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既是当时党的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又是精辟的理论著作。文章观点明确、思想深刻、思路周密、逻辑严谨,展现出毛泽东思想的强大力量。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尝试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文章高屋建瓴,论述酣畅淋漓。作者善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比如引入鲜活灵动的口语,运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俗语、对联等,使文章说理深透而又通俗明白。阅读时,注意结合一些实例,具体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表达效果。
学习提示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导入新课
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风开始;1945年4月20日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止。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改造我们的学习》。
1.了解毛泽东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提高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实事求是的学风。
3.鉴赏文章准确、严谨、生动、活泼的语言特点,
4.分析文章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学习目标
学术改造的问题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学术改造的问题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倾和右倾的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领导者不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而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写作背景
遵义会议后虽然曾对左右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由于当时处于战争时期,形式变化快,对这些错误思想的根源一直没来得及进行清算,机会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在党内还存在着,对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有很大干扰。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党员大量增加,许多人出身于小资产阶级,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这也对党的思想作风产生了一定的不良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纯洁党的作风,清算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影响,提高党的战斗力,党在1941年发动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对全党和全体干部进行一次深刻的马列主义教育。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作为整风的指导文献。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学风
《整顿党的作风》——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
内涵:政论文是以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论述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论述政治问题的,自然是政论文;从政治角度论述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社会论文、思想论文,也可以归入政论文;报纸杂志的社论、评论员文章、观察家评论等大多数也是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政治性:政论文常常研究重大政治问题,对于那些政治色彩浓厚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也会进行理论与实际的探讨,体现政论文的政治敏锐性。
②指导性:政论文不仅要用道理说服人,而且常常会进而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导。
③严密性:政论文特别强调评价的准确性、论证的逻辑性以及行文的严密性。
④议论的说服性:语言确切、严密、鲜明,富有鼓动性。
解题
这是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是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文献之一。
“改造”是指这篇文章的具体目的;
“我们”指的是中共党员;
“学习”指的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制度。
《改造我们的学习》
既是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标明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
思考: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改造”在这里有“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的意思,它包含“改”(改变)和“造”(创造)两个语素,体现了在学风问题上破旧立新的精神。
“改造”的程度重于“改进”“改变”,反映出毛泽东对当时的学风极为不满,对教条主义深恶痛绝,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用“改造”表明程度深,范围广,希望彻底改变学风,否则革命事业就难以前进。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全文共23个段落,四个主体部分,请找出每部分的主要语句,并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历史经验,说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重要性,正面论述我们的学习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第二部分:指出学习从反面说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统一原则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这一部分把主观主义的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作对照分析,反对理论和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学风,进一步证明改造学习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这一部分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造学习的三项建议。
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
第一部分(一):回顾历史,肯定成绩
第二部分(二):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第三部分(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第四部分(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初读文本 梳理思路
学术改造的问题
1.《改造我们的学习》“一”部分共7句话,分析这一段的行文脉络。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认识
认识
探索
找到
相结合
某些开始
首先:第1句是论点,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这是从正面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
然后:第2至6句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认识(由“幼年”到“现在”)及其发展过程(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和“抗日战争以来”两个阶段)两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第7句是小结,说明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1.《改造我们的学习》“一”部分共7句话,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学术改造的问题
“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
①对比论证,将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认识程度进行比较。
②“肤浅”和“深刻”表明认识深度;“贫乏”和“丰富”表示认识广度,用这两组反义词说明前后的差距,论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重要性。
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
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学术改造的问题
开篇立论:提出要改造学习。
第一部分(一):回顾历史,肯定成绩
第二部分(二):指出党内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第三部分(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第四部分(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初读文本 梳理思路
学术改造的问题
充分肯定我们党在学风方面一些“很好的现象”的第一部分能否删去?
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学术改造的问题
不能。一篇好的议论文,绝不能宣传片面的、孤立的、绝对化的观点,必须运用辩证法发展观点、联系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文章第一部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正面论证了树立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二十年来我党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面所取得进步的回顾,告诉我们改造学风不仅具有重要性而且也具有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我们改造学风的信心。因此,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删去。
第二部分反思了我党现在学习中存在的哪些缺点?产生了什么危害?
三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
研究 现状
研究 历史
学习 国际 经验
不系统、不周密,
研究氛围不浓厚。
没能有组织地进行,
研究氛围不浓厚。
不是为革命实践而学习,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满足于一知半解,夸夸其谈。
凭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
对自己的历史懂得少,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理论和实践分离。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不会用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研读文本 合作探究
学术改造的问题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列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
①运用口语、谚语、俗语、成语,生动形象,深刻、简练,风趣幽默。
②“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盲目的工作态度。;
③“粗枝大叶,夸夸其谈”“一知半解”,等成语形容主观主义者不细心调查,空谈理论,无知、教条的作风。
“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我们党里的极坏的典型。”(12)“极坏的典型”指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②举了主观主义的缺点的表现、危害,以及一些典型的事例(学校教育中,教经济学的、教政治学的、教军事学的.....)
