者描绘得最具体的景点是(  )
A.五指山 B.万泉河
C.海滩椰林 D.天涯海角
8.用横线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简要写出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以《南海明珠——海南岛》为题,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阅读
美丽乡村
马家沟村是蓬莱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它位于蓬莱“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产业带,毗邻烟蓬观光大道,是抗日英雄郝斌的故里。村庄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展成为融酒庄观赏、葡萄酒文化体验、有机果蔬采摘、休闲垂钓、特色民居体验、农家乐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享有“国家级生态村”“逍遥游——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美誉。村里主要有酒堡临风、休闲垂钓、木屋风情、茂园采摘等景点。
10.材料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11.马家沟村获得的荣誉有“ ”“ ”。
12.从人文历史方面介绍马家沟村,可以介绍: 。
13.马家沟的景点“茂园采摘”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草莓采摘节。如果你是小导游,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从介绍草莓采摘节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4.请你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认为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用“____”画出来。
16.你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节选)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③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17.选文是从 、 和 三个场景来描写美丽的海滨小城的。
18.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从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庭院的主要特点是 。
19.“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中的“热闹”意思是( )
A.来小城赏花的人很多 B.凤凰花香味浓
C.凤凰花开得十分鲜艳、旺盛 D.凤凰树下人很多
2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撑开的绿绒大伞”体现了榕树颜色绿,树冠大形状像伞的特点。
B.“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中“甚至”一词进一步说明了街道的干净程度。
C.凤凰花的颜色是雪白雪白的,就像是天上的美丽云朵。
D.文章通过对海滨小城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之情。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五花山
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21.这篇短文共写了 、 、 三个季节的山,重点写了 季的山的景色。
22.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
草绿 嫩绿 翠绿 深绿 五颜六色 五光十色 五彩缤纷
家乡的大山春天是( )的,夏天是( )的,到了秋天,就是( )的。
23.秋天的山有 、 、 等颜色。
24.用“~~~~”画出第四自然段中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
1. 尖尖的 很小 非常锋利 特别长 很短 快 锐利 有力 硬刺 短 密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1)√ 4.刺猬的硬刺有保护自己和搬东西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
阅读文章“。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可知,该句话形容刺猬的长相,头尖尖的,眼睛很耳朵小,牙齿锋利,门牙特别长,四肢很短,但跑起来很快,爪子锐利,浑身长满了硬刺。
2.本题考查中心句的理解能力。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而中心句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在课文中出现的特点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从而比较容易理解课文。一般文章开头的总起句,揭示了全文内容,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所以就是中心句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写的就是刺猬,在危机时候怎么保护自己,怎么搬东西,故本文的是围绕“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来的。
3.本题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写作手法叫对比。
(1)根据例句“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可知,把“刺猬的刺”比作“钢针”,形容刺猬的刺像钢针一样硬。
(2)根据例句“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可知,本题运用的是对比修辞手法,把“刺猬的爪子”和“老鹰的爪子”进行对比,形容刺猬的爪子非常锐利。
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
结合“刺猬不但能用硬刺保护自己,而且还可以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溜走了。”可以总结出刺猬硬刺的作用有保护自己,搬东西。
5.B 6.B 7.C 8.“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因为这句话是比喻句,把“椰子林”比作“绿色的屏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椰子林的茂密。 9.我觉得好。“南海”点明海南岛的位置;“海南岛”点出了文章的描写对象;用“明珠”比喻海南岛,写出了海南岛的美丽富饶。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岛上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椰子园和热带植物园。腰果、咖啡、芒果、荔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蕴藏量也非常丰富。”可知,第2自然段从植物、水产、矿产这三个方面写海南岛物产丰富。
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的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海天一色,美丽壮观。旅游胜地亚龙湾海滩,有七千多米长,一望无际的海滩,沙白如银,各种颜色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可知,第3自然段作者依次描写了海南岛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这些地方的风光。
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海南岛的椰林风光最逗人喜爱。你看,海滩上那一片片的椰子林,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屏障。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椰子树,树形奇特,树干没有分枝,树梢上的绿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伞下果实累累。海风吹来,绿叶摇摆,仿佛在向人们招手。”可知,文章详细描写了椰林的外形以及果实,是本文中描绘最具体的景点。
8.本题为开放式题。