③充分证明党确实存在着主观主义这种极坏的典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而有力证明“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
主观主义的态度 马列主义的态度
表现
实质
画像
学术改造的问题
第三部分梳理两种态度
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
割断历史
无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
无的放矢
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不要割断历史
有目的地研究马列主义理论
有的放矢
实事求是
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
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
修辞手法:从句式上看,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内容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从“头重脚轻根底浅”、“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多义性上看:运用了双关(表面上是描写外在形态,实际上是描写思想作风)的修辞手法;
从芦苇、竹笋的拟人化上看,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这副对子讽刺了只会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徒有虚名,而无实学的主观主义者。
4.第三部分第16段中的对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形象地讽刺了哪类人?
对偶:
1、结构:...对....,...对.....,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韵美。
2、语言:语言凝练。
3、内容:概括力强,含义丰富(结合文本)。
双关:
1、表面上是......,实际上是......;
2、语言表达含蓄曲折、幽默,加深语境,给人深刻的印象。(结合文本)
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千同志的作风。
这段文字在词语运用方面有什么特点?
1、多用四字短语,用词简练、含义丰富。
2、书面语“华而不实”“脆而不坚”和口语“甲乙丙丁”“一二三四”交替使用,语言灵活多变。
3、使用比喻,“钦差大臣”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情况乱发号施令,生动贴切,通俗易懂。
①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
②聚集人才,分工合作,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
③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为中心的材料。
学术改造的问题
研读第四部分 试概括改造的建议。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一)“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
(二)我们还有很大的缺点。
1.不注重研究现状
2.不注重研究历史
3.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这种作风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
正反对照式
结构分析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1.主观主义的态度,不实事求是,无的放矢,危害革命,是反科、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是无产阶级党性的表现。
结构分析
(三)把主观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两种态度相对照。
(对照式:缺点、危害)
(四)提出改造学风的建议。
1.提出系统地周密地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
2.聚集人才,分工合作,研究近百年的中国史。
3.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应以《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明教程》为中心的材料。
结构分析
(并列式:具体措施)
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模式,如按“三段式”来划分,应该是怎样的形式呢
引论——前言(提出中心论点)
本论——第一、二、三部分(具体论证)
结论——第四部分(结论)
提出论点
改造学习制度和方法
分析问题
回顾历史,肯定成绩
指出缺点,总结危害
研究现状:一知半解
研究历史:漆黑一团
研究国际:不会运用
比较两种对立态度
主观主义
马克思主义态度
解决问题
研究周围环境:系统周密
研究中国史:分工合作
研究马列主义:灵活全面
标出《改造我们的学习》各段关键句,划出结构框架图,说明论证结构。
层进式
对照式
并列式
多样的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例如第一部分,在提出论点之后,就概述了二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学习和宣传的情况作为论据,来论证论点。
对比论证。文章的第一部分从正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了很好的现象,第二部分又从反面来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点明了很大的缺点,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中,把主观主义的态度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加以对比,收到更好的论证效果。鲜明的对比,既有利于揭示主观主义的态度的实质和危害,也有利于正确观点的确立。
多样的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作者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往往又引用马克思、斯大林等人的著名论断作为论据,以便更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斯大林“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的论断,被引用来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风的特点,十分精当。
准确性(遣词、造句、段落层次的准确严密)
鲜明性(观点鲜明、感彩鲜明)
生动性(可以选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材料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语言三大特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请举例本篇文章所体现的议论文的三大特点。
准确性——①用词分寸
例如:“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
“基本”二字很有分寸,表明了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任务,而是主要的根本任务。
准确性——②用词的恰当。
例如:第一部分在谈到我党“幼年”时期和现在对马列主义认识上的差距,是分别称之为“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和“深刻得多,丰富得多”。(2)
“肤浅”和“深刻”适用于表明认识程度的一组反义词
“贫乏”和“丰富”适用于表示认识广度的一组反义词
两组反义词相对举,说明差距大,前面再加上“何等”,
表明严重程度深。
第三部分,把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加以对比,十分鲜明;
鲜明性——善于进行正反对比
作者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当谈到主观主义的实质时,作者大声疾呼,“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鲜明性——爱憎分明的态度
生动性
①善于使用口语和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来形容主观主义者不注重调查研究,用“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样的口语,说明主观主义者不注重研究历史,使文章显得活泼有趣。
②灵活使用一些文言词语,古为今用。“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等闲视之”,“若明若暗”,“诸如此类”,“懂得甚少”等等,言简意赅,富于表现力。
③多处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上,如用“留声机”比喻留学生一切照搬外国,用“钦差大臣”“瞎子摸鱼”等比喻主观主义者不了解实际乱发号令,既贴切生动,又通俗易懂。多次使用排比,如“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语意跌宕,层层深入。
【中心思想】
本文深刻地批判了理论与实际分离的主观主义的学风,精辟地阐明了理论与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风,号召全党必须改造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必须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以便更好地完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历史任务。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一知半解:指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不以为耻辱,反而以为是光荣的。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谆谆(zhūn)告诫:恳切耐心地劝告。
等闲视之:把这件事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有的放矢: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
徒有虚名:空有某种名声,指名不副实。
理解词意