写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可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说理由,如:我喜欢的句子是“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
理由:“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突出介绍了五指山、万泉河等名胜,起到概括的作用。
9.本题主要考查对标题的理解。
短文从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风景两方面介绍了海南岛,表达了对海南岛的赞美之情,以《南海明珠——海南岛》为题,能让读者更加明了文章介绍的对象,题目中的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10.马家沟村是蓬莱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11. 国家级生态村 逍遥游——好客山东最美乡村 12.它不仅是抗日英雄郝斌的故里,而且在那里我们还可以体验葡萄酒文化 13.同学们好!欢迎大家参加草莓采摘节!马家沟村的草莓采摘节每年举行一次。草莓采摘节上,我们可以拎着小筐,到大棚里随意采摘草莓。这些草莓都是绿色无污染的,个大味美。请同学们采摘那些又大又红熟透了的草莓,采摘好后到大棚出口处付款。请大家注意水沟,不要崴脚,还要注意蜜蜂,不要被蜇。最后,祝大家采摘快乐!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选择文段的中心句。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材料主要介绍了马家沟村的特色,说明马家沟是个美丽的村庄,所以文段的中心句是“马家沟村是蓬莱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11.本题考查的是从原文中筛选信息
结合原文“享有‘国家级生态村’‘逍遥游——好客山东最美乡村’等美誉,”可以得出答案。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村里主要有酒堡临风、休闲垂钓、木屋风情、茂园采摘等景点。”和“它位于蓬莱“十八公里葡萄长廊”产业带,毗邻烟蓬观光大道,是抗日英雄郝斌的故里。”可以得出从人文历史方面介绍马家沟村,可以介绍它不仅是抗日英雄郝斌的故里,而且在那里我们还可以体验葡萄酒文化。
13.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写出可能会说些什么。可以围绕采摘的注意事项等展开来分析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打乒乓球。 15.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16.我喜欢西沙群岛。因为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许多好看的鱼。
【解析】14.本题考查用词造句。
“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可以写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不同的运动,可以写天上的云的不同状态,语句通顺即可。
示例:天上的云朵真是变化万干啊,有的像快乐的小鸟,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自由的小鱼。
15.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辨析。
中心句能体现语段主要内容或主题,一般处于段首或短尾。
语段中的“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概括了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中心句,这段文字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出了西沙群岛鱼多的特点。
16.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回答时先表明观点,再结合课文内容说明理由。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内容的。先总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再分写海水颜色瑰丽,以及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和各种海鸟;最后总写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样写结构清晰,易于理解。
17. 庭院 公园 街道 18.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树多 19.C 20.C
【解析】17.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选文第①段写庭院里的树多,景色美。第②段写公园里的景象。第③段写小城街道的景色。由此可知,选文主要写了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场景,突出了海滨小城美丽和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
18.本题考查找出中心句。
阅读第①段内容可知,该段主要写了小城庭院里的景象,围绕“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介绍了小城庭院里树很多的特点,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19.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写出凤凰树数量很多,颜色艳丽,“热闹”意思是(景象)繁盛活跃,这里指凤凰花颜色鲜艳,数量多。故选C。
20.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正确。“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的树冠大、形状像一把撑开的伞的特点,突出榕树高大的特点。
B.正确。“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中“甚至”一词表示程度更进一层,让我们知道路面干净到“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程度。
C.不正确。“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这句话把凤凰花比作“红云”,由此可知,凤凰花的颜色是红色的,就像一片片红云。
D.正确。选文主要写了庭院、公园、街道三个场景,突出了海滨小城美丽和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
21. 春 夏 秋 秋 22. 嫩绿 深绿 五颜六色 23. 金黄色 杏黄色 火红色 24.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解析】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从“春天的山是绿色的”“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可以看出本文写了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季节的山。第四段描述了秋天的山颜色变化,篇幅最多,因此是重点描写的内容。
2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从“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可知春天的山是颜色淡淡的绿、嫩嫩的;从“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可知夏天的山的颜色是浓浓的绿,也就是深绿。从“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和“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可知秋天的山的颜色是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理解。
从“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可知秋天的山有金黄色、杏黄色、火红色、紫红色、翠绿等颜色。
24.本题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是指用生动、形象、浅显易懂的事物,形容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好像、犹如、仿佛、宛如、像、似的)组成。
如: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